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那一世范文网 > 论文中心 > 综合论文 > 正文

浅谈怎样做一个合格的税务干部

综合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2010/10/23

浅谈怎样做一个合格的税务干部第3页

公平,这时在你面前会出现两种人,一种人可能对你说几句同情的话,但主要会指出你的不足,讲明组织上不提拔你是有一定道理的,帮你分析今后你应该怎么去努力。一种人是向你一面倒,“不提拔你是不对的,不提拔谁也不应该不提拔你。”听上去他比你还来气。我分析过,这类人中心态也不一,有的是:“猫哭耗子假慈悲”,实际是在幸灾乐祸;有的是“看热闹不怕乱子大”,他心里本来就有气(觉得自己也应该提拔),想把你当枪使,给他自己出出气。我发现,这种人一般只是在你面前讲讲而已,多数在同事尤其是在领导面前闭口不谈,个别人谈也是轻描淡写,更有甚者讲反话。人在情绪不稳定的时候,由于缺乏理性,很难分辩出好坏来。后一种人往往被当作自己的好人。我劝大家最好不要结交这样的“好人”,他的所作所为,除了把事情复杂化了以外,根本无助于你痛苦的消除和问题的解决,很可能把你推到一条险路上,就此一蹶不振,破罐子破摔。还会将一个单位的风气搞坏。
七是为人要诚信
对上级,对同事,对纳税人,坦诚相待,不说大话,不说谎话,凡说出口的话,承诺的事,就要对其负责,即使遇到麻烦,也不能轻易失言失信。“人无信而不立”,“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也就没有生命了”,“祸莫大于无信”.这些话足以说明“诚信”二字对个人的重要性。在现实生活中,讲信用的人都是一些诚实的人,老实的人。
现在有一种现象,一些人喜欢诚实的人,而自己又不愿做诚实人(嘴上还是喜欢做的),觉得做实在的人、老实人吃亏,有的甚至把憨厚老实同没本事归到了一起,他们以耍小聪明,“玩”人为快事。我觉得谁也不是傻子,谁也不比谁笨。如果说有差别的话,也不过有的脑子反映快一点,有的慢一点,你“玩”人家,一时人家没反映过来,可能睡一觉就回过味来了。有可能这次被你耍了,可下次搞不好就认识你是什么人了。正象曾任美国总统的林肯说的:“你能在所有的时候欺瞒某些人,也能在某些时候欺瞒所有的人,但你不能在所有的时候欺瞒所有的人”.清朝有一名大臣说过这样一句名言:“想凭智术在天下有所作为的人,根本没有想到世界上并没有愚人”.一个人只能被人信任一次,不管是谁一旦被发现他不老实,说假话,即便他原先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很崇高,要想再恢复到过去的样子也很不容易。我觉得,真正聪明人是那些老实人,是那些让人看上去有点傻的人。这些人说了什么,别人都会信以为真,真正的傻人是那些过于心计,精明过份的人。这些人所得到的,就是别人与他相处之前先设防,即使说了真话也没人相信。而这些人十有八九是没有好结局的。唯有老实人才能一生平安,经得起事实和时间的检验。我们现在要营造诚信纳税的氛围,要创诚信机关,那么就从我们每个人自身做起,为人要诚信,做事要诚信。为地税形象增辉,为自身成长奠定坚实牢固的根基。
八是生活上要节制
不贪求金钱,不贪求权力,不贪求享乐,不该得到的给也不要,一身正气做人,廉洁奉公处事,保持一种高尚的人格。生活上要节制,就是指要节制私欲。老子倡导“少私寡欲”,后人视他为禁欲主义者,事实上这是不正确的。“少私”并不是“无私”.“寡欲”也并非“无欲”.而是希望人们在欲望的满足上把握适“度”的原则。这个“度”,我理解就是你能将它把握在社会、他人认可接受的范围之内,有个成语叫“无欲则刚”若叫“少欲则刚”则更合情合理了。
“私欲”,上至高官,下至平民,几乎人人都有,而且,私欲是从低至高,由小到大,梯次上升的。节制私欲,是一件很难的事。自从社会出现货币之后,人们对金钱的占有欲,可以说是众欲之首,尤其是当今社会,人们对金钱的追求达到了痴迷的程度,不喜欢钱的人除毛泽东外还没有发现第二人。但是,钱是不是越多越好?是不是钱越多,幸福就越多?有一段话我想能对此做出最好的回答。“钱可以买到房屋,但买不到家;钱可以买到药物,但买不到健康;钱可以买到珠宝但买不到美;钱可以买到书籍,但买不到智慧;钱可以买到谄媚,但买不到尊敬;钱可以买到躯壳,但买不到灵魂;钱可以买到虚名,但买不到实学;钱可以买到小人之心,但买不到君子的志……”.它告诫人们钱不是万能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讲的就是一定得拿自己该得的钱,不该得的钱被你拿了,你的心永远得不到安宁,那么这个钱给带来的后果就是得不偿失。生活上要节制,是我们控制金钱占有欲的前提。迟志强有首歌唱到:“钱哪,你是杀人不见血的刀”,我们周围的例子还少吗?“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我们这个集体里当然没有出现这样的例子,但有一些现象不应不引起我们的警觉。有的利用手中的报停权、调整定额权、查处权搞点吃、拿、卡、要。有的为纳税人办点事,不给好处心里不平衡。到企业办事到饭时没留吃饭就觉没面子。这是一种危险的兆头。且不说你这么做有损地税形象,要紧的是把你的人格丢了。有些人请你吃饭,送你钱物,是出于无奈,他并不是情愿的,时常是前边送给你,后边又骂你,办不成事还要告你。还有些人给你好处,是想利用你,为他谋取更多的好处,你能做到吗?人,不能做金钱的奴隶。有些同志,因为吃了人家的,花了人家的,不得不让人家牵着鼻子走,尊严没有了,人格没有了。尽管我们三令五申“说情就是违纪”,可还是要硬添着脸为人说情办事,活得太没劲了。
九是事业上要奉献
尊重自己的单位,把它当成是自己的家,耐得住寂寞,吃得起劳苦,把比别人多奉献一点,看成是一种幸福,一种收获。有位学者曾说过:“以索取为目的的人生是不光彩的人生。人来到这个世上,应该想到给别人带来什么,留下什么”.所以从古到今,人们崇尚“奉献”精神,把奉献看成是人生最高的品格,把给别人带来快乐的那种快乐视为自己真正的快乐。
我上述讲的,有的人可能不理解,认为文化大革命前讲这些还有人信,现在讲这些纯是唱高调。事实上,讲这些是我看了一本书受到的启发,就是《多棱镜下看美国》讲了这么一个故事,作者遇到一名美国纽约的一家经营不景气的电脑公司的员工,到外地出差经常自己掏腰包,当作者问他为什么呢?他说最近公司有困难,做为员工我们能分担一点是一点,我们这里的员工都这样,这是一个雇员起码应具备的素质。由此我想到我们有些企业职工,一听说企业要破产,首先想到的是赶紧把自己的工资要出来。其实,在这一点上,日本人做的比美国人还要好,我看过一个资料,日本人的一个行业工会做过一次调查,80%的人把自己供职的公司,看得比自己的家庭还重要,一旦选定,就把它做为终生依靠,万般忠诚,当公司陷入困境的时候,他们就会把“拼搏”、“抗争”等字句写在白带子上,写在头上,拼命的工作,与公司共渡难关。相比之下,我们做得怎样呢?有个别人吃里扒外,即不愿离开这个单位,又不肯多做工作。还想多得多拿,少一分都不行。时常骂骂咧咧,甚至还骂到单位外面去。我想,你既然选择了这个单位,你就要培养对它的忠诚感,这本身也是对你自己的尊重。这里讲的奉献,并不是不考虑个人生存的必要条件,不要求大家忘我的工作。而是能做到于公于私均有益的奉献。能做到以下三点就可以了:其一,坐得住,静得下,不浮躁,主要心思用在工作上。有些工作伸缩性很大,少出力也不易被人察觉。如,领导让你写一篇关于个体定额管理状况的调查报告,你可以让他基本满意、满意、很满意,这三种效果,你所付出的肯定不一样。我们对待每项工作,都应使出全部的力量。其二,份内份外的工作不能分得太清楚,能多干就多干,能多干工作,证明你有这个能力。“能者多劳”吗,所以多干工作的人不要觉得冤屈,这是领导的信任,给你提供了更多的锻练机会,有的人想干还干不上呢。如果不想干,也很简单,领导问你什么,你就回答不知道,领导让你干的你也别干好,有这么几回,领导肯定不再找你了,但你能得到什么呢?其三,不单是干好本职工作和领导交办的事项,还能多想几步,多干一些。我看到这样一则故事:张三和李四同为一家公司的职员,一天,总经理派张三到集市上看有卖什么的?张三马上去了集市,回来说,有一个农民拉了一车土豆在卖,总经理问他:“一车大约多少斤?”张三立即又返回去。一会回来说,车上有40多袋土豆,每袋约20斤。“多少钱一斤呢?”总经理又问,张三又要跑回去,但被总经理一把拉住了,“张三,请休息一会吧。看看李四是怎么做的”,他派人把李四叫来,对他说:“李四,你马上到集市上去,看看今天有卖什么的”?不一会功夫,李四回来了,他向总经理汇报说,集市上只有一个农民在卖土豆,40多袋,共800多斤,价格适中,质量很好,并带回几个让总经理过目。这位农民下午还要拉一车西红柿上市,据说价格还可以,他准备下午再和这个农民联系一下。我想,这个总经理喜欢和重用的肯定是李四而不是张三。原因就是李四比张三在领导要求之外,多想了几步,多做了一些。有些人成功的秘诀也就在这里。我希望大家要学李四,在创四型机关的今天,我们不能只满足于把上级交办的工作做好,而要在此之外,多发现和思考一些问题,要大胆地尝试创新一些东西,即有利于工作又有利于个人才华的展示。有的同志多干点工作就觉得吃亏了,还把一些忘我工作的人看成是“脑袋进水了”,这就大错特错了。真正“脑袋进水了”的人,是那些不肯干工作,不肯吃亏的人。有些人很“精明”,两只眼睛只盯住好处,尽想着占便宜。一点额外工作都不想做,一点亏都不吃,到头来又得到了什么呢?郑板桥曾告诫世人,“吃亏是福”.在这个问题上,讲得最明白不过的是刘少奇同志,即在文革中被作为他一大罪状的那句话“吃
浅谈怎样做一个合格的税务干部》由那一世范文网整理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引用请注明网址出处。
Copyright © 2010-2018 www.nayishi.com 那一世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