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局就业服务民生总结材料
,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坚持将公共就业服务工作作为民生大事来抓,始终本着“民生需抓落实、抓民生要让群众满意、民生工作体现在细节上”,将一系列为民、利民、惠民政策落到实处,从根本上保障了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真正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就业再就业政策的实惠,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关乎和谐,多为下岗失业人员和广大农民工想一些,多为人民群众做一些,特别是一些关乎民生的、比较琐碎的事,我们不怕麻烦,俯下身子,做了大量的为民实事。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确立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国家级示范县(河北省六个县中我县是张家口市唯一获此荣誉),这是动力也是压力,我们“就业人”深感责任重大。现将一年来情况总结如下:一、就业目标完成情况全县新增就业人数3000人,完成市下达任务指标的128%;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900人,完成市下达任务指标任务的173%;安置就业困难人员600人,完成市下达任务指标的150%。;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16000人,完成市下达任务指标的200%。;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较好地控制在市年初下达的4.3%目标之内;失业保险全年参保9500人,完成市下达指标任务的106%;职业介绍城镇登记失业人员600人,完成市下达指标任务的150%;创业培训518人,完成市下达指标任务的259%;就业再就业技能培训1510人,完成市下达指标任务的100%;阳光工程培训农村劳动力4310人,100%完成全年指标任务;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贴息贷款万元,成为全省县级放贷第二名,受到省厅表扬。二、主要工作措施:(一)发挥基层劳动保障平台作用,促进城乡劳动力转移就业一是建立了完善劳动力资源数据库。今年,我局又一次抽调人员,配合乡镇劳动事务保障站和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对全县18万城乡劳动力的就业现状、技术特长、就业意愿等情况进行了全面详细的摸底调查、登记造册,并全部录入微机实行动态管理,进一步完善了市、县、乡、村四级劳动力资源和劳务信息互通共享机制,为全县劳动力的稳定、有序、快速转移创造了条件。二是深入开展了“春风行动”和“春暖行动”。按照上级部门要求,结合开展“春风行动,我局开展了针对农民工的问卷调查活动,抓住春节前后农民工大量返乡及外出的有利时机,出动工作人员,免费发放《外出务工须知》、维权手册和用工信息10000多份。组织举办“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一次,为农民工提供了50个工种近个就业岗位,有1000余名农民工就近找到了合适的就业岗位,今年4月又开展“春暖行动”,为农民工和用工单位送政策,送“用工合同”范本等服务,有力地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三是积极行动,促进劳动力转移就业,努力促进农民增收。按照4月28日全省劳务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和县委政府的要求,我局组织召开了由乡镇劳动保障站、街道协理员参加的专门会议,细化责任目标,积极开展劳务经济创先争优活动,推动全县劳务经济大发展,紧紧抓住县委县政府全力实施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和重点工程多的契机,我局工作人员深入到我县162个城建重点项目单位,积极为农民工寻找就业岗位,并及时与各工程主管部门、施工单位沟通联系,推荐近5000名农村劳动力就近到县城各工地就业,同时,我局积极拓宽劳务输出渠道,组织参加了年初河北---石家庄劳务用工洽谈会,并努力发展劳务派遣业务,在现有20多家派遣单位基础上,又与山东烟台港务局达成派遣协议,计划派遣员工100余名。(二)采取有效措施,为大中专毕业生实施就业援助和搭建就业平台我局为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充分就业,举办了“春、秋季节人才招聘会”,吸引了大批高校毕业生前来参加,20多家用工单位共为300余名求职者提供市场营销、文秘、机械制造、酵母发酵、奶站服务等岗位50多个;我县新型产业18家风电企业共引进各类人才376名,30家矿产加工企业吸纳相关人才270多名,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生态旅游业、现代物流业吸纳人才470多名;我局还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对离校后经就业援助仍未实现就业的高校毕业生,通过积极与各乡镇、社区街道以及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联系,挖掘适合高校毕业生从事的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岗位15个,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岗位5个(现经过一年见习,已经全部顺利转正),对部分零就业家庭高校毕业生、高校残疾人毕业生进行了公益岗位过渡性安置;同时为55名当年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发放失业补助金8万余元;辅助54名初、高中“零就业家庭”和农村低保家庭毕业生免费就读技工学校。至此,一批高素质管理、技术人才为县域产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三)强化培训职能,努力提高劳动者适应工作能力一是针对京津市场冬季缺少燃油燃气司炉工和水暖修理工的情况,主动与京津两市热力公司联系争取用工指标,并与北京西城区质量技术监督局今年4和10月联合培训司炉工近200人。实现了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为农村大龄青年冬闲季节找到了合适的岗位,真正实现种地打工两不误,一年四季有钱赚。二是加强对下岗失业人员和高校毕业生以及其他城镇失业人员的创业培训。举办了三期创业培训班,培训下岗失业等人员518名,并有效的和小额担保贷款结合起来,扶持下岗失业等人员走上自主创业的道路。三是我局组织人员利用农闲时机,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深入乡镇宣讲各种种、养植技术,有效地对旅游区附近从事旅游服务的300余名“乡村旅游服务员”实施培训,使他们从敲门到站姿,从问候到道别等方面培训他们的行为举止,使农民工的整体素质得到提升,大大提升了服务水平,有效的促进了农民实现就地转移。四是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4300人,其中阳光工程引导性培训2900人,适用技能培训1400人(四)加大对困难群体援助力度为抓好就业服务,切实做好公益性岗位的安置工作,我局对符合条件的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进行认定和登记造册,对确有困难的人员根据其就业愿望、职业技能、身体素质、生活状况等制定有针对性的援助计划,实行重点援助,及时把上级的再就业优惠政策送到下岗失业人员手中。目前已为一中、三中、职业技术学校、民乐街及北辰路小学、市容市貌管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政府、公检法部门、行政机关等部门安排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400名。(五)积极用好再就业资金,真诚服务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资金是推进工作的保障。今年以来,通过多方努力,积极争取,共争取再就业资金 891万元,是全省县级最多的。为人享受到了社会保险补贴,400多人领到了岗位补贴,300多人享受了小额担保贷款和贴息政策,为大学生就业、返乡农民工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做出了积极地贡献,为全县稳定创造了条件。(六)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制度我局为强化失业保险工作,做到了应保尽保,应收尽收,确保按时足额发放,已为500人发放失业保险金250万元,失业保险累计参保人员达9500余人,我们在继续加大失业保险扩面、征缴、清欠力度的同时,重点做好了参保单位的申报、核定费基、缴费效果、现场监督等环节的工作;着力强化了对参保对象和失业人员的服务工作。为参保对象和失业人员提供了各种政策咨询服务;逐步完善了参保单位和个人缴费记录,加强了社会保险基金监督检查。(七)树立典型,激发创业者创业激情我就成立了创业指导中心,为下岗失业人员和高校毕业生提供免费创业培训和企业开业指导。中心整理出版了《张北县农村劳动力劳务输出和返乡创业事迹选录》,免费发放给创业者,激发大家的创业热情;同时,经过我们在创业者中收集,以创业促就业为主题的《怒放的生命》一书已整理出版,其再现了创业者的真实生活和创业历程和可遵循的规律,通过积极引导,使创业者少走弯路。创业项目更符合实际。营造创业氛围,又一次点燃了创业者的激情,促进了我县“全民创业促就业工作的开展。三、工作谋划(一)创新工作思路,在就业三大压力面前求突破一是劳动力供大于求总量性矛盾的长期存在,城镇预计新增就业2500人,补充自然减员约600人,供求缺口约有1000人;二是转变发展方式和产业调整中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求劳动力在各产业之间实现有序转移,需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来吸纳二产的减员,消化一产的富余劳动力;三是我县城镇三年大变样加速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步伐,对促进就近就地转移劳动力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及时服务就业岗位,千方百计稳定和促进就业。实施就业岗位开发计划。发挥投资和重大建设项目带动就业的作用,通过稳定生产、稳定市场来稳定就业,开辟更多新的就业增长点,加快落实减轻企业负担的政策措施。(二)积极化解三大群体的就业矛盾一是根据高校毕业生就业矛盾突出的现状,继续做好见习岗位征集,失业救助,推行事业单位招聘等工作,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进计划。按照职责明确,管理规范,有效运行的原则,加快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新机制。组织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进行动,鼓励他们到农村去。二是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全面落实培训补贴政策,大力支持和鼓励企业开展上岗培训,实施技能提升培训工程;组织各类准备创业人员特别是返乡农民工和高校毕业生参加创业培训,提高创业成功率。三是实施农民工就业服务计划。坚持向城镇转移就业、扶持就近就地就业和返乡创业三结合,加强劳务经济发展和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多渠道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四是实施困难人员就业援助计划,根据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的难度更大的实际,继续跑省进厅加大就业专项资金的争跑力度,努力开发公益岗位,大力加强社保补贴力度,完善普惠政策,使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更多地享受到政府的温暖。(三)充分发挥劳务能人带动转移就业的作用挖掘100名劳务能人通过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客观评价劳务能人的积极作用和示范效应,利用他们自身长期外出务工获得的信息、经验和积累的技术,资金等优势,通过以老带新,创办企业,从事家乡劳务经济活动等方式,带领和组织一定数量的家乡劳动力外出务工,减轻农村劳动力盲目外出的成本和风险,缩短用人单位和家乡劳动力之间的距离,尽可能有序转移,探索建立对劳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