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平衡主义(修正版)
人类平衡主义(修正版)
人类近几百年历史记载:为了寻求满意的社会模式和社会发展真理,人们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探索,一方面是人权主义运动,一方面是共产主义运动。
无产阶级革命认为,私有制是人类社会一切不平等现象的根源。人类要消灭社会的一切不公平现象,就必须消灭私有制。其实不然。近百年的社会主义实践表明:消灭私有制不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我们的主要任务是:既要把国民经济搞上去又要把人民即得利益(财富)分配好。把国家管理权力放在即得利益(财富)的分配工作上,消灭人类社会的不公平,这才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发展社会经济是我们人类的共同职责。搞好即得利益的公正、公平分配,是我们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
当今世界的主题是稳定与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对于这一点,西方国家也不例外。因此,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都在体制上进行不同程度的改革或改良,以适应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需要。
我们这里谨述人类平衡主义之真理,以供大家探讨。
我们先讲人类的两个重要观念。我们知道,人类的生产活动首先是为了获取物质利益而进行的。没有物质利益,人类就不能生存。象食物、住房、土地等都是具体的利益形象。由于这些利益形象的时常出现,逐渐的被人类认识了,在日常生活的过程中自然地形成了利益观念。我们也知道,人是有想象力的。在不管是数量方面的还是类别方面的利益形象(指通过劳动能成为客观存在的利益形象)指导下的生产实践活动,能创造出更多的物质利益。在人的想象力作用,利益形象就会不断增多,这有使利益观念内容增多的趋势,我们说人是物质利益的追求者。利益观念下,想象的东西是利益方面的(即产生新的利益形象)。由此可知,我们要创造更多的物质利益就必须尊重和加强人的利益观念,努力提高人类的想象力,我们称之我们坚持了人类利益原则。(以往的利益形象和新的利益形象都是利益观念的内容。以往的利益形象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新的利益形象有待于实践的创造,新的利益形象是生产的真正精神动力。)在利益原则下,所进行的生产实践过程中,人类支付力量(体力与智力之和)多少与获取物质利益多少之间的关系是成正比例的。人们支付的力量越多、相应的获取物质利益就越多;人们支付的力量越少、相应的获取物质利益就越少。人类力量支付于自然界就是消耗人类的体力、智力,可以说是人类利益的一种损失。这种损失是为了向自然界获取更大利益消耗的,这种利益损失可以通过所获取的物质利益来补偿,这对于人类本身来说,利益得到了平衡。我们把这种平衡(即人类利益损失相应得以物质利益补偿的自然现象)称为利益平衡。自从人类生产活动以来,利益平衡这一自然现象就一直存在着,深深地感印在人类的脑海里,并逐渐地不知不觉地形成了利益平衡观念。这种利益平衡观念,已经被人类所接受——即成为人类社会的公理。
我们说,由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人类彼此之间必需建立一定的关系。在利益原则下,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人们彼此之间的关系往往出现矛盾,如何解决这种矛盾呢?我们知道,知识是为创造人类利益服务的,知识只能从人类创造利益的生产活动(即丰富人类利益观念的活动)中来。人类在自然界获取物质利益的同时,也得到了获取利益的知识即形成了利益平衡观念,这种利益平衡观念就会自然地运用到处理行为活动中去(人之间的行为是与利益相关的),这就形成了人与人之间的行为利益平衡观念。我们把这个行为利益平衡观念用于处理人之间的行为关系问题,我们称之我们坚持了人类的行为利益平衡原则(简称平衡原则)。以平衡原则为准绳来处理人之间的关系问题,是尊重自然规律的表现,是正确处理行为关系的唯一方法。平衡原则是人类的原源真理。
在长期的生产活动和社会实践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人类也逐渐地形成了其它的一些意识观念,如佛教观念、审美观念、旧制度观念、人权观念以及人生观念等。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有一定的意识观念,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利益观念和人们彼此之间行为方面的利益平衡观念。利益原则,促使人类不断地去生产劳动、去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平衡原则,无处不在为调节人们彼此之间的行为关系而发挥着重要作用。区别资本主义和平衡(社会)主义行为就在于这种行为是否坚持平衡原则。坚持平衡原则的就是平衡(社会)主义行为,不坚持平衡原则的就是资本主义行为。下面我们从人类的两个重要原则出发,看人类社会发展趋势。我们知道,整个人类的生活物质来源与具体个人的生活来源是有所不同的。人类总体生活,务必通过生产向自然界获取物质利益,其方式只有一种;个人生活,可以通过生产向自然界或向他人获取物质利益,其方式有两种。我们先讲通过生产向自然界获取物质利益的状况。在利益原则指导下,人们努力支付出个自的力量用于物质利益的生产,自然界是维护人类自身利益平衡的。通过生产,向自然界支付了较多的力量就会得到相应较多的物质利益,向自然界支付了较少的力量就会得到相应较少的物质利益。一个人的力量有大有小,因人而异。在对自然界进行生产活动的过程中,由于个人的力量大小不等而造成的贫富不均,这是自然现象。平衡(社会)主义对这种富翁的私有财产是应该给予承认的。现在讲人之间获取财物的状况。人们为了生产的需要进行相互合作、共同劳动,共同劳动创造的财富有个分配问题,就是说物质方面的分配行为如何进行?平衡(社会)主义坚持利益平衡原则,就是要坚持以各自支付力量的多少为依据来进行物质分配。但是,在资本主义国家里,利益观念占据主导地位严重冲击着利益平衡观念,一切唯利是图,使之本来就因各自力量大小不同而造成的贫富差距更加扩大化了。其实,人类贫富之别由各自力量大小不等所造成的差别不会是很大的,贫富悬殊的主要原因是个人利益观念覆盖利益平衡观念,致使不维护人之间行为的利益平衡原则。正因为不尊重利益平衡观念,不坚持人之间行为的利益平衡原则,使之那些贫者完全失去生产资料甚至是贫者的自身。平衡(社会)主义的富翁与资本主义的资本家区别,就在于他们获取财物时是否坚持行为方面的利益平衡原则。坚持行为利益平衡原则致富的就是平衡(社会)主义富翁,不坚持行为利益平衡原则致富的就是资本主义社会里的资本家。由于社会发展首先是物质生产(人类第一需要)的发展,,生产发展又必须尊重利益观念,所以利益观念首先占据社会****的统治地位,资本主义社会比平衡(社会)主义社会较前诞生于人类了。我们从资本主义开端说起。如果在利益竞争中,人们都坚持行为的利益平衡原则来进行生产活动,由于每个人的力量大小不等,按利益平%26gt;%26gt;衡原则也要出现富与贫(相对而言)的差距,只是这个富贫差距不会很大。但是也有可能因为那些力量支付率极低的人变得一无所有,怎么办?平衡(社会)主义总不能任其自然地烂下去(否则社会发展是不健康的即非精神利益的),平衡(社会)主义必须重新向他们提供劳动权并组织、领导他们进行高效率的劳动。综上所述,平衡(社会)主义要承认和保护在利益原则下、坚持(行为利益)平衡原则取得的个人财产。同时也要向那些极少数的力量支付率极低的人重新提供一定的物质财富,以确保他们的劳动权。我们最后明确结论:人类平衡主义实行利益原则基础之上坚持平衡原则的所有制,并以部分社会积累(以社会福利等形式)作为一种补充手段来确保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
平衡(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心工作是社会(经济)进步与发展。其根本任务是要解决好国家和人民即得利益的分配问题,保护好以坚持平衡原则取得的私有财产。资本主义已经成为历史过程,我们也不可能回到资本主义最原始时期,平衡(社会)主义只能收受包含有非利益平衡行为而获取的社会财富。平衡(社会)主义取得国家政权之后,对资本主义现状如何处理?禁止资本家的非利益平衡行为的再度发生,最后达到彻底的消灭。对资本家、地主以往靠非利益平衡行为获取的财物实行没收。然而哪些是非利益平衡行为获取的财物是难以分清的,果断措施就是全部没收,并将它作为向工人、农民重新提供自由劳动权的物质基础。资本主义改造之后,如何进行平衡(社会)主义建设呢?简单的说,平衡(社会)主义必须尊重人类的两个重要观念,即在利益原则基础之上坚持行为利益平衡原则。对于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生产行为,只要我们坚持利益原则就可以了(至少现代可以这样说,但随着今后的诸如生态平衡等问题的出现也许要讲利益平衡了)。至于坚持利益平衡原则(即尊重利益平衡观念)那已经由自然界完成了。对于人之间的生产合作行为,我们既要坚持利益原则又要坚持平衡原则,即生产的时候要坚持利益原则,产品分配的时候要坚持平衡原则(因为人之间的产品分配如何进行是人类自己的事)。平衡(社会)主义制度就是要坚持产品分配的平衡原则。平衡(社会)主义实行利益原则基础之上的坚持行为利益平衡原则的所有制(财产所有制形式的基本要求是满足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所以为了坚持利益原则这个基础,就必须把生产资料等财富分给工人、农民。由于工业生产的组织性、整体性才能给人们带来更大的利益,这就要求工人集体筹资(即企业财富属于工人),并推举能人、专家担任生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通过生产取得的产品,应该在利益平衡原则指导下进行分配(分配问题将另行重点讨论)。平衡(社会)主义实行利益原则基础之上坚持利益平衡原则,就必须建立起一整套《平衡(社会)主义行为准则》,它包括分配行为、刑法行为、道德行为、市场行为、管理行为以及知识行为等方面的内容,这是平衡(社会)主义制度区别于其他一切社会制度的不同之处,所以我们必须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平衡(社会)主义行为准则》的制定质量以确保《平衡(社会)主义行为准则》高效率实施。平衡(社会)主义坚持利益平衡原则,就是要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的按劳取酬原则。平衡(社会)主义坚持这个原则的一个最难的问题,就是如何确定各种不同性质的劳动量的价值量。就是说一定的劳动量等于多少物质利益的确定问题。先讲个体劳动的价值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