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那一世范文网 > 总结报告 > 工作计划 > 正文

市教育局2014年重点工作安排

工作计划范文 发布时间:2016/7/18

市教育局2014年重点工作安排


2014年,教育系统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人民满意“这一总体目标,牢牢把握“质量“和“安全“两个重点,以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为动力,以打造现代化教育强市为目标,以实施素质教育为主题,以“塑名师、创名校“为主线,以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为重点,以强化教师队伍为保障,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1.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按照市委统一部署,认真谋划、精心组织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严格按照规定环节、规定步骤组织开展活动,认真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制定整改方案,切实搞好教育实践活动。
2.学校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谋划制定我市加强中小学党建工作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和基层组织建设,健全中小学校党的组织体系,完善党建工作制度,创新组织设置,完善学习机制,健全工作制度。围绕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解决党员干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升教育在人民群众中的满意度。按照领导干部“一岗双责“、“谁主管谁负责“的要求,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宣传工作,深入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通过印发宣传资料、组织专题宣讲、开展学习讨论活动等形式,引导全系统干部教师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3.精神文明建设。以文明城创建长效机制为引导,进一步加强教育系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的组织领导,围绕薄弱环节和存在的突出问题,重点做好材料审核、实地考察、问卷调查等工作,打好新一轮国检攻坚战,高标准、高质量推进教育系统承担的文明城市复检各项任务目标实施。继续深化文明单位创建、表彰及管理工作。继续开展绿色学校和和谐校园创建活动。开展道德讲堂和道德堂活动。组织开展“真情暖万家“社会捐助活动等。
4.学前教育。利用国家、省专项资金,年内新建、改扩建农村幼儿园80所,增设农村小学附设园70所,全市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2%以上。不断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全年增加省示范园5所以上,农村示范园(城市一类园)20所以上。推动三类园的升级工作,确保所有乡镇中心园全部达到省级示范园标准。提高幼儿教育办园质量,以教科研为引领,以园本教研为载体,着力提高幼教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坚决纠正部分民办园“小学化“倾向,不断提升各级各类幼儿园的保教水平。
5.义务教育。着力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依据《河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试行)》,不断推进义务教育学校设置、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教育教学、学校管理等方面的标准化,力争全市80%以上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现标准化。继续深入开展“百校帮扶“行动。组织召开“百校帮扶“工作经验交流会,总结帮扶工作先进经验,推进帮扶工作深入开展。创新师资交流机制。探索建立优秀教师、师资短缺学科教师区片统一管理使用模式,有效提高师资利用率,全年教师支教交流1000人以上,县域内每年教师支教交流要达到专任教师的5%。保障农民工子女受教育权利。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统筹安排农民工子女在公办学校免费就读,进一步完善随迁子女在我市参加升学考试的相关政策,确保农民工子女入学无障碍。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农村寄宿制学校优先满足留守儿童的寄宿学习需求,建立教师与留守儿童帮扶制度。
6.普通高中教育。进一步深化高中课程改革。引导各校加强校本教研,深化教学内容、教育方法、评价方式的改革创新,切实转变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力争高考取得新突破。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坚决纠正学校自行增减国家和省定的课程科目和课时,引导学校开发校本课程和校本教材,积极探索分层办学模式,培育高中办学特色,对全市普通高中分层次提出教育教学目标,探索建立分层分类的评价制度;鼓励和支持普通高中在培养目标、教学方法等方面大胆创新,在创设特色校本课程等方面进行实验,建立多样化、特色化的培养模式。积极构建有利于促进普通高中发展的评价体系。制定出台符合我市普通高中发展实际的评价标准,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师资队伍、特色办学等方面对普通高中实行分层分类的多元化评价,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
7.特殊教育。加大特殊教育的投入力度,为残疾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条件。组织教师基本功大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竞赛、优质课、优秀论文评选活动等,进一步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和提高教科研能力。以迎接省标准化特教学校评估验收工作为契机,切实提升学校管理水平,进一步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围绕第24个“助残日“,组织开展特教学生职业技能大赛和典型人物事迹宣传活动。
8.素质教育。一是不断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立德树人,继续深化“善行河北立德树人“和“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深入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大力推进德育创新,进一步完善德育工作机制,以特色校、示范校为抓手,引导学校德育工作规范管理、创新发展,评选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切实加强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建设和管理。二是深入推进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以推进高效课堂为主线,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小学阶段继续深化校本课程开发和网络教研,全年创建校本课程实验校50所。在中学阶段重点适应新课程高考的要求,丰富和完善“有效复习“。继续加大质量检测的力度。三是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落实教育部“体育艺术2+1“项目,大力实施“一校一品牌,一生双爱好“工程,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加强体育特色项目学校建设。组织中小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工作。实施“推门课“工程,确保开足上好音、体、美课程,加强艺术文化传承学校建设,组织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等。四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深入推进学风、教风、校风建设,在全市建成一批有鲜明教育内涵和特色校园文化的示范校园。五是充分发挥劳动基地的教育功能。督促学校开设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组织编写劳动教育校本教材;加强校园绿化工作,提升校园绿化生态效果。六是抓好普通话推广工作,深入开展“中华经典诵读“和“推普周“、“双推月活动“。
9.职业教育。一是坚持以评促建。组织国家级、省级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示范县区创建工作,全面提升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整体水平。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工作,组织召开示范校建设工作会议,推广丰南职教中心建设经验。重点指导玉田、滦南职教中心和劳动技校等3所第二批国家改革和发展示范校创建工作,做好迎接省和国家验收的准备工作。二是提高职业学校教师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组织职业教育教科研成果评比、优质课评比、教师说课大赛和职业学校教师技能大赛等。三是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充分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推动校企双方在共建实训基地、共同研发专业课程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组织开展市级实训基地评选。
10.继续教育。制定出台《市加强乡镇、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建设的意见》。充分发挥职业院校和乡镇成人学校的作用,多形式、多渠道组织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到年底完成培训50万人次。组织开展全市中职学校学生技能大赛,强化学生的技能培养,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以开展乡镇(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市(村)民学校达标建设和验收为抓手,全面推进社区教育开展。
11.民办教育。落实省《关于加强民办幼儿园管理工作的意见》,召开民办幼儿园管理工作会议,做好市政府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发放工作。鼓励、支持社会资本投资兴办教育,规范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组织开展民办学校年检工作。
12.高等教育。强化内涵建设,组织开展高等教育教学成果评选,推出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积极抓好特色专业建设。依据特色专业建设指导性意见,充分整合和利用学校的现有资源,逐步形成有特色的优势学科与专业,积极推动本科院校做好增加硕士点授予权的准备工作,专科院校积极打造重点专业。强力推进高等教育资源优化整合,积极全面做好河北联合大学搬迁湾生态城工作。加快推进前期规划设计等工作,确保2014年初新校区开工建设。加快推进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建设,力争9月份实施整体搬迁。加快推进河北联合大学轻工学院后期配套建设,力争2014年完成学校整体搬迁。加快推进市内高校资源整合。加快推进师范学院滦州分校升格为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尽快促成交大遗址保护与西南交大研究院一体化建设项目,力争2014年开工建设。
13.教育开放。积极顺应现代教育“高品位、开放式、前瞻性“的发展要求,加快基础教育领域的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国内知名教育品牌,与名校开展实质性合作办学。不断深化高等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继续推进与西南交通大学的密切合作,在提高交流合作水平上下功夫,鼓励和推动我市各级各类学校与国内外知名学校在教师互派、学生互换、学分互认等方面迈出新步伐,建立教学科研合作平台,推进高水平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等。
14.教师队伍建设。一是深入实施名师工程。组织实施市级中小学名师评选和表彰工作,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组织名师讲学团点餐式“送课下乡“活动,建立市中小学名师工程网站,登载名师教学实录和优秀科研成果,介绍名师风采和工作动态,搭建名师与广大教师交流的平台;建设名师工作室,促进名师与一线教师的交流互动;积极开展名师沙龙、高级研修等活动,不断推动名师素质的进一步提升。二是在广大教师中,深入开展廉洁从教、文明施教、依法执教等师德教育活动。大力弘扬高尚师德,组织开展教师节庆祝和“双百十佳“教师的评选、表彰。进一步完善建立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深化师德师风教育整顿,建立教师师德培训、考核、评价规定,推动师德水平不断提升。三是进一步完善培训制度,创新培训模式,优化培训内容,开展多层次、多内容、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训。广泛开展“学、练、赛、提“活动和“大学习、大练兵、大比武“活动。全力抓好全员网络培训,音、体、美、外语、信息技术、心理健康教育等薄弱学科和紧缺人才培训,继续加强班主任培训和新教师岗前培训。参加“国培“、“省培“的人选推荐和组织管理工作。推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充分发挥市级教师专业发展示范校引领作用,认真开展教师专业发展示范校、达标校评估,积极开展“校本研训展示月“活动和教师学习成果竞赛交流活动,加紧建设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网站。四是强化教师队伍管理。积极推进教师资格制度改革,严格执行教师资格准入制度;进一步完善落实县域内城乡中小学校长、教师交流机制和以补充农村中小学教师为重点的公开招考机制。
15.教育装备和教育技术现代化。大力实施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化工程,全市中小学标准化实验室达标率小学、初中、高中分别达到80%、90%和97%。启动实施城市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试点工程,着力推动农村中小学“班班通“工程。加强图书馆建设,提高图书馆管理和应用水平。以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为主线,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的普及与共享。起草制定《市教育信息化建设方案》,启动教育教学资源服务中心建设。大力实施“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教育资源班班通“和“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工程,年内宽带网络校校通普及率达到55%以上,全市中小学中优质资源班班通普及率达到70%以上,实现利用网络空间开展教研活动的人数占全市中小学教师总数的30%。
16.招生考试。继续落实政府行为,加强部门联动,为招生考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进一步强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在国家教育考试中的责任和要求,切实发挥好主体作用;逐级细化考务管理,落实安全保密措施,确保实现平安招考;深入实施招生考试“阳光工程“,加强考风考纪建设,强化招生考试环境综合治理,努力营造公平公正的考试环境;积极推进标准化考点建设,努力提高国家教育考试的规范化管理水平。
17.教育投入。严格落实国家、省、市教育投入政策,确保教育经费达到法定增长要求,推动教育重点项目顺利实施。组织开展市直院校财务人员专题培训,全面提高市直教育系统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认真做好迎接省、市教育专项资金检查的相关工作。深入开展厉行节约活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大对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力度,认真落实国家各种资助政策,帮助贫困家庭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18.学校安全。进一步完善校园安全管理责任制,强化安全责任意识,提升学校安全管理整体水平。以民办学校、农村寄宿制学校和基础薄弱校等为重点,强化消防安全、设施设备安全、教学活动安全、校园安全防范、食品安全、交通安全、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传染疫情防控等关键环节的动态监管;切实加强对群体性食物中毒、拥挤踩踏事故、校园恶性突发事件、学生溺水事故、交通事故的防范教育措施。督促中小学校、幼儿园按规定配备专职保安和卫生技术人员,加强校园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研究制定我市《学校幼儿园安全综合等级考评方案》和《学校幼儿园安全综合等级考评评分细则》,推行学校幼儿园安全等级量化管理考评机制,积极开展安全教育和应急演练活动,保证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计划、师资、课时、教材、经费五落实,强化应急预案的实训和火灾、地震等突发事件的应急演练,着力增强广大师生的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
19.教育督导。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教育督导条例》,进一步加大教育督导力度,确保曹妃甸、开平、路南和丰南四个区以较高标准顺利通过省政府督导评估,确保路北、开平、路南、乐亭、遵化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复检。督促指导曹妃甸、迁西、滦南按省验收标准有效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迎检准备工作。坚持督政与督学并重,充分发挥督政督学的激励引领和监督指导作用。
20.行风建设。围绕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针对教育收费、有偿家教、教辅材料散滥等突出问题,强化明察暗访,以查办案件、通报典型案例,发挥查办案件的威慑作用。以积极构建公务用车、办公用房和“吃空饷“专项治理的长效机制为重点,深入开展正风肃纪行动,切实转变机关作风。密切与群众的联系,通过阳光热线、公开承诺、网络公示等多种方式,广泛倾听社情民意,接受社会监督,树立教育良好形象。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和依法治校工作,着力强化各级各类学校依法办学、依法治校的责任,不断提高依法治校水平。认真受理群众来信来访,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落实领导班子“一岗双责“和分包县(市)区制度,结合教育实际,深入开展校园矛盾纠纷排查活动,认真做好群众工作,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切实维护教育系统和谐稳定。
21.教育信息与宣传。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密切与媒体的联系,充分发挥《教育》、教育信息网和《教育信息》的阵地作用,大力宣传我市教育改革发展成果,不断增强教育的影响力和美誉度,积极营造教育事业发展的良好舆论环境。

市教育局2014年重点工作安排》由那一世范文网整理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引用请注明网址出处。
Copyright © 2010-2018 www.nayishi.com 那一世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