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中小学危房整体改造暨标准化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
真抓实干合力攻坚 全力推进中小学危房整体改造暨标准化建设试点工程
—在全市中小学危房整体改造暨标准化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 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
同志们:
市政府决定召开全市中小学危房整体改造暨标准化建设推进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及时采取有力措施,高标准,严要求,快推进,确保6月底前圆满完成全市中小学202844平方米d级危房整体改造暨标准化建设任务。下面,我讲二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统一思想,进一步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党的十七大报告不仅把教育作为民生问题摆在社会建设的首位,而且赋予了教育事业作为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新的定位,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地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突出。近年来,在各级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市教育事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不断加大政府投入,在完善教育管理体制、扩大教育规模、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以来,全市累计投入教育资金3.4亿元,新建校舍31.2万平方米,改造中小学危房21.5万平方米,基本实现了校校开设信息技术课的目标。全市高考上线人数一年一个新台阶,今年突破万人大关,已连续16年保持市第一名。但宣威是典型的农业人口大市,校点分散,基础薄弱,教学设备简陋。全市现有学校1112所,小学教学点667个,其中一师一校点322个;有中小学校舍建筑面积165.79万平方米,其中土木、砖木结构校舍19.55万平方米。全市虽然于1995年实现“普六”、1999年实现“普九”,但受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的限制,经费投入不足,校舍建设标准偏低,危房现象较为突出。全市平均每年排危3.07万平方米,但危房自然增长率在2%以上,每年新增危房约3.32万平方米。目前,全市中小学还有d级危房37.52万平方米,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的正常开展。
为整体排除中小学危房,夯实教育基础,提高办学水平,经过多方争取,市把宣威市纳为中小学危房整体改造暨标准化建设试点市,按每平方米1200元标准(中央、省补助600元,市补助240元,宣威筹措360元),将投入资金2.43亿元,一次性排除我市中小学d级危房202844平方米。这既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宣威市委、政府的充分信任,更体现了上级党委、政府和教育部门对宣威教育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中小学危房整体改造暨标准化建设是事关科教兴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顺利实施的大事,是为下一代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条件的重大举措,更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各乡(镇、街道)和市直有关部门一定要从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把组织实施好中小学危房整体改造暨标准化建设试点工程作为一项政治任务,作为一项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充分整合人力、物力和财力,团结协作,齐抓共管,全力以赴打好全市中小学危房整体改造暨标准化建设攻坚战。
二、创新思路,扎实工作,加快推进中小学危房整体改造暨标准化建设
全市中小学危房整体改造暨标准化建设的总体要求是:严格按《宣威市中小学危房整体改造暨标准化建设总体方案》,坚持以乡(镇、街道)为主体,以规划为先导,以质量为中心,以标准化建设为准则,严格实施好“五个一”,即一个乡(镇、街道)一个领导机构、一个工作方案,一个校园一个规划图、一个效果图、一个质量标准要求;要用最有效的方法、最强硬的措施、最快的推进速度,实现最高的工作效率、最优质的工程,把中小学危房整体改造暨标准化建设这个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建成亮点工程,建成大难来临时师生可靠的避难所。
(一)紧紧围绕一个目标。各乡(镇、街道)要集中时间和精力,在11月底前全部启动中小学危房整体改造暨标准化建设工程,在6月底前全面完成全市中小学202844平方米d级危房排危任务,建成20年不落后,50年适用、安全、美观的中小学校舍。
(二)严格坚持两个原则。一是坚持以人为本、质量第一的原则。危改工程建设要遵守国家关于基本建设的法律、法规和发展基础教育的方针政策,以师生为本,以乡(镇、街道)为主体,按标准要求进行设计、施工、监理和监督检查,确保工程建设的速度和质量。二是坚持整合资源、综合利用的原则。要以整体排危为契机,以集中办学为导向,科学合理调整农村中小学校点布局,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杜绝学校出现重复建设。要坚持方便入学与规模办学相统一,原则上一个村委会集中建好一所村完小,规模较小的教学点及一师一校校点原则上不纳入项目安排,就近撤并整合办学。
(三)着力突出三个重点。一是要高起点规划,严格按20年不落后,50年适用、安全、美观,抗8度设防,全框架结构的要求进行设计。各乡(镇、街道)要提供辖区内学校分布现状情况及危房改造校点现状情况,市建设局规划设计研究院负责绘制学校分布图、危房改造校点现状图及规划图。市规划管理委员会将组织相关单位和乡(镇、街道)对规划设计图及施工图进行现场评审,确保工程规划、设计风格统一和“安全、适用、经济、美观”。
二是要高标准建设,实现最好的房屋是学校。各乡(镇、街道)是中小学危房整体改造暨标准化建设工程的施工责任主体,要认真搞好招投标工作,按《市政府办关于中小学危房改造工作会议纪要》的要求,危改工程投资100万元以下的项目实行竞争性发包,投资100万元及以上的项目必须进行公开招标。工程建设要选择真正有实力、有资历的单位施工,禁止使用预制板,严禁贴外墙砖,外墙一律使用涂料;室内不准贴地板砖,一律采用水磨地板。要严格按照建筑施工流程施工,全过程质量监督检查,确保工程质量。
三是严要求管理,切实保证危改工程的质量。为加强工程质量和资金使用监管,危改项目实施中要严把工程设计关、招标关、监理关、验收关,认真落实工程质量行政领导负责制、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质量责任追究制和终身负责制。市建设局、教育局等相关职能部门要抽调人员对工程建设实行全过程监管,严格做到事前有规范、事中有监督、事后有检查、完工后有管护,使危改项目始终处于规范、动态的管理之中,切实保证危改工程的质量。各校危改工程监理费20万元以上的或工程投资500万元以上的,要通过招标在省内确定技术实力雄厚的监理单位进行监理。要设置工程质量监督榜,选择危改工程适当位置刻制标有工程设计单位及设计人员、发包单位及负责人、施工单位及负责人、监理单位及监理人、工程投资和施工时间等内容的永久性标识,把危改工程质量责任落实到相关单位和个人。
(四)落实好四项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加快危改工程建设进度。这次整体排危是宣威教育史上的一次重大机遇,是从根本上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的最好时机。市委、政府专门成立了许书记为组长,夏市长和四班子分管联系教育的领导为副组长,15个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中小学危房整体改造暨标准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成立6个工作组具体负责相关工作,同时安排了43名市级领导和54名部门领导挂钩负责各乡(镇、街道)排危工作。各乡(镇、街道)和市直有关部门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及时制定工作方案,对纳入排危的学校、村委会包干负责,及时办理相关手续,启动工程建设,加快建设进度,保证圆满完成任务。
二是明确目标任务,严格考核奖惩。全市中小学危房整体改造暨标准化建设时间紧、任务重,202844平方米d级危房排危任务涉及401所学校及校点,其中初中33所、小学及校点368所,将撤并学校及校点114所。为确保危改工作的顺利实施,市委、市政府决定拿出90万元,对承担排危任务的乡(镇、街道)和市教育局实行重奖重惩。项目建设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市政府与各乡(镇、街道)和市教育局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市教育局与各乡(镇、街道)中心学校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工作目标任务、职责和考核奖惩措施,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各乡(镇、街道)要进一步细化工作方案和奖惩措施,明确工作责任,认真抓好排危工程建设。
三是简化工作程序,落实优惠政策。各级各有关部门在全市中小学危房整体改造暨标准化建设项目报批、手续办理过程中,既要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又要结合实际,简化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各有关职能部门,要安排专人,在项目报批、手续办理、用地审批等方面,按照限时办结制和服务承诺制相关规定,高效、快捷办理。涉及项目报批、手续办理等属于市级的相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全免,服务性收费给予最大限度优惠和减免。办理相关手续的程序和要求是:
1.建设用地。中小学危房整体改造暨标准化建设中涉及新征建设用地的,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农村中小学建设用地只转不征,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等相关费用由各乡(镇、街道)自行承担。
2.关于可研。鉴于全市中小学危房整体改造暨标准化建设点多面广、时间紧、任务重,各校危改工程大多选择在校园内规划新建或扩建,建设规模相对较小,各乡(镇、街道)危改工程建设不再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设方案,直接进行校园规划、地质勘测、施工设计和投资预算,要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向市发改局写出请示。
3.地质勘测。全市危改工程二层及以下楼房实行简易勘测,由市建筑设计院负责完成;三层及以上楼房必须进行详细勘测,由各乡(镇)、街道负责完成。
4.规划设计。各乡(镇、街道)统一向市建设局提供辖区内学校分布现状情况和危改项目校点现状情况,由市建设局绘制学校分布图、危房改造校点现状图、规划图和设计施工图纸。
5.项目报批。各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将辖区内涉及危改项目的学校布局、校园规划、撤并校点、建设内容、规模、资金概算以乡(镇、街道)为单位统一上报市危改办,市危改办审核并统一上报市危改办审批后,报宣威市发改局分项目审批并下达投资计划。
6.前置审计和招投标。各乡(镇、街道)按市政府办《关于中小学危房改造工作会议纪要》要求,统一联系相关单位进行危改项目前置审计、工程招投标等相关工作,及时启动工程建设。
四是严格工程验收,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