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那一世范文网 > 心得体会 > 工作体会 > 正文

班主任担任思品教学中实施生活化策略的实践研究

工作体会范文 发布时间:2010/10/30

班主任担任思品教学中实施生活化策略的实践研究第2页

天的学习活动中与之接触最多,关系最密切的人,学生的一言一行都在他们的观察和了解之下。班主任老师结合学生的思想情况,根据课堂的内容要求,指导学生的课外行为或实践,让品德课上的行为要求得到具体的落实,并转化成行为习惯,那么思品课将不再是简单意义上的“学文”和“明理”,而是将“导行”进行到底了。

1、课后持续“导行”: 学生良好的品行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强化。如果思品课上好之后,不关注学生平时的行为,加以提醒和督促的话,就不能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班主任要利用课余时间多与学生接触,适时提醒,持续“导行”。 课余与学生在一起时,我发现有一些学生之间不够团结,为一点小事吵架和争抢东西的事情时有发生。于是,我给学生上了《你是我的好朋友》一课。上完课以后,效果还是很明显的。但孩子毕竟只是孩子,他们有时生起气来会忘记一切,做出不恰当的行为。这时,就需要班主任在一旁的提醒。除了我自己的力量外,我还在班级也设立了文明监督员,除了对学生间的行为进行监督和提醒之外,还及时记录,为“手拉手,好朋友”的评选提供依据。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我发现学生的言行变得文明了,同学之间互帮互助,互敬互爱,很让人欣喜。 、活动中强化“导行”: 寓教于乐、寓教于活动之中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导行途径。如教《我要向你学习》一课中,我启发学生去发现班上同学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在课后我要求学生每人制作一张“心愿卡”,写上自己学习的对象以及怎样向他学习的措施,作为一期“队角”的内容。同学们都自觉地对自己和其他同学仔细“审视”,找到了自己的不足,看到了别人的长处。每个人都确定了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努力方向,通过这次课外活动,这些学生有了根本转变,成绩好的同学认识到自己虽然成绩好,表现也不错,但自己身上还有不足之处,要向其他同学学习;成绩差的同学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不再自卑,决心努力学习别人的长处,改掉自己的缺点,做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这样的活动,为同学们创造了一种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和自我教育的良好氛围,全班出现了你追我赶的可喜局面,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同时,我们还可以结合班队活动“导行”。例如,在上《长江长城,黄山黄河》一课中,有一部分是保护黄河、长江。我对学生进行了环保教育,希望培养学生对环境现状的危机感,激发学生树立起对自己、对国家、对世界负责的态度。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基本达到了目的。但我总觉得这些离学生的生活有些远,而且仅仅激发了学生保护环境的情感还是不够的,必须让学生学会怎样保护环境,怎样呼吁所有的人都来保护环境。于是,我从我们学校旁边的环境现状着手,结合少先队“雏鹰争章”活动中的“环保章”,开展了一系列活动。首先,我让学生通过各种手段搜集环保资料,通过宣章活动让所有的少先队员都意识到环保事业的严峻性与紧迫性。在“争章”环节里,队员们从自己做起,拒绝一次性餐具,节约水电,还到社区进行环保宣传,并开展了清理河边垃圾和回收废旧电池活动。在最后的“考章”环节里,所有同学都荣获了“环保章”。这样的活动对学生的教育和影响无疑是巨大的。 3、制定班规督促“导行”: 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我们还可以制定班规督促导行。在上完思品课后,由学生自己制定、通过并执行。由于学生已经明白了道理,班规又是由他们自己讨论后制定的,执行也由他们自己完成。所以,也不存在学生不服从的现象。学生有了班规的约束,言行都有了尺度,也有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期初时,我没有给学生制定出任何班规,我们班级所有的班规由学生制定,还被编成了顺口溜来念。 例:对待学习我最认真,上课一定好好听,有了问题我及时问,作业按时来完成。 地面有纸我能捡,物品摆放最整洁,桌椅排得整整齐,环境保护我出力。 4、家校合作,两手抓“导行”: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教育的根本,学校教育如果不能与家庭教育结合是无法奏效的。这个加法大家都不陌生——“5+2=0”,即孩子每星期在学校接受五天的教育,却抵不上周末两天在家庭中受到的负面影响大。生活中,由于缺乏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家长们遇到了“望子成龙心切、教子成材无方”的难题,不少家庭的教育甚至是与学校教育背道而驰的。如:许多家长会以自己几十年的人生经验告诫子女,不要相信任何人、不要轻易帮助别人等等。诸如此类的教育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品行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品德教育尤其应该主动和家庭教育结合。 班主任可以利用家长会、家长学校等活动加强与家长的交流,给家长们传授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与家长达成共识,避免出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拔河”的现象。同时,可以请求家长的合作,让他们也做孩子思想品德方面的“监督员”。我们还可以利用家访、“家校联系单”,“家校热线”等随时与家长取得联系,交流孩子在思想、心理、行为等方面的情况,及时获得这些方面的信息,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对孩子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 例如,我们上完《你是我的好朋友》一课后,还应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提醒他们不 要给孩子灌输“不能受人欺负,人家打你,你一定要打回来。”这种错误思想,同时要告诉孩子“好东西要大家分享”,让学生获得家长的正确引导,学会跟同学交往。 5、联系社会辩证“导行”: 孩子的世界是纯真的。然而,他们在现实社会中往往会发现一些和课堂里、和书本上、和教师所讲的相矛盾的现象、事件,产生许多困惑。儿童的一些正确的、善良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遇到各种挫折,使学生对学校思品教学产生怀疑,从而削弱了教育的导引功能。(例如,电视里时常暴光的“假乞丐现象”)我们的思想品德教学必须解决儿童每天遇到的生活问题,帮助他们明辨是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态度等。班主任最容易走进儿童的世界,听听他们在说什么,看看他们在做什么,想想他们有什么困惑,是我们班主任老师应该做的事情。 有一次,我在下课时,听到几个孩子在聊天:思品课上学了遵守社会公德,乘坐公共汽车不拥挤、给老弱病残让座。可他们跟爸爸妈妈坐公共汽车出门时,常常会遇到一些人争抢座位,对老弱病残者视而不见。他们在讨论到底应不应该给别人让座。我连忙参与了他们的讨论,首先肯定地告诉他们该怎么做,同时告诉他们,必须正视这种社会现实,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那这样的现象一定会慢慢减少直至消失。在引导学生树立自己的是非观念后,我让他们自己去实践一下。事后,在学生的日记中,我看到了这样一段话:“那一刻,看到人们投来赞许的目光,我的心里比喝了蜜还甜。”我笑了,在与社会不良现象的对抗中,我又一次赢了。 四、特殊方法 特色评价 身为班主任,对每个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表现有一个教全面、正确的了解。所以,可以制定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情况进行考核与鉴定。思品课的考核及鉴定应以平时的行为表现为主要依据,这能让学生更注意自己平时的行为和道德修养。从而使学生从童年时代就开始注意把知识、能力和觉悟有机地结合起来。 1、自评——成长的足迹: 在学生自评这一块,我设计了学生的成长档案。在教室的墙壁上开辟了一片园地,旁边装饰有小脚丫的图案,贴上一个个档案袋,取名为“成长的足迹”。在上面有一段话:“这一行足迹,虽然歪歪扭扭;记录的,却是最真实的自己。”学生每一天审视自己的言行后,写一篇简短的成长日记投入成长档案袋中。这样,学生每天对自己的行为都有反思和评价,还能确定自己的努力方向,提醒自己在下一天中注意,教育的效果很好。 附:学生成长日记摘录: 日记成长 今天,我和 同桌小飞吵架了, 因为他弄坏了我的自动铅 笔。我们把桌子移开,形成了 “三八线”,谁也不理谁。可是,今天我觉得特别孤独,耳边没有了小飞的叽叽喳喳竟是那么不习惯。原来,同学间的友谊是这么珍贵,什么好东西都换不来。明天,我要早一点去学校,向小飞道歉。

2、互评——文明小星星: 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来对待每一位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经常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因此,我在教室里开辟了一条“银河”,一周进行一次文明小星星的评选,将小星星贴到“银河”里。我还在上面写了一段话:“在集体的银河中,我是一颗小小的星;因为有了我的闪亮,银河才变得如此美丽。”由于活动切合了学生童话般的心理,评价体系也很完善,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那一颗或几颗星星。因此,孩子们的积极性空前,他们在集体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获得了全面发展。每当看到孩子们面带微笑地看着自己取得的成绩时,我也沉浸在快乐之中。附;活动评价表:文明小星星

特 点

评选结果

开朗之星

活泼、乐观、不怨天尤人

热情之星

主动、大方、不羞怯、不冷漠

友善之星

亲切、自然、不怀疑、不自私

正义之星

公正、勇敢、不怕报复

诚实之星

真实、坦诚、不图虚荣

坚强之星

顽强、坚定、勇往直前

勤奋之星

努力、有恒、不偷懒

奉献之星

付出劳动、不计名利

创造之星

新颖、独特、不循规蹈矩

自信之星相信自己、展示自己

孝敬之星孝顺父母、孝敬长辈

信任之星

真诚、慷慨、不计恩怨

能干之星踏实、能干、有主见

善良之星善良、乐于助人

朴素之星勤劳、朴实、不挑吃穿

环保之星 宣传环保、注意环保

3、 师评——爱心评语: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最主要的是,要在每个孩子身上发现他最强的一面,找出他作为个人发展根源的‘闪光点’,做到使孩子在他最能充分显示和发挥天赋素质的事情上,达到他的年龄所能达到的卓越成绩。”评语作为一种定性评价的方法,在我们对学生进行学业成绩和道德行为评价等方面正发挥出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给学生写评语时,我都很慎重,做到与学
班主任担任思品教学中实施生活化策略的实践研究》由那一世范文网整理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引用请注明网址出处。
Copyright © 2010-2018 www.nayishi.com 那一世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