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企业招工难的改进措施
引言
刚刚过去的20年,对于珠三角企业来说,情况实在不妙。年初,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作为“来料加工世界工厂”的珠三角地区,最早受到了冲击,因为无法获得订单,大量企业破产倒闭,数以百万计的农民工失去工作。突如其来的“民工慌”不但“慌”了农民工,也引起了国家最高层的高度关注;进入下半年,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复苏,纷至沓来的订单又让企业遭遇了“招工难”。从“民工慌”到“民工荒”,这一年,珠三角地区劳动力市场可谓是“冰火两重天”。东莞在珠三角地区外向型经济的排头兵。这一年,先是年初时金融危机致60万农民工失业、百万农民工离莞;后是下半年订单恢复,99%以上的企业招工困难,有单不敢接。如果东莞工人短缺的情况一直持续下去,那么劳动力密集型企业都不得不面临两个选择:关门或者搬迁到劳动力资源更丰富的地方去。劳动力是生产力的第一要素,一个企业一旦出现劳动力的供给不足,势必影响该企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一个城市、一个地区如不能科学地解决好劳动力资源供给问题,就会制约整个市、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影响经济社会目标的实现。因此,认真分析招工难的现象及其原因,未雨绸缪地解决好招工难问题,对于进一步发展东莞经济,实施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东莞市企业招工难的表现
(一)缺工总量大、范围广
“民工荒”在珠三角地区早已不是新闻,季节性用工困难一直是存在于该地区的“老大难”问题。但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发现,与以前的季度性缺工,但劳动力市场供应充足不同,当下的珠三角地区,农民工群体已经发生了结构性变化,劳动力优势难再。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劳动力优势的逐步丧失和民工短缺时代的到来,珠三角地区的企业倒闭与转移速度将进一步加快。
在位于东莞市高埗镇的东莞泰富电子有限公司,助理经理莫炽锦说,招不到员工,公司有订单也不敢接。据他介绍,泰富公司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室内电话制造商,生产的有绳及无绳电话等电讯产品全部销往海外市场。底,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公司订单大幅减少,最困难时,曾连续几个月都没有一个订单。为了减轻公司的压力,公司陆续辞退了大部分员工,至20年3月,整个公司只剩下不到300人。然而,从8月份开始,泰富公司中断了半年多的订单又逐渐“飞”了回来,至10月份,基本恢复到金融危机爆发前的正常水平。由于金融危机期间大多数农民工被公司辞退返乡,公司想尽了各种办法招工,也无法把用工的缺口补上。
在东莞,缺工的不仅仅是泰富公司,也不仅仅存在于电子行业和高埗镇。在厚街工业园区,浩成鞋业有限公司人事主管杨进说,根据他的了解,目前东莞的制造企业,只要还在开工的,至少99%以上的企业都缺工严重。“劳动力市场根本就没有人了。”据他介绍,从20年9月份以来,公司不但在工厂门口设立了招工海报招聘员工,同时还委托了当地的多家劳务中介机构为公司招聘员工,甚至还在地方政府的组织下,远赴陕西、甘肃等边远地区招工,但“收效甚微”。
在东莞某人力市场不久前举办的制造业专场招聘会上,480家企业进场招人,招聘岗位达11000多个,而求职人数仅为4100多人,用工缺口超过一半。
来自东莞市劳动局劳动就业服务管理中心提供给本报的数据显示,根据该中心对该市长安、厚街、凤岗、常平、塘厦、高埗、石碣等7个镇劳动力市场的监测,20年下半年以来,随着该市外来订单的逐渐恢复,企业用工需求也随之加大,多数企业出现了“招工难”。
“从各镇统计的入场招工企业累计需求岗位来看,企业用工难呈逐月加大趋势。”东莞市劳动局劳动就业服务管理中心副主任罗自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7月份,7镇累计需求岗位111742个,比6月份增长45%,求人倍率平均为1.38;进入8月份,进场招聘企业累计需求岗位98145个,平均求人倍率上升为1.55;而9月份前两周,进场招聘企业累计需求岗位53118个,平均求人倍率则上升到1.64。
(二)结构性缺工日趋严重
东莞结构性缺工日趋严重,缺工岗位主要为技术型人才和非技术工。南方网讯记者了解到,尽管广东省取消了“节后禁止招工”的政策,但在春节过后,前来东莞找工的外来务工人员数量仍然有所减少,企业招工形势依然严峻。与此同时,各类熟练的产业工人、技术性人才相比往年更是炙手可热,结构性缺工现象日趋严重。
湖北驻东莞劳务管理办事处负责人朱智秀,在接受武汉晚报记者电话采访时介绍,据他们从各种渠道了解到的信息,东莞目前缺工近30%,已接近该市金融危机发生之前的状态。据此推算,拥有500多万外来打工者的东莞,缺工当在百万以上!
节后,东莞缺工最严重的是电子、家具、制衣、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企业生产线上的普工。
记者去年采访过的一名在东莞大朗镇经商多年的湖北人介绍,以毛织、家具制造业闻名的大朗镇,眼下多数企业缺工达20%-30%,严重的缺工达50%。一家拥有近3000名员工的毛织厂,由于节后订单大增,缺工达1300余人,已严重影响到该厂的生产。
此外,由于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东莞不少企业正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型转型,使得技术工人的需求猛增技术性岗位缺工日趋严重。据官方消息,目前东莞数控编程、工模具师傅、电工、焊工等技术工人,缺口不下3万人。而大部分企业性别需求失衡,女工需求过大,男工相对过剩。由于种种原因,女工的需求量是男工的需求量的数倍。因女孩子文静温和,便于管理,众多电子制造企业招工都以女工为主,男女比例有的高达1:10,个别企业除搬运等特殊岗位外,全部招女工。制衣厂、毛织厂、工艺品厂等,因女孩子心灵手巧,细心认真,生产线几乎不招男工。第三产业是以服务为主的工作,注重形象和态度,在招工时更是以女工为主。宾馆、酒楼、商场、康乐保健中心、售票处、托儿所、家政等用人单位都是以女工为主。男女人口出生比例都在1:1左右,而众多企业招工都以女工为主,招工难是这种性别需求差异的必然结果。
二、东莞市招工难的原因
(一)全国工人需求量增加供给量缩减
1、计划生育政策作用显现,人口总量缩减
东莞的招工难,大多数是指制造业的一线生产工人缺乏。大多数企业招工要求初中以上文化,年龄在16—25周岁。这部分民工精力充沛,无生活负担,能够胜任长时间加班;此年龄段的人工作经验较少,大多数是刚走出校门或者是首次参加工作,容易管理,劳动成本低。而处在这一年龄段的人都是在1985年至1990年左右出生的人。他们是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时期出生的人,大多是独生子女,计划生育政策直接影响劳动力的减少。
2、国家三农政策奏效,部分民工转向农业
农民也是理性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更是如此。“十五”期间,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对农业投入的加大,并且不断采取措施减轻农民负担,这一系列国家政策的调整使得农民所得利益增多。
“三农”政策是国家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财力保障。近年来,国家财政支持“三农”的政策不断创新,力度不断加大,范围不断拓宽,农民受益程度越来越大。近年来“三农”政策的内容非常丰富,基本政策导向是:一方面取消税费,大力减轻农民负担;另一方面加大对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投入,为“三农”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仅中央财政用于“三农”资金就达11300多亿元,5年平均递增17%,是改革开放以来投入增加最多、增长幅度最快的时期之一。从财政部提供的预算报告看,中央财政用于“三农”支出达2975亿元,比上年增加349亿元,不少地方对“三农”投入的增长幅度也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用于“三农”的支出将达3397亿元,比增加422亿元,增长14.2%,占中央财政总支出的增量的21.4%。这就体现了国家财政重视“三农”、以人为本的政策要。
伴随着国家“三农”政策的实施成效显注,以及农产品价格的上涨,部分地区的民工在家务农的收入和外出打工的收入差不多,但更为自由,这使得部份农工转向农业。在家务农的民工多了,出外打工的民工就自然少了。
3、国际金融危机后经济的回暖,全国用工需求增
“国际金融危机后经济的回暖是导致劳动力供求总量大幅增加的重要因素。”福建省劳动就业中心有关负责人分析说,受金融危机影响,企业一度进行人员调整导致大批工人返乡或流向其他地区,随着经济回暖,企业订单增加导致用工需求大幅上升。
对于突然喷涌而出的“招工难”矛盾,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杨志明在“两会”前夕接受采访时表示:东部部分企业出现招工难的状况,是经济企稳向好、订单增加、用工需求量增大的具体表现。
来自劳务输出大省的全国人大代表、阜阳市市长孙云飞也向记者表示,沿海地区经济复苏之后用工量突然增大,这在去年第四季度已经有所显现。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这么多的企业突然要求增加用工,是出现“用工荒”的一个重要原因。
台资企业温州隆威新科技鞋业公司有20多条生产线,近来虽然订单猛增,但由于人手不足,只能开通部分生产线。“放弃订单、放弃客户,对企业下一步发展肯定是不利的。”浙江温州金马文具公司人力资源部总监刘清旺对记者说,“由于缺工,时常有单不敢接,或不敢接大单。长此以往,势必会失去部分客户。”
春节过后,很多浙江企业被“招工难”难住了。节后第一周,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调查显示,企业用工岗位数和登记求职人数差距悬殊,求人倍率达到3.83。随着农历正月十五过后,外出打工人数增加,求人倍率有下降趋势,节后第三周求人倍率下降到2.7。
浙江省就业服务管理局副局长曹建国认为,目前招工情况虽比节后好一些,但是往年这个时候浙江的求人倍率都在2以下,招工难形势依然严峻。
深圳邦华电子公司曾在一招聘会上现场招普工20多名,负责招聘的张小姐告诉记者,公司订单情况很好,去年也没有裁员,没想到今年这么难招人,特别是普工难招,一天下来“投简历的不多”。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在全省的初步调查显示,该省目前用工缺口约为90万人,且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行业。
随着经济环境回暖,市场趋势逐步旺盛,作为伴生性需求,用工需求自然增加,跟中国经济发展一样,用工需求也呈现v字形走势。此外,大量中小企业用工稳定性差,周期性、季节性的用工需求激增,使得劳动力市场上的用工供给一下无法适应。
(二)东莞企业用工外源性依赖特征明显
东莞企业招工难主要是招民工难以及劳动力主要依靠外输。在拥有700多万人口的东莞市,外来人口占了500多万,可见外来人口是东莞的企业生产的主力军,如在前段时间我调查了石碣镇的一家民营企业,东莞施百浩皮具制品厂共有员工600人左右,其中普通工人有540人左右,科室办公人员60人左右,而普通工人都是外来员工,本地普通工人竟然一个都没有。原因是东莞本地人口可以依靠出租土地、房屋等物业来维持生活,所以很少本地人愿意进厂做普通工人,招工难就更加雪上加霜。
(三)东莞企业用工理念滞后
东莞许多企业只招收年轻女工,导致用工性别、年龄需求失衡。不少企业用工男女比例为1∶5,年龄在18~25岁之间的劳动力占八成,许多企业还想找熟练工,结果造成供求错位严重:招男工容易,女工难;招新手容易;熟手难,招普工容易,技工难;招高级技工更难。
还有缺工是因为供求的不平衡,企业需要大量的一线工人,但是新成长的劳动力学历越来越高,首要选择已经不再是生产工。新生代劳动力结构的变化,不仅仅影响着企业的招工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也在逼迫着企业升级换代。
(四)东莞普工工资水平低,生活环境差
东莞市劳动局代表东莞企业四处外出招工,但用工缺口仍然很大,尽管老板允诺加薪也招不够人。主要原因是,用工环境不理想,工资不稳定,入厂时工资比较诱人,但可能因为订单或者产品质量问题而影响到工人的工资。同时东莞给工人的城市归属感也不强。比如东莞市政府花钱修了很大很漂亮的郊野公园,但是产业工人根本不知道有这么漂亮的公园,他们一些人干了一年还未去过超过工厂范围一公里以外的区域,这也可以理解在东莞大的工业区附近只有简单的商业模式和娱乐环境。工人对城市的认知度不高。东莞在公共交通上的滞后不利于产业工人对城市认知度与城市归属感的提高。东莞招不到工的尴尬就很能说明这方面的问题。
工资是工人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然而东莞乃至全国民工工资基数低而且增长缓慢。从绝对值来看,制鞋、服装、纺织等行业,普遍存在着工资过低的问题,农民工工资水平远远低于自身劳动力价值,使得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受阻。有的甚至低于法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即使能够达到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由于企业在劳资关系中处于强势地位,可以以各种方式(如延时、加班、变相克扣等方式)使其实际所得是低于最低工资的,从而使农民工的劳动力付出与所得并不相匹配。从相对值的角度来看,近年来,gdp保持着9%左右的增长,各级政府的财政收入也保持年均20%的增长速度,但农民工工资增长缓慢,而城市的交通、衣着、食宿、教育的开支和费用不断上升,使农民工的真实工资降低,因此由于维持在城市的生活开支困难的加大导致净收入的减少将会减小对农民外出务工的激励。
同时企业方拖欠民工工资现象严重。东莞市第三季度重大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用人单位昨日曝光,21家企业拖欠工人工资总数达到2501万元,厂房出租方因此垫付工人工资数达到1634万元。其中属于同一投资者的三家企业欠薪总额竟高达1225.5万元。“三兄弟”集体欠薪1225.5万元今年以来,劳动部门加大了对违法企业的监察力度,同时加强了对企业的日常巡查,定时对非法企业进行曝光。记者了解到,本次曝光的21家违法企业的主要问题是拖欠工人工资,同时还包括不依法与工人签订劳动合同、超时加班、未依法支付加班费等问题。其中拖欠工人工资最为严重的三家企业属于同一个投资者,位于大朗镇洋坑塘村的东莞杜氏永润彩印刷制品有限公司和东莞大朗永联彩印厂,两企业位于同一厂区,属同一经营者,两厂合共1850名员工,拖欠部分员工6月份工资及全厂员工7、8、9月份工资,合共677多万元。而与前两家企业同属于一个投资者的东莞东坑永汶印刷品厂,同样拖欠全厂1203名员工7、8、9月份工资548.5万元。劳动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经劳动部门介入处理,已由厂房出租方全额垫付了上述三家企业被拖欠的员工工资。另外,被曝光的企业中还有3家企业经营者选择了欠薪逃匿,目前厂房出租方已全额垫付了员工工资。一企业非法雇用童工被查处劳动部门执法过程中还发现了非法使用童工现象。东莞宝瑞实业有限公司除了存在超时加班、拖欠加班费的问题,还非法雇用一名童工。劳动部门已发出限期整改通知责令其整改,目前该厂已将童工清退。日前从东莞市建设局了解到,9家建筑企业因拖欠工人工资被通报并停止其在莞承接工程,拖欠工资最多高达100万元。企业拖欠工资严重,致使部分民工不得不以极端的方式来讨回自己的血汗钱。民工受剥削还不止,还长期遭受歧视和不平公的待遇。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信息传递的越来越迅速。农民已经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民工已经开始关注自己的劳动权益,当权益受到伤害时,有些选择运用法律武器,而大部分却选择了逃避,回家种田、种地,严重影响了东莞的招工源。
三、东莞招工难的改进措施
(一)加强劳动执法,保障民工合法权益
当前中高级人才市场相对规范,而面向民工的劳务市场还相对落后,还处在初级阶段。大批量的劳务输入,还处在零散组织状态。《劳动法》已执行近十年,还没有完善修正过一次,尽管如此,我市的劳动执法监督也没有做到位,要不然电视、报刊上怎么会经常有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新闻呢?有的镇区企业太多,劳动力密集,而劳动监察人员少,个别村镇三五个劳动监察人员,服务数百家企业,数十万民工。有些干部处于地方保护的思想,处理违反劳动法事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些人苦于生活无出路,加上文化程度低、法律知识少,法律观念淡薄,就是明知道发生了侵权行为,也只好忍气吞声,最多是走为上策,只有极少数工人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才找到劳动仲裁部门解决。对劳务中介机构要严格审批、加强监察。《湖北日报》报道:《宜昌职介赔偿制,为民工撑起安全伞》,这种做法值得借鉴,职介机构应象旅行社一样,向主管部门交一定数量的质量保证金,以提高服务质量和社会责任。普通工人的权益有了保障,外出来东莞打工的人自然会增多。
(二)加大政策支持,改善生产生活环境
最低工资是基本生活保障,而许多企业包括某些知名企业都以最低工资标准来发放员工的工资,很多企业每年盈利数千万元,而很多辛勤劳动的员工连生活都难以维持,估计这种现象都是以前“民工潮”惹的祸。企业的利润和社会的财富都是广大劳动者共同创造的,劳动者应分享社会的发展成果,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在生产、生活环境良好的情况下,民工的工资大约在1200—1800元才比较符合社会现实。因此政府应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把工人的法定工作时间落到实处,企业要加班就得依法按劳付给工人加班费,并采取有力措施强制企业执行。想想,如果来东莞打工比其它地方工资高,谁还会走呢。这也是关键措施。
(三)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引导企业向技术密集型转移
劳动力的供给远远跟不上企业的增加,只有将劳动密集型的企业转化为技术密集型或非劳动密集型的企业,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招工难的问题。将企业从劳动密集型转化为技术密集型,并非是随时能做到的,需要一个过程。在转化过程中,政府要发挥好交通红绿灯似的引导作用,比如说,对新审批成立劳动密集型的企业,政府要给予引导和适当控制。对于单纯靠廉价劳动力来进行生产的企业,要指导其限期改正,或对改造较好的企业给予一定的鼓励。
(四)完善政府就业服务体系
1、加强建立劳务协作,提供高效用工信息服务
企业出现缺工现象主要是市场调节的结果,从根本上说应该运用市场手段去解决。因此,要进一步完善东莞的劳动力就业机制,加快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的建设,按照″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同时,企业和劳动中介部门、人才市场要加强与劳务输出地区的联系,建立劳务协作机制。如建立劳务协作联席会议制度、劳动力供求信息通报制度等,以加强劳动力供求双方的沟通与协作。总之,要改″等上门″招聘为主变为″等上门″与″走出去″招聘相结合的做法,将会有效地改变东莞企业招工难的问题。
2、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增加劳动力供给数量和质量
政府通过组织职业技能培训不仅可以提高现有劳动力的劳动生产率,还可以将非劳动力或潜在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比如说,部分上肢完好的残疾人,虽然下肢行动不便,或者还有一些其它先天缺陷,若对生活能够自理,具备一定沟通能力的残疾人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就能将此部分残疾人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在这一方面,政府应该发挥好主导者角色,积极培养职业技能培训市场,给予减免税等优惠政策,组织职业技能培训。此种做法,不仅可以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招工难的问题,一举多得。
3、引导校企联合,发展定单式培养人才渠道
学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企业是人才成长的基地。校企紧密结合,共同培养人才,才能整体提高社会的劳动力素质,促进社会的发展。东莞的招工难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技术工人缺口,校企联合,大力发展职业技能教育,是解决技术工人供需的必由之路。培养技工,单靠职业技校,培养的人才没有实践经验,难以满足企业的用工要求;完全靠企业来培养技工,缺少系统理论指导,速度慢、效果差。只有校企联合,理论联系实践,学校为技术工人的培养奠定基础,企业为技术工人的成长提供舞台,学校的教师做企业的顾问,研究技工的培养方向;企业的专家做学校的客座教授,为学生传授实践技能,校企联合,优势互补,才能培训就业一体化,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推动社会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提高了,生产单位产品的劳动量就会降低,劳动力的需求量就会减少,招工难就会得到缓解。在此,政府应为校企合作多开绿色通道,多出台一些鼓励政策。
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管理体制。由政府成立各管理部门领导担任主任,参加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作指导委员会,各相关职业院校有条件的企业单位也要成立相应机构,切实加强管理和指导。加大支持力度,确保政策落实。政府各单位要严格执行财政部《关于企业职工教育经费提取与使用管理的意见》(财建〔〕317号),认真落实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经费,确保其用于职工培训和人才培养。要充分运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教育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39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公益救济性捐赠税前扣除政策及相关管理问题的通知》(财税〔〕6号)等政策支持,进一步拓宽职业教育资金的投入渠道。加强监督检查,建立考核机制。要将校企合作工作的开展成效列为职业院校办学业绩的考评内容,作为推荐申报示范性职业院校、示范性专业的重要条件,切实加大考核指导力度。各院校推动校企合作的工作情况和成效,将纳入领导班子及相关负责同志的年度考核内容。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要充分利用报纸、网络、广播电视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交通运输行业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的重要意义,积极宣传各主管部门、企事业单位支持和参与校企合作的有效措施,重点宣传各行业开展校企合作的创新举措和新鲜经验。要着力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努力推进全国职业教育事业取得新成效。
4、提高外来工的社会地位,增强外来工的吸引力
政府和宣传媒体要大力宣传外来员工在东莞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贡献。要加大有关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推广一批企业维护员工权益方面的做法和经验,促使企业树立″以人为本″、善待员工的用人理念。要制定一批有利于吸引员工扎根打工地、献身企业的政策。包括户口、住房、子女上学、就业、当选代表模范、参加政治生活等方面的政策,使之与当地居民享有平等的待遇。
各职能部门要改变各自维权的局面,在共同做好普法宣传教育工作的基础上,紧密配合,齐抓共管,共同做好外来工合法权益的保障工作。为更扎实有效地开展外来员工法制教育,市将成立外来员工法制教育工作领导协调小组,组长由市委或市政府领导担任,小组成员由各单位选派一名领导组成。通过成立协调小组,明确职责,加强对外来员工法制教育和权益保障工作的组织领导。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在业务工作中实施普法,以普法促业务工作落实”的原则,将法制宣传教育融入社会治安、工商税务、劳动保障、行业管理、安全监督等工作中,落实到相关的部门和相关的单位;要充分发挥民营企业中的党团、工会及工商联、私营企业协会、民营企业家协会、消费者协会等组织团体在普法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各媒体要进一步办好法制宣传专栏,加大外来员工的法律知识宣传教育的力度,形成党委领导,普法主管部门协调,有关部门积极参与的外来员工法制宣传教育和权益保障的格局。
加强民主建设。在对待外来务工人员上,要认识到他们也是当地生产建设力量的一部分,在意识观念修正的基础上,政府要改变对务工人员的政策歧视和待遇不公,尽可能地使他们享有公民和居民待遇。在政治上赋予外来务工人员参政资格,把拥有选举权的外来务工人员纳入人大代表选举范围,行使自己的合法权利。这样不仅有利于务工人员维护自身的利益,也将激发他们对“第二故乡”的主人翁责任感。保证利益平衡。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切实保护务工人员的利益,杜绝拖欠工资的问题,同时在经济上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待遇标准,逐步将外来务工人员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中。弱化户籍管理。户籍管理制度是外来务工人员于城市融合的最大障碍之一,而户籍制度衍生出的就业、教育、社会保障等障碍则造成了外来务工人员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困难。政府应通过政策引导,规避制度缺陷,切实解决外来务工人员的实际生活困难。
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城市融合问题是一个长久的过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需要外来务工者们心理上对城市的认同和自身不断的努力,需要社会尽可能的为加速实现城市融合提供各种帮助,还需要打破体制的束缚,政府给予外来务工人员阶层应得的经济、社会地位和政治权利,使他们在城市中寻找到归属感。只有三者的有效结合,才能实现真正的城市融合。
结论
有效解决“招工难”,一方面需要地方政府加强劳动执法,保障民工合法权益,加大政策支持,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引导企业向技术密集型转移;另一方面需要企业准确预测国际国内经济走势,提高员工工资福利待遇,加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完善用人机制,切实提高员工就业素质、就业质量和就业稳定性。
【参考文献】
中国标准出版社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版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年版
吉林人民出版社20年版
[5]蔡禾,刘林平,万向东等著.《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工:来自珠江三角洲的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