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有制企业团建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狠抓基础强活力创新方式建组织
随着城市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工业强区”战略的不断推进,区一大批非公企业茁壮成长起来,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迅速崛起,使青年群体分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大量青年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聚集,如何加强这一领域的共青团基层组织建设,已成为新时期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近年来,在区委和团市委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区委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团建工作进行了积极有益的实践探索,不断加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团建工作力度,全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团建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
一、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团建工作基本情况
区总面积1427平方公里,辖13个乡镇(街道),1个省级工业区,1个省级高新农业示范区,719个行政村(居),84万口人,其中14至35岁青年18.7万人。共青团区委下辖24个区直直属团委,1385个团支部,团员4万余人。作为市人口第一大区,辖区内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发展稳中有进,成为创业、招商、投资、财税等领域中颇具活力的增长源。目前,全区共有登记在册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五千多家。
为全面深入推进非公企业团建工作,区委按照团省委、团市委的部署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一步贯彻非公企业团建“六大工程”和“七个一流程”,围绕“实、带、勤、严、新、管、活”下功夫,巩固和扩大全区非公企业团建成果。近年来全区共建非公有企业团组织375家,其中新建140家,联系青年3150人,其中团员1260人,所建企业分布在多个领域,其中在制造业43家占30.7%,服务行业24家占17.2%,建材23家占16.4%,农产品企业20家占14.3%,副食品14家占10%,交通运输5家占3.5%,其他11家占7.9%。全区非公企业团建工作从无到有,逐步壮大,团建方式不断创新,影响和覆盖面也不断扩大,对青年的引导作用进一步提高,非公经济团组织在企业中的作用日益明显。
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团建工作的主要做法
为全面落实“覆盖两个全体青年”的目标,抓好抓实非公团建工作,全区积极动员,广泛发动,深入调研走访,加大工作力度,深入推进了团建工作。主要做法有:
(一)突出一个“实”字,调研摸底打基础。团区委积极争取区委的配合与支持,联合有关部门对全区非公有制企业的相关情况进行摸底统计,准确把握企业发展和团员青年群体分布的实际情况,做到“四个摸清”:摸清企业数量和具体单位名称;摸清企业中35周岁以下青年的人数和28周岁以下团员青年的人数;摸清企业管理者对建团的态度;摸清建团后工作开展情况。共发放调查表500多份,收回480份,深入了解了企业的基本情况和团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困难,对团建工作做到有的放矢,区别对待,胸有成竹。
(二)突出一个“带”字,坚持党建带团建。与区委组织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带团建工作的意见》,召开两次非公有制党建带团建工作座谈会,对全区非公有制团建提出明确要求。坚持大企业带小企业。团区委和各镇选取规模较大、在本辖区范围内有较大影响的民营组织作为重点团建工作对象重点攻关。目前,团区委在亿祥木业、汇金轮胎等7家民营企业建立了直属团委,对其他非公制企业产生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三)突出一个“勤”字,勤调研、常沟通。依托团属社团,以市青联、青企协组织成员所在企业、工业园区中的大型非公企业为重点,团区委集中力量、集中资源,推动会员单位建团。通过主动走访30余家企业,与企业老板的沟通,有针对性地向企业负责人发放区委工作画册,让企业负责人直观的了解团的工作,让他们从中感受团的组织活力和战斗力,争取他们对建团的支持。同时针对区人大代表和区政协代表非公有制负责人比较多的实际情况,每年召开区人代会和政协会期间,积极主动地面向非公有制组织负责人就团建进行宣传沟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突出一个“严”字,严抓调度和督查。“抓与不抓不一样,狠抓与一般抓不一样,集中力量抓与分散抓不一样”。通过摸底了解到各乡镇(园区)的实际情况,进行整体规划,进行任务分解,明确每个镇(园区)在阶段工作中需要完成的建团数量,其中适当加大工业园区的“两新”组织团建任务。建立包干联系制度,团区委机关人员将分片联系,指导做好联系地的“两新”组织团建工作,进一步强化工作责任,加大帮扶力度,有效推动团建工作落到实处。团区委加强调度和督查,每周对各镇建团数的三分之一进行电话抽查,每月对各镇情况进行定期通报,并督促做好团中央两新组织数据库信息录入及核查工作。
(五)突出一个“新”字,积极探索新型团建模式。近年来区积极探索出了几种团建新模式:以企带村、村企联建模式,村村(居)联合、社区化发展模式,在产业链上建团组织的发展模式。涌现出了公清社区团总支、温州商城青春创业园团总支、徐家河团支部、苗山镇行业协会团总支、数码港团总支、润源雪藕团总支等10多个团建典型。
(六)突出一个“管”字,做好团建规范化工作。一是认真开展非公企业团组织书记培训工作,及时召开非公有制企业团建现场推进会。通过团务知识、新形势下如何开展企业团工作的方式方法学习和现场观摩,提高了他们做好团工作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二是指导非公有制企业团组织强化基础规范化工作。加强企业团的活动载体设计、文化宣传阵地和规范团务管理等工作的指导。三是开展青年文明号与非公有制企业“一助一”结对团建活动。特别是新申报集体,采用“一票否决制”,对于未完成结对任务的区级文明号集体将撤销其称号并摘牌。
(七)突出一个“活”字,靠服务凝聚和吸引青年。一是评选“十大青春创业先锋”活动。开展“十大青春创业先锋”总结表彰大会,表彰涌现出来的10名“创业先锋”和百名创业标兵。吸引更多的青年企业家支持非公企业团建工作,不断扩大团组织的覆盖面。二是组织开展好“青工技能振兴计划”。整合各类企业共青团资源,针对企业青年职工,开展导师带徒、职业技能大赛、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等活,进一步凝聚了企业青年动。以区建工集团为代表的非公企业组织泥瓦匠的技能比武。三是将团的品牌工作延伸到企业中,通过青年志愿者行动、争创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等活动,增强团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从青年职工的学习、工作、生活等实际出发,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和服务,赢得团员青年对组织的信任和追随,也更好的为企业服务,提高企业家对企业建团的支持度,进一步促进非公企业团建。
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团建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团建正在有条不紊的开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工作中,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此项工作还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团对青年的吸引力有待进一步增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经营理念更趋向于追求利润最大化,企业对共青团组织和团建工作的接纳程度低;经营直接受市场波动影响很大,开业、停业变动频繁,造成团员青年流动性大,一些基本措施难以规范;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规模、分布和行业性质差异性大,团建工作很难有统一的方法和模式可循,建立团组织的工作难度大。
二是非公企业团组织重活动轻建设,投入不够,活动开展难。企业团组织工作中往往重活动轻建设,重建功轻育人,没有很好的围绕企业所求,青年所需的要求开展活动,影响了团组织的号召力、吸引力和凝聚力。企业为了降低管理费用,减少非生产性支出,团组织活动经费有限,团组织带领青年的作用难以发挥,影响团的工作持续发展。
三是团干部队伍建设尚待进一步加强。建团的效率、数量、质量以及规范等方面都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不平衡问题,各镇之间仍有较大差距。
四、关于进一步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团建的工作思索
一是坚持党建带团建,整合各类组织资源。随着省、市、区党建带团建有关文件的相继出台,团的工作环境将进一步优化。团组织应积极主动地与本地区工商、统战、工商联、个体私营协会等有关部门加强沟通、联系,借助这些单位与非公有制组织密切联系的优势,制定有关政策,努力改善外部工作环境。注意加强与工会、妇联等群众团体的联系,在建立组织、开展活动、发挥作用等方面密切合作,共同发展。要广泛吸纳社会资源,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团建工作在经费、阵地建设等方面提供帮助。
二是坚持“建、管、活”并重。在非公企业建团过程中广泛推行“七个一”工作流程,不断强化对非公企业建团的规范管理。要根据非公企业特点提供灵活多样的团建服务,在单纯生产型企业,要注重开展导师带徒、职业技能大赛、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等跟企业生产紧密结合的活动;在生产经营型的企业,要借助开展青年文明号创建、青年岗位能手评选等团的品牌活动促进团建,增强非公企业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是建立健全组织奖励激励机制。根据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团建工作实际,制定一套符合非公团组织建设和发展实际的评价体系,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团建工作中加大树立典型、表彰先进、推广经验的工作力度,设立相对独立的奖励体系,通过评价和表彰工作,真正起到鼓励先进、营造氛围、总结经验、推动工作的效果。
四是主动思考、注意总结,不断提升。形成既有理论深度、更能指导实践的工作经验,要积极打造、选树工作典型,力争每个镇(街道)都能推出2-3个特色突出、管理规范、活动丰富非公团建示范点。
贯彻落实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在新一轮的跨越式发展格局中,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作用将进一步凸显,共青团组织在非公团建领域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和严峻的挑战。今后一段时期,我们要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充分运用调查研究的手段,准确把握非公经济组织青年状况,进一步探索新路径,开拓新空间,科学规划共青团工作,攻坚克难,不断促进非公经济团建工作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