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那一世范文网 > 领导讲话 > 会议发言 > 正文

市2014年城市建设工作会议领导讲话稿

会议发言范文 发布时间:2017/7/20

市2014年城市建设工作会议领导讲话稿


突出特色彰显魅力建设山水园林城市
同志们:
1949年初春,毛泽东主席在河北平山的一个小山村——西柏坡时讲:“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了城市。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今天,站在城市化浪潮风起云涌的当今时代,在国家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新形势下,城镇建设工作已成为一个全新课题。将城市建成什么样子,对城市的管理者和建设者来说是一场考验,既考验着我们的发展追求和责任担当,也考验着我们的工作水平和治理能力。城市管理者和建设者或许会不停更迭,但履职期间一定要尽力给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民带来可以看到、可以感受到的变化。是有着2800多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如果我们不能给这个城市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甚至还达不到前人的“高度”,那就是失败,更是失职。
,是城市建设富有成果和成效的一年,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城市品质日益提升,正在发生着由量到质的积极变化。一年来,我们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以规划引领城市建设与管理,办成了几件大事:一是汉江流域中心城市的定位,进一步明确了努力方向;二是以强烈的文化意识指导城市建设和管理的理念,以及建设山水园林城市的目标,得到了全市人民的普遍认同、逐步确立,唤醒了全市人民建设文化城市、特色城市的强烈意识;三是以务实的态度和高效的作风抓城建项目,卧龙大桥、东津大桥、唐白河大桥、胜利街立交桥等一批重点工程竣工,拉开了城市框架,完善了城市功能;四是把以人为本理念贯穿城市建设和管理始终,站在市民的角度来思考和谋划城市建设与管理,实施了一大批民生工程和项目,东津新区核心区基础设施和重点工程项目建设进度加快,“两改两迁”项目进展顺利,群众关心的路、灯、水等具体问题不断得到解决,让群众感受到了城市发展给生活带来的变化;五是深入实施城市绿化、亮化、美化工程,推行人性化、精细化、品质化管理,让城市更美、与人更亲近、与自然更和谐。所有这些工作,既符合现代城市发展规律,也符合长远发展需要,更符合全市人民期盼,增强了市民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这些成果,都凝结着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者们的心血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城建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以及关心支持城市建设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致以诚挚的敬意!
任何一座城市都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建成的,并且需要用更长的时间持续建设。我们既要看到城市建设与管理取得的喜人成绩,也要清醒看到,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还存在诸多需要改进的薄弱环节,具体表现为“四个滞后”、“五个不对称”、“五重五轻”和“三乱三差”。
“四个滞后”,就是城市规划设计滞后于城市开发建设,基础设施配套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生活方式的变革滞后于生产方式的进步,城市管理体制机制滞后于城市现代化发展。
“五个不对称”,就是城中空间与城郊空间不对称,私密空间与公共空间不对称,地上空间与地下空间不对称,“物”的空间与“人”的空间不对称,动态空间与静态空间不对称。
“五重五轻”和“三乱三差”,就是管理观念上重建设轻管理,管理内容上重表象轻内涵,管理途径上重人治轻法治,管理手段上重经验轻科学,管理效应上重短期轻长远;交通秩序混乱,占道经营乱,车辆停放乱,城市绿化、亮化、美化水平差。
新的一年、新的起点,我们既要坚持一些成功、成熟的做法,更要学习借鉴发达城市的先进经验,大胆探索,创新创造,争取带给这个城市新的更大变化。下面,我围绕突出特色、彰显魅力、建设山水园林城市,讲几点意见。总的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精神,坚持以强烈的文化意识指导城市建设和管理,走个性城市、特色城市、品牌城市发展之路,把项目作为城市建设的第一抓手,通过一个一个项目建设、一点一滴成果积累,加快把建设成为历史文化魅力彰显、现代文明气息浓郁、个性特色突出的山水园林城市。
一、坚持双核带动,加快建设汉江流域中心城市
城市定位,是对城市未来发展方向、占据空间、扮演角色、竞争位置的谋划和定义,决定着城市发展的战略、路径和方向,影响着城市的形象、特色和竞争力。无论是从战略地位、区域位置来把握,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来考量,还是从与国内同类城市比较来看,完全有基础、有条件、有优势建成一个区域性的中心城市,引领和带动区域发展。当前,的城市定位趋于明确、更加具体,努力方向和发展路径愈发清晰。我们抢抓省委、省政府将“两圈一带”战略丰富拓展为“两圈两带”战略的重大机遇,顺势而为,提出建设汉江流域中心城市的新定位,使“两个中心、四个”战略得到深化和具体化,使在区域发展中的目标更加明确、地位更加凸显、支撑更加有力。实现这一定位,要靠综合实力来说话,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法治优良、社会公平、生态一流、人民幸福是应有之义,是必须具备的内涵。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的中心任务就是,使山水园林城市这个品牌富有特色和持久生命力、具备核心竞争力、形成深远影响力。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坚持双核带动,在积极推进新城新区建设的同时,大力改造提升老城区。
(一)积极推进新城新区建设,打造新引擎、新平台、新中心。新城新区,关乎长远的发展,是未来发展的希望。纵观城市空间结构的变迁,我们先后经历了隔江相望、南城北市、迁区造城,东津新区建设的启动让告别了沿江蔓延的时代,使得城市空间结构更加优化、地理格局更加合理,承载着我们建成汉江流域中心城市的梦想。几十年的城建经验,国内外的诸多先进理念,使我们完全有信心、有底气、有能力将东津打造成新引擎、新平台、新中心。东津新区从整个城市布局来讲是一个片区,但深入到组织内部我们应当把它作为一座城市来建设,要科学系统规划,系统推进建设,软件硬件要立体配套。当前的重点是,创新投融资体系和方式,统筹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十大公共服务工程建设和主导产业培育等工作,实施产城融合,今年要确保出成果、见成效、成规模。今天各县(市)的主要领导和分管城建工作的领导都来参加了会议,要切实把市委、市政府对新城新区建设的部署领回去、落实好,真正把新城新区作为城市跨越转型的崛起之地,规划好、建设好,努力提升城市建设的整体水平。
(二)加快推进老城区改造提升,促进城市功能完善、环境优化、产业升级。任何一座城市的变迁历程都不是一路平坦顺畅、毫无波折的,辉煌成就的背后都充满着艰难抉择和艰辛探索。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的城市建设和全国大多数城市一样,基本没有标准,轰轰烈烈地干着没有章法的事情,人的主观意识起着主导作用,开发商在主导建设,大拆大建使得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在老城区见缝插针地长出来,使城市建筑越来越密、人的活动空间越来越少;急于求成使得许多建筑物的寿命很短,短到只能维持十到二十年的时间,导致“拆了建、建了拆”的恶性循环;更严重的是伴随着历史文化风貌被破坏,“千城一面”、“破坏性建设,建设性破坏”的发展困局,给城市建设留下了许多硬伤。老城区改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简单的“拆、迁、建”,必须按照综合开发、立体整治,保护传承、有机更新的理念来推进,努力使山水园林城市的特色更加明显。一要稳步有序、统筹推进“两迁两改”工程;二要大力实施历史风貌区保护工程,延续文脉,留存记忆;三要加快完善骨干路网、地下附属设施等城市功能支撑体系,提升城市承载力;四要按照“一路一景、一街一品”的标准,加快推进引水入城、显山露水和汉江岸线、城市道路景观等工程建设,全面提升城市绿化、亮化、美化水平,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市民看得见山、看得见水,享受到阳光、呼吸到新鲜空气。
(三)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实现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认为,城镇化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是我国发展必然要遇到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必须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遵循规律、因势利导,要求我们既要积极、又要稳妥、更要扎实地推进城镇化,而不能盲目跟风。尽管当前大家都铆足了劲,但必须做到方向要明,步子要稳,措施要实,努力使新型城镇化建设成为一个顺势而为、水到渠成的发展过程。要坚持特色化建设、内涵式发展,致力扭转人口城镇化率低、城镇建设水平低的“双低”局面,努力推动城镇化进程加快、城乡建设水平提升、城乡经济共同繁荣“三同步”,着力构建以中心城市为龙头、卫星城为支撑、特色镇为节点、新型社区为基础的“四位一体”现代城镇体系。要坚持以人为本、优化布局、生态文明、传承文化的原则,形成城市特色的鲜明导向,努力实现“物”的城镇化与“人”的城镇化相同步、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特色化相协调、地上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地下基础设施现代化相一致。要坚决防止一刀切、简单化的倾向,尽可能的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延续乡村文明,让村民记得住乡愁;坚决不走粗放扩张、人地失衡、举债度日、破坏环境的老路,努力走出一条有利于释放内需潜力、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有利于促进共同繁荣和共同富裕的新路。
二、坚持文化引领,努力塑造充满魅力特色的城市之魂
德国哲学家康德曾说:“缺乏文化的城市是盲目的,脱离了城市生活的文化是空洞的”。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不仅仅在于有多少高楼大厦,更重要在于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特色魅力。一个城市能够长期吸引人的是文化,许多城市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脉,并且能够用实物将历史文化直观地展现出来,唤起市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外揽山水之秀,内得人文之胜,必须坚持把文化作为城市发展轴心,以强烈的文化意识指导城市建设和管理,以文化铺底编制城市规划、推进城市建设、实施城市管理,使文化元素和文化特征回归,使成为充满个性特色的魅力城市。
(一)充分彰显城市文化特色,将文化理念贯穿于城市规划全过程。用好用活“山、水、城、洲、文”的资源禀赋、“一心四城”的形态优势、“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金字招牌,按照城市规划体现文化脉络的要求,推动规划设计与城市开发建设、基础设施配套与经济社会发展、生活方式变革与生产方式进步、城市管理体制机制与城市现代化发展相同步,促进城中空间与城郊空间、私密空间与公共空间、地上空间与地下空间、动态空间与静态空间相协调,培育鲜明的文化形象。增强规划执行意识,坚持不搞没有规划的建设,坚决不建未经设计的建筑,确保厚重的历史文化得以物化的展示,使成为三国文化、汉水文化的“无言史诗”、“有形语言”、“凝固乐章”、“动感实景”。
(二)实施文化注入与表达工程,将历史文化融汇到城市形态之中。去年,我们坚持以强烈的文化意识指导城市建设与管理,在城市形态、主题雕塑、道路改造、绿化亮化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只是开了个头,今后还有很多文章要做,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要做活历史文化与山水资源、现代都市与千年古城、城市形态与人文元素结合的文章,将文化元素充分体现到城市的规划建设、功能区划、建筑风格等各个方面,无论是新区建设还是旧城改造、商业街区还是产业园区、大型公共场馆还是现代商住小区,都要彰显文化内涵。要精心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标志性建筑、标志性街区,不断拓展三国文化、汉水文化的表达空间,传承历史文化,守住城市根脉,留存城市记忆。坚持以审美眼光开展城市绿化,以艺术追求打造城市景观,以品牌效应展示城市魅力,绿满,优化城市,美化社区,实施“绿化三进”战略(进郊区、进社区、进城市),全盘绿化城市,美化市容环境,构建“五百米见绿、一千米见园、二千米见水”绿地生态系统,打造“点线面相结合、一路一景、一街一品”的城市景观系统。坚持以自然为基础、特色为根本、文化为灵魂、市场为导向,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抓好古隆中、习家池、凤凰温泉、岘山、鱼梁洲、米公祠等重点景区建设,打响“一城两文化”品牌,把建成“满天繁星”城市体系中的一轮“皎洁明月”,建成引领汉江生态经济带城市组群发展的“璀璨明珠”。
(三)凭借深厚的人文底蕴,将先进文化体现在城市管理细微之处。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城市管理是重要一环。加强城市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努力让每一个市民和来到的每一个人,都感受到安全、舒适、方便,享受到城市建设给生活带来的变化。要拓宽城市管理眼界,坚持规模扩张与功能完善有机结合、建设与管理同步推进、管理体制和服务机制一体创新,防止孤立地、片面地、单一地开展城管工作,综合运用文化、科技、信息、网络等手段提升城管工作水平,实施数字化、精细化、人性化管理,努力实现由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转变,由突击管理向长效管理转变,由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转变,由传统的市容环境整治向现代的社会服务转变。要坚持市场化运作,按照竞争择优原则,积极引进实力强、信誉好的社会管理单位和中介机构参与城市管理,对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环境卫生保洁、市政设施维护、渣土清运等,实行建管分离、管养分开,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专业、优质、高效的服务。要努力探索城市管理的新模式,形成自身特色,体现“味道”,培育城市管理文化,使“共建共享”成为每一个城市居民的自觉意识和行动。
三、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认同感和幸福感
亚里士多德说过:“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通过人本化的规划、人文化的建设和人性化的管理,让城市成为人们能够过上优美安全、舒适便利、充满希望的生活之地,让人民群众真正成为美好城市的建设者和享受者,努力把打造成“本地人自豪、外来者向往”的幸福城市。
(一)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城市建设理念。加快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要改善民生,建设城市的终极目标是要让人们的生活更加安全、便利、舒适,生活得更加美好。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我们不能贪大求洋,片面地追求城市的摩天大楼、宽阔街道、花红草绿,而要牢记人民是城市的主体,坚持用人本的理念来谋划城市建设,努力做到“三个自觉”,即自觉把人作为城市的中心,一切以人为目的,破除“重物轻人”的观念,从“见物不见人”向以人为本、建设人民的城市转变,使城市真正成为人民的城市、群众的城市;自觉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为目标,把城市发展放到一个现实而又终极的意义上去把握,增强设施的配套性、生活的便利性和要素的可得性,使城市发展与市民生活更加紧密地融合起来;自觉以市民感受为导向,从简单完成建筑物堆积与组合,向构建有精神、有灵魂、有活力并充满人情味的生活家园转型升级,使人文关怀洒到城市的每一条背街小巷和每一处庭院楼栋,普照每一个城市家庭和每一位社区居民。
(二)加快推进改善民生的重点工程建设。贯彻以人为本的城市建设理念,最终要靠关乎民生的城建项目来支撑。今年的城建项目计划盘子中,涉及民生的项目有138个,年度投资超过320亿元,占城建总投资的66%,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改善民生的要求。在推进城建项目建设过程中,要正确处理以下几种关系,努力把好事办好,让人民真正享受到城市建设的成果。第一,要处理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既要着眼长远,规划和建设好支撑城市未来发展的功能性项目;又要立足当前,防止用长远利益取代人民群众眼前最紧迫的利益,加快推进“三无”小区改造、城中村改造、背街小巷改造、污水管网改造、公共租赁房建设,倍加关注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安危冷暖、生老病死,提升市民生活品质。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各个城区政府是“三无”小区改造的责任主体,一定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力争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彻底完成“三无”小区改造任务,尽快改善人民群众居住条件。市里给予积极支持。第二,要处理好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既要把城市当作一个有机体,通盘考虑、统筹规划,做优老城区,做强新城区,做大县(市、区),做新都市圈,做畅骨架网;又要突出重点、以点带面,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加快推进东西轴线、襄樊大道、古城、庞公新区、汉江风光带等重点项目,尽快完善城市框架,提升城市功能。第三,要处理好地上和地下的关系。统筹整合地上、地下两类资源,不仅注重地上建筑和设施,更要高标准搞好地下必要设施的规划、建设和完善,解决地下基础设施欠账较多的问题。第四,要处理好硬件和软件的关系。坚持“硬件”建设与“软件”服务两手抓,建管并重,寓管理于服务之中,通过精细化管理、人性化服务,让城市功能得到最大限度发挥,使群众真正感受到生活幸福。
(三)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建设和管理主体作用。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城市的每一寸水域、每一段岸线、每一块绿地、每一条道路,都是公共资源,都无条件地属于人民群众。铁打的城市,常住的市民,流水的管理者。所以就城市的发展来说,不管人事怎么更替,领导怎么变化,思路不能变、方向不能改,要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建设人民群众满意的幸福之城,是一项造福全市人民的伟大事业,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我们必须克服领导英雄主义、专家英雄主义思想,杜绝“把城市变成国外洋设计师的实验场”,树牢群众观点,走好群众路线,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让群众知晓城市规划、参与城市建设、融入城市管理。结合“五城同创”活动,大力开展交通秩序综合整治、拆墙查违透绿、和谐小区创建、门前三包等活动,使城市建设的过程,成为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过程,成为集中民智、集思广益的过程,成为依靠人民、造福人民的过程,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民群众参与城市建设和管理的热情,共同把城市建设好、管理好、发展好。
四、坚持改革创新,不断创新城市建设和管理体制机制
改革蕴藏着巨大动力。一个城市的发展有没有活力,关键是看能否坚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解决城建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土地指标难、资金筹集难、征地拆迁难,仍然是制约城市建设的主要问题和关键环节。我们要坚持改革创新、责权一致,善于用改革的思路更新城市建设理念,用市场的办法破解要素瓶颈制约,建立科学有效的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合理划分市、区城市管理权限,落实管理职责,提高城市建设精致化、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不断增强城市发展动力和活力,让这座千年古城青春永驻、焕发生机。
(一)创新投入机制,着力破解“钱从哪里筹”问题。如何保证必要的资金投入,是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必须破解的一个关键性难题。传统的由政府包揽城市建设和管理、单纯依赖财政投入的方式,既不能满足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也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要牢固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坚持市场配置资源不动摇,通过“向上争、市场融、银行贷、向外引、自己筹”,拓宽城建资金来源,提高城建投资效益。一是坚持政府投一块。注重用好用活财政资金,把有限的财力用在刀刃上,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功效,撬动社会资本投入重大城建工程建设。二是坚持市场融一块。充分发挥新型融资渠道作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大资本运作力度,依托城市资源、交通、政策等优势,利用特许经营、投资补助、贷款贴息等多种形式,以产权换资金,以存量换增量,以资源换技术,以市场换项目,吸引非公有资本进入城市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逐步形成以城建城、以城养城的的良性循环。三是坚持借地生一块。做好借地生财、借地聚财的文章,充分发挥土地经营的核心作用,推动“生地”变成“熟地”,对经营性用地实行招、拍、挂出让,实现土地收益最大化。四是坚持向上争一块。加大项目策划力度,加大“跑部进京”力度,加大“厅市合作”力度,积极争取更多的城建项目挤进国家和省重点建设的计划笼子。
(二)创新用地机制,着力破解“地从哪里来”问题。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搞城市建设要以盘活存量为主,不能无节制地扩大建设用地。我们要探索一条通过重大建设项目带动土地开发,以土地开发解决建设用地的新路子,做到“用好已批地、清理未用地、盘活闲置地、开发后备地”,着力满足重点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用地需求。一是加快推进“两改两迁”,向宽度要发展空间。通过推进“城中村”、棚户区改造,推进老城区企业、市场外迁,腾出建设用地,拓展发展空间。二是坚持集约节约用地,向高度要发展空间。在遵守城市总体规划的前提下,调整优化原有地块规划,放宽建筑容积率、放宽建筑高度,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率。三是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向深度要发展空间。加强城市地下空间管理,促进管线共同沟建设,预留城市地铁、交通隧道,加强地下车库建设,提高地下空间利用率。
(三)创新人口身份转换机制,着力破解“人往哪里去”问题。在推进城市建设过程中,要把解决好人的问题作为关键,政府决不能“与民争利”,要确保城市建设的每一个项目都充分考虑老百姓的利益,城市经营的每一分钱都花在老百姓身上,以最小的市民负担和建设成本获取最大的市民福祉。当前,我们的旧城改造、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任务繁重,城市新区建设过程中的土地征迁任务繁重,大家要总结过去行之有效的阳光拆迁、优先安置、就近安置、货币安置、实物安置等办法,率先建设安置小区,妥善安置拆迁居民,保证征迁补偿到位、居民安置到位、生活保障到位,确保不因拆迁而影响重点工程建设、影响社会和谐稳定,争取把每一个项目都建设成为民心工程、放心工程,让为城市建设做出牺牲的拆迁户、失地农民,成为城市建设的最大受益者。
五、坚持求真务实,不断提高项目建设质量和效率
项目是城市建设的生命线,是衡量城建工作的尺度,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美国项目管理专业资质认证委员会主席保罗·格雷说过,“当今社会,一切都是项目,一切也将成为项目”。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重量级项目可以振兴一方经济,一个标志性项目特别是功能性项目,可以改写一座城市的历史。抓城市建设,实质就是抓项目建设。抓住了项目,就抓住了城市建设的“牛鼻子”,就抓住了跨越崛起的“方向盘”。全市上下必须始终做到项目决策优先考虑、项目资金优先安排、项目问题优先解决,切实在全市形成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围着项目干、凝心聚力抓项目的良好局面。
(一)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做好项目前期工作,是保证项目顺利实施的重要前提。要围绕山水园林城市建设,科学系统研究、超前谋划策划、逐一梳理细化,对重大项目进行精心论证、精心包装,使规划、计划、方案、项目、工程无缝链接、梯度推进,形成开发一批、储备一批、推介一批、实施一批的运行流程和良性机制。要把好项目规划评审关,对项目进行充分研究论证,进一步细化项目环保、资金等评审工作,加强项目工程概算、预算和竣工决算评估审查,切实提升项目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要加大对重大项目审批的跟踪争取和协调推进力度,使项目尽快从前期准备转入实施推进,尽快转化为工作推动力、现实生产力和辐射带动力。
(二)全面加快建设进度。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狠抓项目推进上来,调动一切有利因素,聚集一切积极力量,掀起新一轮项目落地高潮、开工热潮、建设大潮。一要强化进度管理。特别是在推进老城区改造项目上,一定要注重吸取其他地方的经验教训,启动之前要深入细致地做好准备工作,项目一旦启动,就要加快推进、按时完成,防止项目久拖不决、久建不成的“马拉松”现象发生。对照目标任务,细化完善项目建设进度计划,排出时间表,实行倒计时,把建设任务分解到具体责任人,分解到每一月、每一旬、每一周,努力使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每个项目天天有投资、周周有进度、月月出形象。二要抓好分类指导。认真排查项目推进中遇到的审核立项、土地供应、征地拆迁、安置补偿、环评审批、配套建设、规划许可等症结和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已开工的项目要积极突破、全速推进;进展慢的项目要查找原因、迎难而上、奋力赶超;有困难的项目要创造条件、先易后难、重点突破;对重点项目和市政工程,要定死任务、集中力量、全力推进。三要加大督导力度。分管市级领导和责任单位主要负责人要深入一线、现场指挥,盯住时序进度,研究破解办法,督促项目推进,坚决做到咬定目标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不获全胜不收兵。
(三)强化项目建设责任。加快推进城市建设,每位领导都是排头兵,每个部门都是主力军,每个同志都应在第一线,都有具体任务,都有应尽之责。要推行领导包保重点城建项目责任制,确保每个重点项目都有领导包保、部门牵头、具体人员负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要推行项目建设公示制,对重点项目实行挂图作战、倒排工期、公示承诺,确保项目建设责任到人、如期推进、按时竣工。各个责任部门要全面参与协调服务,全程参与建设管理,简化办事流程,用足用活政策,为项目推进提供政策保障,把城市建设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今年,老城区改造任务繁重,各个城区街道、社区要做好教育群众、宣传群众工作,引导群众主动响应、自觉投入城市建设,为推进重点城建项目营造良好氛围。
(四)尽快完善工作机制。紧紧围绕项目建设,着力完善管理机制、监督机制和奖惩机制,激发全市上下抓项目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健全项目管理机制,精心规划、精心设计、精心施工、精心管理,将高标准、严要求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各个环节,把每一个项目都打造成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检验的优质工程、精品工程。建立项目建设监督机制,加强项目资金监管和质量监管,严防挪用、挤占、浪费工程建设资金,防止“暗箱操作”,杜绝“豆腐渣工程”,使每一个项目都成为廉洁工程。建立“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支队伍、一抓到底”的“四个一”推进机制,实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周报、月查、年考制度,查开工、查进度、查质量,把项目推进情况查实、查严、查到位。完善项目奖惩机制,把项目建设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能力素质的一把尺子,以项目投资比贡献、以项目进度论英雄、以项目落实定奖惩,确保执行政策不走样,兑现承诺不失信,努力创造投资效益最好、安全系数最大、投资成本最低、行政效能最高、服务质量最优的项目建设环境。对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力度大、进展快、成效实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落实不力或未完成投资任务进度的,要通报批评;对在服务重点项目过程中不支持、不配合,甚至干扰、破坏项目建设,给项目建设出难题、设障碍的,要严肃问责、从严打击,切实保障项目建设顺利有序推进。在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的同时,要狠抓安全生产,确保安全施工。
(五)凝聚形成强大合力。项目建设是一项环环相扣、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协作配合,必须群策群力、团结拼搏、共同推进。市级领导要高度重视项目建设,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勤于督促检查项目进展情况,勇于协调解决各种困难问题,善于凝聚干部群众力量,强力推动重点项目建设扎实有序开展。各县(市、区)、各部门主要负责人要切实履行领导责任,亲自谋划研究,亲自安排部署,亲自服务协调,亲自督促落实,千方百计督促项目建设;分管领导要主动承担分管责任,做到思路始终不离项目,工作始终围绕项目,措施始终服务项目,全力以赴抓好项目。各地各部门都要牢固树立全市发展“一盘棋”思想,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尽其能,坚决杜绝条块脱节、推诿扯皮影响项目进度的现象,真正做到部门联动、上下互动、左右配合、齐抓共管。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要加强对项目建设的宣传报道,大力宣传项目建设进度情况,大力宣传项目建设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和先进典型,增强群众参与项目建设的信心,引导社会各界理解、关心、支持项目建设,形成全市上下积极配合、广泛参与、共同推进项目建设的良好局面。
李瑞环同志曾讲,“城市建设最大的敌人,是城市建设者的有权、无知、敢拍板”。城市建设者、管理者的见识、能力和水平,直接影响着城市的规划、建设与管理水平。要通过努力学习解放思想、开阔视野,提升专业素养,培养过硬本领,自觉站在全省、全国乃至全球的高度,立足本来、学习外来、创造未来,以战略眼光谋划城市发展,用民主决策规范手中权力,以强烈的责任意识、务实的工作作风,作好每一个决策、抓好每一项工作、建好每一个项目,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增强城市的影响力、吸引力和竞争力。
同志们,加快城市建设,提升管理水平,是影响未来发展的战略任务,群众期待,社会关注。我们要本着对人民群众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态度,解放思想,扎实工作,全面完成各项建设任务,不断增强山水园林城市特色和魅力。

市2014年城市建设工作会议领导讲话稿》由那一世范文网整理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引用请注明网址出处。
Copyright © 2010-2018 www.nayishi.com 那一世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