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调查研究与思考
关于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调查研究与思考
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的骨干力量,其作风如何,对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它关系到党的形象,关系到人心向背,更关心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上强调要全面加强新形势下的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这是具有战略眼光和战略意义的举措。如何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成为各级各部门共同关注的一个重大课题,笔者对此进行了深入思考和调查研究。
一、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性
要想使广大干部保持优良的作风,必须从思想上入手努力提高其对作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使其认识到加强作风建设是现实所需、形势所迫。
(一)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需要领导干部要有真抓实干、务求实效之风,通过实在的举措、具体的行动开展各项工作;其次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见一些观念上、体制上、制度上的障碍,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勤奋好学、学以致用,在学习中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再者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彰显人文关怀,心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切实解决关系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可以说做好这些是广大干部优良作风的体现。
(二)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领导干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各级领导干部只有具有良好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学风,才能准确把握和谐社会的特征、科学定位和谐社会的蓝图,合理选择和谐社会的路径,从而担负起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重任。同时,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如果各级领导干部作风不端正,党内和谐只能是一种善良的愿望,社会和谐也将难以成为现实。而要实现党内和谐,必须发扬党内民主,严格党内生活,切实解决目前少数领导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
(三)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党的执政能力与领导干部的素养密切相关,领导干部素养的高低、特别是作风素养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党的执政能力的高下。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既是领导干部作风的折射和反映,又需要良好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学风来保障、来支撑。同时,一个执政党是否具有先进性,必须通过其领导干部的作风来体现和检验,能否保持和发展先进性,也有赖于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领导干部良好作风的保持和发扬,既是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基础,也是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
(四)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是开展反腐倡廉工作的必然要求。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既是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前提,也是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途径,只有切实转变作风,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反腐倡廉的问题。同时,反腐倡廉工作本身的开展,也需要相应的作风建设来支撑,领导干部作风是决定反腐倡廉工作能否走向深入的关键。
二、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加强作风建设必须从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入手,有针对性地进行。经过深入调查和总结,干部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思想作风保守。少数同志思想僵化,凭经验办事,不愿动脑筋,没有独到的见解,怕风险,只会走自己走过的路,只会走别人走过的路,缺少创新的工作思路,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性;有的同志主观臆断,骄傲自大,随意性、片面性和盲目性较大,导致决策失误多、损失大;个别同志害怕得罪人,不讲党性,不讲原则,对待错误观点不敢驳斥,对待错误行为不敢批评,对待腐败现象不敢斗争等等。
(二)学习风气不正。有的干部平时不学习,固步自封,甚至以功利主义态度对待政治理论学习;有的不善于挤时间学习,不善于从理论上提高自己,照抄照搬,照本宣科,满足于一知半解,脱离稿子就不会讲话;有的人为学习而学习,不善于有的放矢、带着问题学,不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和学以致用;个别年轻干部则把学历学习当作晋升的敲门砖,不实实在在学知识,满足于弄一张文凭作为要求组织提拔的资本。
(三)工作作风不实。有的人工作热情不高,敬业精神不强,作风上拖拉懒散、浑浑噩噩;有的人工作标准不高、要求不严,不图有功,但求无过;有的人工作避重就轻,避实就虚,避难就易,不求干事,但求名利;有的人不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习惯于做表面文章,工作落实不到位,缺乏具体指导,满足于开会布置,很少督促检查;有的人对待上级的决定和指示,不结合本地、本部门的实际有针对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等等。
(四)领导作风官僚主义。有的领导同志脱离实际,脱离群众,不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即使下基层也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对群众的意见不了解,对基层的工作情况不掌握,对群众和基层的需要不知道,了解不到深层次的问题,凭想当然做决策,导致上边提出的任务与下情不相符合;少数领导同志,做官当老爷,主观武断,作风粗暴,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排斥异己,不忘初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是要求群众为自己服务。
(五)生活作风不检点。个别同志生活作风不检点,情趣不健康,不重品行,做出一些违反道德操守的事;更有甚者身份地位变了,嫌“糟糠之妻”土气,寻找“洋气”与己般配;少数同志为了满足赌博、婚外情等奢侈贪婪的需求,大肆贪污受贿,挥霍国家钱财等等。
造成以上不良作风的主、客观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对不良作风存在从众心理。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地方和一些领域长期存在一些不良风气,违反党纪国法的“潜规则”大行其道,行贿受贿打着“人情往来”的旗号大肆进行。意志不坚、原则性不强者自然容易成为不良风气的俘虏。有人认为腐败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自己太清廉了,别人会说“不合群”是“另类”,甚至得罪人,于是随波逐流。还有的认为,收点回扣拿点酬谢,要点好处,是市场经济的“公平原则”,“不拿白不拿”。就是这种认同并按照所谓的“流行规则”行事,使“从众”的不良风气从被动接受到乐在其中。
(二)对不良作风的惩治存在侥幸心理。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对自己逃脱党纪国法的制裁心存侥幸,自以为自己行为隐蔽,方法巧妙,手段高明,虽然“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但组织不知,群众不晓,可以高枕无忧;有的认为自己身份特殊,关系网广,铁哥们多,即使败露,也能轻易过关。对不良风气的惩治心存侥幸,胆子就会越来越大,对法纪教育会越来越漠视,对行为后果会越来越无所顾忌,在违法乱纪的道路上会越滑越远,不良风气就会更难以消除。
(三)对不良作风的诱惑存在不忘初心理。有的人动辄与大款攀比生活享受,看到人家腰缠万贯,坐高级轿车,住豪华别墅,心理极不平衡,认为自己学历不比别人低,能力不比别人差,付出不比别人少,而收入却比别人相差甚远,享受更是不可同日而语。有的人与极个别善于投机钻营的干部相比,看到别人不学无术,作风飘浮,业绩平平,却会巴结权贵,投机钻营,职位高升,而自己能力强、业绩突出却不被组织任用。心理严重失衡,防线自然崩溃,上进心必然丧失,贪欲就会占上风,发生违法乱纪行为是迟早的事。
(四)对不良作风的监督不力。不良作风的产生,往往都与监督不力有关。有的干部大权独揽,作风霸道,对上阿谀奉承,对下压制民主,对这种人上级监督难到位,下级监督够不着,同级监督缺乏力度。有的学风不正,学用脱节,不善于总结经验,把握不准规律,但由于缺乏科学的考核和评价办法,导致大锅饭问题突出。有的生活作风不检点,情趣不健康,缺乏高追求,认为生活作风是“小节”,组织上对生活作风问题强调得不够,加之管理难度大,致使极少数人不把生活作风问题当回事。
三、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对策
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要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掌握特性,探索规律,研究方法,常抓不懈,有针对性的解决作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领导带头。抓干部作风建设,必须从领导机关、领导干部抓起。领导干部要树立“我的形象就是机关形象”的意识,从领导做起,从现在做起,以民为本,率先垂范,清正廉洁,脚踏实地,公道正派,多做实事,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二)明确目标。抓干部作风建设,必须找准存在问题,剖析根源,确定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建设的目标,明确任务,采取有力措施,认真抓好落实。
(三)加强监督。抓干部作风建设,必须加强监督,严明党纪政纪。纪检监察机关是党委和政府专门的监督机关,肩负着协助党委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重任,要在党委统一领导下,认真履行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职责,对不良风气要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对违反规定的要通报批评,对严重违反纪律的要严肃查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四)落实责任。各级党政领导和各部门“一把手”要增强抓干部作风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切实担负起抓好职责范围内作风建设的重任。领导干部对不良风气不批评教育,不制止,不查处的,或者对严重违纪违法问题隐瞒不报、压制不查的,要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相关规定严肃追究责任。
(五)强化教育。发挥教育的基础性作用,抓好领导干部作风教育,增强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和法纪意识。教育内容要切合实际,紧扣党员干部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分层次施教。教育方法力求形式多样,可以采取经常性教育、正反典型教育、廉政谈话、诫勉谈话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六)健全制度。要把防范干部作风容易出现漏洞和产生问题的关键点作为制度建设的重点。要针对存在问题进一步完善决策程序、决策评价、民主监督、党务公开、政务公开、选人用人、财政管理等制度,推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防范人、财、物管理中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问题的发生。
(七)齐抓共管。不良作风虽然只是发生在极少数领导干部身上,但对整个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极大。产生不良作风的原因较为复杂,因此,消除不良风气不能仅靠监督机关的力量,必须全党动手,各负其责,发挥党内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民主监督、舆论监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