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全面加强和改进干部作风建设。
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这种危险源自权力和地位的变化,根子在领导干部的作风。各级党员干部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传达者和执行者,在党内有着特殊的重要位置,是党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的桥梁和纽带。邓小平多次指出:“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党的组织、党员和党的干部,必须同群众打成一片,绝对不能同群众相对立。如果哪个党组织严重脱离群众而不能坚决改正,那就丧失了力量的源泉,就一定要失败,就会被人民抛弃。全党同志,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经常记住这一点,经常用这个标准检查自己的一切言行。”因此,全面加强和改进干部作风建设,就必须要求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牢记党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坚持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领导干部能否坚持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核心是要真正做到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政治上代表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毛泽东说:“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邓小平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含义或任务,如果用概括的语言来说,只有两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江泽民也指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要考虑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出发,从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牢牢记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定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始终把密切联系群众作为推进事业的根本工作路线。要强化三个意识,增强密切联系群众的自觉性。一是强化宗旨意识。每个领导干部要时刻牢记和自觉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真正把“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把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放在一切工作首位,做到心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二是强化责任意识。权力意味着责任和义务,权力越大、职务越高,肩负的责任越重,应负的义务就越多。领导干部要处理好权力和责任的关系,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严格要求自己,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强烈责任感,殚精竭虑的为党和人民工作。三是强化大局意识。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必须顾全大局,正确处理好个人、集体、国家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利益关系,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好,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不做急功近利和劳民伤财的事。要不断提高领导决策水平,大胆创新及时有效解决本地区实际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要发展和维护好群众的切身利益。江泽民指出:“凡涉及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切身利益的事都是大事,都要摆到头等位置”。胡锦涛强调:“凡是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应当肯定,当前在维护人民群众利益方面,党的各级组织、政府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老百姓是满意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中央的惠农政策在有的地方落实的不好,制售假冒伪劣农资,截留、侵占、贪污支农资金,教育乱收费,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土地征用和城镇房屋拆迁中损害群众利益等问题时有发生,群众反映仍然比较强烈。这些问题的存在,从根本上说,是没有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摆在应有的位置,实质上是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感情问题。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在作决策、抓工作、办事情时首先要考虑人民群众的利益,要认真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符合群众利益的事多办快办,有损群众利益的事坚决不办。要认真倾听群众的呼声,充分遵重群众的愿望。人民群众的呼声是其根本利益的综合体现。认真倾听群众的呼声,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是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密切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必然要求。如果对群众的意见要求冷落旁置、敷衍塞责,党的形象就会受到损害,干部的诚信度就会降低。当前,有些地方、有的领导干部热衷于迎来送往,搞上层活动,满足于坐在办公室看材料、听汇报、了解情况,很少亲自进行调查研究。即使下基层调查,也是提前打招呼,层层搞陪同,看到的情况都是下级周密布置和精心“包装”好的。有的领导干部好大喜功,对取得的成绩和进步想方设法通过各种途径向上汇报,对存在的问题和失误则千方百计阻止群众如实反映,甚至对正常反映问题的群众搞打击报复。邓小平曾经严肃指出:“一个革命政党,就怕听不到人民的声音。”如果听不到群众的呼声,领导就会变成“瞎子”、“聋子”,掌握的情况就会“失真”,作出的决策就会走样变调,群众的利益就会落空。各级领导干部务必要放下架子,深入到群众中间,认认真真访民情,诚诚恳恳听民意,实实在在帮民富,兢兢业业保民安,与群众打成一片。要真心实意的关心和服务群众。江泽民多次强调:“只有把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切实做好了,我们才能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无往而不胜。”领导干部有多种职责,服务群众是第一职责。领导为群众多送一份暖,群众对干部就多生一分情;干部多尽一份责,就为党多增一分光。时下,有的领导干部特权思想严重,老爷习气深厚,严重脱离群众,对群众的要求熟视无睹,对百姓的困难袖手旁观,有的甚至腐化变质。这些现象虽然只是发生在少数领导干部身上,但它极易败坏党和政府形象,疏远党群干群关系,引发不稳定因素,必须坚决克服。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怀着满腔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时刻都要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关心群众疾苦,为群众排忧解难,做群众贴心人,要特别关心那些工作和生活上暂时遇到困难的群众,把他们的事情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重点考虑,重点解决,切实安排好他们的就业和生活,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摆脱困难,使他们安居乐业。要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绩效的最高尺度。在有些地区、有些单位,之所以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接连不断,掺杂“水分”的政绩数字越报越大,伤害群众感情的事件不断发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屡治不绝、屡禁不止,其中一个很重要原因,是领导干部忘记了自已手中的权力是人民群众赋予的,颠倒了“主人”和“公仆”关系。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是要尊重群众的主人翁地位。要增强工作的透明度,对出台的重要政策、所做的主要工作、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等,要采取多种形式告知群众,让老百姓及时了解掌握政策措施的出台过程、重要工作的实施进度、热点问题的解决情况,引导群众参政议政,集思广益,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是要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增强监督意识,自觉主动的把自己置于党和人民的监督之下,拿出应有的气度和胸怀,虚心接受来各方面的批评和监督。要认识到让人民监督是人民对自己的爱护,可以让自己少犯错误,不犯错误。要充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定期听取群众对党和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群众满意的就坚持,不满意的要及时改正。三是要树立群众是工作的最高裁决者的观念。班子强不强,领导好不好,是否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广大群众心里最清楚、体会最深刻。各级领导干部要时刻关注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检验工作绩效的最高尺度,使自己的所作所为最大限度的合乎人民群众的意志、利益和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