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那一世范文网 > 总结报告 > 工作计划 > 正文

市-2010年人才发展规划

工作计划范文 发布时间:2010/10/24

市-2010年人才发展规划第2页

最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要大力培育和聚集旅游专业人才,提升我市旅游业发展水平。对现有旅游人才队伍要进一步强化培训,提升素质,同时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培养和引进高层次旅游专业人才,重点选拔、培养和引进旅游项目的经营策划人才、旅游资源的开发管理人才和旅游服务复合型人才。

(四)逐步扩大高技能人才队伍规模。在制造业、水电、化工、服务业及其它职业技能含量较高的行业中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加快培养和吸纳一批企业急需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要的知识技能型人才,并以此推动高技能人才队伍的整体建设,带动各类高、中、初级技能人才梯次发展。到2010年,全市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6万人以上,其中技师、高级技师的比重提高4-5个百分点,达到2.1万人。

(五)着力增强农村实用人才的示范效应。农村实用人才是农业和农村人才队伍的组成部分,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示范作用。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断扩大农村实用人才规模,提高他们掌握、推广和应用农业实用新型技术的能力和水平。大力实施“农村实用人才重点开发工程”,以规模效应和示范作用为重要条件,选拔、培养“土专家”、“田秀才”、种养植能手、农民企业家、农村经纪人,形成省、市、县、乡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实用人才队伍。到2010年,农村实用人才队伍达到3.8万人以上,其中市级以上乡土拔尖人才达到500人。


第三章政策措施与工作机制

一、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加速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队伍

(一)以执政能力建设为主线,大力实施党政人才培养工程。充分发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和政府人事部门继续教育基地的主渠道作用,积极开辟国(境)内外培训渠道。通过教育培训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驾驭市场经济、应对复杂局面、依法执政和总揽全局的能力。用5年时间把现有党政人才普遍轮训一遍。县级以上领导干部每5年进行三个月以上的脱产培训;每年选拔名以上优秀年轻党政人才到省、市、县三级党校进行培训;每年选拔30-50名优秀年轻党政人才到国内外高校攻读公共管理硕士(mpa)核心课程;每年选派20名优秀年轻党政人才到上级机关、经济发达地区挂职锻炼。要有计划地选拔和跟踪培养一批市级、县级副职后备干部及县级党政正职后备干部。每年从应届高校优秀毕业生中选拔50名左右到基层锻炼,储备充足的党政后备人才资源。

(二)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为核心,大力实施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工程。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系统教育资源和社会教育资源,发挥政府培养人才的导向作用,采用政府指导性培养和单位内部按需培养相结合,国内培养和国外培养相结合,学历培训和专业进修相结合等形式,加大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力度。通过举办emba总裁研修班、“初、中、高级职业经理人”培训班、“企业家论坛”等多种形式,培养1000名掌握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和综合管理技能的高级职业经理人,培养一大批在人力资源、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生产管理等方面拥有实际管理操作技能的初、中级职业经理人。

(三)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大力实施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工程。加快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步伐,实施以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等为重要内容的继续教育工程。大力开发、整合和充分利用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社会团体和中介组织等现有继续教育资源,建立继续教育基地网络体系,开展专业技术人才的继续教育。定期开展专业技术人才公共培训学习活动和学术论坛活动,有计划地选送优秀专业技术人才赴国内外培训或进修,每人每年平均参加学习时间累计不少于12天,每年接受继续教育面不低于50%。将继续教育的学时和效果,与年度考核、职称晋升和专业技术职务续聘相结合,提高继续教育的质量和成效。依托各类技术开发中心、科研单位、博士后工作站、专家产业基地以及重点项目、重点课题培养高层次人才。根据高层次人才承担的项目或课题,用“人才开发专项资金”每年择优资助30名左右,以提高他们的科技创新能力。加强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专家后备人选的培养,壮大专家队伍。启动“紧缺人才培养计划”,根据我市人才发展重点,有计划地选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赴国内外进行中短期培训。鼓励专业技术人才参与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紧跟国际科技发展前沿,培养造就一批优秀中青年高级专家。

(四)以提高岗位技能操作水平为核心,大力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整合职业教育资源,为高技能人才和紧缺技能人才的终身教育培训提供载体。加大办学经费投入,各级政府应足额将地方教育费附加的20%用于职业教育,改善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的办学条件。

运用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机制、岗位技能工资政策和社会保障政策,推动企业将技能培训与考核、使用、待遇紧密联系。组织生产一线职工,广泛开展拜师学艺、岗位练兵、技能比武和技术攻关、创新创效、观摩研讨等活动,培育技能领头人。充分发挥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体作用,强化岗位培训,促进岗位成才。通过学校教育培养、企业岗位培训、个人自学提高、职业技能竞赛等方式,培养一大批各类高技能人才。

(五)以提高示范带动能力为重点,大力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程。针对农村人才短缺的现状,每年有计划地选拔一批农村优秀青年参加多种方式培训。充分发挥现有的农、林院校,农业、林业广播电视学校,各类培训、教育基地特别是农业职业教育培训中心的作用,开展多种形式、不同专业的培训或短训;重点选送一批后备骨干到各类农业大中专学校进行脱产委培,培养1000名覆盖农业和农村经济各个行业、领域,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各类实用型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争取在2010年前,使全市每村平均拥有1名大学生。以农业实用技能为重点,开展各类农民教育培训,培养一批农民科技示范带头人、农民企业家和农村经纪人,形成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满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创新引才机制,广泛吸纳人才

(一)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积极引进我市发展高新技术、重点工程、重点学科、新兴产业、规模企业等紧缺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大力实施招硕引博和万名引才工程,建立高层次人才储备机制。企事业单位可设立首席专家、首席教授、首席技能大师等特殊岗位,引进各类专家、学术技术带头人、有专门特长的高技能人才和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到2010年前,引进本科以上学历人才3万名。

(二)进一步完善人才、智力、项目相结合的柔性引才机制。实行柔性引才,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调节、智力流动、来去自由的人才流动形式,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鼓励企业事业单位采取咨询、讲学、兼职、短期聘用、技术承包、技术入股、人才租赁、在国(境)内外人才密集地设立研发机构等方式灵活引进国内外智力。实行项目引才,根据项目特点、规模、发展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引进各类人才。以大中型企业为载体,创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产业基地,构筑人才小高地,广泛网络聚集人才。引导和鼓励中省在宜单位人才为地方经济和科技发展提供有偿服务。

(三)优化服务,开辟引才“绿色通道”。取消人才流动中的区域、部门、单位、身份和所有制等限制,疏通各类人才队伍之间的流动渠道,实行“零门槛”引才。建立限时办理和服务承诺制度,为各类人才落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对于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或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者其他有实用专长的人才,引进到机关、事业单位的,经组织、人事、编制部门同意,允许先突破编制限额,然后逐步调整到位。对本人不愿转移户口和行政关系的市外人才和暂不定居的海外人才,发给《特聘工作证》,享受我市居民同等待遇,来去自由。对引进人才的父母、配偶及其未成年子女,可随调、随迁。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简化引才手续,对未就业的本科以上学历毕业生可以实行先落户后就业。建立人才流动预警机制,对重点人才、单位核心机密人才实施有效保护。

(四)完善人才市场体系,建立规范有序的人才流动配置机制。按照专业化、信息化、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目标,大力培育各级各类人才市场,实现人才市场与劳动力市场相互联网贯通,形成开放统一的人才市场体系。加大以湖北三峡人才市场为主导,辐射湖北西部区域的人才市场体系建设力度,实现区域人才市场联网运作、信息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以三峡人力资源网为基础,加快网上人才市场建设,构建联通国内外人才信息网络的人才信息平台,提高人才流动效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育提高竞争力为目标,不断完善人才市场服务功能。通过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消除人才流动中的体制性障碍,促使市场两大主体到位。推进人才市场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服务手段的创新,营造诚信为本的市场服务环境,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建立人才市场监管机构,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大对人才市场的监管力度,确保人才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三、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深化人才评价与用人制度改革

(一)建立科学的、社会化的人才评价机制。坚持走群众路线,注重通过实践检验人才。完善人才评价标准,建立以业绩为依据,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各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加快社会评价组织建设,建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评价机构和人事考试评价院,完善职称评价组织。改进人才评价方式,完善人才评价手段,采用现代人才评价技术,努力提高各类人才评价的科学化水平和社会化程度。

党政人才的评价重在群众认可,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坚持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的原则,加强对党政领导干部经常性考察和任期考核,尤其注重对重大事件、关键时刻表现情况的考察,把考察结果作为任用、奖惩等的重要依据。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评价重在市场和出资人认可,积极探索社会化的职业经理人资质评价制度。改进国有资产出资人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考核评价工作,突出对经营业绩和综合素质的考核,提高考核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专业技术人才的评价重在社会和业内认可,进一步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积极探索考评结合

市-2010年人才发展规划》由那一世范文网整理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引用请注明网址出处。
Copyright © 2010-2018 www.nayishi.com 那一世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