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委员会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总结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8号)文件发布实施5年来,我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8号文件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各项目标要求,严格按照《古城区文明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目标任务分工的通知》的通知精神,明确工作思路,以实事活动为抓手,督查指导为重点,着力提高全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整体水平,“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单位各负其责、群众积极参与”的未成年人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在全乡范围内初步形成,一大批实事和活动显现出较好的社会效应,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得到扎实有效推进,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现将五年来我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成效
(一)完善管理机制,夯实工作基础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未成年人兴则事业兴,未成年人强则国家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和国家、民族命运的前途命运。中央8号文件颁布实施5年来,乡党委、政府始终坚持把未成人思想道德建设摆到事关发展的战略地位来抓,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纳入全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部署,全面出台了《中共乡委员会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通知》、《中共乡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并及时成立了以乡党委书记为组长,各村委会书记为第一负责人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进一步推进我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在明确了目标任务的基础上将我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各项工作逐一分解到各相关单位和社会团体。经过五年的不断努力,全乡上下基本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单位各负其责、群众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实现了乡、村二级联动,确保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宏观有人管,微观有人抓。
(二)落实长效机制,强化整体合力
乡地处山区农村,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工作重点在农村,由此形成了村、校、家三位一体的独特教育管理格局。针对这一情况乡党委把各村委会作为未成年人道德建设的主要社会环境,积极引导村党支部发挥核心领导作用,动员各方力量,实行村、校、家“三结合”一体化管理,统筹解决未成年人在学校和家庭的教育管理问题,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落到实处,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果。
1、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阵地作用。
学校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切实开展好学校教育工作,乡党委、政府一是不断加大教育投资力度,大力实施“科教兴乡”战略,兴建学校篮球场、图书室,兴修校舍,夯实硬件基础。二是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开展爱心助学活动,资助贫困学生完成义务教育,对优秀教师实行年度奖励机制。三是全力整治学校周边治安环境,坚持不懈的开展“扫黄打非”斗争,查处非法出版物、“口袋书”、伪劣教辅资料,净化文化市场。坚决取缔学校周边所有营业性网吧,创建“安全文明校园”,引导中小学生“远离黄赌毒、远离**”,为未成年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四是利用革命节日、传统节日、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纪念日,以及入学、入队、入团、成人宣誓等仪式,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主题实践活动,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激发未成年人热爱祖国、热爱、建设家乡的情感。五是沟通学校和家庭的联系,选派优秀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帮助,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定期家访,解决学校和家庭“两不知情”现象,并在各村委会建立起家长学校,邀请学校教师不定期到各村给家长们上课,互相交流切磋,解决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两张皮”问题。七是教育和引导学校和教师破除片面追求升学率,以及把未成年人单纯当作说教、管束对象的旧思想,树立德育为先、全面发展、平等交流、理解尊重的新理念,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八是在全乡中小学教师中深入开展“修师德、铸师魂、塑师表”活动,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并选派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责任意识强的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激发其教书育人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在五年的发展改革中,全乡范围内逐步形成了“党重教,政兴教,民支教,师乐教”的良好教育氛围。乡内唯一所完全中学中学多年来在乡党委、政府及上级各部门的关心扶持下,创新工作思路,狠抓德育建设,不仅教学成绩在全区名列前茅,在开展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方面也取得了突出成效,成为全区农村教育发展的一大亮点。
2、充分发挥群团组织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推动作用。
群众团体具有组织优势、活动优势和联系社会的优势,五年来,乡党委、政府依托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积极开展各具特色的主题教育活动,把共青团、少先队工作纳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整体布局,在五年的发展建设中,乡团委创办了乡村青年中心,积极营造朝气蓬勃、健康向上的良好氛围;乡妇联组织开展了“美德进万家”、“公民道德知识竞赛”等一系列活动,通过家庭的教育熏陶,培养孩子的良好道德风尚;从“五五普法”活动开始,乡关工委就同乡司法所一起在我乡广大中小学生当中举办法制知识讲座,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律法规,开展帮教活动,至今已坚持了四个年头。
3、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表率作用。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的好坏关系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能否真正取得实效。为此乡党委、政府把家庭教育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来抓,一方面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列为“十星级文明户”的创建内容,通过创建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形成和谐、文明、向上的良好家风,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另一方面积极推进家长学校建设,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改变自身的不文明习惯,增强子女公德意识,培养子女动手能力,言传身教,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做好表率和榜样。
4、充分发挥“五老”队伍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促进作用。
“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队伍是我乡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五年来,乡关工委坚持经常性地邀请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五老宣讲团”分赴各村委会及各中小学宣讲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开展道德教育,对未成年人进行引导和帮助。截至目前已组织开展各类报告活动180余场次,受教育人数超过10万人次。
5、充分发挥村居管理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教育作用。
村、校、家一体化管理,强化了村居管理的教育功能。在我乡五年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村居管理机制不断创新,管理水平稳步提高。龙山村委会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写进了“村规民约”,成为评选优秀村民的必要条件;三古村委会以精神文明创建为载体,延伸“十星级文明户”活动的内涵,村校携手,教育未成年人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争当好学生,将来成为好公民;光乐村党支部以兴学重教为切入点,培养比学习、比进步、比健康的良好村风,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融入农村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乡文化站不定期开展“办实事,送温暖”文化下乡活动,组织创作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学艺术作品,送进村送到校,为未成年人提供更多的精神食粮;乡党委、政府积极为各村委会兴建篮球场,开办“农家书屋”,并免费向未成年人开放,为广大未成年人提供了良好的活动、学习场所的同时极大的丰富了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加强扶持机制,创建良好氛围
留守、流浪、流动儿童,初中毕业返乡未成年人及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是农村未成年人当中较为特殊的群体,要切实开展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就必须认真处理好这些特殊群体的教育管理问题。五年来,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对这些特殊未成年人群体的关爱和帮助,精心构筑“帮护工程”,积极配和上级相关部门对初中毕业返乡未成年人开展各类科技及技能培训,让他们通过培训掌握一门技术,拓宽就业渠道,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由于我乡境内居民多以农民为主,务农成为主要谋生手段,因此乡内并未出现留守儿童,但存在少数孤寡儿童及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对此问题乡党委、政府一直给予高度重视,每年都委派乡妇联对全乡孤寡儿童及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具体情况进行了解核实。对部分孤寡儿童,乡党委、政府主动与民政部门进行联系将其送往福利院进行救助,并不定期对他们进行看望慰问,及时了解掌握他们在福利院的学习生活情况。对其余一部分由家中其他亲属代为照管的孤寡儿童及进城务工的农民子女,乡党委、政府除了在平时及时掌握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情况并不定期对他们进行帮扶救助,还在每年“六.一”定期对他们进行节日慰问,开展结对关爱帮扶,使他们感受到有家的温馨、有父母的亲情,为这些特殊群体营造出温暖的港湾。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过去的五年中,乡党委、政府积极努力,我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但由于我乡地处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1、学校、家庭、社会之间联系少,衔接不够,互动不足,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德育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2、经费缺乏,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设施、设备不足,未成年人精神文化食粮少。
三、今后的工作打算
1、加强德育工作管理力度,制定科学的量化管理方案,积极探索和完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评价体系,扎实推进素质教育。
2、从注重实效上下功夫,进一步发挥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的作用,积极寻找具有本土特色的德育文化阵地,宣传文明、健康、向上的德育文化,切实把我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