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那一世范文网 > 总结报告 > 调研报告 > 正文

乡民族服饰调查报告

调研报告范文 发布时间:2013/2/7

乡民族服饰调查报告

一、概况

香格里拉县五境乡总面积334平方公里,辖泽通、霞珠、仓觉3个村民委员会,乡政府所在地农温塘,海拔1960米,是全乡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末,全乡总人口4264人。总户数768户,其中农业户745户,3870人,占总人口的90.76%,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2人。境内藏族、傈僳族、纳西族、汉族等民族杂居。

五境乡地处金沙江峡谷,背靠群山,前临金沙江,东与建塘镇、小中甸镇接壤,南与上江乡连接,和玉龙县隔江相望,北与尼西乡毗邻,西与金沙江为界,与德钦县拖顶乡和维西县塔城镇隔江相望,素有“鸡鸣四县”之美誉,地处玉龙、维西、德钦、香格里拉县四县结合部,是藏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大融合的地方,有香格里拉县西大门的重要地理位置优势。

全乡98%的地方均属于山区,只有香维油路沿线低海拔地区属于坝区。境内的河流有吉仁河、麦地河等水域,前临金沙江。

全乡的森林植被都保护得比较好,尤其是山区,自从长江中上游实行天然林禁伐和实施退耕还林后,全乡的森林覆盖率达到了40%。高山针叶林茂密,名贵树木耸立,野生药材分布范围广泛。

平均海拔2300米,介于北纬27°34′—27°52′,东经99°26′—99°36′之间。

全乡以藏族为主,有极少数傈僳族和纳西族、汉族等民族杂居。语言文字属康巴支系方言。

二、传统服饰的历史背景与演变

由于临近德钦县,五境的传统服饰受德钦县服饰的影响较大。从解放前,传统服饰就已传承至今,但目前的传统服饰在形式上有了较大的改进和被汉族所同化。

传统服饰的演变呈现以下两个特点:一是服装的演变逐渐从隆重、完整演变成为简易化地形式,主要满足社会需求和平常的生产、生活方便的需要。二是配饰的演变主要由于生产力发展,配饰制作的原材料呈现出较多,配上形式简易的服装,服饰倍显多元化。可以是一套华丽高贵的服饰,更可以配置一套汉化、简化后轻便、价廉物美的服饰。

三、传统服饰的分布和地域特点

传统服饰的基本式样从德钦县流传过来,分布在全乡的3个行政村29个村民小组。

五境的传统服饰由于受特殊的地理位置影响,有较强的地域特点。泽通村的服饰在女装的裙子颜色上不同于霞珠村。霞珠村的服饰较为传统,比较原汁原味。仓觉村的服饰在宗水村民小组以上,较传统。仓觉、春独两个村民小组的服饰由于与维西一线其宗、塔城及上江等河谷地区接壤,加之地区间通婚后的影响,仓觉村的服饰呈现汉化、简化的特点。

四、传统服饰的分类、特点

传统服饰的分类主要分为男、女两种类。服装的质地和装饰品的配置,按照各自的经济条件来定,多有多配,少有少配。老年、少年的服饰没有特殊的要求和讲究,视家庭的经济状况,有什么穿什么。在节假日或婚礼等重大场合中稍显隆重和华丽。

五境的男式服装与香格里拉县其他藏区的服装大同小异,没有什么大的区别。服装体现出康巴汉子大气凌然、豪迈粗犷的性格特征。

五境乡境内的女式服装与现在的德钦县的女式服装大致一样,有简便、汉化的特点。制作的布料也不尽相同,花纹和图案、花色都较多。随各自的喜好随意穿着,但在裙装上有点区别。女子服饰还具有优雅、细腻的特点,体现了藏族女性热爱生活、勤劳爱美的性格特征。

首饰的佩戴和配置上,藏族女子和男子一样,比较注重首饰的配置和首饰的质量。换言之,就是“既注重数量,还注重质量”,间接体现出个人的勤劳程度和本事。即使一次不能配齐饰品,也要逐年积攒,每逢节假日时要悉数佩带,直至配置完整。

五、男女传统服装服饰式样

男子服装式样按照从头到脚的顺序,以歌唱的形式,在节庆人多处,

相互予以赞美:

(1)帽子:“属给白玛诺杰,松白阿乌介查”

(白色的羊毡帽,真像马锅头的打扮)

(2)衣服:“邓木崩格梯着,松白阿乌介查”

(衣服上镶着金边,真像马锅头的打扮)

(3)腰带:“嘎拉色插五松,松白阿乌介查”

(腰带都用金线缝起,真像马锅头的打扮)

(4)裤子:“东玛吉色面不,松白阿乌介查”

(裤脚放在了靴子里,像黄果一样漂亮,真像马锅头的打扮)

(5)鞋带:“红雨吉米德打,松白阿乌介查”

(鞋带是由汉人制作的,真像马锅头的打扮)

(6)靴子:“谷红扎增茸茸,松白阿乌介查”

(跳歌庄的靴子因钉了鞋掌而茸茸作响,真像马锅头的打扮)

(7)刀:“宗撒玛亚卓煮,松白阿乌介查”

(这把刀就像孔雀的衣服一样漂亮,真像马锅头的打扮)

男子服装主要有:

1、帽子:有熊猫帽、狐狸帽、金边帽、毡帽四种。

熊猫帽:藏语称“吾巴刷”,意为用小熊猫制作的帽子。因小熊猫的珍稀,熊猫帽在帽类中是最高档、最昂贵的,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不是一般人所能拥有的。现很罕见。

狐狸帽:藏语“俄巴刷”,意为用狐狸皮毛制作的帽子,为较高档的帽子,但没有熊猫帽昂贵,是现在时新的较隆重的服装配置品。

金边帽:“此立金果”,意为镶有金边的帽子。是较时尚的帽子,价格中等,具有华丽的特点。

毡帽:“杨窗刷”,是最普通的帽子,价格低,是大众化的帽子,是外族进入学戴的帽子。

2、衣服:“阿腊”,统称衣服。内多穿白色的长袖衣,“木勒阿腊”,意为比绸子粗糙的布料制作的长袖衣,穿着的人较多,立领。

3、短褂:藏语称“崩东”,有白色、绿色、红色等。有羊皮制作的,也有一般布料制作的。

长袖衣和短褂的领子、襟边都镶有金边或银边。

4、楚巴:“吃瓦”,多用氆氇或锦绒布制作而成。贵重的楚巴多用貂皮或虎豹皮镶边。楚巴多在后边折成3~5个褶。

过去楚巴的演变和等级可以从制作楚巴的质地上体现出来。富裕的人都穿毛呢制作的楚巴,藏语称“削楚巴”。家境中等的穿“腊楚巴”,意为白布为主料,夹杂一点点羊毛制作而成的楚巴。穷苦人家穿的是“热楚巴”,意为用麻布制作的楚巴。

5、腰带:“吉查嘎拉”,是专门用来拴楚巴的。有丝线、布和羊毛制作的。羊毛做的,多用白绵羊毛织的有,2~3米长,3~5寸宽,染成红色,带子两头留有流苏,流苏约4~5寸。染色时,采取扎染的方式,形成红、白两种颜色相间。拴楚巴时,两头在腰后打结,出结长约5~7寸长,吊在楚巴后,随着走路或跳舞的节奏摆动,颇具动感和美感。

6、鞋子:“龙”,统称鞋子。与传统的藏装配套的是藏靴,是用马鹿或麂子皮制作的长桶靴,靴口到膝盖边。靴帮上镶有花、云或树叶的图案。靴口边用自织的花带子固定,藏语称“龙归”,末端留点尾巴甩动。靴底板上钉有36颗铁钉,走起来嚓嚓作响,很有气势。

过去还有打绑腿的习俗,“形几”,意为绑腿。这与过去的生活环境有很大关系。因过去五境是茶马古道的重要通道,马锅头常常要带领马帮长途跋涉,打绑腿有在路途中防止蛇虫叮咬,保护脚的作用。现已没有打绑腿的习俗,穿藏装时多配藏靴或者各式的皮鞋(“瓜龙”)。

男子配饰:

1、刀:藏族男性有佩带刀的习俗。刀把上嵌有绿松石、珊瑚,上刻龙凤图案。通常完整的佩带有两把,一把长刀串挂斜插在楚巴带上,俗称“火镰刀”,甩在臂膀楚巴外,主要用于劈砍树枝,开路。常用银制镶绿宝石的刀鞘。一把银鞘小刀串在拴楚巴的带子上,吊在楚巴屁股后,跳舞走路时,甩动起来很好看。小刀主要用于切菜和吃饭时割肉。男性喜欢在节庆时佩带刀,现在不常带。也有部分青年在平时穿汉装时,佩戴一把短刀。

佩带刀具很有讲究。在佩带时,刀锋向上,刀背向下。如果与人发生争执时,拔出进攻时,刀锋刚好是向上的,不至于马上伤害到人,起到警告、恐吓的作用,体现了仁慈的人文情怀。休息时,则将刀锋向外,放在枕下,有辟邪驱鬼的作用和说法。过去还没有收缴和没收民间枪支弹药时,有人还带枪,进攻时第一枪向天打,也是起警告、恐吓的作用,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佩带枪和刀的主要作用是用来防身和自卫。

2、挂件:“提古”,用象牙制作而成,圆环型,有辟邪的作用。价值不菲,现佩带者较多。也有穿汉装时佩带。

3、手镯:“拉哟”,意为手镯。“龙木处拉哟”,意为象牙手镯,藏族男女都有佩戴的习俗。一般戴在左手,过去的佩戴体现实用性,马帮人说在钉马桩时和削马蹄时防止刀划伤手而佩带,兼具装饰的作用。现在,仅仅体现了它的装饰和辟邪作用,没有更多的实用性。根据粗细不同,价格不尽相同。

4、项链:有带金的,也有带银的。但在男性中,带项链者不多见。在朝圣中,男女老少都有带活佛赐予的细绳的习俗,藏语称之为“松堆”。细绳中间有个绳结,称“金刚结”,是经过活佛祈福的,有会带来福气的说法。

5、戒指:“色仁归”,意为金戒指。男女都有带戒指的习俗,按照各自经济情况进行不同配置。有的带纯金、银制做的,有的带在金、银戒指镶红宝石、绿宝石等宝石镶嵌的戒指。带戒指没有数量上的限制,多多益善,是地位和财富的象征之一。

女子服装主要有:

1、衣服:“阿腊”,统称衣服。这里主要是指穿在里边的白色长袖衫,类似于配西服的白衬衫。式样用男子差别不大,女的领口要短些,镶有金边。

2、短褂:“崩东”,意为褂子。穿在“阿腊”上边。有用羊毛织的,也有牦牛毛织的(“小崩东”),现在还有各种布料制作的。

3、羊皮批肩:只有在传统的服装中出现,现年老者还有批的人。但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批了。将羊皮剥下之后,悬挂晾干,用手工搓揉,再用剥刀来刮干净后,用硝充分浸泡后再晾干。制作披肩时,根据喜好来制作相应的部件和装饰,便于使用和趋于美观。

4、裙子:“惹今”,意为裙子。有白色和黑色两种,均为百褶裙,拉开足有两丈宽。在裙子的三分之二的地方,用多彩的花边加以装饰,有的还镶有小亮片,很具美感。仓觉、霞珠两个行政村的女性只穿黑色的,不穿白色的,只有泽通村兴穿白色的裙子。裙子长至脚踝处,便于行走和从事生产。

5、鞋子: “龙”,统称鞋子。与传统的藏装配套的是藏靴,是用马鹿或麂子皮制作的长桶靴,靴口到膝盖边。靴帮上镶有花、云或树叶的图案案。女式的靴子码子和宽度偏小,具有秀气的特点。现在配藏装的多为简便的皮鞋或布鞋。

女子配饰:

1、头饰:有两种头饰。一种为红、绿、黑、黄、蓝五种颜色合在一起的丝线把头发扭在一起,在头上盘起来,形状像发环一样固定。另外一种是用头巾(“帕卓”)把头发裹起来,多用桃红色或大红色,宽约0.5米,长约3米。

2、耳饰:“那括”。用银链子连接两个大耳环,上镶有红宝石,用

乡民族服饰调查报告》由那一世范文网整理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引用请注明网址出处。
Copyright © 2010-2018 www.nayishi.com 那一世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