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增强企业发展后劲的调查报告
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增强企业发展后劲的调查报告一、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现状
那一世范文网.nayishi.com-http://.nayishi.com找近几年来,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科技创新工作,经过政府、科技部门、企业和社会共同努力,我区技术创新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全区企业技术创新工作力度逐步加大,科技投入逐年增加,众多企业加入高新技术产品开发行列,不少企业自觉运用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升级,部分企业经营者在技术创新上具有强烈的行动意识。
在具体措施上,全区科技创新工作紧紧抓住技术开发、联合挂靠、创办机构和人才引进“四大工程”,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通过与大学无线电系、中科院咨询中心建议产学研合作关系,构筑科技人才和科技项目住处平台;通过组织企业参与科技洽谈会,企业院校行等活动,为企业提供项目决策和技术创新机会。全区科技进步明显加快,继1999-顺利通过国家科技部两年一度考核验收被评为省级科技工作先进区之后,又在-通过市、省、国家级专家组层层考核,再次通过国家科技进步考核。
整个“十五”期间,全区实施国家级科技攻关计划项目项,开发国家及重点新产品项目项,实施省级以上火炬、星火计划项目项,申报省级高新技术产品个,申请专利多项,争取科技创新基金项目项,金额万元,开展省级科技攻关项目2项,金额100万元,实施科技成果鉴定超过60项,全区成立研发机构(市以上认定的工程技术中心或厂办研究所)家,全区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底达亿元。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通过几年的努力,全区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与市级经济的要求存在明显距离,同时也明显滞后于企业自身发展需要,企业技术创新存在问题主要有:
1、企业创新能力不强。全区“十五”期内仅成立家市级以上研发机构,研发费用投入严重不足,研发机构低效运行,创新力量薄弱,全区企业的产品技术含量普遍偏低,即使是高新技术产品其技术含量也不高,且技术拓展不够,产品品种数量有限,未能形成具有核心技术的集中的产品群,联成产业链,影响了产业化规模化的发展方向。全区十五期间申请的近项专利中发明专利仅项。全区企业忽视技术储备,轻视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忽视技术成果的迅速大量转化,这些问题制约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也削弱企业的发展后劲。
2、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不够,多数企业重生产轻科研、重挖潜轻创新,重营销轻技改。部分企业至今仍固守在传统工艺、方法、技术和产品上,未能及时选择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方法从传统产业中突围,严重影响企业的持续发展。
3、技术创新的社会氛围不浓。技术创新是全社会和全民族的一项宏伟的系统工程,需要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文化环境,技术创新少不了政府部门,企业社会和科技人员的参与和支持。但即使作为技术创新主体,我区企业投身技术创新的热情也不太高,参与程度不够。近几年来,我区科技部门在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高方面做了不少努力,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连续组织了多次“企业院所合作”,科技贸易洽谈会等大规模科技活动,但区内企业普遍反映冷谈,参与热情不高,工作被动,成功签约项目不多,达不到理想目的。有关部门组织的各类科技创新方面的讲座有时虽也听者云集,但难免有流于形式之嫌。创新主体尚且如此,整个社会氛围的培育,文化环境的塑造可谓任重道远。
4、技术创新人才不多。近年来,由于多种原因,区内企业一方面技术人才大量流失,一方面人才招引困难,企业难以留住人才,全区技术人员数量持续下降,科技人才队伍迅速萎缩。企业科技人才的严重短缺已直接影响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开展,致使企业技术项目搁浅,企业技术创新处于边缘化、无序化,甚至瘫痪状态。企业技术创新方面存在的上述问题,究其原因:
1、区多为中小型企业,配套型,协作化生产企业。企业规模小,市场化程度不高,缺乏开拓意识,市场意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由于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模式的深刻影响,由于对技术创新基础性工作的长期放松,它们认识不到技术创新的重大作用,因而进入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时代后,面临纷繁复杂的变化和日新月异的发展,观念明显滞后,行动相对迟缓。
2、改制企业还处于原始积累阶段,企业经营者疲于应对解决创始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和困难、忙于吃饭维持生产,未能及早将注意力转移到开展技术创新,增强企业发展后劲上来。有些经营状况不好的企业更是缺乏开展技术创新的实力。
3、部分企业经营者重视眼前利益,缺乏长远眼光,容易满足于现状,多少带有井蛙之见或小富即安思想,他们对技术创新重视程度不够,吝惜技术投资,怕担风险,他们不能更深刻地从战略上认识瞬息万变的社会条件下,企业自身在未来竞争中的各种潜在危机,尤其是技术空心化的危机。他们看不到,也抓不住新经济时代给制造业带来的巨大的挑战和机遇,埋藏下企业发展的最大隐患。
4、政府近年来虽极力倡导技术创新,但在扶持企业进行高新技术产品开发和产业化推进的措施上,在鼓励企业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措施上,政府的政策和财力支持仍显单薄,难以彰显政府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科技进步的决心和促进示范作用。
5、信息不灵,企业对国际国内市场,行业发展趋势缺乏了解。部分企业由于埋头生产,或主抓营销龙头,对技术创新必然有所偏废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信息的关注程度也必然降低,导致对产品产业和行业信息接受的迟滞和缺失,进而走入产品生产的死胡同,游离于行业发展的大背景。除了企业对技术创新在认识上的主观差异外,科技服务平台建设的缓慢,企业信息交流的渠道不畅,专业化服务不到位。也造成了企业信息渠道单一,筛选过滤困难。信息失灵直接导致企业技术创新方向造反出现偏差,形成巨大风险。
6、认识上有偏差。企业一般都认为新技术很遥远,高不可攀,认为企业技术创新就靠企业自己自力更生,认为各级政府鼓励技术创新的政策都不会“天上掉馅饼”。其实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技术创新是政府、企业、社会等共同参与和共同推进的。比如技术开发,就有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参与,很多企业都是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产学研结合体完成的。再如政府的政策扶持方面,就有诸好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成果转化基金、科技三项费用、国家、省级科技攻关项目资金等多种,仅省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一项就达到3亿元的总规模,符合条件的企业都可以主动申报。但据统计,“十五”期间,我区仅有集团1家成功申报了科技创新基金,获得科技部万元无偿资助,与我们相邻的市每年都有10多家企业成功申报,获得创新基金的资助。
三、加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的建议
我区企业多为中小型企业,中小型企业是当今区域经济发展中最活跃的企业群体,是高新技术产业化中的主力军和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科技型中小企业更是发明创造、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已成为实现产业结构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宏观要求。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已成为增强企业发展后劲,促进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选择和必由途径。
1、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加深对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和意义的认识,全力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了全面部署,加强地方科技工作,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作为党和政府增强自身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警示我们要牢记执政党的使命,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把“科教兴区、工业强区”战略落到实处。科技创新工作需要上下左右再认识再提高,科技创新工作要再务实再发展,科技创新工作要再扶持再推进,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转变观念做好服务工作,为企业发展提供一个好的环境,好的平台。政府在企业管理思路上要进行创新,不能用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方法和观念来管理企业,在追求区域经济总量快速增长的同时要强化经济发展的质的提高,在对企业实施考核的过程中要把gdp增长,技改投入与科技人才开发,产品技术含量,企业市场竞争力,技术储备,技术开发费用等指标有机结合起来,进行科学地综合考核,同时履行好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为企业及时提供相关技术信息,产业政策,发展方向等方面的服务。
2、致力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有效服务。企业技术创新工作事关地方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不应仅是企业自身的事,同时也应该是政府有关部门的事,应该是更多专业机构的事,在现代社会分工日益专业化的背景下,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更多地需要依赖中介组织、技术市场、专业协会等专业性机构来完成。作为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专家咨询委员会的建立在我区迫在眉睫。众所周知,技术创新关键靠人才,按照日本的成功理念,企业的发展靠科学家出思想和创意;工程师出技术,技术工人出产品。工程师和技术人员虽然很缺乏,但还可以通过招聘和培养来解决,科学家都是稀缺资源,对我们而言,只有根据实际情况聘请利用。通过专家委员会,聘请国家、省市各级专家和行业权威担任政府顾问,可以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技术信息,咨询服务,产业导向,市场信息和创新思路,可以为政府官员输送先进的思想和理念,更为重要的是争取国家和省级各类资金的资助。据了解,、、等地都以政府名义根据自身产业特点把国家、省相关“专家库”里的专家聘为顾问,项目申报前有指导、评审中有权威,有力地克服了企业信息不灵,创新方向不准,申报过程不公的不利因素。
3、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引导企业走产学研结合道路,创企业技术创新的特色。技术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