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三要素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决定力量
生产三要素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决定力量“十一五”是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加速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在今后的五年中我县要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关键在于全面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有效发挥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
长期以来,资本、土地、劳动被称为生产三要素:一是资本要素,主要来源于家庭储蓄、企业储蓄和政府储蓄,总收入-总消费=储蓄,储蓄和劳动的有效结合形成资本,从而实现价值增值;二是劳动力要素,主要来源于区域内自有劳动力和外来劳动力,如迁移和打工等因素;三是自然资源要素,如土地的肥沃程度、矿产的种类及丰富程度、气候等因素。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认为劳动、资本、土地的数量决定产出,也就是说生产要素的数量决定一个区域的产值和经济规模。土地、资本和劳动力是现代社会的三大基本生产要素,在这三类要素中土地是根本,没有土地任何生产都将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劳动创造价值,没有劳动就无法创造出社会财富;而资本则是土地和劳动结合的纽带,只有三者的有效结合与运作才能使我们的社会财富得以不断增长和积累。推动经济发展,必须充分尊重客观经济规律,高度重视生产三要素在经济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一、强力推动资本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马克思在他那本划时代的、无产阶级圣经--《资本论》中指出:所谓资本是指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这是把资本作为一种生产关系来研究的科学方法,但是马克思也毫不忽略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决定作用,比如,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论述资本与生产力的关系时深刻地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率成正比,资本积累的大小是经济增长率高低的关键。现代经济发展的大量事实表明,资本存量的多寡特别是资本增量的快慢,往往成为促进或阻碍区域经济增长的基本要素。作为经济落后地区来说经济的发展更是依赖于投资拉动,从我县情况来看也是如此,“九五”末我县的固定资产投资为0.64亿元,gdp仅为1.433亿元,平均增长速度为16%。在“十五”期间我县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拿出最好的资源,最优惠的政策,采取“引进来,留得住,能发展”的策略,到“十五”末五年内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4亿元,是“九五”时期的3.62倍,年均增长72.5%。全县gdp达到3.07亿元,比增长1.14倍,年均增长达到16.5%;人均gdp达到25683元,比增长1.04倍,年均增长15.5%;财政收入达到4059万元,比增长72%,年均增长14.5%,通过大量的资本进入,先后引进了、集团、公司等大企业、大公司进入我县,建立了一批投资规模大、开发实力强、技术含量高的强势企业,为未来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投资拉动的效应十分明显。因此在“十一五”时期如何利用县内外资本,拉动我县经济快速发展,实现“十一五”确定的宏伟目标,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是要借助外力求发展。在科学论证合理规划的基础上,大量使用银行借贷资本,积极创造条件组建上市公司实现直接融资,争取政府投资,聚集民间资本,兴办产业。不断增强借贷资金的担保能力,用已经建成的固定资产提供抵押,提高贷款的信誉,搭建信用平台,实现再贷款,运用银行借贷资本实行滚动发展。
二是要全面实施投资拉动战略。根据投资决定产出的经济原理,借助我国投资由东向西梯度转移的大好时机,凭借资源优势,实行全面的对外开放,大力引进大企业、外资企业、强势企业,依托我县优势资源进行投资活动,以创造更多的劳动力需求,做强做大矿产业、水电业等强势产业。
三是加速地方资本要素的积累与流通。资本要素向来被视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区域经济发展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本地区资本积累和区域外资本的净流入。在制定县域经济发展优惠政策时,要实行“放水养鱼”的方法,即对外来资金实行特殊优惠政策,如对投资超过千万元的企业,在企业发展的前期在管理费、土地费、资源费实行适当放宽政策,实行减免或缓交以减轻企业初期发展压力;对外来企业盈利部分继续在本地投资的减免所有费用,以缩短建设和投资周期,加速我县资本的积累,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四是要积极推进区域融资合作。通过鼓励银团贷款、联合金融服务等手段,发展和完善县域金融市场,为县域资金积累提供支持。同时,要注重规范和发展民间资本市场,如优势企业可以建立联合投资基金,通过发行基金股份,将中小型投资者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由基金公司进行股票、债券或其他金融资产投资,活跃区域金融市场;据统计我县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近亿元,而用于项目建设的民间资本不足10%。我县有丰富的资源,本县人士投资开发者却廖廖无几,矿产和水电开发几乎无人涉足。因此发展联合民营金融机构,包括股份制民营金融机构、城市金融机构、农村金融机构等,这样既可以利用闲置的民间资本,又可以提高区域金融市场的竞争力,发挥民间资本在项目投资上的主体作用,使民间资本的潜力充分释放出来,让民营企业强起来,培育壮大发展民营经济的内生力量,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与旺盛活力。
五是营造融资环境,合理配置资本。资金匮乏是工业经济发展中的最大问题,必须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招商引资,加大争跑力度、争取上级扶持,发挥自身优势、吸纳民间资本,加强银企合作、争取信贷资金,加强财务管理、实行资本运营,千方百计解决好此难题,为企业再生产提供第一动力。从“十五”期间我县工业发展经验来看,要使我县丰富的矿山资源、水电资源、土地资源、农畜产品实现资源优势向市场优势、经济优势的转化,必须把最好的自然资源、最雄厚的资本和最优的人力资源结合起来,实现资本、人力和资源的最优配置,以工业园区建设为依托,以集团化发展为方向,有效集中人力、财力和物力,实行资源集中连片开发,摈弃小、散、弱,引进大、强、优,形成一批既有较大数量规模,又有较高科技含量和较好效益质量的企业群体,才能使我县工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大力开发土地(矿产)资源
所谓土地既可以作为劳动资料,也可以作为劳动对象。广义地说,土地作为生产要素,不仅包括土地本身,还包括石油、煤、铁等各种矿藏,以及森林、野生动植物等一切自然资源。土地作为一种劳动资料或劳动对象他本身并不会产生价值,只有与资本和劳动结合起来才能创造出财富。在我县来说最大的优势就是资源丰富,我县境内有有天然草场万亩,已探明的矿种有多个,矿点多处,总储量达亿吨。主要有黄金、铁、铜、铬、钨、菱镁、铅、锌、煤、重晶石等。境内野生动物有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盘羊、野马、白唇鹿、猞猁等种。旅游资源有、、以及1988年建立的国际狩猎场等自然和人文景观,境内有现代冰川957条,其中12号冰川是距城市和铁路线最近最易于攀登的冰川,已列入全省旅游重点开发项目。境内河、河、河、河等四大河流年径流量达14.27亿立方米,其水电蕴藏量达30多万千瓦,可开发利用15万千瓦左右。如何使我县丰富的矿山资源、水电资源、土地资源、农畜产品实现资源优势向市场优势、经济优势的转化,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笔者认为在今后发展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立足县情,明确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没有正确的思路就会迷失发展的方向。从“十五”发展的经验来看,在今后的发展中我县要继续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实施牧业稳县,工业强县,科教兴县、生态立县、可持续发展“五大”战略和全民创业工程,“唱响山歌,走通水路,念好羊经”,稳步发展畜牧业,大力发展矿产业,积极开发水电业,实现资源优势向市场优势、经济优势的转变,推进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努力打造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强县。
(二)加快资源勘探,增加有效供给。矿产资源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由于勘探工作的严重滞后,资源储量不明、方位不确定、品位不详,成为制约矿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要大力开展矿产资源的普查、详查,通过勘探了解掌握矿产资源信息,以便使更多的强势企业投资开发矿业。
(三)调整经济结构,发展优势产业。要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立足现有基础,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做专做精骨干企业。继续加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加速工业总量扩张,不断增强产业聚集的规模优势。加快工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增长方式转变,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一是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优势支柱产业。以提高核心竞争力为目标,积极采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进农副产品加工、能源原材料等产业的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使传统产业的生产能力、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跃上一个新的台阶。二是要加快发展重点支柱产业,不断提升发展支撑能力。加大产业重大技术改造的投入力度,推动企业技术装备的更新换代和产业升级,延伸产业链条。以特色优势产业为重点,抓好金、铁、煤、铬等资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抓好党城地区党河流域梯级电站等一批重点建设项目,发挥比较优势,尽快建设一批规模较大、效益较好、竞争力较强的支柱产业。进一步加快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和服务环境,吸引一批市场前景好、符合现代企业制度、极具发展活力的企业落户,把工业园区建成聚集生产要素、培植经济增长点的活跃区域。三是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合理开发资源。加速工业由高耗能、高耗材、资源输出型向节能、环保、深加工方向转变。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提高工业产品的附加值,提高重点工业对其它行业的辐射带动作用。继续加大对煤炭、有色金属等优势资源的勘探力度,为经济发展提供资源储备。
(四)推进和实行土地经营权流转。首先,在坚持和完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和健全包括土地要素在内的市场体系,培育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其次,依据“自愿、有偿、依法、规范”的原则,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保护农民利益、不增加农民负担的基础上,实行“公开、集中、规模、分类”流转,不断提高土地资源的配置效率;再次,发展并推进流转形式多样化,包括转让、转包、入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