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公司年终总结
一 发展与管理的关系
二 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三 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关系
四 企业利益、客户利益与员工利益的关系
五 制度建设与文化建设的关系
六 学习力、创新力与竞争力的关系
各位同仁:
值此辞旧迎新之际,对一年一度的工作进行总结,并规划来年的工作,是每一个企业都必须做好的大事。11月上旬我在嘉征老总的工作日志上写了这么一句话:“为辛苦的画上一个完整的句号,为奋进的奠定良好的基础。”这句话意味深长地肯定了的成绩,同时“辛苦”二字也表达了董事长对大家的感激之情,更重要的是这个“完整的句号”有很多很多工作要做,并且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到奋进的,确切地说是为奠定基础!嘉征的报告对过去工作的总结是客观的,对今后工作的设想是可行的,希望既能得到各位的认可,更能得到各位的支持,并能在他的领导和引导下,共创员工、客户、企业、社会的共赢。
今天我就“企业永续经营的互动关系”与各位一起探讨,旨在能传播一种思想,树立并强化一种理念——永续经营。上班的第一天,在公司小范围内就一力经营理念——永续经营作过一次宣讲,时至今日,一直未与大家见面,其主要原因是怎样才能走向永续,我们的概念比较模糊。如果我们不能搞清楚怎样才能走向永续经营的问题,永续经营从何而来?
这个问题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在与大家一起探讨的同时,渴望能引起共鸣。我曾经讲到“中国绝大多数企业是因为成功而失败”,各位,从企业发展战略分析,我们现在正处于这个阶段,因为我们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如果我们能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能付诸实践,跃过这道坎,我们的企业是有希望的企业,是能够走向永续经营的企业,因为我们产业的定位和行业的选择为企业的永续经营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特别是抓住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性先机。
但是,历史性机遇毕竟是历史性的,有他的时间局限性,不可能是不落的太阳、不醒的梦、不散的宴席。而企业的永续经营,必须从企业的基本性、整体性、长期性来选择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战略,探索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
------------------------------------------------------------------------
一、发展与管理的关系
发展是企业永恒的主题。但在企业经营实践中,人们通常将发展理解为数量、规模的增长,而忽视了管理水平的提升,甚至将发展与管理对立起来,导致管理与发展的不匹配,最终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历史经验证明,企业要实现稳健、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将发展建立在有效的管理基础之上。
(一)发展不等同于数量增长
“发展”与“增长”是两个有着明确界区的理论范畴。增长是一个侧重于规模的数量概念,而发展则是一个以数量增长为基础的质量概念。没有增长就不可能有发展,但仅有增长并不一定就实现了发展。
就企业而言,增长指的是业务规模、财务状况等数量指标的增加,而发展则不仅包括这些数量指标的增加,而是主要体现在企业的管理素质、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市场影响力、核心竞争力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改善和提高。
客观地讲,业务数量和财务数量的不断增加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而发展的本质则是建立在管理提升基础上的资产质量的提高和盈利能力的增强。企业如果过分注重数量规模的增长,在业务规模扩张的同时不能提高管理素质和资产质量,不能增强盈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不能扩展市场影响力,不能提升服务质量,不能协调处理好企业、客户、员工的利益,不能履行应尽的社会责任,企业就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管理是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管理是企业发展中一个永恒的话题。据美国“财富”杂志刊登的有关数据显示,美国大约有62%的企业寿命不超过5年,只有2%的企业能存活50年,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不到7年,大企业平均寿命不足40年,一般的跨国公司平均寿命10—12年,世界500强企业平均寿命40—42年,1000强企业平均寿命30年。中国企业由于统计口径上的差异,有关资料的显示各有不同,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绝大多数是不会超过美国企业的平均寿命。
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证明,管理的重要性是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而日益凸显出来的。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如果管理跟不上企业规模的扩张势头,发展速度就会受到遏制和严重影响,并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败下阵来。
企业在起步阶段为了迅速做大做强,都比较注重业务数量和机构数量的增长,注重追求业务规模的扩大化、机构规模的大型化和市场广度的拓展化。处于发展初期的企业,由于人员较少,机构不多,业务有限,管理起来比较容易,比较简单,企业在管理上所投入的资源和精力也非常有限。但是,当企业规模达到一定水平,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企业内部的管理如不实现质的飞跃,就会因部门和组织层级的增多而造成信息传递失真、管理链条拉长、官僚主义孳生等问题,最终会导致管理成本、监督成本不断攀升,从而严重阻碍企业的持续发展。
随着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及外资物流企业的蜂拥而至和国内知名物流企业的强势发展,我们与之相比存在管理上差距的这一客观事实,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即现有竞争力的退化。我们如不能尽快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就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走向可持续发展,甚至将失去生存的机会。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管理始终是主要矛盾。如果管理跟不上,最终会制约业务发展,影响到效益的实现。以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为基础的发展才是有效的发展、可持续的发展。因此,我们要针对自身存在的差距和薄弱环节,学习和追赶同行业的先进水平,加快创新管理理念、体制、机制、服务以及技术,加快培养高级管理人才,从而实实在在地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
二、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物流业是一个极具规模经济特质的行业,为了实现规模经济效应,需要有一定的发展速度。但是,如果发展速度过快,超过一定的“度”,往往会伴生大量的经营风险。所以,企业的发展速度必须适时、适当,不能超越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必须以保证资产质量为基本前提。
(一)企业不能以速度论英雄
“速度”是一个容易让人激动且充满诱惑的字眼。通常,人们喜欢以“速度”作为衡量一家企业好坏的标准。事实上,这是不科学的。从企业的具体情况看,速度通常用规模的扩张、财务数据或其他业务的增长率来表示。由于基期规模的不同,增长率的大小有时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其原因有三:
一是对于一家发展历史比较短、规模基数比较小的发展中企业,实现高增长率是比较容易的。但是,对那些规模庞大、发展历史悠久、经营比较成熟的企业来说,增长一个百分点也是很难的。
二是当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不同,内部资源配置能力不同时,业务发展速度也会存在很大差异。
三是企业经营周期与经济周期的同步性以及宏观调控政策滞后性的风险,都决定了高增长率往往会掩盖种种经营质量问题和管理问题。例如,经济繁荣期在盲目乐观主义的影响下快速增长的效益,通常会在随后经济形势发生变化时导致不良的后果。
所以,企业必须破除速度迷信,不能完全以业务增长率的高低作为内部管理和绩效考核的关键尺度。
当然,这并不是完全否认速度的价值。速度的价值不在于其本身,而在于其背后生成的原因;不仅要看业务增长率的高低,更重要的是要分析其业务增长的因素。如果业务发展的高速度是建立在不计经营成本,不顾资产质量基础上的,那么,这种高速度不仅毫无意义,而且还会埋下后患。
企业追求的速度,必须是以质量为基础、以风险管理能力不断提高为保障的速度。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管理风险能力的提升,现在是而且一直是企业的生计所在。
(二)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
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企业存在与发展的根本目的。但是,由于转轨期(指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轨)市场经济的高风险特质,再加上风险本身所具有的隐蔽性、滞后性和长期性的特点,企业只有控制和管理好了风险,才能形成和增加利润。同时,企业的利润必须是经过风险调整后的利润,是覆盖了未来风险以后的利润,而不是一般财务意义上的账面利润或当期利润。
所以企业利润要受到企业风险管理能力的约束,而企业风险管理能力的高低则集中体现为资产质量。也就是说,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决定着企业的资产质量,企业的资产质量影响着企业的利润,从这个角度分析,质量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
从企业发展的历史经验证明,大凡经营成功的企业,特别是那些基业常青的企业,都具有较强的风险管理能力和较好的资产质量,而所有破产、倒闭或短命的企业,无一例外地都在资产质量和风险管理方面出了问题,最后导致资金链的断裂。企业的竞争实际上是风险管理能力的竞争,资产质量的竞争。资产规模再大,如风险管理能力和资产质量上不去,盈利就没有保障,市场竞争力就不能提升。
因此,在处理质量与速度的关系上,必须牢牢把握并始终坚持“质量是发展的第一主题”的理念,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使各项业务保持适度的发展速度。
------------------------------------------------------------------------
三、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关系
企业发展如帝国兴衰,不断产生,不断兴盛,又不断消亡。彼得·杜拉克认为,企业平均生命周期,至少以它成功的时期而言,从未超过30年以上。但是现实中也有许多诸如花旗银行、通用电气等历百年而不衰的企业。
纵观中外企业兴衰发展的历史,一个普遍的事实是:大凡急功近利过分追求短期利益的企业,生命周期都比较短,而那些志存高远注重追求长远利益的企业,大都实现了基业常青。因此,企业必须正确地处理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关系,要学会在短期的繁荣与长远的存活中求取平衡。
(一)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对立统一
一方面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具有对立性。企业的短期利益主要是体现为当期的账面利润和眼前的会计收入,长期利益则主要体现为长期稳定的盈利增长或市值增长(指上市企业)。
企业长期稳定的盈利增长目标的实现,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就企业自身条件看,包括各种资源的持续投入,管理水平的持续提升,内控能力的持续提高,市场拓展的持续深入,服务质量和业务流程的持续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