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人才工作是一个事关长治未来发展的极其重要的工作。刚才,善学同志全面分析了我市人才工作的总体形势,并对今后一个时期的人才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新民同志就《中共长治市委、长治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作了说明。下面,我就如何做好人才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做好人才工作,必须以全新的视野看待人才
人才工作是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作。人才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而且是应对国际国内激烈竞争的战略选择,不仅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而且是推进新百强、构建长治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做好人才工作,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是前提。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胆冲破一切妨碍人才健康成长的思想观念,以全新的视野发现人才、看待人才、包容人才。
第一,要有爱才之心。爱才,才能正确识别人才,自觉关心人才,热情呵护人才,大胆启用人才。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抱着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责任感,深怀爱才之心。要把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放在首位,把有利于发挥人的能力、作用,促进人的发展、成才作为各项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要真正了解人才在想什么、关心什么、需要什么,认真考虑他们的需要,尽量满足他们的愿望,关心人才、爱护人才、理解人才、信赖人才,使他们充分享有实现价值的满足感、贡献社会的成就感、得到承认的荣誉感,以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二,要有识才之眼。要坚持多层次识才,人才是多层次的,能搞发明创造的是人才,具有一技之长的也是人才,有大才的是人才,有中才、小才的也是人才。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既需要“高精尖”人才,也需要“短平快”人才,既需要“象牙塔”里的人才,也需要“泥土堆”里的人才。我们一定要打破旧的条条框框,不拘一格选人才,努力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生动局面。要坚持大眼界识才,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加快的条件下,人才具有很强的流动性、社会性和共享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破除人才单位所有、地方所有的狭隘观念,树立不求所有、不求所在、但求所用的开放人才观。不论是本地的还是外地的,国内的还是国外的,长住的还是暂住的,只要我们需要,只要是能为我们长治服务的,都应当看作是我们可以拥有和使用的人才,都应当采取有效形式发挥好他们的作用。
第三,要有重才之举。人才是各种资源的开发者和利用者,是最宝贵的战略资源,是名符其实的第一资源。要真正确立“人才第一资源”的观念,在继续加大引资金、上项目力度的同时,更加注重人才、技术的引进,真正使人才在长治跨越式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要遵循人才的成长规律,既要开发利用,也要培养保护,既要用在当前,又要着眼长远,以实现人才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利用。要重视改变偏重引进、偏重数量的人才工作模式,注重抓好现有和潜在人才资源的开发利用,把现有人才的潜力充分挖掘出来,把现有人才的作用发挥出来,真正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第四,要有容才之量。就是能容人之短,容人之过,容人之异。“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人才也是一样,有所长也有所短。领导者要做的就是避其短、用其长。所谓宽容,就是要宽容人才的失败。专家学者也好,企业家也好,没有不经历过失败的。对人才,要以创新论英雄,既尊重人才在创新中的成功,又宽容他们在创新中的失败,鼓励人才敢为天下先, 始终给勇于创新的人以信心和鼓励,让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新产品获得生长和发育的良好土壤。
二、做好人才工作,必须以适宜的环境激活人才
做好人才工作,优化环境是根本。一个地方能不能有效集聚人才、激活人才,关键看有没有适宜人才施展才能的空间和条件,有没有利于人才实现抱负的机会和舞台。环境不适宜人才成长,不但引不来人才,而且现有的人才也会飞走。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人才工作的活力取决于体制和机制”。我们要按照有利于促进人才的成长、有利于促进人才的创新活动、有利于促进人才工作同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要求,不断加强以制度建设为核心的人才环境建设,努力为各类人才自由施展才华、充分体现价值创造一个更加广阔的平台。
一是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要制定和完善人才培养规划,提出明确的培养标准、总量目标和结构目标,拓宽人才培养途径和渠道。要推进教育创新和管理体制创新,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步伐,形成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相协调的教育体系。要高度重视发展继续教育和在职教育,构建网络化、开放化、自主化的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要以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为载体,抓好基地——项目——人才一体化的专业技术人员培养开发试点工作。
二是建立健全人才评价机制。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坚持群众路线,注重实践检验,从规范职位分类与职业标准入手,建立以业绩为核心,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各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对党政人才的评价重在“群众认可”;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评价重在“市场和出资人认可”,特别是市场认可;对专业技术人才的评价重在“社会和业内认可”。要完善评价标准,提高评价指标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完善评价方式,构建起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化评价组织、中介组织和咨询组织,增强人才评价工作的透明度;完善评价手段,建立健全符合现代人才特点的测评体系。
三是建立健全人才选拔任用机制。以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为重点,扩大民主、注重公论,以正确的政绩观为指导,进一步深化党政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要以推行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加快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步伐;要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的前提下,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落实出资人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选择权,发挥市场机制对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选择作用,进一步改革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选拔任用方式;要把民营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培养提高纳入人才工作范围,提供有效服务,造就大批高素质的民营企业家。尤其要高度重视优秀青年人才的培养选拔工作,关注具有成长潜力的优秀青年人才的成长,加快形成有利于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拔任用机制。
四是建立健全人才合理流动机制。人才作为生产要素,实现市场化配置,是对传统人才管理体制和配置方式的深刻变革。首先,要深化以企事业单位为重点的人事制度改革,消除人才流动的体制性障碍,真正实现单位通过市场自主用人,人才通过市场自主择业,有效解决因人才资源分布不合理造成的紧缺、闲置、浪费等问题。其次,要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才市场体系,按照宏观调控、统筹规划、稳步推进的原则,整合各类人才市场,构建机制健全、运行规范、服务周到、指导科学、监督有力的人才市场体系,加强人才市场信息化建设。第三,要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变人员流动为智力流动,吸引方方面面的人才来长治创业、发展,支持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到国内外人才密集区搞创业开发,通过岗位、项目、技术聘用和人才租赁等方式引才引智。
五是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要把人才是重要资源的理念体现到收入分配之中。完善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积极探索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收益分配的具体途径和办法,将人才的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以及成果转化产生的经济效益直接挂钩,建立向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和优秀拔尖人才倾斜的分配奖励制度,使一流人才获得一流报酬。坚持精神激励、事业激励、物质激励并举,大力表彰和宣传为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各类人才,形成“创业光荣、创业可贵、创业无价”的氛围和导向。
六是不断优化创业、学术环境。要把人才载体建设作为重要抓手,不断增强培养和吸引人才的能力。依托我市高等院校的实验室等载体,聚集和吸纳人才和团队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强化企业吸纳人才的主体作用,鼓励和帮助重点企业建立技术研发机构,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要加大投入力度,为优秀人才创造较好的科研条件,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倡导追求真理、宽容失败、生动活泼、民主团结、创新求实的学术风气,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坚持加强沟通、增进理解、鼓励合作、相互信任、彼此尊重的原则,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真正关心爱护人才,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三、做好人才工作,必须以正确的方向引导人才
做好人才工作,党的领导是保证。人才工作是党的全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全局,意义深远,各级党委要按照党管人才的原则,切实加强和改进对人才工作的领导,保持人才工作的正确方向,确保人才工作健康发展。
一是要摆上位置,精心组织。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把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把人才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坚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与人才战略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落实,及时研究解决人才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要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为做好人才工作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各级党政“一把手”要自觉地坚持科学发展观与科学人才观的有机统一,统筹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与人才这个“第一资源”,切实担负好人才工作的第一责任,把人才工作抓紧抓好。
二是要把握规律,正确引导。党管人才,主要是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重点做好制定政策、营造环境、整合力量、提供服务的工作,努力做到用事业造就人才、用环境凝聚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法制保护人才。要通过多种有效形式,加强人才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帮助各类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远大抱负,增强社会责任感;要对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企业管理人才等实行分级分类管理,针对各类人才的不同特点和规律,创新人才工作理念、体制和方法;要处理好党管人才和尊重人才成长规律的关系、党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