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那一世范文网 > 领导讲话 > 宣传动员 > 正文

在全市学校管理暨校园文化建设现场会上的讲话

宣传动员范文 发布时间:2010/11/4

在全市学校管理暨校园文化建设现场会上的讲话

在全市学校管理暨校园文化建设现场会上的讲话

各位校长,同志们:

这次全市学校管理暨校园文化建设现场会,主要任务是总结提炼去年以来“学校管理年”活动的经验,梳理分析当前教育发展面临的形势,研究部署下步学校管理特别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工作任务。今天上午,我们一起观摩了陵城章枣中学、防山梁公林希望小学、济宁学院第二附属小学和鲁城街道春秋小学,刚才又听取了防山乡梁公林希望小学、鲁城街道书院街小学和董庄乡中学的经验介绍。这些学校在办学理念上追求卓越,在学校管理上体现精细,在文化建设上彰显特色,很多发展经验都值得兄弟学校学习和借鉴。希望全市各学校以这次现场会为契机,以先进学校为榜样,各取所需,各展所长,认认真真抓管理,一心一意谋质量,努力提升学校整体办学和育人水平。下面,就做好今年的学校管理工作,特别是就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讲四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认清形势,切实把学校管理引向校园文化建设的新高度

去年以来,全市教育系统深入推进“教育优先发展”和“科教创新立市”战略,不断优化教育发展环境,强化教育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各类教育呈现出整体推进、亮点增多、动力增强、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一是凝心聚力抓发展的氛围日益浓厚。公共教育投入大幅度增加,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力度进一步加大。农村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不断加快,教育资源整合成效显著,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传统文化教育特色凸显,拉开了“全覆盖、系列化、经常性”的教育大框架。“因学定教.三三达标”教学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高考、****稳步提升。大力实施教育“三名”工程,进一步提振了教职工的士气和信心,营造了比学赶超的良好发展氛围。二是严格细实抓管理的动力明显增强。深入开展学校管理年活动,建立健全了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督查机制,全面落实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全面提升学校管理水平。我市申报省级规范化学校6处,通过5处,申报数和通过数均居济宁市第一位。我市还为济宁市素质教育现场会提供了现场。三是高效务实抓作风的成效进一步凸显。在教师队伍中大力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严格执行市“七条禁令”和教育系统“五条禁令”。通过一系列教育活动的开展,广大教职工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工作态度进一步端正,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想发展、促发展、自觉发展的多了,怨条件、怨环境、自甘落后的少了;比学习、比敬业、比素质教育的氛围浓了,比待遇、比岗位、比应试教育的环境淡了,整个系统呈现出风正气顺、和衷共济、只争朝夕的良好发展势头,社会各界对教育行风的满意度显著提升。

成绩固然值得褒奖和发扬,但存在的问题尤须正视和克服。刚才,张局长宣读了对部分乡镇(街道)中小学校管理抽查情况,很多问题都值得深思,务必尽快整改。当前,全市教育发展的新形势要求我们必须努力实现“四大转变”:即必须从重硬件建设向重软件建设转变,必须从量的增加向质的提升转变,必须从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转变,必须从外延扩张向内涵发展转变。这“四个转变”归结到一点就是要求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高度重视、切实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突出内涵发展,提升管理水平,增强学校软实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学校的竞争说到底是内涵的竞争,教育的发展说到底是内涵的发展。校园文化是学校内涵的集中体现,是引领学校教育思想、教育管理、教育方法的灵魂,是提升学校发展的核心动力。具体来说,首先,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中小学校园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中小学校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和窗口,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可以为广大师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工作环境,陶冶师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精神,提高师生文明程度,而且可以通过学校辐射社会、示范家庭,积极推动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其次,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需要。中小学校园文化是学校整体育人环境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道德素养;有利于丰富校园生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最后,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是优化育人环境的需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文明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对中小学校园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主流文化,抵御各种消极、颓废文化对学生的侵袭,发挥环境育人的积极作用,确保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全市各学校要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自觉转变观念,主动适应现代教育新要求,充分认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深刻剖析自身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切实把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整体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实现学校和师生内涵发展的核心任务,提上重要议事日程,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二、把握内涵,明确任务,整体谋划和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反映学校的历史传统、价值观念、精神风貌、办学特色以及学校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反映校长的办学理念,展示教师的教学成果,记录学生的成长历程,体现以学校物质条件为基础的载体文化和以人为中心的精神文化的统一,是学校办学水平和师生文明状态的总和。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文精神培养为核心,以服务学校师生为宗旨,以素质拓展为目的,立足实际,突出特色,促进校园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拓展校园文化活动的领域,规范校园文化活动的模式,逐步探索建立校园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努力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既能体现时代精神的、又能承担起培育四有新人任务的校园文化体系。一要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通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面墙壁都体现道德教育的意义,通过校园文化的熏陶,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把倡树“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内化为青少年学生的自觉行为,使之自觉崇尚真善美,憎恶假恶丑,抵制低级趣味,不断追求崇高的人生境界。二要促进校园文化精神和校园文化品位的提升。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使师生进一步认识学校的价值观念、办学理念、历史传统、精神风貌、办学特色以及学校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实现学校硬件设施为载体的物质文化和以师生精神为核心的精神文化的统一。三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优美的校园环境,多彩的文化生活,高雅的艺术情趣,浓厚的学习氛围,科学的人文精神,优良的学风校风,形成催人奋进的学校精神、科学进步的价值观和正确的舆论氛围,激发学生积极向上、求学奋进的热情,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四要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引导学校在紧抓教学主渠道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及道德规范教育,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通过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和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校园文化真正发挥育人功能,从而造就有理想、有抱负、有创新的人才,使学校发展进入良性循环的高层境界。

三、突出重点,特色引领,精心打造曲阜校园文化新品牌

如何为全校师生创造一个情趣高雅、和谐文明的校园环境,如何创造一个教师勤教、学生乐学的教育氛围,如何营造一个尊重、信任、理解、宽容的人文空间,使身处其中的每一位师生既感受到工作、学习的快乐和生活的幸福,又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和生活观念,这些都构成了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结合全市教育发展实际,当前尤其要突出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把规范办学行为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常抓不懈。4月16日、17日,教育部在我省召开了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现场经验交流会,对我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一系列举措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褒奖。一年来的实事证明,规范办学行为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基础,是回归教育本质、回归教育规律的有效抓手。应当认识到,学校的发展、教育的进步时刻都离不开规范这个标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教育事业的特殊育人规律要求我们,做工作绝不忘初心所欲、想当然,更不能责任心缺失、大撒手。我们要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好教育部会议精神,坚决执行好省市关于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一系列政策决定,下决心解决学校管理理念落后、管理制度陈旧、管理行为僵化的问题。一要科学安排作息时间,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坚决纠正各种随意侵占学生休息时间的做法,正确引导家长和社会积极参与,切实把课内外过重的课业负担减下来,依法保障学生的休息权利。二要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坚决纠正任何违背教育规律、随意加深课程难度、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赶超教学进度和提前结束课程的现象。坚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保障学校开展团队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时间。鼓励和表彰在规定教学时间内、通过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率、提高教育质量的先进学校和优秀教师。三要严格规范考试评价,坚决制止随意组织学校参加各种统考、联考或其他竞赛、考级等现象。学校考试命题要科学合理,考试内容要符合课程方案的基本要求,不得随意提升考试难度,增加考试次数。积极探索以学业水平测试和学生综合素质等为主要指标的综合评价体系。不以升学率对学校排队,不以考试成绩对学生排名。四要重视学校安全管理,确保师生安全。要建立和完善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认真实施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立健全校内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应急机制,切实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及时报告和消除各种安全隐患。

二要把传统文化进课堂打造成我市校园文化建设的品牌。多年来,我市以“弘扬传统文化,涵养人文情怀,奠定文化根基,提升人格境界”为宗旨,充分发挥丰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人文资源优势,全面启动了以“诵读先贤经典,培育当代君子”为主题的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走

在全市学校管理暨校园文化建设现场会上的讲话》由那一世范文网整理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引用请注明网址出处。
Copyright © 2010-2018 www.nayishi.com 那一世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