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长在全州民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州民政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及全省民政工作会议、州委七届五次全会精神,回顾总结工作,部署今年的工作任务,使民政工作更好地围绕保民生、保稳定、促发展的大局,为全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团结拼搏,民政工作成绩显著
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我州民政工作面临极大挑战的一年,我州在共庆建州50周年的同时,也遭遇了两次特大自然灾害。面对困难和挑战,全州民政系统在州委、州人民政府的领导和省民政厅的关心支持下,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宗旨,众志成城,攻坚克难,完成了支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工作任务,取得了我州“8·30”地震抗震救灾及“11·02”特大自然灾害救灾抢险的重大胜利,圆满完成了年度民政工作目标,在调节社会利益、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救灾工作及时有效。我州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风雹、洪涝、泥石流滑坡、低温冷冻、干旱、病虫害、地震等自然灾害交替发生,尤其是“8&8226;30”地震和“11&8226;02”特大自然灾害,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截至底,频繁的自然灾害共造成我州10县市103个乡镇1091个村(居)委会193.35万人受灾,因灾死亡59人、失踪32人、受伤261人,倒塌民房34397户126318间,损坏民房69730户403795间,受泥石流滑坡威胁急需搬迁2400户12414间。直接经济损失370310.15万元。面对近年来罕见的严重灾情,各级民政部门在党委、政府领导下迅速反应,全力以赴,第一时间投入抗灾救灾,在紧急转移安置受灾群众、安定民心、稳定灾区生产生活秩序和接收捐赠款物方面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一是深入灾区一线,认真核实上报灾情;二是紧急调运救灾物资,妥善安置灾民生活;三是积极倡议,认真开展捐赠款物接收;四是在认真组织核灾评灾的基础上迅速开展倒损民房的恢复重建;五是根据灾民过冬的需要,向灾区增调御寒衣被和取暖设备,确保灾民安全过冬。全年共下达救灾资金26590万元(其中:中央、省下达25890万元,州级下达700万元),向灾区发放帐篷8287顶、衣服9837件(套)、棉被14443床、粮食54吨、药品665件、腊肉344公斤、蜡烛5100支,紧急转移安置灾民120230人。目前,灾区群众生活正常、人心安定,“8&8226;30”地震民房恢复重建任务已全面完成,“11&8226;02”特大自然灾害民房恢复重建进展顺利。
(二)城乡社会救助水平进一步提高。以城乡低保为基本内容的社会救助制度不断完善,救助标准不断提高,覆盖面不断扩大,医疗救助制度全面建立。城乡低保在进一步规范制度的基础上,针对物价上涨给低保家庭带来较大生活压力的实际,两次提高了补助水平,截至底。全州共纳入保障范围的城镇低保对象36249户66107人,发放低保资金11194.9万元,月人均补差由的127元提高到157元;农村低保的保障人数由的105136人扩大到125936人,补助标准由月人均6.7公斤商品粮和10.3元现金提高到8.7公斤商品粮和23.5元现金,全年共支出保障资金6282.5万元,发放粮食12062吨。农村五保供养政策得到有效落实,敬老院建设力度加大,集中供养率有所上升,全年共投入550万元新建敬老院4所、修缮7所,全州12060名五保对象已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其中:集中供养1779人,月人均供养标准145元,分散供养10281人,月人均供养标准128元,集中供养率上升到24.7%;城乡医疗救助在相继出台州、县《医疗救助暂行办法》的基础上,认真细化救助措施、适度扩大救助范围,全年共救助城乡困难群众14.768万人次,支出资金959.2万元,缓解了部分城乡居民看病难的问题。
(三)社会福利事业健康发展。始终坚持社会福利社会化方向,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多形式、多层次兴办福利事业。认真组织实施残疾孤儿手术康复“明天计划”,为16名残疾孤儿实施了手术治疗,积极推进儿童福利机构设施建设“蓝天计划”,完成了州儿童福利院、州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市救助站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截至年底,全州各类社会福利事业单位已发展到94个,集中收养各类人员1511人,其中孤儿68人。新认定社会福利企业4家,安置残疾人就业68名。深入贯彻《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积极落实老年人优待政策,妥善处理涉老问题,补助资金12万元实施了“百村老年协会”建设,新建、改造4个老年协会活动设施,为30160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办理了《老年人优待证》,下拨资金23.36万元,助养老人638人,助医621人。认真开展经营性公墓和福利企业年检工作,完成经营性公墓年检5家、福利企业年检4家。继续推进殡葬改革,拟定《州殡葬管理办法》,推进火化区划定,加大殡葬设施建设力度,姚安、元谋两个县殡仪馆的建设工程已全面完工并投入使用,大姚、牟定县殡仪馆已动工兴建,双柏县殡仪馆正在进行可行性研究等前期准备工作,全年共火化遗体1809具,火化率由的10%提高到12.1%。加强福利彩票发行管理,加大公益性宣传力度,强化投注站点的培训和管理,全年新增销售站(点)19个,建设“统一标识、统一装修”专营店19个,完成销售任务6400万元,筹集公益金2240万元,资助建设社会福利项目62个,资助贫困大学生19人,发放助学金7.6万元。
(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深入推进。村务公开、“一事一议”、民主听证等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村民自治制度不断完善,切实保障了村民的民主政治权益。积极推进农村图书援建计划,争取资金378000元,对315个村委会进行了援助。加大社区建设力度,起草并报请州委、州人民政府审定出台《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的意见》。大力开展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向省争取项目建设资金735万元,建设社区基础设施项目33个。圆满完成了第三届社区换届选举工作,社区居民代表大会、协商议事委员会、调解委员会、群团组织、志愿者队伍、老年人组织等不断加强,社区民间组织蓬勃发展。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初见成效,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五)优抚安置双拥工作取得较好成绩。一是认真落实兑现各类优抚对象生活补助,摸清重点优抚对象住房难、看病难人数,继续做好“两参”人员身份认定工作,深入开展创建双拥模范城(县)活动。截至底,全州共有重点优抚对象17677人,全年兑现优抚补助费1600万元;新办理因公评残32人,调高伤残等级55人,新增残疾军人36人,评定患精神病复员退伍军人62人,办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病故一次性抚恤98人,接待各类优抚对象来访200多人次,处理来信、来函75件。二是深入推进退役士兵安置改革,继续推行城镇退役士兵考试、考核择优录用与自谋职业相结合的安置办法,扎实开展退役士兵培训和安置工作。全年共接收退役士兵952人,符合安置条件的228人,其中复员士官39人,转业士官61人,城镇义务兵128人。组织参加省级培训61人、县级培训889人,参加培训的退役士兵均取得初级和中级技术等级证书。在符合安置的228人中,安置就业111人,自谋职业117人。三是认真做好军供工作,全年共接待过往部队食宿44600人次,按照军供站正规化建设的要求,争取资金320万元,对基础设施进行了维修改造。四是认真贯彻执行军休干部管理的相关规定,积极落实军休干部的“两个待遇”,认真开展 “云岭老战士牵手互助暨夕阳春暖”行动,接收捐款28270元,进一步展现了军休人员无私奉献,回报社会,老有所为的精神风貌。
(六)专项社会事务管理不断规范。区划地名管理得到加强,全年共完成城市街道路牌、地名标志设置126块,调处边界纠纷4起,完成了地名数据库资料录入和2条240.7公里省界的联检任务,认真开展了平安边界创建试点工作。婚姻登记服务进一步规范,全年共办理结婚登记19208对、离婚登记3784对,涉外婚姻10对、补领结婚证524对、补办结婚登记9对。民间组织布局结构不断优化,内部制度逐步完善,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截至底,全州共有各类民间组织897个,其中:社会团体771个,民办非企业单位126个;年内新审批社团100个,办理民办非企业登记15个,农村专业协会49个。
过去的一年,通过全州各级民政部门的共同努力,我们在取得抗击两场重特大自然灾害胜利的同时,各项民政工作也得到了协调发展,整体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会:
一是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中心谋发展,民政工作才能有为、有位。民政工作是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只有把民政工作融入党委、政府工作全局,服从服务于党委政府的中心,才能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才能充分展示民政部门的自身价值;二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工作理念,民政工作才不会偏离方向。以人为本是做好民政工作的前提,为民解困和为民服务是民政工作的本质要求,离开了这个前提和本质要求,就偏离了发展方向,就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支持;三是必须坚持广泛动员、社会参与,民政工作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民政工作量大面广,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要做好民政工作,使民政工作与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仅靠民政部门自身的力量是不可能的。因此,不断加大民政工作的社会开放度、增强社会的透明度、扩大社会的参与度,才能做强、做大民政事业;四是必须不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民政工作才有活力。民政工作必须随着社会的进步而进步,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如果固步自封,思想就会僵化,就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就做不好民政工作,就会影响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五是必须坚持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适应形势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民政工作才有保证。民政工作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民政自身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民政工作的好坏。因此,只有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民政干部队伍,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不断迎接新挑战,战胜新困难,作出新业绩。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差距:一是思想还不够解放,开拓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