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论文--关于银行卡市场效益与风险控制初探
我国信用卡业务虽然已经发展了20余年,但真正的大规模扩张是从最近几年开始的,未来市场发展空间巨大,近年来,国内主要的全国性银行都提出了向零售业务转型和信用卡发展计划,相继成立了专业化的信用卡机构,信用卡市场迅速升温。同时,我们又看到,相对于传统业务而言,信用卡又是一项高风险业务,且风险具有隐蔽性、滞后性和扩散性的特点,特别是对于发展还不够成熟的国内信用卡市场,各种内外部因素导致了风险的复杂性和多变性,直接影响到了信用卡业务的盈利能力甚至发展前景。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商业银行应该调整好信用卡市场效率与风险控制之间的关系。
一、信用卡市场效益研究
(一)体现信用卡市场效益的几个指标
1、发卡规模。在商业银行经营信用卡业务的初期,基本上是一个亏损的阶段,只有在发卡量达到一定的数量后才有可能扭亏为盈。正是意识到发卡规模带动利润增长的联动效应,各家发卡银行将规模扩张作为发展信用卡业务的战略举措,特别是信用卡业务刚刚起步的新兴发卡行,不惜牺牲短暂的效益来推动发卡量的增长,这样日后才能在竞争激烈的信用卡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反观四大国有银行,末,工、农、中、建合计发卡量(含准贷记卡)近3600万张,占全国总量的70%以上,此外,由于在发卡量上势均力敌,所以,各家银行更是将发卡量超过1000万张作为重头目标,谁先超过1000万张,谁就将成为这一垄断梯队的领军人物。
2、客户结构。如果说发卡数量是银行获得利润的前提条件的话,那么发卡质量就是银行盈利的关键因素。不断优化客户结构是提高发卡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近几年,伴随着“二八”定律在银行界受到普遍关注,优化客户结构成了各大商业银行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最主要措施。对小额账户收取管理费、建立专职的客户经理队伍、设立专门的财富中心等举措体现了商业银行对客户进行细分和差别化管理的理念。信用卡客户结构的优化,对于银行降低经营成本和风险、提高盈利能力和效率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3、用卡频率。虽然相关数字表明我国的信用卡规模正在以每年75%-100%的速度递增,我国将成为一个信用卡超级大国,但信用卡持卡人的用卡频率却低得惊人,据统计,我国信用卡的用卡频率只有发达国家的1/15,韩国的1/5,从而导致我国信用卡市场成本过高,而效率很低,尤其是大量的睡眠卡和未启用卡的存在,占用了银行的资源,消耗了成本。因此,在扩大发卡规模和优化客户结构的基础上,提高客户的用卡频率,可以大大提高信用卡的盈利能力。
4、交易结构。各发卡银行信用卡交易方式的构成,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信用卡经营策略,与国际成熟市场相比,我国信用卡市场的交易结构呈现出明显的取现比例高的特征,消费比例低影响了发卡行的消费额增长,直接影响了回佣收入。我国信用卡市场取现比例之所以较高,与以下三方面的情况密切相关:第一、我国银行卡受理环境与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刷卡消费还不是十分方便,因此,取现的需求比较大。第二、一部分持卡人对信用卡的功能和作用认识不够,往往把信用卡当作借记卡使用,把自己的钱存入信用卡再在需要的时候取出来,虽取现,但并未透支。第三、个别发卡机构对信用卡使用的一些政策不规范,如:某些银行信用卡存款有利息,当地取款无须缴纳手续费。
5、收入结构。信用卡的收入结构分为年费收入、透支利息收入、存款利差收入、回佣收入和包括挂失费在内的一些零星收入。相对于成熟市场来说,我国信用卡市场的收入结构还很不合理,主要表现为透支利息收入占的比例过低。在信用卡市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透支利息是信用卡业务收入的主要来源,基本上占到了一半以上的比重。导致我国信用卡市场透支利息收入比例低的原因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我国信用卡市场发展的程度较低,社会上还没有普遍形成透支消费的观念;二是由于信用体系建设的落后导致发卡机构信用卡的营销策略大多表现为稳健型的经营风格,对具有信用风险的透支消费的营销力度不够。
(二)影响信用卡市场效率的优势环境
1、从信用卡市场发展的宏观经济环境来看,国内外研究都表明,中国宏观经济正处在一个持续高速增长的时期,中国部分较发达地区目前的人均收入已经达到了信用消费的收入临界点,中国的信用卡市场已经具备了在较发达地区大规模扩张的条件。visa国际组织对我国信用卡市场的一份调查显示,保守估计,目前我国信用卡潜在目标人群有3000万到6000万,预计2010年中国中等收入的人群可能超过2亿人,由此推算信用卡的发行规模将达到1亿张。
2、从外部环境来看,为改善我国银行业的经营现状,为促进中国消费导向gdp的快速增长,我国政府近年来一直积极采取措施来鼓励使用银行卡,努力建立有关信用卡使用的法律环境、支付基础环境、信用风险评估和征信管理体系,中国信用卡市场发展的外部环境正在不断改善。
(三)影响信用卡市场效率的劣势环境
1、信用卡在银行卡中所占比重过低。尽管我国银行卡市场发展迅速,到目前为止共发行各类银行卡近10亿张,而真正的信用卡仅占不到5%,来自大量借记卡的竞争压力直接影响到了信用卡的市场效率。
2、消费者用卡意识水平低,信用消费观念滞后。一方面,我国刷卡消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率只有5%,大大低于发达国家60%-70%的平均水平,现金消费比率过大。另一方面,人们尚未形成透支消费的习惯,喜欢使用借记卡消费,即便使用信用卡,也是先存钱再消费,违背了信用卡的使用规则。
3、就整体而言,我国的信用卡市场处于粗放经营阶段,发卡行间存在着恶性竞争,导致投入成本过高,而且无效卡比例过大。
4、银行间不能共建统一的银行卡网络模式,硬件支持平台和通讯协议。在网点和客户服务终端的网络投资上,各发卡行间各自为政,重复建设,浪费严重,又自成体系,难以资源共享。
5、银行卡受理环境不理想。目前为止,全国可受理银行卡的特约商户不到全国总商户的4%,而西方发达国家的商户普及率接近100%。一方面的原因还是人们的刷卡消费意识不强,另一方面是银行收取商户的押金和回佣比例过高和宣传服务不到位所致。
6、个人征信体系不完善,虽然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和各家银行的不良客户系统已经建立并在逐步实现资源共享,但和发达国家先进完备的征信体系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个人信用的不透明导致收集客户资料的成本高,效率低。
二、信用卡风险控制研究
(一)信用卡风险特点。
信用卡业务不同于一般的信贷业务,其涉及银行传统的资产、负债和中间业务的各个领域,是一种全面、复杂且集中的特殊银行业务,信用卡风险也具有其特殊性。
1、信用卡风险符合“大数”定律。对于信用卡业务来说,能够创造较高营业收入的客户,其风险水平也是比较高的,由此产生的营业收入常常被风险损失“吃掉”;而风险水平很低的客户产生的营业收入,又常常不能弥补各种成本。所以风险很高或很低的客户一般都不能让银行盈利,能够产生净利润的往往是风险居中的客户。所以对于信用卡进行风险管理的根本目的不在于逃避风险,而是通过承担一定的风险,并对其进行有效地分析和管理,以实现收益的最大化。
2、信用卡风险存在“逆向选择”特点。信用卡市场营销人员在吸引客户时,高风险的潜在客户往往积极响应,给信用卡业务带来很大的信用风险,这就是发展信用卡业务过程中常常出现的“逆向选择”。国内已经出现了这种现象,一些不良分子用各种方式索取多家发卡公司的信用卡,恶意透支。而一个“赖账客户”所造成的损失可能要用上千个客户产生的净收入弥补。
3、一般来说,信用卡风险是有隐藏性和滞后性的,大致需要两至三年才能大规模爆发。所以,市场营销人员在发展信用卡客户时如果从一开始就忽略风险的隐藏性质,将那些很容易响应但具有很高潜在风险的申请人发展为客户,并给予他们很高的信用额度等优惠,银行对持卡人的用卡情况较难做到实时监控,一旦损失转化成现实风险,持卡人很可能已经处于失业或破产状况,无法全额还款,银行将承担很大的滞后风险。
(二)目前我国信用卡市场的风险水平较低,不会产生大规模的系统性风险。
相对于传统银行业务,信用卡业务具有高成长、高盈利、客户群体庞大、发展前景广阔的特点,但是信用卡业务在给银行带来丰厚利润的同时,也给发卡银行带来了较大的风险。几年前,香港银行业的信用卡平均坏账率曾高达12%,风险管理的失控造成银行的巨额亏损。末,一场信用卡危机席卷韩国,韩国最大的信用卡公司lg信用卡公司由于缺乏流动资金,被迫向持卡人停止现金预付业务。从目前来看,我国尚且不会爆发类似的信用卡系统性风险,主要因为第一,中国人的信用观念较为保守,没有形成向银行借贷的主流生活方式,另一方面人们尚未养成透支的习惯,提前消费意识不强。第二,我国的信用卡市场处于发展初期,客户潜力巨大,各家商业银行主要还是针对信用等级较高的目标优质客户发卡,大大降低了发卡风险。第三,国内的信用卡透支额度普遍较低,特别是现金透支比例较低,有效地控制了银行的借贷风险。第四,人行征信系统和各家发卡机构的不良客户信息系统的建立使得持卡人的信用风险能够得到及时暴露和有效控制,不会在发卡机构间大规模传递。
(三)伴随着未来几年信用卡产业的快速增长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信用卡市场风险将逐渐加大。
第一,伴随着各家银行发卡规模的迅速膨胀,信用卡开始由高端客户向中低端客户延伸,客户群体平均质量下降,信用风险加大。第二,发卡机构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不得不冒着放松发卡政策、降低制度执行标准的风险,使银行承受较高的风险水平。第三,目前国内缺乏一套完备的个人征信体系,不但使银行的调查审查成本高、效率低,而且使风险控制难度较大。第四,信用卡诈骗活动日益增加。随着银行卡的普及,犯罪分子的作案水平逐渐提高,手段不断变换翻新,像最近屡有发生的非法中介办卡、银行卡短信诈骗、不法商户违规套现等行为都给银行带来了极大的风险。
(四)信用卡风险控制措施。
1、制定合理的发卡信用政策,明确目标客户群体,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