振兴老工业基地要立足改革着眼全局
如何振兴老工业基地,加快区域经济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拓宽发展的空间和领域。我认为,除了要编制好总体规划及各项专项规划、计划,努力争取国家和省上的重点支持之外,还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努力构建经济发展的核心带。一个区域的发展必须要有核心经济地带,以此带动整个区域经济发展。要按照省委()号文件所指出的“支持中心城市与周边的县(市)不受行政区划限制采取城市联盟建设的方式,做到统一规划、整体布局、资源共享、设施共建、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积极探索建立产品和要素市场一体化,构筑优势产业互补发展生产体系,经济运行和管理机制一体化的由点状拉动到组团式的发展核心经济带,把市区(梅列、三元)、沙县、永安看成是一个整体的经济发展极,在建设、规划、环保、科研、服务等等方面协调一致,淡化行政区划观念,增强“组团”意识,带动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要抓住京福高速公路段和三泉高速公路建设的有利时机,提升沙县的基础设施水准。根据沙县位处西北翼交通中心和经济繁荣带的需要,设立市级文化设施及商业、金融网点。要在高新技术开发区(一区两园)的管理体制上寻求突破,实施高新技术产学研合作发展战略,建成名符其实的市级工业园区,并统筹考虑依托这个经济繁荣带,建成规模化的农产品、林木产品、建材、钢材等专业交易市场,辐射闽西北乃至全省,使真正成为西接大京九,东联闽东南的经济腹地。要建立经济繁荣带各方主要领导联席会议制度来统一行使跨界职能,协调政府间利益,解决政府公共服务问题。
、启动“退厂入园”工程,把“振兴”与“再造”结合起来。要加快工业园区建设,集中力量建设有布局规划,有配套设施,有优惠政策,有龙头企业,有拳头产品,有产业特色的“六有”工业园区。作为老工业基地完全是着眼于当时战略和计划经济而建立起来的,先有厂后有市,市区集中了过多的大中型企业,工业用地占去现有中心城区规划已开发面积(多平方公里)的%,造成了土地资源的另一种意义上的浪费。工厂退城入园既可以盘活工厂低效率运转的存量资产,推动企业改造创新,又可以腾出城市空间,加快城市发展。这些黄金地皮可以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水平,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也能从根本上解决严重的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树立新型的城市品牌形象。建议政府在启动“退厂入园”工程中制定系列鼓励政策,如级差地价,盘活的土地收入全部归企业所有,用于企业新建生产设施、技术改造和结构调整,同时免除搬迁建新企过程政府收取的各种规费,以降低成本。政府各有关部门应建立高效协调的工作机制主动为搬迁企业服务。要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抓住东南沿海产业梯度转移和扩张的有利时机,把老企业的改组改造改制作为对外招商引资的重头戏。从外延招商转向内涵招商,引进资金、技术、产业链节,为企业高位嫁接和产业链的形成注入新活力。由于历史原因,市区一些老企业包袱沉重,负债率较高,企业搬迁入园时,财政、金融应双管齐下,以优惠的政策鼓励企业在盘活的资产收入中拿出一部分资金一次性核实不良贷款,核销有名无实、有账无物的呆死资产,使企业甩掉包袱,轻装上阵。对企业退城入园腾出的地块要精心策划,以好的城建项目拉动地块的升值,让地块的预期价值提高。
、振兴老工业基地要在调整工业结构的同时,为加速农业产业化创造条件。振兴老工业基地的过程,也是对市情再认识的过程,从经济结构上看,产业结构、城市化水平、消费结构、就业结构等方面存在明显差距。我市老工业整体素质不高,同当地经济要素关联度低;以能源、原料初加工工业为主的工业结构与农业关联度低,其产业链条与地方小企业联系小,对地方经济的幅射和带动能力较弱,而与农业关系密切的农产品加工工业又十分弱小;加工层次低,缺乏大规模的农产品加工业。工业总产值中的重工业比重大大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年我市轻重工业的比重为.∶.(全省比重为.∶.)。重工业又以采掘工业和重化工业为主,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重,经济比较效益低。因此,在振兴老工业基地中,有必要逐步调整工业结构,对污染比较严重的重工业项目更要限制发展。要在搞好国有企业改造,推进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调整的过程中,立足山区自然资源优势,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引导发展与“三农”有密切关系的食品加工业或其他农产品加工业,大力支持发展建莲等一批优势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要下决心把培育龙头企业作为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的突破口。提高农业增加值和加快农村人口的转移,其基本的途径就是农业产业化,通过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城镇化。在这样一个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的地方,给我们的启示是,振兴老工业基地时应当认真考虑把工业结构调整好,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好,把环境保护真正当作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统筹解决好,打造一个绿色、新型工业化的。
、加强对企业的效能监察,提高企业综合效益。在老企业重组改造中,由于管理体制、监督制约机制还不完善,行政行为、企业行为和市场行为还不能做到严密规范和有效制约,企业“穷庙富方丈”的现象还是存在的,少数投机经营,挥霍浪费,徇私舞弊,侵害国家和企业利益的行为在阻碍改革的正常进行。主管部门应把效能监察和企业生产经营紧密结合起来,强化企业管理,主动分析研究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抓住影响发展的薄弱环节,将源头上预防的各项要求寓于具体的管理与措施之中,落实到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做到体制建设、管理措施同步实施,突出问题同步治理,为实现生产经营目标提供保障。要通过企业的效能监察,堵塞效益流失、跑冒滴漏的明沟暗渠,止住国有资产的“出血点”。要从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出发加强管理与监督,尤其是抓住产权交易、基础设施建设质量控制、物资采购、资金使用等关键环节,强化过程监察。在企业改组、改造中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企业的管理机制,解决企业效率、效益及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综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