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综合工作会议工作报告
明确目标加快发展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在年全镇综合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刚才,各位副镇长分别就年本职工作的开展情况和新一年的工作计划作了发言,我完全同意。根据会议议程安排,下面我就“十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简要回顾、“十一五”发展规划的总体思路,特别是年工作重点讲几点意见:
一、“十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简要回顾
“十五”时期是我们镇经济社会发展史上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在区委、区政府和镇党委的领导下,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带领全镇人民积极实践具有时代特征和特点的发展路子,努力克服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开拓创新,奋力拼搏,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新成绩,如期完成了“十五”期间的各项任务,区政府综合考核成绩在全区十七个镇(街)中排位实现前移。
、全镇综合经济实力明显提高。年,农村经济总收入实现亿元,比年增长%;地方财政收入完成万元。年,农村人均纯收入达到元,比年增长.%。工业显示出了强劲增长势头,与年相比,年全镇工业企业总数达到家,增长了一倍;工业总产值完成.亿元,在年基础上翻了两番;企业总收入完成.亿元、企业利润完成.万元,分别增长.倍和.倍;高新技术产业已形成一定的基础,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农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特色农业初具规模,“两区一带”农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大力发展肉羊产业化,启动了“千羊百户”示范工程;投资万元圆满完成农业综合开发任务,农业生产条件和投资环境不断改善。
、城镇建设步伐逐渐加快。《镇域总体规划》和《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得到了首都规划委的批准,城镇建设进入科学化、规范化发展阶段。加强了镇内基础设施建设,镇内公路总里程达到公里,路巴士公交车总站和分站建成,群众出行更加方便。中心街、中心广场等公益设施和善缘小区、林溪别墅等重点住宅项目陆续建成,有效改善了人居环境。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明显成效,五年来,全镇累计投入万元进行了环境综合整治,镇容村貌得到了明显改善。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加大,五年来全镇植树万株,更新农田防护林.万米,全镇森林覆盖率达到.%,绿化覆盖率达到.%。
、各项改革稳步推进。镇机关机构改革工作取得初步成效,全面推行公务员制度,机关内设机构由个减少到个,政府行政效能进一步提高。基本完成了第六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农村集体经济体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个村完成了土地确权,个村实行了产权制度改革。落实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全镇农民参保率达到%以上,基本解决了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问题。
、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深入开展政务公开、村务公开。镇村两级推行全程办事代理制,方便群众办事。村民组织民主议事、民主决策程序更加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断推进,有效保障了全镇的安全稳定。深入实施“依法治镇”战略,各项事业纳入法制化轨道。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基层法律服务机构,圆满完成了“四五”普法任务。
、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广泛深入地开展科学普及工作,加强农业科技和信息服务,初步构建了农业信息服务网络体系。加大教育投入,镇、村投资万元用于软硬件环境的改善,建成了镇中小学新教学楼,适龄中小学生入学率%。群众性文体活动更加活跃,各村都建成了健身广场和文体活动室,在区、市、全国比赛中成绩斐然,成功举办了第一届全民运动会。计划生育工作常抓不懈,全镇五年来计划生育率均在%以上。认真落实优抚社救政策,成立了镇社会保障服务所,积极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累计安排农民就业人。
经过五年的发展,镇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获得了全面发展,为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二、认清形势,把握机遇,努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局面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中央到市、区各级党委、政府都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十一五”期间的重点工作任务,这充分表明我们农村在充分享受以往各项支农政策的基础上,又将迎来一次加快发展的大好机遇。如何充分利用国家的良好政策机遇,创造性地做好我镇新农村建设,是我镇“十一五”时期的首要任务。当前,我们面临的形势复杂,既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又存在不少困难和不利因素,既有难得的机遇又有严峻的挑战。
机遇方面。首先,“新、新奥运”战略构想的全面实施为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年奥运会的举办,将会促进全镇的招商引资工作。奥运会在信息化、生态环境、绿色产品等方面的巨大需求,为全镇高科技产业、都市农业和旅游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二是区委、区政府进一步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建设“三个首选之区”和和谐宜人新的战略部署为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在《城市总体规划》中,被确定为城市发展新区,区委、区政府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中心任务,明确提出将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教育、卫生的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农村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实现城乡互动、协调发展。三是全区总体规划修编和全区各镇(街)功能定位为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区“十一五”规划、新城规划和全区各镇(街道)功能定位的指导意见中,我镇在“一带两轴,一城多点”的空间布局中,被纳入新城的组成部分,隶属于城镇组团,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承接首都城区产业转移和人口转移、发展高等教育,建成经济发展、文化繁荣、规模适度、设施完善、生态和谐、环境宜人的新城核心区。在区二届三次人代会区长的报告中也提到,在新城未来蓝图中,“镇面貌将有较大改观,产业和人口进一步向中心区聚集”。我们一定要牢牢抓住这些难得的发展机遇,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努力抢占制高点,在前进中赢得发展。
挑战方面。一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全镇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进一步完善思路、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全镇未来经济发展必须主动适应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招商引资和各类项目建设上需要充分考虑土地和其他资源的集约利用和发展的可持续性。同时,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全镇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逐渐显现,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创造和谐的生产生活环境的任务还很艰巨。二是的发展基础还比较薄弱,产业结构不合理。尽管近年来我镇的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大进步,但与发达地区和兄弟乡镇相比,无论从经济总量、人均水平,还是基础设施条件等各方面,我们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特别是财政收入在全区仍处于相对滞后的位置。仍然是农业镇,是全区基本农田的主要分布区域,农业在全镇经济增加值中仍然占有较大比重,农业内部的集约化和产业化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工业经济还处于成长壮大阶段,内部主导产业不明显,尤其是缺乏对本地经济拉动作用明显的大项目;第三产业发展还比较薄弱,非公经济规模还比较小。这使我们面临较大的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的压力。三是镇域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与我镇未来发展之间还需要进一步协调。我镇现有规划中,工业用地主要集中在镇区,规划面积也比较小,这制约了未来的发展。四是垃圾填埋场、单位影响我镇的产业和人口布局,单位对周边建筑物的限制,是我镇经济建设必须考虑的限制性因素。
基于对形势的分析和镇情的把握,“十一五”期间,全镇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确定为,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区委、区政府对功能定位的要求,以增强服务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出发点,牢牢抓住“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农民致富增收”两条工作主线,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创新思路,加快发展,努力走出一条经济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社会和谐的科学发展之路,为把建设成为新城功能核心区的服务型和谐宜人小城镇而努力奋斗。
“十一五”期间,全镇经济社会发展要突出三个重点:
一是进一步提高全镇综合经济实力。今后五年,要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实施非农化发展战略,加快主导产业由传统农业向高新技术、文化培训、休闲旅游等非农产业转变,做大经济总量,促进全镇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农村经济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坚持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走集约型旧村改造之路,促进农业人口向镇中心区、新村集聚,统筹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生态建设的发展,统筹城镇与农村、本地群众与外来人口的发展,建设和谐。
二是加快实现城镇布局和产业布局的转变。按照区“十一五”规划、新城规划和各镇(街)功能定位的指导意见,作为新城的组成部分,要承接首都城区产业转移和人口转移,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高等教育产业等,成为经济持续发展新的增长极。为此,我们要努力实现“三个转变”,即功能定位由小城镇向新城区的转变,产业发展由传统工农业为主导向都市农业、规模工业、现代商贸业和休闲旅游业并举转变,城镇布局由多点分散向“两带三区”空间格局转变。所谓的“两带三区”中,“两带”即六环高速路绿化隔离带和温榆河绿色生态走廊带。“三区”即按照“两带”的天然分割,将镇域划分南、北、中三片,因地制宜走适合本片发展的城镇化道路。在中部,依托百葛路建设镇中心区,它是全镇经济、政治、文化、教育中心,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教育培训产业,商业以及服务业。在北部,主要是农田保护区,建设成为生态精品农业发展区,重点发展果品、特色蔬菜等产业。在南部,主要是绿色生态走廊沿线,把其建设成为“最适宜人居”的休闲、观光、旅游区,重点加强生态建设,发展低密度住宅。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规划,“五年打基础,十年成规模”,最终把建设成为新城功能核心区的服务型和谐宜人小城镇。
三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