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那一世范文网 > 常用范文 > 模版范例 > 正文

一堂优秀品德课的基本要素

模版范例范文 发布时间:2011/1/13

一堂优秀品德课的基本要素

谈一堂优秀品德课的几个基本要素
因工作的需要,我经常要下校听课,经常要组织各种公开课观摩活动,也经常要开展或参与一些诸如优质课、教坛新秀、优秀教师评比的听课活动,不少青年教师总这样问我: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简称“品德课”)教师要从哪几个方面去把握和驾驭课堂教学才算是一堂好课?针对这些问题,我有时感到很茫然,无从回答,因为“精彩源于细节”,涉及一堂好课的细节实在太多了。但有时我又感到不难回答,因为作为一个品德课教师,不能老是被好课的各种细节所束缚,如能做到一些品德课教学的基本要求,也不能不算是好课。一堂好课对于教师来说,不应该是可望而不可及的空中楼阁,只要有信心,肯努力,是能够上出精彩的品德课。当这种认识在我的脑海里逐渐清晰时,我就从教师教学的层面上作了如下回答:
一、教学目标要明确
《教学论》认为:“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要保证教学工作取得预期的成功,首先就必须提出明确而切实的教学目标,并紧紧围绕既定的目标开展教学活动;要检验教学工作是否取得预期的成功,也要看既定的目标有否达成。”很显然,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的教学中,不少教师对教学目标的作用缺乏应有的认识,特别在品德新课程实施后,一些教师更是对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伴随着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出现了教师在教学中重视体现学生的生活,体现学生的活动,体现教学的开放而不重视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达成,他们往往过多地去重视设计、安排一些学生外显的肢体活动,为学生这些外显活动的精彩而喝彩,却比较少的去考虑从目标需要的层面去设计和安排活动,活动之后也比较少的去考虑这些预设的目标有否达到,给人的感觉是课上得很累却目标模糊,实效性不大。[本文转载自那一世范文网-http://nayishi.com找文章,到那一世范文网]因此,我认为新课程背景下的品德课教学,仍然要十分重视目标的作用,要设定准确的教学目标,并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来安排教学内容,做到每节课都有一个明确的课时教学目标,一节课中各个教学环节的子目标都围绕课时目标展开,为落实课时目标服务,且每个教学环节中所安排的各项活动,又都围绕环节子目标展开,为落实环节子目标服务,这样,一节课就形成了一条清晰的教学目标链,教学活动也循着这条目标链有序地开展,如教师再能抓住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生成目标”开展教学,课堂就会更加精彩。
如浙教版五下年级《圆明园在哭泣》,我区湘师附小应东辉老师根据课标“内容标准”要求和教材的呈现内容,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了解圆明园的过去和现在,了解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历史事实,感受祖国的灿烂文化和帝国主义列强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巨大伤痛,从而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立志为祖国的富强做出自己的努力”。设计了下面这样四个教学环节,并根据环节目标开展教学:一“思想旅行”。让学生通过课前调查、课中汇报交流来了解圆明园焚烧前的情况,感受祖国灿烂的文化;二“史海钩沉”。通过播放《火烧圆明园》录像片断来了解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历史事实,感受民族的巨大伤痛;三“历史回眸”。再次让学生交流课前的调查材料,了解中国近代史上我国人民遭受屈辱的事件,感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四“我抒我心”。让学生谈体会,说感受,抒发自己为祖国的富强而奋发努力的决心。整节课给人的印象是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学生情感得到充分调动,参与率很高,应该称得上是一堂好课。
二、内容讲述要准确
品德课不是原来的思想品德课,从课程性质层面上讲,它不是单一地给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课程,而是以学生的生活为主线,把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融合的综合课程。正是由于教育内容涉及的范围广,知识性强,所以对教师的要求就高,凡教学中所涉及到的知识内容,都要求能了解和撑握,正如我们平常所说,要教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在课堂教学中讲述准确,不至于出现讲述上的知识性错误。
如前所述的《圆明园在哭泣》,它并不仅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还包含着一种国情教育、历史教育,因此,教师承担着品德课教师和历史课教师的双重角色。教师在教学前必须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这一历史事件的一些相关知识了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发生、发展、结果都要心中有数,这样才能讲述准确。特别是在“历史回眸”环节,教师为让学生更加深刻感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要求学生课前去收集当时帝国主义列强强迫我国政府签订的其它不平等条约并在课堂上交流,这就要求教师具有更广的知识面,对这些相关内容也要有所了解,以利于对学生的课堂交流进行正确的评价或引导,丰富学生的知识,升华学生的情感。而有的课文,如《欢迎来我家》(浙教版《品德与社会》第一册),教材中有让学生画一张来我家的线路图并向同学介绍的要求,这节课的教学,教师又承担着品德课教师和地理课教师的双重角色。在指导学生画线路图时,要根据地图左西右东、上北下南的方位要求来指导学生确定“我家的位置”和来我家的线路,而不是从美术课的角度来指导学生画图,评价也要从方位是否正确而不是画得是否美观角度来展开;在向同学介绍时,要求学生从我家“东南西北”的这些方位特征上来说明,而不是从日常口语“前后左右”的特征上来说明。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不断转换自己的角色,用一些专用术语来讲述并向学生提出要求,不仅有助于提高本课的教学实效,而且还为他们以后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师知识面广且讲述准确,在作为综合课程性质的品德课教学而言,显得特别重要。与其讲错,还不如不讲,尤其对小学生来说,教师讲错比不讲的负面影响还要大,这是教师在讲述常识性知识时必须要注意的一个问题。也正因为如此,教师能把教学内容讲述准确,没有常识性错误,这也是构成一堂好课的一个不可缺少的要素。
三、教法选用要得当
《教学论》认为:“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它是教学过程整体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鉴于教学方法的重要作用,教师在品德课教学中,同样也要十分重视教法的选用。
怎样来选择、运用教法呢?我认为一定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执教老师自身的素质特长来灵活选用,这样不仅使教法的针对性强,而且在使用上也得心应手,容易产生满意的教学效果,切忌一味求新求异。一般说来,低年级的品德课,从教学对象来说,他们的特点是性格外向,活泼好动,模仿性强,大多都喜欢在公众场合表现自己,一句表扬话,一朵小红花,会对他们产生非常大的诱惑力,而就教学内容来说,大部分又都涉及小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因此教师在品德课中,应多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选择与运用诸如小品表演类、行为训练类、表扬激励类的教学法,让学生在欢快愉悦的氛围中接受品德教育,在学学、做做、评评中规范自己的言行,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中高年级的品德课,由于教材内容的说理性增强,深度也不断加大,而学生也因为其思维逐渐成熟而性格上变得比较内向,低年级那种说说、唱唱、跳跳的活动教学方法,可以说与小学生的不断成熟而渐行渐远。因此教师应多选用说理、讨论、探究类教学方法,让学生从对具体事例的调查、分析中,通过自己的理性思考来提高自己的道德认识。当然,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也不能忽视教师自己的素质特长,尤其对一些艺术性较强、需要教师的具体指导或参与表演类方法,更是如此。因为最好的教法,也只有在教师的运用过程中才能体现它的价值,发挥它的作用。如前所述《圆明园在哭泣》一课的教学,应东辉老师根据自身素质的优势,从城区高年级学生见识较广、表达能力较强和教材学习内容多以史实材料为主的特点,模仿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的表现形式来组织课堂教学,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他把自己定位成节目主持人角色,起到活动中穿针引线的作用,把整节课的教学安排为“思想旅行”等四个主题环节,每个环节都分别安排4位学生上台做“嘉宾”,以他们为主来汇报课前调查、了解的有关材料,其他同学做“观众”来围绕主题参与学习。整节课给人的感觉不仅教学内容组织得好,目标明确,而且表演形式也模仿得惟妙惟肖,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很高,主体性得到较好的发挥。
四、教师情感要真切
情感是人的需要时否得到满足的一种内心体验。不少研究证明,情感是联接认知与行为之间的桥梁,积极或消极的情感都会产生积极或消极的行为,情感还具有动力功能,不同程度的情感还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行为,当然,如果没有情感,认知也就难以转化为行为。鉴于情感的这种特征,有经验的教育工作者都十分重视发挥情感的作用。品德教育是一种心灵交流的过程,更是一种情感交流的过程,课堂教学中惟有真情,学生才能入耳入脑,也惟有真情,才能震撼学生的心灵,达到满意的教学的效果。因此,作为一堂优秀的品德课,教师情感也是一项必备要素。它给人的感觉应该是源于生活,情感丰富;真情表达,恰到好处;循循善诱,情理交融。这不仅能给人以教育之感、享受之感,而且还有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达到指导学生行为的目的。
那么,教师应怎样发挥情感的作用来上好品德课?我认为首先是教师要有情感。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在和学生一起学习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对已逝生活的追忆或对未来生活的畅想,来培养、激发自己的道德情感,当然这种情感必须是真实的而不是矫揉造作的;其次是情感的真实流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已有的那种情感要让学生感觉到、体会到,产生师生情感上的共鸣,以便于情感的迁移。因为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小学生的情感还不十分稳定,依恋情感十分明显,他们把老师看成是可以充分信赖的人,对

一堂优秀品德课的基本要素》由那一世范文网整理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引用请注明网址出处。
Copyright © 2010-2018 www.nayishi.com 那一世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