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及2014年预算报告
一、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县各级各部门认真落实全县党政负责干部大会和县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精神,严格依法理财,财政收入稳健增长,财政支出重点突出,体制机制活力增强,公共财政体系基本建立,财政监管不断加强,全县财政预算运行和执行情况良好,促进了我县经济社会不断发展。
,全年预计完成财政总收入10亿元,占预算的101.5%,同比增加1.8亿元,增长21.95%,收入总量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其中:国税完成3亿元,同比增加4000万元,增长15.38%;地税完成4.6亿元,同比增加7800万元,增长20.42%;财政完成2.4亿元,同比增加6200万元,增长34.83%。税收收入完成7.48亿元,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74.8%。
按收入级次,财政总收入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预计完成6.7亿元,增加1.5亿元,增长28.8%;上划税收3.3亿元,增加3000万元,增长10%。
支出方面,全年预计财政总支出26亿元,比上年决算数增加2.5亿元,增长10.6%。其中本级支出11.1亿元,比上年决算支出增加7400万元,增长7.1%,占年初预算的106.2%。按功能科目分类包括:
(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9390万元,占年初预算的112.1%,比上年增长13.1%;(2)国防支出227万元,占年初预算的140.7%,比上年增长6.9%;(3)公共安全支出6657万元,占年初预算的114.3%,比上年增长2.6%;(4)教育支出22341万元,占年初预算的100.3%,比上年增长1.8%;(5)科学技术支出278万元,占年初预算的100%,比上年增长25%;(6)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305万元,占年初预算的136.2%,比上年增长4.5%;(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0736万元,占年初预算的106.2%,比上年增长73.1%;(8)医疗卫生支出7953万元,占年初预算的114.8%,比上年增长54%;(9)节能环保支出724万元,占年初预算的262.9%,比上年减少24.4%(主要是纳入预算管理的非税收入减少,导致对等支出减少);(10)城乡社区事务支出5173万元,占年初预算的84.9%,比上年增长45.5%;(11)农林水事务支出13230万元,占年初预算的118.1%,比上年增长61.9%;(12)交通运输支出5302万元,占年初预算的109.5%,比上年增长96.4%;(13)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9295万元,占年初预算的262.8%,比上年增长151%(主要是支持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调整增加);(14)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876万元,占年初预算的103.4%,比上年减少6.5%;(15)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支出3144万元,占年初预算的308.5%,比上年增长47.7%;(16)粮油物资储备事务支出756万元;占年初预算的130.6%,比上年增长44.6%;(17)住房保障支出1484万元,占年初预算的49.9%,比上年减少33.4%;(18)其他支出2152万元,占年初预算的19.1%(年初预算列在“其他支出”科目的纳入预算管理非税收入和罚没收入分配到其他功能科目),比上年增长10.6%。
县本级财政支出11.1亿元,占年初预算的106.2%,增加6500万元。主要是政策性要求县级配套项目预算调整以及经人大常委会专项批准追加支出等。
初步测算,,全县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7亿元,加上级补助收入18.8亿元,加上年结转3亿元,财政总收入28.5亿元,财政总支出26亿元,结转下年支出2.5亿元,收支相抵,预算平衡。
由于预算执行还正在进行中,最终数据还有待确定,届时再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提请县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
分析财政预算执行情况,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财政收入由注重总量向注重“三量”转变。一是全年财政收入总量突破10亿元,增长21.9%左右,保持中位增长。二是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到74.8%,收入质量保持较高水平。三是人均均量突破1300元,增加300元左右。
2、财政支出由保障运转向民生优先转变。预计全县财政总支出26亿元,同比增加2.5亿元,增长10.6%,包括本级财政支出在内,用于“三农”、教育、文化、科技、社会保障、医疗卫生、节能环保、住房保障等民生支出达20亿元,同比增长16.3%,占总支出的76.9%。一是由注重解决单位实际困难向注重落实上级政策转变,二是由注重保平衡向保民生、保运转、保重点相结合转变,三是由注重县本级向城乡统筹转变。
3、财政管理由粗放表层向精细纵深转变。一是转移支付机制省、县、乡全面对接,以“两取消、两建立”为主要内容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运行平稳,县乡两级体制性财力继续增加。二是各项管理改革全面铺开,部门预算编制更加精细化和标准化,国库集中支付全面推行,公务卡制度改革成效明显;非税收入管理步入正轨,政府调控能力进一步增强;财政财务专项监督步入省级先进行列,对专项资金和民生重点支出进行了预算绩效管理;乡村财政财务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更加有力,乡镇财政预算标准化启动试点;公有资产归集、购置、处置更加严格;财政信息化网络平台已经搭建。三是收入管理实现全口径,国有资产(资源)收益大幅增长。
4、财政建设由事务管理向制度建设转变。省级标准化财政所创建机制全面建立,11个乡镇财政所成功创建,基层基础工作进一步加强。财税督查和乡镇协税护税机制建立健全。重点工程建设财务管理机制健全,多方争取投融资确保了重点工程建设资金的需要。全面开展了学习型、创新型、务实型、节约型、廉洁型、和谐型机关建设,“万名干部进民家”和“大走访”活动成效显著,财政制度体系建设不断扩充和规范,社会满意度明显提升。
财政预算执行也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一是收入持续增长压力大。来自实体经济特别是部分工业企业的税收增长乏力。二是支出压力继续增加。虽然财政收入持续增长,但我县财政收入总量特别是可用财力仍然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刚性支出需求,收支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对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补助的依存度仍然很高,支出结构仍需进一步优化,“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的财政保障能力依然不强。三是财政资金调度压力大。难以满足重点工程建设、招商引资项目等所需资金调配。四是财政改革创新仍需强力推进,预算的完整性和预算公开工作还有待增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和抓基层打基础任务还十分繁重。
二、2014年财政预算和主要工作意见
2014年编制预算和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及省市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全力打造县域经济升级版,实现财政收入“三量齐升”和可持续增长;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全面落实预算公开和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切实加强财政监管,为建设令人自豪的强盛湘阴、美丽湘阴、幸福湘阴提供强有力的财力支撑。
2014年支出预算安排原则是:坚持“增支有度、重点有据、运转有序、统筹有力、公开透明”,积极稳妥、量入为出安排支出预算,确保年度支出预算正常执行,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提高公共财政保障能力,进一步凸显财政支出的公共性和在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重要作用,为维护全县社会公平正义和城乡统筹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2014年预算作如下安排:
收入预算:2014年,全县财政总收入预算11.2亿元,比上年增长12%,税收收入8.4亿元,占总收入比重达到75%。
支出预算:财政本级支出预算安排11.58亿元,比上年预算增加11300万元,增长10.81%。支出预算具体安排原则是:
(1)保工资。人员工资按人事部门审核的工资标准计算,全额单位全额编制人员100%预算安排,差额编制人员由的50%提高到80%预算安排,自收自支编制人员由30%提高到50%预算安排,差额单位和自收自支单位适当予以定额补助。需新增支出400万元。
(2)保津补贴和绩效工资。四大家、其他常委单位、政法系统、公益性服务单位、乡镇行政及相关站所和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由的年人平1.5万元提高到1.8万元,财政全额保障到位,其他单位财政保障由的年人平1万元提高到1.5万元。离退休人员津补贴按在职人员财政保障标准依据政策测算保障到位。与此同时,适当提高非义务教育在职人员绩效工资财政保障标准。经测算需新增支出6300万元。
(3)保民生。①行政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缴费财政负担部分由基本工资的20%提高到23%,需新增支出900万元;②住房公积金按基本工资加津补贴的5%计算,需新增支出500万元;③城乡低保、医保等社会保障和医疗卫生事务以及上级政策明确要求必保的民生支出事项等需新增支出1000万元。三项小计需新增支出2400万元。
以上三项新增对个人支出9100万元。
(4)保运转。①县直单位公务费由的年人平3000元提高到4000元,需新增支出300万元;②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每村增加1万元,社区工作经费每个社区安排10万元,需新增支出400万元。合计需新增支出700万元。
(5)保重点。上级政策明确要求的县级配套以及县里议决的重点工作和重要事项等需新增支出1500万元。
平衡情况:2014年,全县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15亿元,加上级财力性补助收入4.73亿元,减本年预算支出11.58万元,减上解支出及上级扣款因素3000万元,收支相抵,财政预算平衡。
因时间原因,提请本次会议审查的只是预算大体方案,待预算正式汇编后,再报县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
为确保完成各项财政目标任务,全县财政部门将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围绕学教活动转作风、围绕财税改革抓应对、围绕收支目标稳增长、围绕经济管理提绩效、围绕文明创建树新风。切实从以下五个方面着力:
(一)运用财政手段,打造县域经济升级版。坚持稳中求进、稳中有为、稳中提质。在坚持财政调度计划性的同时,建立多元投入体系,全力保障重点工程、重大项目和园区建设资金,重点支持水利、交通、保障性住房、教育文化、节能减排、生态建设以及县委、县政府确定的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发掘基础设施领域投资拉动增长的潜力,破解制约生产要素的各种阻碍。加快土地、户籍、财税体制改革,稳步而持续地推动城镇化进程,提高集聚效应和生产率,打造财税增长新引擎。发挥新型工业化资金的引导和带动作用,推动产业重组和升级,提升电子信息、建材装饰、纺织服装等优势主导产业以及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长期经济竞争力。大力支持促进就业、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完善公共服务、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促进城乡消费升级,扩大三产业税收贡献率。大力支持招商引资和鼓励企业创新,谋求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的新经济增长点。
(二)强化依法治税,推进收入征管精细化。突出税收源头管理,分类设立税源信息管理台账,建立宏观税负分析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税源数据分析和综合测算,科学合理确定宏观行业税负。严把税收征缴关键环节,完善代扣代缴、先税后证、以票控税、税检同步、控费保税机制,严控减免税,对欠缴的重点税种和欠税大户进行重点监控。全面升级涉房税收一体化征管软件,确保房地产税收稳定增长。大力开展税收清查,重点放在税收缴纳、合同履行和优惠政策清理方面。严格目标管理,将年度收入任务按均衡入库要求分解到季度、细化到月份、落实到旬日、具体到税种,实行责任追究和问责制。完善乡镇协税护税和对乡镇、工业园区税收奖励考核办法。认真研究并积极应对国家税收制度和征管体制改革,及时根据税种划分调整征管重点。
(三)坚持民生优先,拓展百姓福祉新亮点。统筹兼顾好群众的根本利益、现阶段群众的共同利益、不同群体的特殊利益,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民全体人民。完善惠农补贴政策体系,全面实行补贴资金“一卡通”发放管理。加大支农资金整合投入力度,完善农业发展支撑体系。努力落实财政教育投入目标,加快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和薄弱学校改造进度,继续支持城区中小学扩容改造,提高就学承载能力。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实施农村闲置校舍改扩建幼儿园等工程。完善城乡救助制度,继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敬老院改扩建,健全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三位一体”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面提高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进一步健全基层医疗机构综合改革补偿机制和绩效考核办法。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加强广播电视村村通、农家书屋、农民体育健身等农村文化重点工程建设,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大公共租赁住房、廉租住房和农村危房改造等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
(四)加强收支管理,确保预算运行规范化。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一方面,努力促进县域经济稳定快速增长,向“三量齐升”要财力;认真研究中央完善一般性转移支付增长机制和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政策制度,掌握收支划分,确保我县更多的财力倾斜。另一方面,继续从严控制支出,从紧编制预算,在优先保障机构正常运转、重点支出和民生支出的基础上,对一般性支出按比例进行压减,明年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等经费支出原则上不得超过经费预算规模,政府性的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三公”经费只减不增。严格执行县人大审议批准的部门预算经费标准,所有新增政策性和突发性支出,严格按照规定的时间和程序提请人大审议。全面公开财政预决算、部门预决算、“三公”经费预决算和支出政策。加强政府性投资财务管理,实行资金统管、费用统标、会计统派、绩效统评。坚持政府性债务化解三原则,建立规范合理的债务管理及风险预警机制。
(五)完善体制机制,提升财政改革创新力。密切关注中央分税制和省直管县体制改革动态,相应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发挥县乡两个积极性。全面推进公务卡结算制度改革,规范公务消费行为。加大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审核预算的重点由平衡状态、赤字规模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建立健全“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机制。全面规范非税收入管理,以依法征收、应收尽收为目标,把非税收入规模控制在政策允许和合理的额度,加快形成覆盖政府所有收支、完整统一的公共财政体系。加快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居民转移性收入;加快公务员津补贴第二步改革审批步伐。完善财政监管改革,形成“全面覆盖、全程控制、全员参与、全部关联”的财政“大监督”格局。加大清理化解乡村公益性债务和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力度。全面推行乡镇财政预算标准化改革,提升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理财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