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护理交流委员会的组建与管理
目的:提高临床护士沟通交流能力,促进护理各部门之间及护理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协作,在护理团队中倡导积极的工作氛围,提升护理团队的整体形象。方法:建立护理交流委员会,通过持续的活动提高临床护士的沟通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倡导积极的工作态度和思维方式。结果:在病人投诉事件中,因护士交流不善造成的纠纷的比例下降。在护理医疗纠纷原因分析中,因护患交流原因引起的纠纷的比例为35.5%,为27%;不同的护理部门之间的工作摩擦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由于护士交流方式的改进,医护协作关系有明显的改善。由于同事间的交流方式的改进,护理团队中的工作气氛改善,护士对同事间的协作关系满意度增加。结论:建立护理交流委员会,能提高护士与病人交流能力和增加同事之间沟通协作能力,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提高护士自身的职业满意度,最终提高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提升整个护理团队的精神面貌和职业形象。
关键词 交流 护理团队建设 职业形象
[那一世范文网-http://nayishi.com找文章-到那一世范文网]
护理是协作性非常强的工作,护士间的工作配合及护士与医生、医院其他部门的配合对于护理质量和整个医院工作效率的提高非常重要。因此,沟通和交流能力是护士必须具备的一项重要工作能力。护士的职业压力的持续增高,要求护理管理者要着力于创造护理工作中积极的工作气氛。为了加强护士交流.沟通能力和建立一个积极的工作团队,并在医院内倡导积极协作的团队工作精神,初,我院建立了护理交流委员会,尝试在这方面进行探索,经过2年的运行,现已取得一些成效。现将我院护理交流委员会的组织及管理模式报道如下。
1 交流委员会组建管理
1.1委员会组织目标 委员会的组织目标即委员会各项工作的宗旨和每项工作.每个成员努力的方向。我院护理交流委员会的组织目标是:
1.1.1塑造交流委员会成员自身的榜样作用,不断影响他人;
1.1.2促进护理团队内部积极、沟通良好的工作气氛;
1.1.3促进护理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良好合作。
1.2护理交流委员会的人员组成 护理交流委员会由主席1人.副主席1人.5-6名交流委员和20-25名交流协调员.护理行政秘书组成,其人员的挑选标准如下:
1.2.1主席.副主席:由具有良好的职业形象、沟通能力、组织能力的科护士长及护士长担任。交流委员会的主席负责推动和管理该委员会工作,因此,该角色必须具有工作热情并且有创意的开展工作。
1.2.2护理交流委员会委员:在全院护士中选择,组成成员中包括护士长、带教护士、临床护士等各种角色。素质要求:具备良好的职业形象,具有积极的工作态度和协作精神,较好的沟通表达能力,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对此项工作有兴趣。交流委员会委员主要负责整个委员会的宗旨推广、活动策划、运行管理、人员培训,是委员会的管理者.组织者和推动者。
1.2.3护理交流协调员:由每个护理部门各选拔推荐一名护士组成,icu,手术室等人员多的部门设2名,全院共20-25名。护理交流协调员的素质要求:具有良好的职业形象及积极的工作态度,在部门内受到护士长及护士的一致认可,热心科室事务,具有组织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
2 护理交流委员会运作方式
护理交流委员会主要分两个层面进行工作。第一层面:整个护理交流委员会2-3月活动一次,每次委员会活动大约需时2小时。主要进行交流协调员培训,主题活动和专题讲座,交流协调员之间的工作经验的感受互动和分享。第二层面:交流协调员根据每个科室具体情况不同在科室开展工作,促进科室工作气氛和科室护士的交流沟通能力的提高。具体如下:
2、1 护理交流委员会层面的活动:
2.2.1委员会成员间的互动:因为成员来自不同的部门,因此,交流委员通过各种活动促进各交流协调员相互熟悉和互动。通过在活动中自我介绍、与他人分享工作经验等方式,使成员们相增加彼此的工作交流和互动,促进工作的开展,使这个组织本身具有积极的面貌和感染力。
2.2.2主题讨论:就工作中的医护、护患之间因交流障碍而困扰临床护士的问题进行讨论,共同探讨积极有效的应对方式,然后由交流协调员将信息带回至各个部门。如,我们曾就以下主题进行讨论:实现医护之间的有效沟通;如何为身边的同事创造完美的一日;新时期护理工作在整个医疗活动中的价值体现;工作中,如何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绪等等。这样的主题讨论,能够让护士们表达工作中的困惑和相互支持共同形成积极的思考问题和应对方式。
2.2.3策划和组织各种节日的庆祝活动,如护士节,每个部门由交流协调员组织庆祝活动,由交流委员会组织全院的智力竞赛。另外,交流委员会也会以户外活动等形式进行团队工作,在放松的气氛中促使成员间的相互沟通。
2、2、4促进与医院内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如,因为临床护士和药房工作人员之间常会有一些工作的摩擦,我们组织与药房工作人员的面对面的座谈,就护士与药房工作人员容易产生工作矛盾的方面,讨论更好的沟通方式和相互改进的方法。
2.2.5促进医院内信息交流:设计工作报表,由交流协调员及时记录身边的护士在各种工作交流中做的好或有欠缺的地方,及时填报。好的行为给与表扬和推广,有欠缺的,除帮助个人改进,还提醒其他的护士注意。交流委员会收集这些资料后,典型的事例,分发到各个部门以供全院分享。
2.2.6积极工作文化的宣传:交流委员会不定期制作书面的宣传资料,分发给各个护理单元。其内容主要为体现护士积极的工作面貌的文章和有利于护士提高沟通交流能力的文章。同时,各种交流促进宣传资料还在护理的院内网站上发布。交流委员会在院内网的护理论坛上开设专门版块,由交流委员会中擅长电脑的护士进行管理,对护士的思想动态和言论进行积极的引导,建立一种健康向上的工作文化。
2.3交流协调员在各护理单元层面的的工作开展
交流协调员在各护理单元和护士长积极配合,负责科室团队建设和创造积极的工作气氛,并促进科室成员之间的协作和沟通。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2.3.1关注身边同事的工作交流方式,及时纠正有缺陷的交流方式,经常和护士长讨论如何提高护士的沟通能力,培训和改进护士的工作交流方式;及时填报科室交流情况报表;
2、3、2利用板报等形式建立科室的交流园地,经常为科室护士提供一些有积极意义的文章及读物,创造积极的工作氛围,活跃科室文化;
2、3、3组织科室的集体活动,创造机会增加科室人员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以利于建立相互支持的同事关系。
2、3、4在特殊时期,如的非典时期,或科室发生非常事件影响科室护士的工作情绪的时候,及时和“同事间支持”人员一起,做好其他人员的支持和积极引导作用。
2、3、5和护士长一起做好科室的团队评估,及时发现整个集体存在的沟通、交流协作上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和护士长一起进行护理团队建设工作。
3、护理交流委员会对于护理团队建设的作用
3、1提高护理质量,增进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护理交流委员会倡导的重视交流的理念和改进交流技巧的培训,提高了临床护士的与病人沟通交流能力,减少了因为交流不善引起的病人的纠纷。良好的护患沟通赢得了病人和家属对于护士的信任感,也提高了病人心目中的护士整体的职业形象。在护患纠纷原因分析中,因护患交流原因引起的纠纷的比例为35.5%,为27%。
3、2改善护理部门与医院内其他部门的协作,提高在医院员工中护理团队形象:以往,由于有些护士交流不善,产生与医生及其它部门之间的工作摩擦,影响协作。通过交流委员会的努力,这样的工作摩擦越来越少,即使有,护士们也能以积极有效的方式去应对,使院内其他部门员工更加信任护理团队。
3、3提升护理团队自身的职业形象:交流委员会倡导积极的工作态度和思维方式。当面对工作、生活的压力时,交流委员会提倡:我们不能改变事件的发生,但是我们能够决定自己的面对事件的态度和的应对方式。因此,使得护士精神面貌更加积极向上。交流委员会各种培训也能使护士在待人处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得到提高。
3、4促进护理团队工作气氛:交流委员会提倡工作中同事间的交流和协作,促进护士间的互帮互助,繁忙工作中,愉悦的工作气氛中,能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和职业满意度。同时,交流协调员以标语、板报等形式,不断营造良好的工作气氛。
3、5促进护理团队的管理人性化:交流协调员通过和护士长的经常性沟通,将护士的意见和建议带给护士长,也将护士长的管理信息传达到每个护士。这样,建立了护士和护士长之间顺畅的沟通渠道,使护士能够参与到管理中,也使护士长能不断改进管理方式,体现了管理的人性化。同时,护理交流委员会也组织护士长与护士之间的座谈会,增加彼此的交流。
4、讨论
真正的工作团队是指有效设定和实现共同目标的规定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职责范围的组织体系,护理工作必须要以团队工作才能达到目标。在共同的工作中,护士员工个人与整个团队之间的冲突不可避免,但如何把员工和部门之间的冲突引导到有效的、有建设性的冲突上,关键在于积极的态度和沟通交流的方式。护理交流委员会的价值在于建立护士员工个人、整个护理团队、护理工作三者在有效的交流下的协调,从而达到“三赢”的目的,从而提高护理团队整体。在运行过程中,我们还有以下体会:
4、1护理交流委员会工作方式要新颖,活动形式要活泼、丰富,这样,才能调动参与者的工作兴趣和热情。
4、2由于交流委员会网络式的组织结构,因此,要不断提供机会促进成员间的经验共享,建立信息反馈渠道,以保持工作的持续性。
4、3护理交流委员会工作要配合整个医院的工作重点安排各种活动。同时,要经常征求各部门护士长的意见,争取护士长们的工作支持,使交流委员会工作一直围绕提高护理质量和改进护理管理进行。
参考文献:
彼得.圣洁 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 上海三联书店出版室
孙耀军 西方管理学名著提要 江西人民出版社
罗杰。费希尔合作成功 江西人民出版社
周妙群 管理心理学 厦门大学出版社
盛洁华项伟岚 朱梅芳等.护理交流委员会对护理管理的作用《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