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发展旅游产业经验材料
一、旅游业概况
㈠旅游资源丰富
我县旅游资源主要包括新疆最大的咸水湖—艾比湖,自治区级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亚洲最大的白梭梭自然保护区——甘家湖;充满民俗风情的平安敖包;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黑山头国防教育基地;风景秀美的巴音那木、冬都精、大小海子自然景观;以及大西王界碑、安阜城遗址、乌孙土墩墓、兆惠将军驻营故址、查干莫墩石人、精河生态园等;另外还有全国单产最高、产量最多、品质最好的精河托里枸杞种植基地等。
㈡旅游业发展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县委、政府把旅游业作为振兴全县经济的一项重要产业提上了议事日程,确立了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旅游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初步显示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是旅游景区逐步得到开发。近年来,我县重点开发了平安敖包、巴音阿门旅游风景区、黑山头国防教育基地、精河生态园。经过开发后的风景区,无论从内容上还是在品味上都较以前有了很大的丰富和提高,逐步形成了独立、系统的旅游区和旅游线路。二是旅游景区规划先行。积极做好旅游项目的科学论证工作。先后完成了艾比湖、甘家湖旅游风景区项目的前期规划设计工作,为项目的启动实施奠定基础。三是旅游软环境明显改善,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对旅游开发给予了大力支持,制定了《巴音阿门旅游风景区管理办法》,开通了县城至巴音阿门旅游专线,设立了举报咨询电话,及时解决游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全方位的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四是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日益改善,初步形成了接待服务体系。近几年来,随着我县旅游业的不断发展,进入我县观光旅游的区内外游客大幅度增长。旅游人数从1.5万人次增至的7.6万人次,旅游收入从78万元增加到750万元,有效带动了宾馆、酒店、餐饮、娱乐业的迅猛发展,旅游接待设施大为改善。目前拥有二星级酒店三座,标准客房400多间,床位800多张;全县度假村及农(牧)家乐接待点已超过20家,拥有蒙古包近30座,日接待能力900余人次,精河敖包、黑山头国防教育基地日接待能力达400人次。同时还有各种类型的餐馆40多家,歌舞厅、网吧、咖啡屋等服务功能齐全的现代化娱乐设施体系也初步形成,服务行业的服务人员均是经培训合格后上岗,奠定了全县发展旅游业的基础。
㈢旅游总体规划编制实施情况
“发展旅游业,规划要先行”,为积极推动我县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依托规划为我县旅游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按照“突出特色、提高品味、拉开框架、分布实施”的要求,我县聘请新疆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编制了《精河县艾比湖风景旅游区建设规划》,目前该规划已顺利通过自治区发改委组织的项目评审,现正在积极争取自治区计委立项。其次,编制了《巴音阿门旅游区总体规划与重点景区设计》。通过对巴音阿门旅游区规划及建设,将切实改变目前巴音阿门地区无序建设、侵占草场、乱砍滥伐、过度放牧、生态退化等现状,以点带面推动整个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通过资源的整合形成旅游发展的合力。
㈣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近年来,我县共投资4800万元用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主要突出了两个方面的建设。一是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500万元完成县城至巴音阿门风景区道路改造。投资400余万元完成了巴音阿门至都拉洪景区道路,以及县城至精河敖包、黑山头国防教育基地的道路建设;二是景点建设。为打造精河平安敖包这块民俗品牌,投资300余万元对精河敖包进行美化、绿化、硬化,修建了东归广场纪念塔和烽火台;完成巴音阿门度假村建设;投资2570万元完成精河生态园建设工程。
㈤发展旅游业有利条件
1、从区位优势看,我县位于博州、伊犁地区客源发生地过渡地带,312国道、奎赛高等级公路、第二亚欧大陆桥、北疆铁路、精-伊-霍铁路穿境而过,且处在两个国家一类口岸——阿拉山口口岸和霍尔果斯口岸的交汇处,随着精-伊-霍铁路的建成,我县将成为连接伊犁的重要旅游节点。
2、我县享有中国“枸杞之乡”之美称,民俗文化、民族风情、乡土文化地方特色浓郁,特殊的地质地貌和气候条件形成山川、河流、湖泊、森林、湿地等自然景观。各潜在的旅游开发景区,基本上集湖光山色、文物古迹、民俗文化、民族风情等旅游资源为一体。
㈥制约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是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目前,真正形成旅游区的仅有巴音阿门、精河敖包、黑山头国防教育基地,而其他众多的人文、自然资源都还没有进行实质性的开发,因而使得旅游结构单一、规模较小。
二是特色不够突出,巴音那木、精河敖包、黑山头国防教育基地虽已开发初见成效,但特色还需有待进一步突出。
三是受县域财力所限旅游开发缺乏长效投入机制,缺少科学合理的规划,资源开发仍处于低层次,粗放型阶段。从旅游开发的六个层次“行、游、购、吃、住、娱”来看,精河的旅游业还仅停留在行、游两个层次上,而购、吃、住、娱四个层次都还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开发层次低从客观上抑制了游客消费,使得旅游综合效益不高。
四是行业管理体制不完善。旅游业宏观管理与协调乏力,资源配置手段单一。
五是市场开发与宣传促销力度不够。旅游宣传促销缺乏统一策划与实施,未能形成合力。旅游业整体形象不明确,品牌塑造不到位。宣传促销的市场针对性不强,方法和手段陈旧单一。
六是行业整体服务质量不高,尚未形成全面的人才成长激励竞争机制,从业人员队伍建设滞后。对这些发展中的矛盾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并认真加以解决。
二、发展旅游业的总体思路
㈠科学编制发展旅游规划。按照“保护第一、开发第二,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遵循旅游设施与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相协调的规律,突出我县的民俗旅游特色,聘请区内外资深专家,编制完成《精河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按照《巴音阿门旅游区总体规划》做好景区建设管理工作,将旅游规划纳入法定管理程序。同时,要求新编制和修编的各部门规划与旅游规划相衔接,充分发挥旅游规划在指导全县旅游业发展方面的主导作用。
㈡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完成巴音阿门—都拉洪道路的续建,重点抓好大小海子、冬都京道路的修建,为旅游业发展创造便捷、舒适的交通条件;二是加强旅游景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实施以旅游景区为中心的生态建设,力争到“十一五”末,旅游景区的森林覆盖率达到35%以上;三是加快旅游标识系统建设和旅游卫生厕所建设。按照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完成县内开发景区道路标识系统和10个旅游公厕建设。其中,县城完成5个,景区按规划建设;四是加快星级酒店和农(牧)家乐建设步伐。到“十一五”末,新增1个三星级酒店,床位从现在的800张增加至1200张,农(牧)家乐接待点从现在的20个发展到40个,为团队留宿精河,增加消费创造必要的条件;五是按照规划,尽快将敖包、黑山头国防教育基地、生态园、托里乡枸杞农业旅游示范点、巴音阿门景区连成一线,便于对外整体推介。
㈢科学打造精品,突出形象定位。我县的旅游形象定位以全疆最大的军事教育基地为特色,辅之以艾比湖、巴音阿门衍生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定位打造旅游形象。在旅游产品开发和市场组合上,建立在生态园、巴音阿门景区框架之上,按照已编制的景区规划,重点加快“一园一湖三景区”建设(精河生态园、艾比湖、精河平安敖包、黑山头国防教育基地、巴音阿门)。在特色旅游商品的开发上重点开发以枸杞干果、枸杞酒、枸杞蜂蜜为代表的地方名优旅游商品;在文化产品开发上,重点挖掘整理和包装“蒙古长调”、“江格尔颂”等为代表的文化精品,同时以县文化馆为责任单位,尽快组建民族风情表演队,整活旅游资源。
㈣理顺和规范旅游管理经营体制。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行业管理、企业自主经营的思路,采取“景区管理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办法,理顺现行景区的管理经营体制,探索一条适合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的科学管理体制,在全县旅游行业开展“诚信旅游”优质服务活动,倡导诚信守法经营,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完善旅游标准化体系。制定星级旅游餐厅评定标准和旅游出租车服务标准,提高旅游行业标准化水平,加大旅游市场监管和旅游安全工作力度,依法查处违规旅游经营单位,净化旅游市场环境。制定旅行社、星级饭店、旅游景区(点)的安全管理规范,完善旅游安全责任制。特别是在黄金周期间,加强旅游安全检查,确保旅游环境安全、健康、有序。发挥旅游服务质量社会监督员作用,开展社会监督活动,助推全县旅游行业优质服务行动有效进行。
㈤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结合新农村建设,积极发展县域内农牧民和企业投入到“农(牧)家乐”的经营活动中,以生态观光、休闲度假为内容,推出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为主题的农(牧)家乐特色旅游项目。进一步丰富旅游市场,提高旅游项目的吸引力和旅游产品的竞争力。在新农村建设中保护地方和民族特色,坚决防止和克服带有破坏性的大拆大建。突出农民在发展农(牧)家乐经营的主导作用,让农民群众在农(牧)家乐经营中赚到钱,得实惠,以此带动农村发展、农民致富。,全县计划通过发展20个农(牧)家乐特色旅游接待点为农村提供120个就业机会,增加旅游收入150余万元,人均增收200元。
㈥开发建设旅游精品线路。突出艾比湖、古丝绸之路、天山北道为主线,以精河敖包和草原风情为重点,以巴音阿门为支撑,以天山环线景区为依托,重点推出精河敖包及黑山头国防教育基地、巴音阿门渡假旅游等2-3条旅游精品线路。
三、措施及保障
1、加强旅游的宣传促销。充分利用“中国枸杞之乡”这一旅游“黄金名片”,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站等多种宣传媒介和手段,把旅游作为重要宣传内容,精心制作文字、图像资料,加大对区内外主要媒体宣传推介力度。充分利用那达慕草原节、“农(牧)家乐”特色美食大赛等契机,加大宣传促销力度,积极探索建立市场化运作的宣传促销工作格局,力争今年旅游接待人数有新的突破。
2、加强交流与合作。积极与乌鲁木齐、伊犁等地区旅游部门、景区以及旅行社合作,积极宣传和推介精河旅游,在全社会营造加快旅游发展的良好氛围。
3、扩大招商引资。利用乌洽会、西洽会、新疆冬季旅游博览会等契机抢抓机遇推介旅游项目,做好精河敖包等景区的招商引资工作,并与周边地区广泛开展信息交流与区域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市场互动,客源互送,共促发展的目标。
4、凡涉及旅游业的建设,经营项目,在项目审批土地使用,能源供应,运输安排等方面给予优先保证。
5、加速旅游从业人员职业教育培训,树立旅游行业良好形象,旅游、工商、公安、劳动就业等部门要加强行政管理,强化旅游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促进旅游企业整体素质提高,保证旅游业安全、有序、快速地发展。
6、加强旅游市场调研。根据游客需求合理编排策划旅游线路,加强重点景区(点)与农(牧)家乐旅游点的联合与协作,整合旅游资源,把成熟的旅游产品逐步纳入旅游促销和精品旅游线路的范围,扩大旅游产品的影响力。制作各类宣传品,在主要游客聚集地设立旅游宣传促销点,与旅行社、宾馆饭店等旅游企业密切合作,大力推销旅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