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退耕还林(草)工程启动动员暨绿委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是一项政策性强、操作难度较大的系统工程。任务重、压力大,牵涉广大农民利益。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集中精力、超前研究,切实解决好可能遇到的问题,确保工程建设顺利推进。
第一,要注意把握正确的指导原则。退耕还林还草是国家的一项重点生态工程,要严格遵循以下六条原则:一是坚持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原则。在规划布局和运作方式上,不要搞统一模式,不搞一刀切,要根据全省自然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退耕还林还草。东部山区重点是通过退耕还林解决“挂画地”问题,恢复森林生态功能;西部地区要与生态草建设结合起来,集中解决荒漠化问题;中部地区重点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营造农田防护体系。二是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有机结合的原则。退耕还林还草能否推开,取决于能否为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要实现退耕还林还草的生态目标,必须兼顾农民增收和经济发展,正确处理好生态建设与农民吃饭及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做到协调运作。这里,很重要的是要选择有经济效益的品种。比如,东部山区半山区“挂画地”的退耕还林,如选择市场好、见效快的经济果木品种,就将可能受农民的欢迎。
我省有一家农业科技开发公司,引进了美国一种叫“蓝莓”即人工栽培越橘的品种,如果经论证是可行的,将之作为还林的品种,既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又有较高效益。还比如,西部退耕还林还草,如选择耐碱、耐旱性较强的牧草、林果品种,能在治理生态环境的同时,培育成一个新的产业。这样,就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结合起来了。三是坚持政策引导和农民自愿相结合的原则。善于运用政策和比较利益原则,做耐心细致的工作,坚决防止不顾农民意愿,简单粗暴的作法。四是坚持示范带动,稳步推进的原则。要注意培育各类典型,发挥示范辐射作用,以点带面,全面推开。五是坚持依靠科技进步,确保质量的原则。注意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增加科技含量,避免单纯追求数量,忽视质量的做法,坚决杜绝各种形式的劳民伤财的虚报浮夸、形象工程。六是坚持各级政府负全责的原则。层层落实目标责任制,纳入各级政府重要日程,确保各项任务完成。
第二,要严格执行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政策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种利益引导的制度,因而是推动各项事业的动力措施。各级政府和干部要强化政策观念,善于运用政策激发广大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创造性。一是要加强政策宣传。当前,农民总体上对政策不够清楚、不太明白、因而也不大托底。各地要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广泛宣传好退耕还林还草有关政策,把政策原原本本地交给农民,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二是要切实把各项政策落实到位。“以粮代赈、个体承包”就是国家给予农民的优惠政策,各级政府一定要有高度负责的精神,树立为农民着想、为农民办实事的思想,积极努力做工作,真正把国家的优惠政策落到广大农民手中。特别是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发放补贴的钱和粮,保证农民不吃亏。要认真落实个体承包经营责任制,坚持“谁退耕,谁造林(草),谁管护,谁受益”的原则,切实维护农民利益。对农民自愿将还林地块交给大户承包经营或与企业联营的,要利用利益机制、市场机制来运作,明确退耕还林还草以及荒山荒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关系,并签订合同。三是严肃政策纪律。建立违规操作责任追究制度,对挤占、挪用、套取退耕还林(草)资金、粮食的行为,要严肃查处,绝不姑息。
第三,要自觉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在退耕还林(草)问题上,各级干部都要认真研究客观规律,根据客观实际指导工作,切忌主观臆断,盲目决策。一是要自觉运用生态规律。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选择科学技术和合理的树(草)种,大力提倡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按照“生态位”要求,逐步营造符合自然规律的生物演替条件,最终发展成为高功能的生态系统。这里我强调一下,我省西部地区要走一条种草、灌、乔结合发展的新路。也就是说,要先种草,改变了土壤和土的涵质状况后,再选择种植适宜的灌木,在改变了生态的过程后再种植乔木,走一条“反弹琵琶”的路。最近,有一些专家在治理西部生态环境方面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治理改善我省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到底要走一条什么样的路,需要大家深入研究,也是摆在我们各级政府、林业部门和各级干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二是要善于运用经济规律。退耕还林(草)本身也有一个利益驱动的问题,没有经济效益的事情老百姓不会有积极性。因此,各级干部要自觉利用比较成本原理,引导广大农民和社会各界力量,按市场经济规律,主动进入退耕还林(草)领域。在一些适应按市场化运作的环节上,要按市场规则运作,以使退耕还林(草)保持持久的动力和活力。三是要强化科技支撑。加快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把科技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提高工程建设的科技含量。这方面需要各级政府要很好地贯彻“科学理政”的思想,我们进行一切工作,都要遵循规律去做事,要降低行政成本。这也是坚持“四政”方针的具体体现。
第四,要确保退耕还林(草)质量和实效。退耕还林(草)质量至关重要,搞得不好,不仅劳民伤财,造成投资浪费,而且会严重影响农民的预期收益,最终挫伤积极性,造成反弹。一是要牢固树立抗旱造林思想,改变靠天造林的传统做法。近几年来,我省连续干旱,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去秋今春雨雪很少,今春干旱已成定局。各地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要立足抗旱造林,保证退耕还林还草的成活率。对退耕还林失败地块和造林成活率低的地块,要采取得力措施,动员广大干部群众,利用今年造林季节,积极做好补栽补植工作。要讲科学种植,选择适宜种的树和适宜的时机去种。如种草,就不一定都要在春季大面积种植,可以利用夏季雨量充沛时进行,这样有利于成活。可与大田种植错开。二是要加强退耕后的封禁管理。各地要采取切实可行的管护措施,对退耕还林还草地块实行封禁管护,严格防止人畜破坏。对牛、羊、猪等养殖,要推广舍饲精养方式,禁止随意放牧,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设置围栏。特别是养羊,虽然有经济效益,但羊对生态、对草的破坏非常严重,大量啃噬处于生长期的草,十分不利于草场的发育和维护,所以要在草的生长期把羊都圈起来。一定要走出过度放牧造成的穷的落后生产方式。各地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探索适合当地情况、群众愿接受的管护方式,落实好管护人员,保护好还林还草成果。三是要强化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检查验收工作。对经过检查验收质量达不到要求的要扣减粮食和现金,责令改正。要建立举报制度,接受群众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建设的质量。四是要坚持依法管理。认真做好还林还草土地的变更与衔接工作,及时发证,明晰产权,依照相关规定,依法保护农户合法权益,让群众退耕还林(草)还得踏实,还得放心,从根本上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
第五,要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在坚持“谁退耕、谁造林、谁经营、谁受益”原则的前提下,允许土地所有权、经营权和使用权分离,适宜个体干的要交给个人,适宜各级基层组织统一经营的要实行统一经营,适应企业化经营的要交给各种经营主体,按市场化要求去运作和经营。要积极鼓励各类造林专业户、专业队、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承包租赁退耕还林还草地块,实行集中连片发展,提高集约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