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执行力作风建设调研报告
近几年,围绕“法治、服务、责任”政府建设,我乡在推进依法行政、转变政风行风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但通过近期的调研看到,目前政府效能不高、执行不力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诸如精神萎靡、理想信念淡化,作风飘浮,自由散漫、本位主义至上,效率低下等问题的存在,虽然发生在一些部门和少数人身上,不是干部作风的主流,但是它们损坏党和政府的形象。如果任其滋长蔓延,不仅会严重阻碍又好又快发展进程,而且会耽误甚至毁掉一些干部;如果不碰硬较真,我们抓班子带队伍就没有尽到责任,抓发展干事业就没有真正进入状态,就是最大的“失职”和“失误”。为解决这些问题,现提出几条建议:
一、提高执行力,全面加强政府效能建设
围绕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提高政府执行力,力争用二到三年时间,着力解决影响政府效能的突出问题,使行政效能明显提高,干部素质明显提高,社会各界对政府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执行力就是政府的生命力,没有执行力、执行力差的政府就是软弱涣散、难有作为的政府。同样,没有执行力的部门,就是软班子、散队伍、群众口碑差、干部怨气大的部门,工作就难有激情、难有创新、难出亮点,就不可能有优服务、高效能、好业绩。必须提高执行力,全面提升政府效能。政府工作千头万绪,各部门整天忙忙碌碌,但效能不高,重要原因是职能转变不到位,该管的没有管到或没有管好,不该管的管的过多过死,越位、错位、缺位并存。现在,群众对有些机关的服务不满意,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有些部门抓工作虎头蛇尾,有目标、没结果、没责任。
无规矩不成方圆。提高执行力,提升政府效能,必须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务必做到“三个规范”。
一是规范决策。没有好的决策,就没有高效的执行。要完善政府会议等决策制度。各部门也要修订完善相关规则制度。凡是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凡是涉及发展规划等重大决策,必须做到没有调查研究不决策、没有征求群众意见不决策、没有集体讨论不决策,使各项决策符合实际情况、符合群众意愿。
二是规范阳光政务。重点推进“三公开”。公开办事流程,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岗位职责以及办事内容、程序、时限等必须公开;公开热点问题,凡是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普遍关心的事项都要公开,重点公开事权、财权、用人权等敏感问题;公开行政执法过程和决策过程,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都要公布公开,增加透明度。
三是规范建章立制。制度是提高政府效能的根本,必须把制度建设贯穿于效能建设的各个层面和各个环节。加强制度建设和创新,切实做到“四定”:定制度,对本部门的规章制度进行系统彻底梳理,行之有效的要继续坚持,不够健全的要及时修订完善,对容易出现问题的重要部位和关键环节要重点规范;定标准,全面推行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负责制、窗口部门一次性告知制,明确各项工作的目标、时限、责任、质量等标准和要求;定措施,制定一套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保障措施,形成科学落实机制,保障各项制度、程序、标准的全面落实。定职责,着力理顺部门关系,做到一件事情由一个部门负责,需要多个部门负责的事情要明确主办部门和协办部门以及相应的职责和运转程序,从体制上杜绝部门之间有利就争、无利就推等推诿扯皮现象。
目前,一些部门和干部“不作为”、“乱作为”、“损形象”等问题,既够不着法律的追究,又不够党纪政规的处罚,处在一种“真空状态”、“空白地带”,我们公务员受人民委托,拿人民的俸禄,任何不作为、乱作为和不当作为都是背离宗旨的,都是不能允许的,都必须严厉追究责任。
在受理范围上,凡是“不作为”、“乱作为”、“损形象”等行为,够不着党纪国法处理的,都要纳入受理范围。在处理投诉上,坚持快速反应、快速出击、快速处理,凡是群众投诉的问题,一律追查到底;凡是查证属实的,一律处理到位,做到有诉必理、有理必查、有查必果、有果必复。各部门都要设立醒目的告知栏,明示那些行为可以投诉,明示工作人员的身份、姓名,明示投诉中心电话、地址,方便和群众投诉。
要向行政过错问责。明确责任追究的范围、程序、方式,实行责任追究直接到具体岗位、直接到具体责任人。对违反有关规定,情节较轻的,责令检查、通报批评、实施告诫、限期纠正;工作不称职、群众意见大的,给予待岗、调离等处理;利用职权吃拿卡要,构成违纪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该辞退的予以辞退;违法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凡被追究行政过错的要一并追究有关领导的连带责任。
二、核实队伍建设,深化政府效能建设
(一)要抓学习,强素质。目前,机关干部的最大挑战是能力的挑战,最大的危机是本领的危机,最大的恐慌是知识的恐慌。每个机关干部都要把学习当作一种责任,牢固树立终身学习、学习为本的理念,做到自觉学习、学以致用,使每个机关干部都成为熟悉情况、精通业务的内行人、多面手和实干家。二要抓用人,正导向。各部门在考察、评价和使用干部时,必须坚持“看德才选人、凭实绩用人”的标准,大力支持苦干实干的人,关心成绩突出的人,器重改革创新的人,疏远弄虚作假的人,用正确的用人导向端正风气、激发效能。三要抓管理,明奖惩。要把目标考核与党风廉政责任制、领导干部年终述职、公务员年度考评结合起来,制定科学、量化、操作性强的效能建设目标考核体系,对业绩突出的干部,给予奖励,予以重用;对不尽职责、碌碌无为,考核基本称职和不称职的干部,采取组织措施;对捏造传播小道消息、恶意中伤、煽风点火的,一经查实,坚决予以严处,使好官有好报,“无能官员”、“无为官员”无市场、无立足之地。
营造好风气。我们必须要有一种干不好活就寝不安席,干不成事就食不甘味的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我们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单位、每一位干部,都应该着眼又好又快发展的大局,认真反思自己,在工作思路上是不是还有“守成”的思想?在事业发展上是不是还有“守等”的意识?在服务大局上是不是还有“守旧”的观念?我们要突破墨守成规的思想,敢走新路,敢出实招,拿出勇气抓落实。要敢于碰硬,敢于负责,敢谋大事,知难而上,放开手脚干,把工作能力展现在对棘手问题的处理过程中。
(二)机关干部要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固树立领导就是服务、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坚决克服“官本位”思想,摆正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始终把服务群众作为为政之本。作为行政机关和工作人员,尤其要重点解决高高在上、脱离群众、脱离实际,思路不明晰,协调不对路,搞“瞎指挥”、“不作为”和“乱作为”等问题。工作中要经常换位思考,多体谅基层和群众的困难,对基层和群众反映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坚持高效快捷“立即办”;对基层和群众反映的一些老大难问题,坚持迎难而上“主动办”;对基层和群众反映的重大问题或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坚持深入实际“上门办”;对一些条件暂不具备,或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坚持创新思维“变通办”;对一些涉及面较广、政策性较强的问题,坚持不遮不掩“公开办”。只要是有利于发展的事、有利于群众利益的事,一定要多服务、少干预,多帮忙、少添乱,多设路标、少设路障,多讲怎么办、少讲或不讲不能办,在服务群众中比奉献,在服务基层中比业绩。只有我们从心底里把人民群众当作衣食父母,从群众身边小的事情入手,从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抓起,用心用力解决好现存的问题,我们才能得民心、顺民意。
(三)政府的执行力是党的意志和主张能否实现的关键因素。作为政府工作部门和工作人员,一定要在讲执行、抓落实、比效率上下功夫。讲执行、比效率,必须令行禁止,确保政令畅通。切实做到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动,对于中央决定、党委、政府交办的事项,都要拿出实实在在的执行举措,速决速行,重要文件、重大事项落实不过夜、反馈不过夜,决不能停留在会议落实会议、文件落实文件上,更不能部门利益至上,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讲执行、比效率,争时间,抢速度,确保今天的事不要拖到明天做,千方百计往前赶,必须齐心协力、协调配合。
(四)讲清正,比形象。行政机关的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居于重要位置,担负重要职责,握有重要权力。手中有权,容易放松自我约束;手中有权,容易成为别有用心者挖空心思“寻租”的对象。必须清醒地认识保持清正廉洁对事业、对个人、对家庭的极端重要性。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理论水平,重点解决一些领导干部人生观、价值观蜕变,导致腐败产生等问题。我们有些干部信奉吃点喝点、玩点乐点是人之常情,只要不犯大错误、不搞大腐败,有点小毛病,组织上也会宽容、原谅。正是这种心理,让他们慢慢放松自我约束,在“温水”中越陷越深,难以自拔。
三、确保效能建设取得实效、长效
加强政府效能建设是一项永不竣工的“民心工程”。各部门要高度重视,以锲而不舍的精神、攻坚克难的勇气、一抓到底的决心,切实抓好效能建设工作。
一是领导要到位。提高政府效能,加强领导是关键。各部门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负总责、抓组织、抓落实,坚决杜绝搞形式主义、做秀走过场,使效能建设的各项工作真正体现效率、效益、效果,不能把效能建设搞成不讲效能的工作。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给广大干部做出好样子,带出好风气。
二是整改要到位。各部门要通过问卷调查、专题座谈、政风行风评议等多种形式,开门征求意见,开门接受监督,开门开展评议。要紧密联系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要找准影响制约工作效能的根源和弊端,找准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找准本部门效能建设的重点和着力点,明确整改目标,明确责任主体,明确整改时限,明确质量要求,认真落实整改措施。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做到真查真改、真见成效,不能只讲不做、只查不改。
三是督查要到位。督查室要抓住督查的重点,采取明查和暗访相结合、定期督查和不定期检查相结合、全面检查和个别抽查相结合,进一步加大对效能建设中领导关注、群众关心、反映强烈问题的查办力度,加大投诉案件的查处力度,真正体现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