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科学发展观 促进试验区发展为十一五规划开好头起好步第2页
我区能源工业的发展速度加快,为我区经济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第三产业在一、二产业的带动下得到了快速发展。产品结构、所有制结构在不断地调整。由此,我区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进一步加强,调整的步子进一步加快,三次产业结构为32.2:38.1:29.8,经济结构的调整渐趋合理。(五)招商引资力度继续加大。,为了切实加强投资硬环境建设,着力整治投资软环境,引进了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煤炭开采、炼铁、炼焦、化工、小水电、农产品加工、社会力量办学等规模大、产业链长、具有带动辐射作用的项目。组织县市、部门、企业参加了重庆、四川自贡、夏门、成都泛珠三角区域经贸会和安顺8·18黄果树节等各种招商引资的洽谈会,纳雍、威宁两县组团赴深圳、香港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全区外来投资势头继续趋好。同时,还根据省的统一部署,积极开展了全区招商引资投资环境专项整治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全区去年除煤电之外共引进区外项目82个,其中省外项目42个,省内项目40个,合同引资金额达148.37亿元,实际到位资金32.85亿元。其中省外项目近13.87亿元,省内项目19.98亿元。
(六)继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人口与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力度加大,基层计生网络建设不断加强,人口增长过快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预计我区人口出生率16.4‰,比目标值低个百分点,政策生育符合率%,高于年初计划个百分点,人口自增率9.5‰,同比下降个千分点。教育“普九”顺利推进,织金县“两基”工作顺利通过省政府的复查验收,赫章、威宁两县的“普九”强力推进;全区“普九”人口覆盖率上升到75%,预计全区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初中入学率为91%。毕节学院已经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成立并开始招生。抓好各级各类职业教育。高度重视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科技事业发展,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稳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努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丰富的精神文化需求。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得到加强,全区新增就业人数13127人,占省下达计划的105%,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4504人,占省下达计划的104.7%,“4050”人员实现再就业704人,占省下达任务的156%,全区城市低保累计为28157户61.2万人次发放生活保障费4468.6万元,“两个确保”共为15924名企业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发放基本养老金9086万元,共发放救济金13000万元,救助34万人次。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发放和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进展顺利,全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取得新的成绩。
去年是“十五”计划实施的最后一年,“十五”计划的主要发展目标可以较好完成。初步预测,“十五”期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231.08亿元,年均增长12.46%,比“九五”期间高出1.36%;人均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11.23%,比“九五”期间高出1.77%。三次产业排序实现了从“一二三”向“二一三”的跨越;物价总水平基本保持稳定;财政总收入由“九五”期末的13.85亿元增加到34.81亿元,年均增长20.25%,财政总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九五”期末的11%上升为15.0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210元,增加3413元,年均增长12.4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76元、增加564元,年均增长5.89%;“十五”期间全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13.57亿元,是“九五”的4倍多,增长194.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3.44%,粮食总产量增长6.67%;煤炭年产量达到2573.7万吨,比“九五”期末增加4倍多;与“九五”期末比,电网发电装机由34.6万千瓦增加到480万千瓦,比“九五”增加13.8倍;全区贫困人口从100余万减少到50万左右,并对不具备生存条件的3万多贫困人口实行了异地搬迁扶贫;以退耕还林植树造林为重点的生态建设成绩突出,共完成退耕还林面积255.4万亩,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公益林建设123.47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61.18平方公里,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5%,年均提高一个百分点,生态环境有较大的好转;全区“普九”覆盖率达到75%,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2%。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去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相对全省水平来说较快,但总量仍偏低,特别是人均生产总值较低。二是生产力水平不高,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比较突出。三是电煤供应紧张,民用煤量少价高的矛盾仍突出。四是少数县对项目管理重视不够,未能严格执行项目“四制”,影响了一些项目的及时开工。五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具有不稳定性,移民及失地农民后期生产生活扶持的工作量大。六是基础设施仍较脆弱。农村生产生活问题的解决还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七是实现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跨越式发展目标的难度较大。八是我区虽然人口多,但消费水平一直较低,对地区经济增长的拉动不强,消费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八是目前全社会固定资产虽然保持超额完成,但是没有大项目的支撑,要继续保持强劲增长还有一定的难度。九是投资环境亟待改善,服务意识不强,办事效率不高,扯皮掣肘甚至吃拿卡要的事仍有发生。
二、发展改革的主要工作
是“十一五”规划实施的第一年,开好头、起好步,对实现我区经济快速发展和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刚刚结束的全区工作会议,提出了今年全区工作的指导思想、预期目标和主要任务。
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八次全会精神及中央、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试验区“三大主题”,继续抢抓西部大开发和新阶段扶贫开发机遇,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切实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有效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合理开发优势资源,培育壮大支柱产业,进一步提升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水平,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着力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为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开好头起好步。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生产总值增长12%以上,其中,第一产业增长4.5%以上,第二产业增长20%以上,第三产业增长15%以上;力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以上;财政收入增长15%以上;粮食总产量增长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确保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60元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2‰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降低5%。要实现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发展和改革系统负有义不容辞的职责。为此,将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围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做好“三农”工作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从我区农村实际出发,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在继续巩固和实施好优质玉米、脱毒马铃薯、夏秋反季节蔬菜、“双低”油菜“四个百万亩”高产示范工程和粮食增产工程、沼气工程、集雨工程等项目建设的同时,以粮食安全为中心,结构调整为主线,农民增收为目标,稳定粮食油料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提高农业科技的普及覆盖率、进村入户率、技术到位率,力争在杂交玉米和杂交水稻高产、绿肥良种选育及综合利用技术、吨粮土开发、脱毒马铃薯种薯高产超高产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严格保护耕地,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切实提高耕地质量。
第二,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步伐。一是巩固烤烟产业。大力推进科技兴烟,增加烟叶的单产和担均价,提高烤烟产业化经营水平。二是壮大生态畜牧业。以品改为突破口,大力发展猪、牛、羊、特种禽及水产品,狠抓饲料工业、牧草工业、兽药工业和乳品工业的发展,抓好基地县乡和规范化小区建设,积极构建市场体系和营销体系,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连接起来,努力实现畜牧业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从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变。三是发展特色产业。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积极培育毕节特有或已有一定特色的生物品种,重点培育中药材、油菜、荞麦、核桃、马铃薯、反季节蔬菜、茶叶等特色产业。四是抓好劳务产业。加大对农民工的培训和有序输出的力度,着力培育和造就新型农民,努力减少农民的数量。五是积极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间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六是加快技术改造步伐,大力发展农村循环经济,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
第三,采取各种有力措施,稳定发展粮食生产。要认真落实国家、省扶持粮食生产和促进农民增收的各项惠农政策,完善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办法;要依靠科技,加大投入,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生态等建设,不断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要整顿和规范农资市场秩序,加大对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等农资质量和价格的监管力度。要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建设力度,严格控制农用地特别是耕地转为建设用地。
第四,努力做好新阶段农村扶贫开发工作。按照国家和省的扶贫工作会议的安排和部署,紧紧围绕解决“三个基本”问题,结合采取开发式扶贫、易地搬迁、长期救助和我区实际,扶贫工作要着眼于措施的落实,抓项目实施,抓资金到位,抓基础教育和技能培训,并相对集中资金,实行整村推进。要进一步稳定、完善和强化对农业的扶持政策,把中央、省关于全部免除农业税、取消牧业税等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落到实处。要加大对打工扶贫的支持力度,积极支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
第五,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一是要继续实施通乡油路、通村公路和农村渡口的建设,今年全区实施通乡油路400公里,开工建设通村公路1000公里以上。二是要努力争取资金,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搞好集水灌溉和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在今年内要解决农村6万人的饮水问题,建成小水窖(小水池)个,新增灌溉面积亩。三是加大力度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