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土如金,多管齐下促发展
惜土如金 多管齐下促发展——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集约用地的实践随着苏通长江大桥的即将建成通车,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区位优势日益凸显,伴随有识之士大举挥师投资兴业,开发区建设用地需求明显增加,土地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为了确保项目用地需求,开发区采取惜土如金、多管齐下的办法,认真研究集约用地新战略,实施五大举措,着力破解用地难题,从而有力保证了开发区的跨越发展。近年以来,南通开发区共计回收土地28公顷,调整和盘活建设用地18公顷,为新用地单位提供土地18.4公顷。仅去年以来,就有16家中外商投资企业增资,增资额达到3.5亿元;另有9家总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的外资项目新增用地指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生态环境效益。开发区的作法是:
一是不断提高用地“门槛”,大幅提升土地利用水平。
为进一步提升内区内土地利用水平,南通开发区按照“保控结合”的原则,有选择地引进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经济效益好、污染程度低的项目,使有限的计划指标发挥最佳的效益,确保大项目、好项目、重点项目落地开发区。对能耗低、环保综合效益强的外资项目、注册资本超过1000万美元的项目做到优先安排用地计划。同时,为用足国家级开发区外商投资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增强区域竞争力,在国家审批的开发区24.67平方公里范围内,原则上不再安排非外资项目和非工业类项目。
二是严格控制建设指标,保证土地利用质量。
开发区有关部门不断加强建设用地指标定额管理,实行行业供地目录制度,严格依据国土资源部《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试行)》(国土资发[]232号)和《南通市工业建设项目用地控制指标体系》(通政发[]38号)进行审查把关,在总平设计、初步设计、申请用地三个阶段核查建设指标,凡超过指标体系规定范围的,不予供地或对项目用地面积予以核减,坚决杜绝圈占土地,以确保集约利用土地举措落到实处。
三是增大土地投资强度,拓展土地利用深度。
开发区加大对土地投入产出比的研究,把土地投资强度作为确定供地规模的主要依据,借鉴外地先进经验,逐步将工业用地投资强度等有关指标,纳入土地登记合同,明确违约责任,实行跟踪管理。外商投资企业的投资强度控制指标一般不低于50万美元/亩;内资企业的投资强度一般不低于200万元/亩。对投资强度超过规定标准50%的项目、建设3层以上标准厂房的项目优先安排用地计划。投资规模比较小、投资强度达不到要求的企业进标准厂房,实现集中统一供地。起,对建设起点高、集约效果好的工业标准厂房项目,由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给予贴息奖励。
四是采取“无地招商”新模式,发掘土地利用潜力。
对申请增加投资的用地单位,优先使用已有的建设用地。开发区通过提升服务水平、优化服务质量、改善投资环境吸引、鼓励已经投产的企业增资扩股,追加投资项目,更新生产设备,通过原地提升实现“增资不增地”,拓展企业内涵式发展之路。
五是积极盘活存量建设用地,优化土地利用空间。
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是解决用地计划不足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开发区通过对区内建设项目土地利用情况的全面调查,摸清了区内已征未供、已供未用、用而不足等用地基本情况,并区别不同情况进行项目的跟踪推进。凡对超过预留期的土地,原单位无实力开发的解除用地协议,通过“腾笼换鸟”把土地“置换”出来,优先调整给急于用地的项目;对已经办理供地手续,满一年仍未使用土地的企业限期开工建设;对无正当理由,两年未使用土地的按规定予以收回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