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度工作会议讲话发言稿
2011年度工作会议讲话发言稿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总、分行行长会议精神,总结2011年工作,分析面临的形势,部署2011年下半年年工作。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抢抓机遇,拼搏进取,2011年工作成效显着
2011年,在省分行党委及郑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行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抢抓机遇,加速发展,拉高标杆,实现跨越”的总体战略,强化客户营销,拓展支农空间,狠抓经营管理,努力增盈增效,加强队伍建设,促进和谐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
(一)贷款总量快速增长,信贷支农成效显着。2011年末,全行各项贷款余额112.9亿元,比年初增加50.21亿元,贷款余额创历史新高,跃居全省第二位;净增额占全省农发行的22%,居全国农发行省级分行营业部第一位。一是保证了粮棉收购。全年累计发放粮棉油收购贷款68.08亿元,同比多投放49亿元;支持企业收购粮油44.74亿公斤、棉花171万担,同比分别多收31.66亿公斤、145万担。其中:发放小麦托市收购贷款26.12亿元,支持收购小麦17.92亿公斤,贷款投放量和小麦收购量均占全省的1/10,创夏粮收购最高记录,保证了国家粮棉调控和支农惠农政策在我市的贯彻落实。二是拓宽了支农领域。在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加工企业营销、支持力度的同时,率先在全省农发行开办了低风险财政垫付性项目贷款业务,成功拓展了信贷支持粮食生产新领域。全年累计发放新业务贷款12.44亿元,同比增加9.83亿元;年末贷款余额11.04亿元,较年初净增8.63亿元,存量和增量均居全省农发行首位,有力地支持了农业产业化发展。随着业务的不断拓展,我部以传统粮棉购销信贷业务为主体,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短期和中长期贷款为两翼的“一体两翼”业务新格局逐步形成并快速发展,支农功能进一步增强,“建设新农村的银行”品牌形象开始确立。
(二)信贷结构持续优化,资产质量稳步提高。坚持加大投入与提高质量并重,优化新增贷款投向、投量与清收不良贷款并举,贷款结构呈现“两增、一减、双降”的良好态势:具有稳定补贴收息来源的政策性贷款和低风险、高效益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业务贷款分别较年初增加45.9亿元、8.63亿元;商业性粮棉购销贷款较年初减少2.6亿元;全年累计清收不良贷款1.13亿元,其中现金清收5251万元。年末不良贷款余额2.92亿元,比年初减少3854万元,占比2.58%,较年初下降2.84个百分点。贷款结构实现了战略性的调整优化,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创利能力显着增强,经营效益大幅提升。修订完善了支行分类管理考核办法,加大挂钩力度,严格考评兑现,在全辖形成了比学赶超、争先创效的竞争格局。在加大信贷有效投入的同时,加强会计核算,着力提高收息水平,大力组织存款,加强资金营运管理,积极开展中间业务,努力增收节支,以11%的信贷资产占比创造了全省农发行34%的利润。全年实现账面盈利2.15亿元,人均75.47万元,同比分别增加1.28亿元、45.49万元,增幅分别为147%、152%,盈利额和增幅均为建行以来最高记录;年末各项存款余额23.23亿元,较年初增加13.3亿元,占付息负债总额的比重同比上升了5.1个百分点,负债结构得到优化;实现中间业务收入79.7万元,其中代理保险手续费收入39.35万元,是上年的2倍;资产利润率2.25%,同比提高0.61个百分点;收入成本率6.24%,同比降低5.88个百分点,在全省经营绩效综合考评中名列首位。全辖8个支行首次实现全部盈利,其中3个进入全省县级支行经营绩效综合排序前5名。
(四)内控机制不断完善,基础管理日趋规范。围绕信贷管理,我们进一步加强了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和授信管理,优化了客户结构;实行了贷款调查主责任人制度,规范了贷审委工作规则,提高了贷款调查、审查的质量;全面推行贷款风险预警提示、贷款后评价制度,贷后管理进一步加强,全过程、多层次的风险防控体系初具雏形。围绕资金计划管理,全面实施以效益为导向的信贷计划和资金分类管理,对信贷计划执行实行提示、警示、通报的办法,严格执行对资金闲置浪费收取占用费措施,促进了资金的优化配置。围绕财会管理,以深入开展“实施精细化管理,创建节约型银行”活动为载体,进一步细化了各项业务流程,明确了各个会计岗位工作的内容和标准,促进了会计核算、会计操作的精细化;制订了综合业务会计应用系统、支付系统运行考核办法,实行量化考核,确保了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围绕内控建设,认真组织学习总行出台的“四个暂行处理办法”,明确了各工作环节的关键控制点,建立了全过程责任管理制度;创新手段,在全国农发行率先实施会计内控安全远程实时监控,丰富了内控手段,大幅提高了会计监督水平;开展了行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等,督促抓好历次检查未整改问题的整改,有效发挥了内部审计对各项业务的再监督作用。
(五)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和谐银行建设扎实推进。深入开展“四好”班子创建活动,调整补充了部分县支行领导班子,进一步提高了基层行班子的领导力、执行力。顺利完成了市、县两级行中层干部竞聘上岗工作,中层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层次、专业结构得以优化,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认真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和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进一步完善了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制定了企业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开展了企业文化知识和农发行核心理念学习活动,企业文化建设稳步推进;召开了二届一次职代会,对所提交的议案及时解决或答复,增强了全行员工的凝聚力、创造力,全行“风正、气顺、心齐、劲足、绩优”的局面进一步巩固。
此外,安全保卫工作进一步加强,信息科技建设迈上新的台阶,精神文明、宣传反映、后勤服务等工作也取得了新的成效。
回首过去的一年,全行经营管理成果高于计划,超出预期,好于以往任何一年,可以自豪的说,我们创造了一个系统内的发展奇迹,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工作业绩。这些成就的取得,是省分行党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有关方面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行干部职工团结拼搏的结果,尤其是在客户营销、结算资金清收、后续财务挂账剥离等重点攻坚战中,同志们付出了艰苦不懈的努力,洒下了大家辛勤的汗水。在此,我代表营业部党委,向各有关方面的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全行员工及家人致以诚挚的问候!
二、认清形势,统一思想,明确2011年下半年工作总体要求和目标
2011年下半年,我们既充满新的发展机遇,也面对着新的挑战。只有全面分析面临的形势,冷静看待前进中的困难,才能趋利避险、顺势而为,谋求新发展,开创新局面。
(一)要准确把握大势。从宏观政策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把“三农”问题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坚持和完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加大对现代农业的投入力度。继续对重点地区、重点粮食品种实施最低收购价政策。这些大政方针和政策,为我们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金融改革形势看,中央几个会议都强调进一步发挥农发行在农村金融中的骨干和支柱作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了农村金融改革的基本思路和主要政策措施,具体指出要完善农发行的功能定位和运行机制、开办农村综合开发等中长期贷款等。2月7日,银监会已批复农发行开办农村基础设施贷款、农业综合开发贷款和农业生产资料贷款业务,农发行从此将真正“名副其实”,开始进入全方位支农的新阶段,步入业务全面拓展的新天地。从外部环境看,随着业务范围的不断拓展,“建设新农村的银行”品牌形象开始确立,地方党政和社会各界对农发行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和大力的支持,外部经营环境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为我们推进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从自身经营基础看,经过去年粮棉促销、结算资金占用清收等一系列攻坚战役,及以前年度的粮食全部销完,棉花贷款基本实现本息“双结零”,后续粮食政策性财务挂账顺利剥离入账,棉花政策性财务挂账得到消化,库存监管压力大为减轻,历史遗留问题妥善解决,使我们能够集中精力搞营销、抓经营。同时,总额为32亿元的5个低风险财政垫付性贷款项目尚处于前期实施阶段,为我们推进发展储备了充足的后劲。经过两年来的改革,我们的管理制度日趋健全,经营水平不断提高,发展思路更加清晰,全行上下干事创业热情高涨,为我部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和强大的动力。
(二)高度重视存在的问题。在看到有利条件的同时,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改革发展还存在许多矛盾,面临诸多困难。在经营理念方面,部分员工对现代银行理念认识肤浅、理解片面,有效发展理念、全面风险管理理念、成本效益理念、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等一系列理念,并未真正贯穿到工作中,落实在行动上,已成为制约发展的关键因素。在业务发展方面,金融竞争日趋激烈,我们在优质客户的营销上差距仍然明显,对现有客户的培育和维护亟需加强;劣质客户并未实现完全退出,客户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金融服务尤其是结算服务手段相对落后,难以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对新开办业务的产业行业发展政策、现状及趋势等缺乏必要的了解,需要尽快研究、掌握。在风险防控方面,信贷管理制度尚不完善,贷后管理相对薄弱,适应政策性和商业性两类业务特点的风险预警体系还不健全,基础管理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风险管理手段不足,避险工具欠缺。如何建立更加全面、有效的风险防控体系仍需要我们不懈的探索。在业务经营方面,绩效考核结果与员工经济利益挂钩的力度不够,压力不大,动力不强;经过多年的清收,现有不良贷款大多为“堡垒户”、“硬骨头”,清收盘活的难度加大,完成不良贷款“双降”目标需要全行上下付出更加艰苦的努力。在队伍建设方面,个别行对上级行战略思想把握不准、理解不透、执行不力,部分员工知识陈旧、技能不高、效率低下,直接影响到业务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有的行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到位,工作缺乏主动性、创造性。
总之,我们已进入一个全方位支农和自身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