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期声在电视新闻中的运用案例浅析
同期声在电视新闻中的运用案例浅析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越来越注重时间效率,如何快速、直观地把画面呈现在观众面前,使观众在单位时间获取更大的信息量,让节目的节奏富于变化,跳跃感强,最终使观众得到良好的视听感受,是节目制作所努力追求的。同期声恰恰满足了这种需要,它以时间版面的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不同同期声的交互使用就可使节目节奏富有变化,造成对观众视听感受的强烈冲击。变化所具有的张力,变化带来的美感,都使其具有一种不可抗拒的魅力。
那么,在运用同期声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呢?本文就以200年荣获河北省好新闻的《暑期倒计时系列报道——沙滩篇》为例,谈一谈运用同期声应注意的问题。
(一)采访时空要合理
从时空这一角度说,有的新闻题材适合采用同期声,有的题材不适合用同期声,其原因之一,现场特定的时空必需是适宜进行采访活动的时空。有的新闻事件可以采访,如:《沙滩篇》几处同期声的运用恰到好处,通过同期声传递信息,真实、准确地报道了秦皇岛沙滩现状,同期声在此篇报道中的运用得到了观众的认同。反之,有的新闻事件,如:抢险的关键时刻、正在上课的课堂等,一般是不便进行采访的。其二,同期声的内容与特定现场时空氛围必须是相关的。同期声出自画面人物之口,观众耳听声音、目击画面,视觉与听觉的通感效应牵动观众的思维流向,拓展观众认识问题的视野,画面展示了说话人说话时的环境氛围,观众不仅凭此可以推断报道者现场采访的特定时空,还会将画面展示的环境氛围与同期声的内容联系起来一并审视,一并思考。如果同期声的内容与现场特定的时空氛围相关,观众就认可,否则就会提出质疑。如在《沙滩篇》中,一名外地游客在海边游玩,记者随机采访,特定的位置、环境加上游客真实感受,使此段同期声与整个片子浑然一体,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果此记者在大街上或者是宾馆酒店采访外地游客,就起不到这样的效果。
(二)注意同期声的信息量
电视同期声画面构图必须符合观众的欣赏习惯,采访对象现场同期声不外乎三种情况,一是采访对象专心致志接受采访的声音;二是采访对象边工作边回答记者的声音;三是记者抢拍记录的当事人的话语。这其中,尤其是面对观众的同期声特写画面,如果观众不看前后内容,就容易误以为是电视讲话,所以拍摄这类专访的现场同期声在构图上必须注意两点:一是,采访对象应面向观众,给观众以面对面交流的亲切感,面对面的传播会使人们高度注意,这也是报道所期望达到的最佳效果。二是,现场采访不可自始至终用固定的特写镜头,应将特写不时拉开一点,使记者与现场环境进入画面,这样既可将同期声与电视讲话区别开来,又可拓展观众的视线范围,增加单位时间画面的信息量。在沙滩篇中,记者采访外国游客运用中景镜头,同时还将鸽子窝沙滩背景融入画面,丰富画面构图,加上恰到好处的同期声,信息量十分丰富,达到视觉、听觉的完美统一。
同期声要注意节奏的变化。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节奏也明显加快,传统电视节奏形式已满足不了现今人们的需求。事件的普通发生流程往往并不是观众最想听到、看到的,观众希望看到的是最精彩、最关键的声音画面,拒绝平铺直叙、拖沓冗长,因此,同期声应该言简意丰、节奏适度,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以更加准确、真实、可信的综合意象形态反映到观众面前,牵动他们的情感,使他们如临其境、如闻其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