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新农民,建设新农村,落实科学发展观
培养新农民,建设新农村,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率先崛起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今后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黑山县经济工作会议和县第十三次党代会,也都共同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县农村的任务和目标。通过对县第十三次党代会文件的学习,联系工作实际,更加感到必须要认真贯彻党代会精神,坚定不移地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全局,要围绕执政能力建设,发展县域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黑山,要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人才支撑。
一、正确理解科学发展的本质和内涵
科学发展观是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一切从人民群众的需要出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以人为本,一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在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时,还要不断改善生活质量,改善生活的环境和条件。要关注全体人民的需要,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二要充分发挥人的聪明才智,要不断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三要保障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逐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
怎样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科学发展观简易言之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就是要坚持“五个统筹”,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是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统一,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统一。
二、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十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不利因素,主要表现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日益突出;资源、能源、生态环境对经济增长的约束逐步加大,贫富差拉大,群体事件增多,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事关百姓切身利益方面的改革亟待深入,重大事故频繁,国际上“中国威胁论”阴魂不散,贸易摩擦加剧,汇率调整的压力等等。所有这些都在《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拿出了应对之策。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对于在发展中所出现的矛盾和问题,解决关键是什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已经作出了明确回答,就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
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发展观一脉相承,是与时俱进的发展观。能否坚持科学发展观,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全局,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自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科学发展观以来,落实科学发展观正日益深入人心,并在实践中产生了重大影响,收到了良好效果。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是党中央根据科学发展观制定的第一五年规划,是今后五年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建议》最鲜明的特点,是突出强调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并对“十一五”时期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具体要求,进行了具体部署。《建议》强调,“十一五”时期要坚持“六个必须”的原则,即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概括的说,《建议》的内容照示我们,“十一五”时期所追求的发展,是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发展,是以人为本,造福人民的发展,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发展,是坚持和平发展的发展。也就是说,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五中全会的主旋律,是“十一五”规划的灵魂。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全面建设汇集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系统集成的目标体系,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应当看到我国现在所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只有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坚持按照科学发展观和要求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才能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真正建立在求真务实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做到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证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三、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县域经济崛起
县第十三次党代会上,书记作了题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实现在辽部县域经济群中率先崛起面努力奋斗》的报告。这个报告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回顾总结了县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的主要工作和基本经验,研究确定了今后一个时期全县党的工作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动员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振奋精神,抢抓机遇,鼓足干劲,合力拼搏,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为实现黑山在辽西东部县域经济群中率先崛起而努力奋斗。
今后五年,是省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重要的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的五年。在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时期,我们必须以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新理念、新思想,以更加过人的胆识,更加开放的姿态和更加务实的作风,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抓住机遇,艰苦创业,奋力推进黑山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速构建和谐社会,统筹城乡发展,实现经济在辽西东部县域经济群中率先崛起,今后五年全县工作的总体思路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提高警惕经济效益和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线,以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保障,紧紧抓住东北振兴和辽西沿海开放双重机遇,双向依托和两大经济区,加快实施“工业强县、绿色立县、开放活县”三个战略,优化经济结构,深化体制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统筹城乡发展,扎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实现在辽西东部县域经济群中率先崛起,努力把县建设成辽西东部区域性中心城镇。《报告》中还重点具体提出了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三项措施:一是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实现县域经济崛起;二是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三是加强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着力构建和谐黑山。
可以说,十三次党代会制定的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及措施、目标,都坚持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观,都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思路清、重点准、目标明,为全县干部群众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催发了前进的动力。
四、提高农民素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最主要的一点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含义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们的全面发展。
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展的主体是人。所以,提高人的素质是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第五条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培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民,首先提到要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着力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可以说,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是提高全民素质的基础,但是对于黑山来说,笔者认为普九虽然通过了省市政府教育督导团的检查,但是存在的问题还很多,笔者曾经到农村中小学做过调查,初中生的辍学率要高于普九标准,小学适龄儿童的入学率也不能完全符合要求,另外,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虽然逐年提高和改善,但是按照普九要求仍不能达标,农村老师的师资力量也比较薄弱,据我了解,有较多中学的外语教师连一个专业毕业的都没有,所以,正如1号文件所说的那样,应该加强农村老师队伍建设,加大城镇老师支援农村教育的力度,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另外,就是要大规模开展农村动力技能培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各级政府应该支持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务农技能,促进科学种田。这一点上,青、妇、武等群团组织和农科部要多加合作,举办培训班,要科学安排,注意时间性和实效性,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学以致用,为农民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不能走马观花,摆花架子、走过场。还要扩大农村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规模,增强农民的再就业能力。农村现在有大量的剩余动力,农闲时候基本上是在麻将上度过的,阳光工程这部分组织起来,进行技能培训,组织劳力输出,也是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民增收的较好途径。农村教育资源缺乏,应该引起党政领导的重视,一个是没阵地,上课没有教室,没有课本;二是没有专业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