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乐促进林区和谐发展经验材料
市区于1985年建区,位于浙江西部的钱塘江上游,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全区辖10个乡镇、7个街道办事处,总面积609平方公里,人口40多万,其中农业人口超过23万,有5个乡镇被列入省重点扶持的贫困乡镇。
前,山区乡镇经济来源主要三种,一是以原竹、竹笋、土法竹造纸为主的初放原始的竹产业经济,二是少量的高山蔬菜,三是劳务输出打工收入。由于土法竹造纸严重环境污染,区委、区政府决定关停了造纸厂,山区经济收入又一时大幅下降。造纸厂关停后林区经济发展落后、高素质人口又大量外流打工,面对如何发展林区经济问题,区经过探索,转变发展观念,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创新发展模式,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开始大力发展“农家乐”旅游,走出了一条兴林富民的发展新路子,推进了林区的和谐发展。
一、“农家乐”促进了人与人的和谐。在“农家乐”发展过程中,乡镇干部不计工作日,通过上门走访、座谈挨家挨户的做思想工作,召开村民大会、发宣传资料,开展“农家乐”旅游发展知识讲座等形式,激发群众对发展“农家乐”旅游的热情。同时政府先后5次组织有意向发展“农家乐”的农户、村两委干部到安吉、浦江、桐庐、舟山、湖州、义乌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学习考察“农家乐”经营模式。经过考察,原先担心经营“农家乐”没有市场的顾虑解除了,增强了农户参与“农家乐”经营的主动性,使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业得到每位农民的认可和接受,“农家乐”开始在林区发展。如今,农家经济发展了,农民偿到了发展“农家乐”的甜头,他们对政府、部门的推动,干部的工作是铭记在心的。在帮助农民发展“农家乐”的过程中,我们的干部与农家更亲近、更融洽了,干部与群众的交流多了,思想沟通了,隔阂少了,相处更和谐了。“农家乐”的发展,不仅促进了乡镇干部与群众的和谐,还促进了农户与农户间信息、产品、人文、思想、文化等的各种交流,他们相互竞争又相互依赖,有分工又有合作,通过帮助、合作形成共同发展、和谐发展的环境。
二“农家乐”促进了乡村与城市的和谐。“让城里人走进七里,让七里人走进城里。”这是七里乡发展“农家乐”的一种发展理念。“农家乐”的发展,让乡村与城市的经济、文化、思想观念等都更加相融与和谐了。而这方面最快、最直接的就是城乡经济与文化的和谐发展。
“农家乐”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和谐发展。在农家乐的发展过程中,区、乡政府出台了《关于鼓励发展“农家乐”旅游的补助政策》等一系列鼓励发展“农家乐”的政策,对前三批发展“农家乐”旅游项目和开展外墙粉刷的农户给予一定的补助和奖励,并免除工商、税务等各方面税收,减少农户参与农家乐经营的风险,从而拉动农民参与“农家乐”发展。目前区已有5个乡镇15个村120余户农户发展了“农家乐”,直接从业人员400多人,拥有700多个床位。1-10月接待游客30多万人次,营业额1000多万元,直接带动5个乡镇2万多名农民增收。“农家乐”的快速发展,不仅带动了林区的旅游业发展,还使山区农家传统的茶叶、竹笋、干鲜果类、蔬菜、畜禽、渔业等产业的各类产品不出山区就成了俏销产品,富了农村山区,同时,每年数十万的游客还极大促进了城市相关产业的发展,原在城市销售的“邵永丰麻饼”等产品也直接进入了“农家乐”销售,使城乡经济发展相互促进,进入了一体化发展,城市与林区经济发展差距得到缩小,促进了城乡经济发展的和谐。
“农家乐”促进了文化的和谐交流。“农家乐”的开办,使得林区山石、飞瀑、森林景观等自然景观文化得以充分发掘并加以保护和利用,同时,“农家乐”的开办,乡镇文化多了,城乡文化交流也多了。目前,七里“农家乐”特色村黄土岭村就与中国美术学院合作,设立了中国美术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让学生来村里写生,而村里留下写生作品当作独特的纪念品出售,促进了文化的和谐交流。七里乡还与团区委共同组织开展了“七里农家”杯庆五四活动,与团区委、教文体局联合开展了“探循环经济发展之路,采七里农家生态之风”旅游故事创编大赛,市诗词协会也在黄土岭举办了七里农家诗会。来到“农家乐”不仅可以品偿到山里野菜,体验到农家传统的饮食文化,还可以在七里农家”大舞台上,观看农民艺术团“山路十八弯”、“定情”等精彩歌舞节目,你还可观看“斗鸡”,体验“蔬菜采摘”、“磨豆腐”等农民生活,而且还可以体验到篝火晚会、舞会、狂欢等丰富的现代文化生活。“农家乐”的发展,让山区农村文化向外传播,向世界传播,同时也让城市文化向农村扩展,促进了文化的和谐交流和发展。
三、“农家乐”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农家乐”的发展,促进了林区林业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和谐发展,促进了村庄与庭院的和谐。经济发展了,环境美化了,人与自然得到了和谐发展。
“农家乐”促进了林区和谐发展。造纸厂关停后,区政府、区林业局为了林区经济的发展出路问题,转变和创新发展观念,采取措施,推进了“农家乐”的发展。如今,竹淹料塘成了鱼池,河道由污水变得彻底清沏了,林区发展了“农家乐”,改变了林区经济发展模式,林区经济由过去的从山上来到现在“旅游入户”的转变。“农家乐”的发展,改变了林区生产经营主要方式,促进了林区产业结构调整,林业基地建设得到了加强和发展。七里乡就建设了千亩香榧基地,同时开展百果林建设,改变了原来小规模、分散种植模式。全乡按照一村一品的建设思路,分别在上村、治岭、均良、龙坑、上门、少伸等村建立板栗、杨梅、鲜李、野山楂、相思豆基地,为“农家乐”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保障,又增加了农产品附加值。竹产业从竹淹料加工及以原竹与竹笋生产为主,转变为如今停止竹淹料生产,竹产品形成多种经营与产品开发相结合的产业发展。对山林的无序利用得到了全面遏制,全区开始实施区域规划,实施发展了阔叶林工程4000亩,并规划了“石七景观带”改造建设。对造林的要求更高了,造林要成为造景。森林成了休闲氧吧,林区林农更加注重对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上山砍木头的人少了,林木采伐数量下降了,破坏森林资源的案件减少了,滥伐盗伐少了,生态公益林得到了更好的建设和管护,人与自然更和谐了。现在,林区是清山、清泉、四傍绿化、花展进农家;树林、竹林、野菜当家、森林成氧吧,展现了一片和谐的新农村景象。“农家乐”的发展,让人在闲睱之时有了个可以感觉大自然美妙的好去处,慢步林区,那山水、清泉、美景使人心旷神怡,顿时城市的烦嚣与紧张会荡然无存,让人身心全融入大自然。
“农家乐”促进了村庄与庭院的和谐。“农家乐”发展后,山区农民对投资村镇的新农村基础建设和绿化建设的积极性高了,在区林业局的进一步推动下,全区开展了绿化示范村建设,目前已建设省级绿化示范村8个,市级绿化示范村11个,区级绿化示范村50个。村庄道路由原来泥泞变成了水泥地,硬化了;墙壁由自然裸露粉成了雪白,变美了;道路两边种上了各种花卉苗木,村中一个个小的绿化广场出现了;庭院绿化成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露天粪坑填平了,代之出现的是公厕;垃圾开始和城市一样收入了垃圾箱进行集中处理;村中利用自然山水景观等特色,并经过人工整理修饰,成了一个个小景色点缀着村庄,整个村庄和农家庭院经过了村庄整治,人居与环境变得更和谐优美了,山石、清泉、小景、山村、庭院,氧吧,构成了和谐的新农村。
二○○年十一月二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