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履行工商行政管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职能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对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管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形势下,如何发挥自身职能,高效率、高质量地为市场经济有序运行和健康发展服务,成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工商部门职能的正确定位,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以促进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一、 充分认识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建设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的市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是履行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职能的重要部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肩负重要职责,在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大有可为。
首先,提高社会和经济领域的法制水平,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就是通过法律的、经济的、行政的手段,处理各类利益纠纷,使市场上的各类交易主体合法经营、有序交易,促进市场秩序整体和谐。从近几年来的相关数据显示,我县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和消费者协会处理消费者申诉和投诉每年都在500起以上,对化解消费纠纷,促进理性健康消费,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有效解决了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第二,和谐社会主要表现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相互补充、完善和适应。经济基础是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其是否安全运行和发展的质量、速度等直接关系到和谐社会能否实现。近年来,工商机关依法运用行政、经济和法律手段,并通过打击走私贩私、查处假冒伪劣、取缔传销、反不正当竞争、打击商标侵权、虚假广告、合同欺诈等执法行动,有力地整治规范了市场经济秩序和各类市场主体经营行为。保护了群众利益,维护了经济安全运行,促进了和谐社会稳定,推进了和谐社会建设。多年来,全国工商系统开展的查无照、反垄断、打假劣、查广告、打欺诈、反侵权以及“红盾护农”、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等多项执法行动,对维护市场经济秩序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第三,构建和谐社会既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又是社会发展的平衡机制。调节不同群体利益则是这两种机制的重要表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以通过发挥制定市场规则、确认市场主体资格、规范市场交易行为和竞争行为等职能作用,从源头上调节各方面的利益冲突,引导市场主体合法、公平、诚信、有序地参加市场活动,促进市场主体的和谐竞争和发展。
二、切实履职,全力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努力服务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无旁贷。那么,工商部门如何在构建和谐社会充分履职呢?笔者在通过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营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
和谐社会一定是有序社会,有序的社会应该是依法治理的社会。工商部门促进和谐社会建设、解决市场问题的关键是要认真履行职责,依法维护良好的市场环境。结合市场经济的特点和内在运行规律,重点要健全和完善四个长效机制。一是完善市场巡查制。要以工商所巡查为重点,对辖区实行全方位、流动式、不间断的监督检查,现场接受投诉,现场处理纠纷,现场查处违法,推进监管职能到位。二是完善违法警示制。对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的违法行为要及时向相关部门通报,发动全社会的力量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并在日常管理中,善于发现问题,及时引导规范。三是完善执法联动机制。要搞好系统内办案协作,全系统联动,形成执法合力;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与有关部门及时互通案件信息,主动请求办案配合,共同维护市场秩序。四是完善12315维权工作机制。当前市场上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事件不断发生,对市场稳定和构建和谐社会产生严重危害。工商部门要通过健全利益协调机制,引导消费者以合理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解决利益矛盾。首先要找准、抓住消费者利益纠纷的主要矛盾,积极利用现代科技,重点监控、提前介入、及早防范。对于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屡查难禁的问题,要重点抓商品来源,突出抓经营者,集中抓投诉解决。特别是对性质恶劣、危害严重的假冒伪劣案件,要从严、从重、从快处理,及时给群众圆满的答复,切实化解矛盾,凝聚人心。要探索建立“大调解”格局,充分发挥工商部门、企业自身、消协组织、行业协会、社会群众、有关单位的作用,重点投诉做到有领导负责、有专人处理、有调处方案、有解决时限、有督查结果。其次要探索提高群众自我保护能力和经营者主动维权的新途径。要积极引导群众多掌握消费知识,多了解投诉方法,多学习相关法律;引导经营者改进经营方式,改善售后服务,改革内部管理,增强自控能力。第三要重点加强12315综合执法网络平台建设,改善通讯、交通等设施条件,提高受理人员素质,建立快速反应机制。逐步使12315消费者投诉举报中心成为市场监管执法指挥调度的中枢,集投诉举报、执法调度、工作监督为一体,对省、市、县、所投诉工作实施信息化指挥。
(二)大力加强企业信用建设,营造诚实守约的信用环境。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遵守信用是市场经济良好运行的基本条件,企业的信用缺失是市场秩序混乱的源头之一。市场主体的信用提高了,就会使市场交易各方融洽相处,诱发市场不稳定的因素就减少了。因而加快企业信用建设,进而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高各类市场主体遵纪守法的自觉性,是构建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一是要按照国家局和省局关于实行企业信用分类监管的相关规定,结合当地实际,尽快建立健全企业信用分类监管评价机制,强化对企业准入行为、经营行为、退出行为的全程监管。二是要加强企业的信用教育,推行信用承诺制,深入开展“守合同、重信用”、“百城万店无假货”、“消费者满意放心街区”等活动。三是抓好企业的信用状况调查,摸清企业商标注册和使用、广告经营及策略实施、企业信用等基本情况,适时提供帮助和指导,及时纠正违规行为,保护企业合法权益,使其诚信经营,健康发展。四是依托计算机网络,建立工商企业网络咨询平台,实现企业基本信息、数据和管理系统的建立,形成完整的社会服务和监管机制。
(三)支持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营造公平竞争的发展环境。
支持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是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坚持“两个离不开”(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离不开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工商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地方经济的发展)和“三个不变”(紧紧依靠地方党委、政府领导的正确态度不变,与有关部门协作配合的良好关系不变,积极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不变)的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正确处理严格执法与热情服务、整顿规范与加快发展、依法行政与提高效率的关系,努力实现监管与发展;监管与服务;监管与维权统一,要绕当地党委、政府促进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作用,使管理和服务得到完整和谐的统一。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要求工商部门必须尊重市场主体的劳动,尊重市场主体的创造,并创造条件调动市场主体投身和谐社会建设的积极性,推动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因此,工商部门不仅要努力创造公平竞争的发展大环境,更要切实优化发展区域经济的小环境。要拿出切实可行、能够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措施来,努力为区域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一是要关注品牌,建立品牌培育机制,为企业走品牌之路扩大产品市场创造优质服务环境。要主动联系企业,上门服务,帮助企业开展商标注册,培育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全面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帮助企业推出拳头产品,拓展市场,扩大企业的影响,不断提升企业的社会信用度。通过企业的繁荣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二是要关注“三农”,为缩短城乡差距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创造宽松条件。城乡差距是最大的不和谐因素之一。工商部门要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开辟“绿色通道”,为农民提供个体和企业注册优先或上门服务。积极主动提供投资选项,大力扶持农村养殖业、种殖业发展,鼓励并支持农村剩余劳动力和闲散农民走合作化的道路,合作兴办有地方特色的企业。发挥各项职能作用,大力开展“红盾护农行动”,净化农资市场,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为农村经济和农民生产生活保驾护航。三是要关注弱势群体,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创造优惠环境。认真落实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优惠政策,积极协调个体私营企业安置下岗失业人员,鼓励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低风险投资经营。对大中专毕业生和残疾人从事个体私营经济的优惠政策,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同时,要加强市场调研和产业引导,多渠道为下岗失业人员和大中专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和创业咨询服务,并在办照、收费和管理中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支持,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公益工作中实现工商行政管理工作职能到位。
(四)坚持民主执政的理念,营造公开高效的办事环境。
民主执政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前提,基核心是为人民执政、为人民谋利、请人民监督。工商行政管理每项工作都与人民的切身利益紧密相关,处理不当,就会引发矛盾,甚至发生碰撞和冲突。因此,要把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商部门制定政策、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监管执法决策时首先考虑市场的承受能力,善于从政策取向上找准不同群体具体利益的结合点。在决策中听取市场主体的呼声,请人民参与政务,听人民评判政务,靠人民施行政务,使执政方式得到人民的理解和支持,使社会生产要素整合、利益机制调整得以顺利和谐地实施。真正妥善协调各方面市场主体的利益关系,在监管执法中促进社会和谐,在社会和谐中推进监管改革。要公开办事程序、办事时限和收费标准,规范文明服务用语,完善办事大厅的服务设施,杜绝伤害群众感情、漠视群众疾苦、侵犯群众利益的行为。切实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营造公开高效的办事环境。要研究市场管理规律,探索有针对性的管理方法,增加监管的预见性和针对性,增强管理控制能力,最终达到促进和谐的目的。
(五)加强队伍建设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