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中草药产业发展五年(-)规划第2页
常食谱,需求量在上升。人类“崇尚自然”、“回归自然”呼声越来越高,人们对天然药物和天然保健品的社会需求日益增长。
(4)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中药材出口最终可享受零关税待遇,出口贸易量将会更大。
3、生态方面。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中药材开发培育收集研究提供巨大潜力。生态环境与药材资源息息相关,生态平衡与资源平衡相辅相成,中药材种植通过资源培育来改善生态环境,对我乡退耕还林、生态治理、天然林保护、发展林、药,果、药套种等工程将起到重要作用,保护生态效益的同时,可提高经济效益,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4、资源方面。丰厚的药材资源为中药材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奠定基础。
野生药材资源丰富,对收集研究、人工繁育、开发和保护野生药材资源具有很大潜力,云南中草药就产地是最好的区域。中草药较多,发展我乡中药材生产能够把生物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推动地方经济增长,成为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的新渠道。
可耕种的土地总面积4.5万亩左右(习惯面积)其中田5000亩、地4万亩左右,水果面积1.8万亩、林地面积81.65平方公里,人均12.8亩,其中有51.69平方公里的林地是原始的天然林,森林覆盖率71.7%,境内108国道线、昆禄公路横穿而过,距昆明38公里。区位优势也较好。
三、乡中草药资源综合利用和开发的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紧紧围绕国务院办公厅《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明确指出将中药产业作为重大战略产业加以发展,围绕建设绿色经济强省的战略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整合优势、龙头、基地、市场、创新五个要素,以科技进步为指导,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抓改革、培产业,加快中草药种植基地建设,带动中药产业又快又好发展,富裕农民,打造中药材之乡,促进新农村建设。
(二)发展思路
1、多渠道筹资,加快中草药基地的建设步伐。在野生中草药过分开采,资源枯竭,需求日益增长的情况下,加快基地建设,对有开发利用前途的各种药用资源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整理总结、开发;开展野生变家种试验示范推广;抓住重点产品吸纳产业建设配套种植基地,实现规模种植中草药的规范化。
重点抓住青蒿、灯盏花、半夏、草乌、白笈、重楼、丹参、柴胡等品种野生变家种试验研究。选择好宜种区域,加快人工种植步伐。
选出有云南省传统、地道、大宗中药材品种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示范种植,以示范基地为样板带动产业发展。对基地进行技术指导和管理,参照与国际接轨的中药材质量标准,实现中药材种植管理规范化,为中药生产加工企业和市场提供高品质的中药材原料。
2、以现有优势企业和产品为龙头,以新药开发为突破口,促进中草药综合利用和开发的快速发展。以各种手段和措施,扶持优势企业和产品做大做强;调动各方力量,加快具有市场潜力的新产品开发,尽快投入市场。通过中草药深加工的发展壮大,推动我乡中草药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3、加快中草药现代化步伐,与科研院所优势企业合作,采用先进的分离技术,对新老产品、家种野生原料药进行细致的成分分析,在弄清各产品的主要成份的基础上,建立科学的质量标准,科学管理、科学生产,稳定产品质量。
4、抓好新药研究开发体系建设工作。打破地域限制,多渠道筹资,多部门联合,推动新产品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包含筛选、评价、药学、临床、工程技术及制剂等新药开发全过程为规范化的产学研联合会研究开发机制。
5、打破部门和学科界限,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实行统一规划,分工协作,减少重复,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使中草药综合利用和开发在一个规划的指导下,集中各方力量,形成合力,力争短期内取得突破。
6、加强市场营销及配套服务体系建设。围绕国际、国内两大营销体系建设,采用各种手段,扩大中草药的销售,塑造良好的中草药品牌形象,提高市场份额。
(三)发展目标
1、—实现发展中草药种植2.8万亩以上,产值达70000000万元以上,—亩产值实现元,—实现2500元。
2、形成中草药交易市场1个,培育打造中草药种植加工企业1家,实现中介组织或企业多元化,并与龙头形成合力。种植90%实现gap标准,推行gap与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有机结合。具体种植分解指标见附表:
(四)发展重点
1、我乡要依托主要中草药制药企业及中草药国内、国际市场,计划五年内建设3个中草药试验、示范、配种基地,面积各1000亩,实现引种训种、试验、示范、配种、观光一体化中草药种植园区。
2、建设5个各种形式的种植试验示范基地,每个100亩,通过不同海拔,不同土壤结构的林药、果药等形式间种,探索出多个种植模式,合理提高土地利用率,尽可能挖掘林地果地资源。
3、培育中草药中介组织多家,协会1个,确保我乡中草药产业聚集多方力量,形成高效合理的产、学、研、销体系。
4、充分配置资源优势,以企业为主体建成中草药饮片、制剂等加工厂一个。确保部分中草药就地、就近加工。
5、培育外部市场5家,放眼国内、国际市场,强力打造药材之乡品牌。
6、打造一定规模养生农家乐15家,保健理疗院、所15家。依托自然优势,把建成国内、国际有较大影响的养生基地。
7、成立信息、技术服务中心,收集、整理、挖掘相关中药产业核心技术。加大专业技术人才和农民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打造一支强有力的技术队伍及营销队伍。
8、建设1个中草药科技展厅,宣传、引导、激发人们对中草药产业的热情,收藏有价值的文献、图片、实物。
(五)发展模式
在积极推进中草药资源综合利用及深加工发展的进程中,在立足资源优势进行综合开发利用的同时,构建既符合实际,又富有特色的发展模式至关重要。
1、种植体系建设种植体系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科技为支撑,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形成“公司+基地+农户+协会”的运作模式。
2、研发体系建设:以政府为引导,科研机构为主体,企业加入,按照市场机制,推进科技资源的合理配置,多方汇集研发力量,形成高效、合理的产、学、研结合的新型研发体系;研发体系运作应采取尽快起步、分期分批投入的办法,并按以下三种具体情况,采取不同运作方式:
(1)挂牌:选择国内、国外的科研机构和条件较好的重点实验室,根据基地建设要求,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科研机构和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然后采用挂牌形式统一纳入中草药资源综合利用及深加工研发体系进行管理。
(2)共建:根据乡中草药产业建设需要,由乡属科技部门与企业及国内外科研院所共同组建研究开发机构,共同研究开发中草药新药品种及产品。
(3)产业化体系建设:以企业为主体,政府引导,科研机构参与,形成合力,构筑企业与科研机构、中介组织,农民的利益共同体,共同打造药材之乡,开创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良好局面。
产业开发体系以大中型医药集团及其下属公司为主体,以多种所有制生产制药企业为基础,在政府引导下,以研究开发为支撑,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着力建设3个中草药试验、示范、配种基地,具体为:
①二0四基地面积1000亩,品种由企业确定。
②马厂基地面积1000亩,品种由企业确定。
③麦地冲基地面积1000亩,品种由企业决定。
中草药产业发展将着力于示范窗口建设,重点培育壮大一批国家骨干企业紧缺的中草药品种。
4、市场营销体系建设:政府创造优良环境,提供信息网络平台,制定竞争策略,促进对外开放,以企业为主角,按市场规律运行。
(1)以龙头制药骨干企业为核心企业,营销中草药,利用其营销网络,推进企业间的营销整合,形成利益相连的营销体系,为重要产品顺利进入国内外市场打好基础。
(2)以龙头制药骨干企业为核心,乡信息办为载体,建设医药电子商务网络。
(3)对乡各主要大宗特色中草药品种,可以以一家核心企业为主,组建企业集团公司,进行统一规划、规范市场运作,统一质量管理、统一销售管理,避免出现恶性竞争。
四、加快中草药资源综合利用及产业培植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领导和宏观调控
多年来,中草药开发利用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地位,要确立中草药综合利用和开发得地位,给予其应有的重视,出台系列的产业扶持政策,加快其发展。
为切实使中草药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有力促进新农村建设,特成立领导小组,制定专项规划,指导发展。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乡科委,由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处理日常事务。今后,若领导小组变动,由担任相应职务的人员接替。
该领导小组为乡中草药产业发展的专门综合协调机构,制定发展规划,协调各方力量,摈弃部门和各方利益,在规划的指导下,使种植、科研、开发、生产形式合力,共同发展。
(二)设立专项资金,扶持中草药资源综合利用及深加工发展
从科研开发,基地建设,对带动性和示范性项目建设采取拨款,资本注入,贴息等方式给予重点支持。在基础实施的建设方面给予一定补助,以降低投资门槛,达到“筑巢引凤”,吸引企业投资的目的。
乡在体现以农民及企业投资为主体的原则下,积极争取通过国家和省、市、县应用基础计划、科技攻关计划、星火计划、火炬计划及中小科技型企业创新基金、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利用国家和省、市、县各级财政的扶贫开发资金重点支持一批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的中药现代化产品开发创新项目。
同时,积极争取国际组织的资金支持,创造条件吸引海内外企业、团体和个人来投资。
(三)建议设立乡中草药科技产业园区,吸引高新技术企业到园区发展
加大中草药科技产业园区综合配套改革力度,增强为各类企业转化高薪技术成果提供服务的功能,营造吸引、凝聚优秀科技人才和经营管理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充分利用深化科技体制和教育体制改革的大好时机,采取有力措施吸引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到园区从事中药科技成果转化和兴办中药高新企业、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高新技术创新企业和企业集团。
(四)积极培养中草药产业创新人才,提高自身科研与开发创新能力
充分利用各方条件组建不同层次的人才培训中心,营造企业、科研、科技人才流动政策环境,鼓励中草药产业创新方面的科技人员到企业兼职学习寻求科技合作项目,加大培养专业人才和农民技术人员的力度,打造一支符合中草药产业又快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