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依法办学自主发展三年规划
一、现状分析
(一)办学条件
小学是一所具有400多年办学历史的农村名校。99年被命名为浙江省示范小学。目前,学校共有31个教学班,学生1794人,教职工83人,专任教师76人,市级骨干教师18人,中学高级职称1人,小学高级职称教师43人;专任教师学历达标100%,专科以上学历56人,占70%。学校校园规模较大,占地面积23332.6m2,建筑面积6953.6m2,绿化面积15600m2。学校布局合理,三区分明。教学区:专用教室和辅助用房配备完善,设施齐全。三机一幕、电脑、闭路系统、广播系统、防盗系统、网络系统满足现代学校教育需要,整体教学设施走向现代化。生活区:学生宿舍宽敞明亮,拥有闭路系统、程控系统;学校厨房设备先进、齐全,餐厅清洁卫生。活动区:校园内环境优美、假山喷泉、鲜花环绕;生物基地内一年生机盎然,奇花异树数不胜数;东侧的绿化带集宣传窗、花草树木为一体。篮球场、排球场俱全,除原操场外,还在后山新建了具有200米环形跑道,100米直跑道的新操场,并对山体进行了植被复绿。较好的办学条件为学校成功实现现代化学校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已有成绩
8月——7月是学校实施依法办学自主性发展的三年。全体教职员工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和奋斗,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绩:学校荣获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示范基地等80多项集体嘉奖。教育科研工作特色显著、硕果累累,先后承担并完成了国家级子课题1项,省重点课题1项,省规划课题2项,台州市重点课题1项,规划课题3项,温岭市课题20多项。其中《农村小学生物科技启蒙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和《农村小学生物科技启蒙教育体系的构建》相继获省基础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1项研究成果获浙江省创新教育成果一等奖,并在今年7月份成功向长三角推广。有6项学生团体科技研究成果在省、地级获奖。学校荣获浙江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称号,3名教师分别荣获浙江省教育科研标兵、台州市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台州市教科新秀等称号。学校举办的少儿乒乓训练班战功赫赫,20多人次省级比赛获奖,2名队员被省少体校正式入取,2名队员被评为温岭市青少年英才称号。学校多项教育创新改革项目开展扎实有效,学生素质全面发展质量高,市级以上素质比赛获奖近300人次,教师素质专业发展步履快,逐渐向研究型教师转轨,教师在市级以上文章发表及获奖达300多人次,多名教师在市级课堂教学竞赛中获奖。学校管理有特点,办学有特色,学生有特长,为由“有特色的学校”发展为“特色学校”铺垫了良好的基础。成功的背后,我校积累了丰富的依法办学自主发展的成功经验(尤其是可贵的直接经验),形成了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学校依法办学自主发展的操作办法,为新一轮自主发展构建了强大的理论支持体系。
(三)面临的挑战
1、规模办学的思想和办学规模的现实存在着较为突出的矛盾。
⑴中心校(想分分不了):随着办学信誉的增强,就读学生数的增加,造成了学生数和办学规模的不相适应,由于办学条件的限制,本该足够开设40班以上的规模,而现在只能开设31班。
⑵下属学校(想并并不了):仍存在着多、散、小的现状,校网调整压力大、困难重重,造成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教育质量的较难提升、影响城乡教育发展的均衡化。
2、投入严重不足与高标准发展存在着较为突出的矛盾。
中心校现代教学设施逐步得到了改善,但教学辅助用房短缺,难以适应优质教育的需要;下属各校现代教学设施的配备较落后(如下属17所学校中有11所学校仅1台电脑,17所学校均无整套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基础建设陈旧落后(17所学校中仅3所被评定为市四有三化建设先进学校),改善办学条件的投入不足,遏制了素质教育的快速发展。
3、学生班额较多,如何在大班额的前提下,更好地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实践经验比较欠缺,仍需探讨。
4、与市内同类学校相比,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较强,但市级以上名师欠缺,缺少真正的专家型教师,校本培训中专家引领较薄弱,名师效应在我校得不到体现。
5、与市内、外名校相比,我校教师的教学理念仍较落后,学校学科教学的均衡化程度不高,重语数轻技能,重知识轻能力,重灌输轻情感等现象还普遍存在。
6、与市内、外名校相比,我校学生的学习方式较单一,学习近平整体不强。
(四)发展趋势
结合国家、省、市教育发展要求确定学校发展趋势:促进教育优质化、均衡化发展;以人为本、德育为首,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改革、推动创新,保持教育发展的活力;促进教育全面、持续、和谐发展;贯彻依法治教精神,增加教育投入。
二、办学思想
以《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纲要》为指导,结合《温岭市教育改革与发展“十一五”规划》和温岭市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倡导“以人为本、质量为魂、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以教育法规为依托,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自主发展为目的;奋发图强,开拓进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学校教育再次腾飞。
三、办学目标
(一)总体目标
实施名牌战略,力争在三年内达到师资队伍优秀、办学条件优越、校容校貌优雅、管理水平优胜、教育质量优异、学校特色鲜明的目标,真正成为市内一所教育现代化程度较高的以生物科技教育为支撑的农村科技教育特色名校。
(二)培养目标
从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创造四个方面,培养学生终身发展所必备的基本素质。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善于合作交流、善于思考创新、善于实践探索,健康快乐,活泼开朗,个性凸显的少年儿童。
(三)分项目标
1、学校管理。实施管理最优化探索,丰富学校管理内涵,努力打造工作、学习、生活为一体的师生大家园。
05学年学校管理:创新现代学校管理机制,确保学校决策的科学定位和决策执行的务实到位,提高学校办学的科学化、民主化程度。
06学年学校管理:以“服务”和“合作”为核心树立现代办学管理意识,打造合作型学校团体。
07学年学校管理:形成轻松、愉悦、民主、积极的学校管理的人文氛围,使学校真正成为充满和气、充满士气、充满朝气、充满才气、充满喜气的教师大家庭。
2、教师管理。完善“多层次、多形式、多途径”的教师培训制度,建设一支具有高度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的适合学校自主发展的专业型教师队伍。
05学年教师管理:制订并实施“镇小学教师三年培训规划”(镇小学教职工师德创优三年规划、镇小学教师优师工程三年规划、镇小学新教师三年成长规划)
06学年教师管理:实践中反思、调整各项实施规划,确保规划实施有序、有效运行。
07学年教师管理:全面达成各项规划目标,教师专业化程度较高。
3、教学管理。以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改革,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学生学习近平。
05学年教学管理:以减负增效为原则,大胆改革,积极创新,构建学生发展性评价机制。
06学年教学管理:构建与新课程理念相吻合的教学评价体系,体现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的统一。
07学年教学管理: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完善教学管理机制。
4、德育工作。实施德育“阳光工程”,把学生培养成一名具有健康的心理,良好的习惯,积极的情感,正直的人品——“阳光式”少年儿童,打造阳光校园。
05学年德育管理:继续深化学校德育优势项目,加强德育基地建设和德育工作研究。
06学年德育管理:创新德育管理机制,整合德育优势项目,启动德育“阳光工程”。
07学年德育管理:初步达成德育“阳光工程”预定实施成效,打造阳光校园。
5、教育科研。以课题驱动校本培训为手段,走研究、工作、学习融合之路,再创学校教科研辉煌。
05学年教育科研:制订切合实际的近、远期学校教科研发展规划,做到科学引领,规划在先,并组织实施。
06学年教育科研:探索教育科研和校本培训相结合的有效途径,积极开展课堂教学凸现学习方式多样化实践研究,丰富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近平。
07学年教育科研:提炼研究、工作、学习相融合的教育科研模式,总结教科研成果。
6、后勤服务。为实施优质教育和实现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为学生、教师、学校的三维发展奠定物质服务基础。
05学年后勤管理:积极筹措教育经费,加强学校基础建设。
06学年后勤管理:高规格、高标准优化教育装备。
07学年后勤管理:积极争取镇政府的支持,对学校进行整体形象包装,达到办学条件上档次,校园文化高品位。
7、特色创建。从教育的终极目标出发,巩固、深化和拓展学校原有特色,形成学校独特文化和校本资源。
05学年特色创建:科学规划生物科技教育校本课程的拓展利用和学校文化、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相结合的特色校本课程建设开发方案,并组织好实施工作。
06学年特色创建:巩固和深化学校原有特色,分段编印校本教材及教参初稿,点上尝试运行并不断完善修改。
07学年特色创建:正式编印校本教材、教参,面上运行;整理研究成果,申报各级教育成果奖,凸现校本研究和培训成效。
五、成功主要标志
1、办学行为规范性与程序性
以讲政治的高度规范办学行为,达到收费规范、招生规范、学籍管理规范;
以讲原则的高度严格按照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开好课程,达到课程设置的严肃性、科学性;
以讲奉献的高度加强师德师能建设,达到我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先进性。
2、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与水平
80%的教师有课堂教学风格;
教师课堂教学能力达到b区间(以上一轮测评为基准);
教师业务竞赛市级以上获奖率提高0.5个百分点;
培养1-2名市级知名教师。
3、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水平
学生的学习近平与能力达到b区间(以上一轮测评为基准);
学生市级以上艺术素质和体能竞赛获奖达280多人次。
4、学校的社会满意程度
学校办学的社会评价满意率(含基本满意)达90%;
学校办学的社会评价不满意率不超过4%。
5、学校特色及其示范辐射作用
学校生物科技教育的的延伸拓展特色项目地级以上立项,成果地级以上获奖,校级以上推广;
学校文化、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相结合校本课程建设特色项目,成果地级以上获奖,镇级以上推广,市级以上新闻媒体报道;
少儿乒乓球训练特色项目持续发展,竞技水平处于市内龙头地位。
六、实施策略
(一)坚持“德育为先”策略,增创我校德育工作的新优势
1、构建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实效性的德育工作框架。认真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