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那一世范文网 > 心得体会 > 经验交流 > 正文

老龄工作会议典型经验交流材料

经验交流范文 发布时间:2016/3/30

老龄工作会议典型经验交流材料


为应对我市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增长,加快构建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满足广大老年人不断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特别是改善特困、独居、空巢老年弱势群体的生存条件,提高生命生活质量,基本实现人人享有养老服务,根据全国老龄办等部委《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要求,按照《中共市委关于大力改善民生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施意见》的部署,我市自9月以来,先后在4个区的8个街道(镇)所辖61个社区组织实施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取得良好成效。这种全新的养老模式适应海南老年居民的养老意愿,深受老年朋友和家人们的欢迎,也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充分肯定。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在居家养老服务方向上突出为社区弱势老年群体提供最基本的日常生活服务,以提高其生活生命质量
随着我市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家庭养老功能日益弱化,老年人养老服务已经成为重大的生活问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新形势下的一种养老基本形式,对破解日趋严峻的养老服务难题,切实提高困难老年人的生活生命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针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社会养老需求,在居家养老服务方向上做到五个“突出”:
一是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对象的标准上,突出了特困、高龄、空巢失能老年弱势群体,他们最需要社会的帮助。比如:有的特困老人虽然享受低保补助,但只是保障基本的生活;有的身体处于“失能”或“半失能”状况,根本无力享受正常生活,要提高他们的生活、生命质量,则需要政府和社会提供日常照料和家政服务;有的独居、空巢家庭老人,年龄较大,生活自理能力弱,经济条件差,这类老人大多无子女或子女残疾重病无力承担赡养义务,而且老人又无力聘请保姆或钟点工来解决自身的生活照料问题。这类老人也最需要政府和社会给予必要的照顾;优抚对象和市级以上的“劳模”老人,对国家和社会有特殊贡献,理应给予照顾;据此,我们把居家养老服务对象的标准确定为:居住试点社区60周岁以上的“三无”老人;80周岁以上享受低保的特困独居、空巢家庭老人;70周岁以上享受低保、子女残疾重病无力承担赡养义务的特殊家庭老人;60周岁以上孤寡、或子女残疾重病无力承担赡养义务、或在市区范围内无子女照顾的省、市级“孤老”劳动模范和优抚对象。
二是在居家养老服务的内容和目标上,突出为特困老人提供最基本的居家养老服务,帮助他们生活上增添“拐杖”。主要有,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日常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方面的服务。服务内容包括:买菜做饭、清洗衣被、打扫居室、陪同就医看病、康复治疗、理发洗浴及聊天交流、读书读报等。同时,利用社区养老公寓,为特困老人提供日托,短期托养等服务;利用服务机构和社区养老公寓,为有经济来源、自愿购买服务的老年人提供日常生活照料、日托、短托和长期托养等服务。市一中退休老教师郑佩洁多次向社区工作人员和媒体记者说:儿子前些年得病“走了”,老伴瘫痪卧床多年,我又患心脏病,生活十分艰难,真想一死了之。是政府派人上门居家养老服务才使我和老伴又有了生活下去的勇气。
三是在居家养老服务的形式上,一方面突出政府购买服务,充分体现政府对老年人的关心和责任。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资金全部由政府财政负担。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为符合标准的特困老人提供无偿、或低偿送时服务。另一方面突出社会化养老服务,即由政府在社区提供养老服务平台,建立起社区养老服务网络,为有经济来源并有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独居、高龄、空巢家庭老人提供各种有偿服务。两年来,5家通过公开招聘并接受政府委托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依据《市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要求,为220多名居住试点社区的困难老人,提供政府资助的无偿上门送时服务共计42516小时。同时,利用社区养老服务平台,由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有经济来源并有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72名老人提供日间生活照料等多种有偿服务;利用社区老年公寓,为260名失能或半失能老人提供康复护理、健康保健和托养等多种有偿服务。
四是在居家养老服务的资助方式上,突出“强迫”特困老人享受生活服务,以提高其生活、生命质量。针对老年人生活简朴,不爱消费的特点,为了让老年人把政府补贴必须用于自己身上,切实享受到政府购买的居家养老服务,达到政府初衷,资助方式采取“代币券”的形式,即由社区居委会向每位资助对象每月发放面值相当于资助金额的“代币券”。“代币券”只能用于购买居家养老服务,不作它用,不得转让,过季作废。“代币券”每张面值10元,由市老龄办监督印制。目前,接受居家养老服务的老人们已习惯把居家养老服务“代币券”当钱花,高兴地用“代币券”购买自己需要的居家服务。
五是在居家养老服务对象的选定上,突出了方便老年人,办理程序公开、公正、快捷。居家养老服务对象的申请及办理由社区负责,凡符合服务对象标准,对居家养老服务有迫切需要的老年人,都可向社区居委会提出申请,社区居委会根据本人条件进行评估,张榜公示,接受居民监督。居民无意见后,报街道办事处审核、确认,并报区老龄办批准、市老龄办备案,即可接受居家养老服务。
二、在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方法上重视发挥“政府主导、依托社区、市场运作、专业服务、”的联动作用,确保居家养老服务稳妥扎实开展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指政府和社会力量依托社区、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日常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方面的一种形式。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试点的组织实施过程中,我们着重抓好四个“环节”工作:
(一)通过政府主导,构建居家养老服务的基础。
一是广泛开展调研工作,制定方案要求。鉴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和试点城区老年人口比例高等特点,民政、老龄部门对试点辖区内的老年人的需求信息及社会服务供给信息进行了深入调查,摸清了老年人、特别是高龄、空巢、特困老人的有关情况,了解了他们需要服务的内容和要求;市领导同志亲率有关部门深入社区调研走访,对做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出《市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对试点目标、原则、任务以及服务对象、运作方式、方法步骤、保障措施等提出了明确要求,为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作了充分准备。二是加强组织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市委《关于大力改善民生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施意见》,对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提出目标要求;市政府研究批准了《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试点实施方案》,并将居家养老服务具体实施计划列入政府年度重点工作绩效考评内容。市民政、试点区分别成立了有关部门参与的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具体协调和指导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的组织实施;老龄部门组织培训了参与试点工作的街道、社区干部,并会同市人劳局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对服务机构工作人员进行了职业道德、家政服务和老年护理等业务培训和考核,颁发了资质证书;试点启动时,省民政厅领导、市、区领导分别到场并作指示;连续两年的重阳节,省政府副省长符跃兰都亲率省老龄委领导和市政府等领导走访慰问特困老人和居家养老服务机构人员,对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给予了极大的关心和支持。三是加大投入,为试点工作提供财力支持。市政府从彩票公益金中安排80多万元,用于为高龄、孤寡和特困老人购买服务,同时,安排相应启动及管理工作经费;市民政局给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提供服务的民间组织机构安排部分专项经费11万元,作为对参与公益事业的社会组织的培育和发展的扶持。同时,对服务机构设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给予经费和设施上的支持和帮助。比如,统一配备了电脑、办公设备,统一制作了制度牌、广告牌、印制了宣传资料,并维修了房屋设施。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通过依托社区,搭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
居家养老的老年人生活在社区,老年人社会化管理的主体也是社区。社区是连接老年人家庭和为老服务机构的桥梁,在整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一是依托社区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相继建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5个,接受政府委托,具体负责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统筹、协调和衔接,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与服务者之间的信息传递,组织社会力量开展具体的、有针对性、实效性的为老志愿服务等。二是重视和发挥“社区”的核心基础作用。实施《方案》明确规定,社区居委会是居家养老服务的直接具体组织者,负责整合社区老年服务资源,完善社区服务设施,沟通供需双方的信息,管理居家养老服务部门的服务及服务质量的评估、监督等工作。参与试点的社区居委会在居家养老服务的管理上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做了大量的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主要是向社区老年人进行深入、细致、广泛的宣传活动,使他们感受政府对老年人的关心,了解居家养老试点工作相关服务信息和优惠措施,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根据老年人的不同情况,分门、别类建立老年人档案和老年人服务需求信息库,为居家养老服务提供基础数据和资料;按照相关要求,认真对服务对象进行登记、审核、确认,确保真正符合条件的困难老年人享受到政府提供的无偿服务;带领服务机构人员上门入户了解逐个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指导和帮助老年人与服务机构签定服务合同,确定服务内容、上门时间,并每月对服务人员服务质量进行检查评估。通过这一系列工作,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比较好地搭建起来。
(三)通过市场化运作,提升居家养老服务水平。
由民间社会组织等非营利性机构来承接居家养老服务,不仅把政府部门从大包大揽的养老服务管理中脱离出来,有更多精力进行宏观决策、资源整合和政策制定,而且让养老服务走上专业化发展道路,更好地实现老年人的实际需要与供给的对接,提升居家养老服务的水平。况且,居家养老服务不是简单的家政服务,是为老年人特殊群体的服务。为此,我们重视做好服务队伍的管理和服务工作。一是公开招聘服务机构。把能否热心老年事业和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服务作为选择服务队伍的重要标准,试点中为老年人提供社区养老服务的5家服务机构都是通过择优选聘确定的,而且是民政部门批准注册的社会化养老服务组织,同时,经过了专业培训,获得了市劳动部门颁发的资质证书,服务人员热爱老年服务,都有较好的服务技能。二是明确管理人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分别由试点街道一名副主任负责全面管理,及时协调解决服务中心的有关问题,保障中心正常工作。三是建立服务中心的各项管理制度。市试点领导小组制定了相关制度和规定,明确服务中心工作的服务内容、服务宗旨、服务流程和服务人员的服务职责等,规范各项服务的落实。四是积极拓展服务市场。为有经济来源、有养老需求的老人提供了有偿基本养老服务;为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了日间照料服务。五是提供比较好的服务。5家服务机构认真做好服务工作,多次上门与服务对象沟通、协调,建立了老人服务档案和联系电话,同时,经常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技能,严格履行服务协议,服从街道、社区的管理,并按照相关标准和内容要求对政府提供无偿、低偿服务的老人开展规范化、制度化服务。服务过程中,服务人员不仅对服务对象提供了人性化的服务,极大的热心和关爱,而且通过热情周到的服务将政府的关心和爱护及时传递给了特困老人,涌现出许多感人的事例。有的老人给老龄办送来了锦旗和感谢信,更多的是打电话,表示对政府的感激之情。一些特困孤寡老人还经常高兴地对街坊邻居说:活到80多岁了,没想到还有女儿相伴,今后的生活不用愁了,感谢政府的好政策!
(四)通过建立质量评估体系,规范服务运作。
随着试点工作的深入,逐步建立统一的、科学的、可操作性的评估标准和工作流程,保证政府补贴资金真正用到最需要政府帮助的老人身上,并保证其服务质量,不仅是试点开展的重要环节,而且是巩固深化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成果,也是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为此,按照试点实施《方案》要求,市成立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评估小组,研究制定了《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绩效评估试行办法》,要求服务人员每次服务结束后,要与被服务对象认真填写《服务情况回单》,作为考核评估的依据内容;同时,街道成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评估小组,人员由街道、社区、居民代表和服务机构人员组成,每月对服务人员服务情况、服务机构服务管理情况和老年人对服务满意情况进行评估;区居家养老服务评估小组,每季度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整个运行状况进行全面评估。评估内容包括组织领导、服务机构管理、服务满意度等。通过评估工作,使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运作,为搞好试点工作提供有力保障。通过多次评估,5家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基本达到《方案》总体要求,接受居家养老服务的老年人对服务人员的服务是满意和基本满意的。
三、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促进了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兼容了政府、社会、家庭和个人功能的互补互动作用,是对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补充与更新,是发展社区服务、建立养老服务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试点工作的开展,促进了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和“老有所养”的落实。一是适应了我市老龄化发展的客观要求。根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市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到末,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3.4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11.60%,其中,80岁以上高龄老人有2.87万,独居、空巢家庭老人有3.43万。老年人养老需求和社会服务供给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未来五年将更加尖锐。近年来,我市养老服务工作虽然有了一定发展,但因社会发展水平低的制约,仍然存在着政府投入不足、服务供给滞后、养老机构少的突出问题。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既能发挥社会居家养老功能,又可缓解财政投入压力,实现以较少资金的投入就能满足大多数老年人服务需求的愿望,具有成本低、覆盖面广、服务方式灵活等多种优势,是新形势下老年人社会养老服务领域的新探索和新扩展。二是充分体现了政府的主体保障责任。政府作为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组织、实施和服务主体,指导思想明确,主导作用明显。虽然在提供资金保障方面投入的比例还较小,受惠面也不够大,但却救助了一批特困老年群体,提高了他们的生命、生活质量,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民生工作的重视,也是加快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实现人人享有养老服务的具体措施。三是深受老年人欢迎。这种模式既符合多数老年人经济来源不足、养老保障标准不高的社会特点,又符合广大老年人“故土难离”、热心“家庭、社区”安度晚年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特征,使老年人既不脱离所熟悉的生活环境,也无须改变多年来养成的生活习惯,不出家门和社区,就能享受到形式多样的养老服务,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从而对稳定家庭、稳定社会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
,我市在认真总结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将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将居家养老服务覆盖全市城区19个街道(镇)的159个社区,进一步推进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老龄工作会议典型经验交流材料》由那一世范文网整理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引用请注明网址出处。
Copyright © 2010-2018 www.nayishi.com 那一世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