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三要素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决定力量第2页
、互换、反租、倒包、联户合作、退包等;最后,充分发挥政府的协调、引导和服务作用,处理好各方面的经济利益关系,保证农村经济社会的稳定持续发展。
三、全力组织剩余劳动力在高效产业中创造新价值
去年三月,温家宝总理在人代会后的答记者问中说:关于解决三农问题,他使我想起了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舒尔茨一生研究的穷人经济学,他说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是穷人,所以,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也就懂得了绝大多数经济学原理;而这个世界上大多数的穷人又集中在农业部门,因此,懂得了农业经济学,也就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如今温总理的爱民思想已深入人心,也为我们研究经济工作提供了一个新角度,解决“三农”问题指出了新的方向。特别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劳动,指生产活动中所投入的人的体力和脑力,是生产中最能动的因素。在现代社会中作为生产要素的劳动更多的倾向与人力资源,人口资源仅是数量上的概念,是原始的资源,人力资源是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是初级资源。人才资源是人力资源中的精华和重要组织部分,是高级资源。作为生产三要素中最能动的因素,劳动决定着其他要素能否发挥出最大的生产效率,是其他要素发挥价值的决定因素,笔者认为在今后的发展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引导劳动力由弱势产业向强势产业配置。当前我县的强势产业是矿产业、水电业,我县90%以上的财政收入来自这两个产业,而我县从事矿产、水电业的劳动力不足人,更没有本县人士在这些领域进行投资。绝大多数的劳动力都从事成本高、风险大、收益低的种植业和养殖业,从而不能使劳动力转化为有效的现实生产力,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特别是农牧民增收渠道窄、增收难度大。要采取政府组织、市场引导的办法,引导农牧民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不断增加牧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现城乡和谐发展。
(二)建立以市场为基础的配置和转化人才资源机制。人才开发本质上就是一种资本运营,就是要引入经济法则,优化人才配置,讲求成本核算,注重实际效益,推动各类人才和用人单位这两个市场主体的到位,形成人才就业找市场,单位用人找市场的格局,把人才资源开发和人才资本经营由政府推动为主转变到以市场运行为主的轨道上来。建立以市场为基础的柔性流动机制盘活存量,吸引增量。合理的流动是促进人本身发展和人才资本积累以及人才充分发挥其作用的前提,打破计划经济条件下人才的部门、行业、地区、身份所有制,促进人才社会化,建立人才自由流动、自主择业的“绿色通道”,做到“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所在,但求所为,智力流动,来去自由”。
(三)建立以市场为基础的分配激励机制。一是坚持并完善有利于个人效能的充分发挥,又符合市场经济法则的、与劳动和贡献相适应的收益分配方式,并保证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二是建立并完善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双重激励机制,坚持“四不唯”人才标准,重能力、重业绩,通过资本的高回报,个人持股,给予社会荣誉,感受组织文化,以及在政治上、生活上的人性化感情投入,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人才资本的经营效益。
(四)要十分重视人的知识教育和体能的提高。在经济工作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从国家长远的战略角度来谋划劳动力的素质的提高。我县在教育上已经落实了“四免一补”的优惠政策,国家即将开始实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作为民族地区的广大干部更要解放思想,从国家和地区长远发展的高度出发,切实重视教育和卫生工作,加大投入力度,为经济社会的快速和谐发展提供坚强的人力资源保证。
(五)要强化劳务输转工作。切实抓好各类实用技术培训,推动技能型劳动者的输转。要把我县劳务输转的重点放在促进牧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上,要进一步加强与我县新办项目和单位的沟通联系,在协调配合实施重大建设项目时,最大限度地吸纳我县劳动力。要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务输出服务体系,切实加强劳动力市场需求预测,主动与用工单位和所在地政府沟通联系,建立相对稳定的劳务输出关系,帮助我县劳动力外出务工。实现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的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支持。
资本、土地、劳动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力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在县域经济工作中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资本、土地、劳动三要素的有效、合理的配置这个关键环节,使它们能够相互促进、相互依存,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促进和形成现实生产力,不断促进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为全面完成小康建设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十一五”规划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