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调研报告
危机下的“弯道超越”
——市应对金融危机的调研报告
当下,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冲击,成为党和各级政府工作的重心。
在调研过程中,令人振奋的是,作为欠发达地区的地级市,他们应对金融危机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
——我们前往调查的当日(3月20日),该市的“双百亿”(百亿融资、百亿项目)工程正式落地,标志着今年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全面启动:共引进项目92个,总投资额达703.6亿元,今年计划完成投资130.5亿元,确保融资到位107.3亿元。这是当地应对金融危机、实现加快发展的一个缩影。
——四季度一度受冲击停产的企业陆续开工,全市直属企业绝大多数能够正常生产经营,未发生裁员、减薪现象。
——今年一季度,尽管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该市的gdp等主要经济指标仍然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
在危机和挑战面前,为什么能获得这样的高分?我们注意到,该市党委和政府应对金融危机的超前意识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他们未雨绸缪、提早布局,制定了既志存高远又脚踏实地的目标,采取了一系列“保企业、保就业、保稳定”的“护市”措施,才赢得这样一个极其难得的局面。
他们是怎么做的?
提早布局,确立“弯道超越”战略目标
8月,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市委市政府预料到这是一场非同寻常的“危机”,很快会给中国内陆城市的实体经济带来影响,而作为外向度较高的城市,必然会受到较大影响。在市主要领导的安排下,市长助理、经济学博士后郭柏春带领调研组,前往沿海地区调研,考察经济危机对当地经济波及程度、研究危机传导的时间和路径,并学习沿海地方政府应对危机的措施。9月下旬,调研报告出炉,认为经济危机对珠三角地区经济影响非常大,经济危机按照经济链一定会传导到,预计底、初将波及到的实体经济,或将面临经济寒冬。
市委、市政府对调研报告反映的问题非常重视,认为政府必须在危机中有所作为——国家是“救市”,地方政府则要“护市”;国家实施各种启动内需、拉动投资的举措,而地方政府则要千方百计地保企业、保就业、保增长,这样才能在未来经济恢复期“抢占先机,化危为机”。
确立“跨越式发展、实现弯道超越”战略,成为市统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战役的指导思想。
作为欠发达城市,国际金融危机为其加快发展、实现超越提供了最佳的时机。市委书记认为:“速滑比赛中,选手在直道上的速度基本相当,只能追赶,很难超越,而弯道则是超越的最佳时机。国际金融危机为我们实现弯道超越提供了契机,只有用超常的勇气和过人的技术,才能实现超越。不超越,我们就会落后。”
“把危机当作契机,实现危机下的弯道超越”。在深刻分析了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影响与机遇的基础上,为使“弯道超越”成为全市上下统一的认识和行动,市首先在决策层形成了高度一致,随后在市委十届六次全会上全面部署,提振信心,明确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弯道超越”目标——首先是立足于“双六”的发展目标,即gdp实现600亿,财政收入实现60亿,确保财政收入在的基础上实现3年翻一番;然后以为新起点,再用2年时间,向百亿目标迈进,gdp保持20—30%的增长速度,力争农民人均纯收入、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公务员收入“三个倍增”如期实现。
结合实际,抢占全国沿边开放战略制高点
在全球金融危机面前,市场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向市长要市场”成为当下流行语。在欠发达地区,市场问题的凸显更是不言而喻,其地方政府在市场失灵时充分发挥“有形之手”的作用,显得更为迫切。那么欠发达地区的市长又向谁要市场?
市委、市政府的回答是:“向思想要市场,向国际要市场。”
“最大的优势就是沿边开放,这对来说是最大的机遇。谋划,决不能局限于、黑龙江,而是要站在国家版图和世界地图上来谋划的发展。”在对待沿边开放这一问题上,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打造沿边开放先导区、辟建东北亚自由贸易区”战略构想,成为黑龙江省、市抢占全国沿边开放战略制高点和应对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重要一环。
作为边境口岸城市,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接壤,边境线长211公里,对俄贸易额占全省的60%、全国的15%。应该说,对外开放具有“先发优势”。
事实上,“打造沿边开放先导区”战略的确立,也是对该市“调整产业结构”指导思想的落实。该市为应对金融危机,提出“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一二三产业协调带动转变,加快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据悉,下一步,市将通过经济带、大通道、城市群建设,构建强大的发展支撑,在东北亚形成新的热点地区,将“先导区”打造成为拉动全省乃至全国的一个“经济增长极”。这一目标推进过程中,对当地经济的拉动将非同凡响。
重点突破,创新金融机制解资金难题
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发展靠项目,项目落实靠资金,资金往往成为拉动地方经济的第一推动力。而资金供给不足,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难、成本高,是困扰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共性问题,更是困扰经济发展最突出的问题。该市与沿海发达城市形成鲜明的对照:沿海地区不缺资金,缺的是好项目和市场;而则恰恰相反,不缺好项目甚至相当一部分企业也不缺少市场,缺的恰恰是资金。资金成为当地经济的“短板”。
在此情况下,“金融强市”、“贸旅牵动”理念应运而生。该市将“金融强市”工作上升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核心战略。他们认为,在同等城市中超前提出金融强市战略,可以在金融资本经济上先行一步,力求以先进的发展形态带动经济社会追赶型跨越式发展,而这恰恰符合当地经济发展规律、与工业立市相辅相承。市委、市政府提出正本清源、探索建立“双高”地区优化金融环境示范区,其目的就是大手笔改善金融生态环境、解决资金瓶颈问题,把打造成留住域内资金、吸引域外资金的“资金洼地”。他们的一些做法体现了创新理念:
打击恶意拖欠银行贷款的行为,整顿金融秩序,改善金融生态。此举震慑了“老赖”,更重要的是增强了金融机构放贷的信心。
建立组织保障机制,防犯金融犯罪日常化。该市成立由市委市政府领导牵头、涵盖21个部门的金融工作领导小组;还在市公安局经侦支队增设了常设机构“金融工作大队”,职能关口前移,防犯金融犯罪,使金融环境从根本得到净化,此举得到当地金融机构的积极回应。
以信托和企业债融资撬动银行的社会投资。按照保障盈利和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所融资金将投入到金融股权、政策性担保公司、投资公司和筹建小额贷款公司。此举可增加资金供给100亿元以上,净收益为2.42-4.4亿元;同时,还可增加群众财产性收入7000多万元。
当然,实现危机下的“弯道超越”,决不是一两个方面的单项工程就能实现的,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实现“弯道超越”的战略目标,除了从金融强市上进行重点突破外,还通过大融资、大招商、大项目、大投入及调整经济结构等重要措施,为全市应对金融危机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上述措施的效果正在初步显现。
“弯道超越”带来的启示
市应对危机的“弯道超越”战略描绘了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鼓舞了当地百姓的士气,增强了凝聚力。他们正确的决策和有效的措施给其他地方应对金融危机提供了诸多思考与启示:
勇于担责、敢于突破的领导班子,是成功实现“弯道超越”的基础。在实现“弯道超越”过程中,他们既要面对经济危机对当地实体经济的冲击,也要面对欠发达地区固有共性难题:市场的问题,项目的问题,资金供给的问题,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等等。作为欠发达地区的沿边地区,只有在勇于担责,敢于突破的领导班子带领下,才能个个击破上述问题,确保“弯道超越”的成功、将蓝图变为现实。黑龙江省省长栗战书“发展潜力之大,不仅在于有区位、资源等优势,还在于有一个很好的领导班子”这一评价,可见一斑。
遵循科学发展观和效益最大化的原则,是成功实现“弯道超越”的保障。在全球金融危机面前,他们敢于用逆向思维思考问题、逆势而上,放眼国际市场,制定的“打造沿边开放先导区”的战略,从而发挥先发优势,把握发展先机。其中既有“逆势而上”的胆识,也折射出科学发展的理念和“顺势而为”的哲学内涵。他们采取科学的举措,集中有限的人、财、物力,在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重点区域,实施重点突破,以局部的跨越带动整体的赶超。
对事物发展预见性和敏锐的洞察,是成功实现“弯道超越”的必要条件。“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市委市政府应对危机的实践,体现了这一哲学思想的深刻内涵。他们以具有预见性的理念统一了全市干部群众的思想,充分发挥地方政府“有形之手”的作用,采取了一整套应对危机的预案,防止危机对当地实体经济冲击的扩大化,取得了可喜的成效。无论是战略目标的谋篇布局,还是应对危机各种举措的实施,都体现了“预”的哲学思想。
创新思维和创新举措,是成功实现“弯道超越”的关键。市委认识到,欠发达地区要缩小差距、后来居上,必须实行跨越式发展,别无他途。这就必须打破旧观念的束缚,用新思路、新机制、新方法实现经济非常规、跨越式发展,在时间和空间上实现突破,通过台阶式跃升,实现区域经济质和量的飞跃。发展战略创新、金融创新等,正是这一思想的体现。
危机挑战下的区域发展之一:应对金融危机的经验调查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的政府工作,要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主线”。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造成冲击,中国政府已采取各种措施积极应对。而我国地方各级政府如何结合地方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使中央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收到实效?这是当前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重大现实课题。
黑龙江省市作为沿边城市之一,全球金融海啸传导的负面影响自去年11月已开始显现:工业方面,汽车配套、煤化工、纺织、木材加工等行业市场逐渐萎缩,一些外向型企业受美、欧、日、韩等市场萎缩的影响不同程度出现减产或停产;农业方面,受价格波动影响,农业生产收入减少,部分龙头企业出现了产品滞销;对俄贸易方面,受中俄两国政策调整的影响过货量出现了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方面,一些重点项目收缩投资,进程放缓;社会方面,企业裁员、外地务工人员回流等导致就业和社会稳定压力增加。
如何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困难,如何避免经济危机对欠发达城市的经济造成雪上加霜、陷入“弱者越弱”的马太效应,成为欠发达地区面临的共性问题,也自然成为市党政工作的重中之重。
人民论坛杂志联合国家行政学院、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等单位的有关专家组成专题调研组,于3月20日至22日赴,通过座谈、访问、对话、实地参观等形式进行调研。3月22日至27日,本专题调研组扩充专家队伍,对的探索进行了深入研讨。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市委、市政府在应对金融危机过程中,把危机当作实现“弯道超越”的契机,站在全球视角和国家开放战略的高度,审时度势提出“打造沿边开放先导区、辟建东北亚自由贸易区”的战略构想,采取灵活的措施,加快产业调整步伐,以“金融强市”为手段,撬动大资金、大项目的“落地”,最终实现保企业、保就业、保增长,带动全市经济向“弯道超越”目标迈进。由于该市应对金融危机抢前抓早,采取的措施妥当,初步实现了“保就业、保企业、保增长”的目标:今年一季度gdp等主要经济指标仍然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经济受冲击现象得到明显扭转。
市最终能否有效应对当前的金融危机,实现“弯道超越”,有待时间的检验。但是,作为欠发达地区的地级城市,市党委和政府发挥“有形之手”的作用,抵御和应对金融危机的做法和经验,值得借鉴。
欠发达地区“资本短缺”的解决之道
发展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中心问题是“资本短缺”。市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欠发达地区,不仅必然带有欠发达地区的这一固有特征,而且与其他欠发达地区相比还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这是因为:一是地区的企业主要是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融资难;二是市委、市政府适时提出了“打造沿边开放先导区、辟建东北亚自由贸易区”的战略构想,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突破了市场的瓶颈制约,从而更凸显了资金的短板。因此,不打通制约经济发展的金融这一血液系统,的“弯道超越”将无从谈起。
但是,的“金融强市”并不是对发展经济学原理在一个欠发达地区的简单运用,而是通过一系列的金融创新,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欠发达地区“资本短缺”的解决之道,为其他欠发达地区提供了难得的经验借鉴。这具体表现在:
“金融强市”是开放的。它突破了主要依靠自我积累的狭隘融资之道,顺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之天时,借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之地利,实施了融资的两个开放:一、对外开放。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就是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商品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贸易。因此,市场对资源的优化配置将突破传统的一国范围而在全球范围内成为基础性的调节机制。这是新世纪发生的一场深刻的“制度革命”。它意味着:一国或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必须从站在一国或一地的平台上转向站在全球的平台上整合全球的资源和市场,将全球资源和市场为我所用。二、对内开放。就我国的经济发展而言,存在着严重的地区发展不平衡特征。沿海作为我国经济的先发达地区,对这样的欠发达地区就具有辐射和带动作用。因此,利用发达地区的资金发展经济,成为欠发达地区融资的重要来源。开放式的“金融强市”给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启示在于:光靠自己积累不行,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利用他人的资源。一个地区不在乎你拥有多少资源,而在乎你能调动多少资源,你能利用多少资源。这就需要我们要有大智慧。
“金融强市”是全面的。欠发达地区要能聚天下之财发展自己,就不能简单地模仿已有的融资之道,而必须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特别是金融创新手段,实施全方位的融资。通过建设中俄产业园、俄罗斯城和韩国产业园、韩国城等,不断引进海外资金;通过与绿地、圣象等国内知名企业展开合作,引进国内资金;通过打击恶意逃废银行债务行为,整顿金融环境,放大信贷资金;通过发行20亿元信托理财产品,发展政策性担保公司、投资公司和筹建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创新手段,撬动社会投资,等等,形成了多层次、全覆盖的融资网络,为的“弯道超越”提供了充足的“弹药”。全面的“金融强市”给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启示就在于验证了我国的如下古训: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而道可道,非常道!这就意味着道不是说出来的,而是悟出来的。悟就是创新。
“金融强市”是监管的。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金融海啸给我们的深刻教训就是:缺乏有效监管的金融创新,就像脱缰的野马会把国民经济这驾马车引向灾难。在“金融强市”过程中,构建了一个全新的金融监管体系。这个体系的突出特征是在严格实行市场监管的同时,引入了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行政监管,推进了政府职能的创新。加强监管的“金融强市”给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启示在于:悟出的道必须要有德行。这正是“道德”组合在一起的哲学所在。(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导)
发挥制度优势,化解金融危机
市委、市政府充分发挥党和政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规划、组织、协调和多方面服务的作用,有效地规避了金融风暴的冲击
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不能忘记30年的发展历程。这30年来,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因素,肯定也是帮助我们应对金融危机的因素——我们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形成了一套与之相适应的理论体系,并落实到了一系列具体制度和政策上。
总结下来,最直接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一是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通过各种工作实现方方面面的协调,凝聚全社会力量向同一目标前进的制度;一是党和政府在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基础性作用的同时,又保证政府有较大的宏观调控能力,实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组织、协调和多方面服务的制度。在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促进经济继续发展的关键时刻,市正是紧紧抓住了这两条,从而打开了发展的新局面。
把全市上下、各领域、各行业都动员起来
面对当前的金融危机,市委、市政府把全市上下、各领域、各行业都动员起来,明确了形势和任务,形成了思想的一致。这构成了全市做好一切工作的动力之源。比如,他们在近两年发动全市人民讨论如何振兴的基础上,从去年开始,针对金融危机的冲击,对如何抓住新机遇展开了进一步的讨论。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要以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和“面向东北亚、领跑黑龙江”的豪情,重新审视,重新定位,重新规划和建设。他们明确提出的“打造沿边开放先导区,辟建东北亚自由贸易区”的发展战略,就是这种讨论的成果。目前全市人民目标空前明确,热情空前高涨,正在为建设全省沿边开放先导区,开展对俄、对韩、对日经贸科技合作前沿区而努力。
发挥政府作用,创新金融机制
在应对此次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市委、市政府充分发挥党和政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规划、组织、协调和多方面服务的作用,有效地规避了金融风暴的冲击,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在分析了世界和我国整个经济形势后,市认识到,金融危机在冲击实体经济的同时,也对我国的金融环境造成了伤害。在这里,有许多企业因金融因素而陷入不景气境地,甚至有数家较大企业因此停产。而过去大量放贷收不回来的恶劣金融环境,使银行产生了严重的惧贷、停贷问题。针对这一发展瓶颈,市委、市政府决心把解决资金问题作为应对金融危机、保持快速增长的大事来抓。通过行政、司法、组织等综合手段,打击恶意逃废银行债务行为,净化了金融环境,增强了银行的信心。为了防止以后再有类似事件发生,在公安系统成立了金融工作大队,针对金融犯罪的复杂性强、损失大的特点,强化了专业的经侦部门,并将工作关口前移,变事后打击为事前预防。同时,市里成立了专门的金融办,开展了一系列金融创新工作。
正是在党和政府的强大组织协调作用下,市才在克服金融危机影响、推进经济社会保持稳定发展中取得了较大进步。(作者为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导、燕山大学讲座教授)
用金融手段破解金融危机
——市的金融强市战略探索
一个城市的现代化离不开工业化,工业化过程中需要确立“工业立市”的战略;而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是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也将成为工业立市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
市基于对金融这个现代经济核心的深刻理解,提出了“金融强市”发展战略。针对欠发达地区的特点,市提出与发达省市追求金融产值截然不同的理念,务实地提出了“通过环境建设、资源整合、金融创新留住域内资金;通过项目打造、机构对接、产品拓展加速引进域外资金”的发展思路。其制定的《市金融强市五年发展规划纲要》,确定了金融强市战略的六方面举措:
环境建设打造资金流通洼地
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对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尤其是在金融危机中打造融资洼地至关重要。市将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作为“金融强市”工作的基础和首要任务。
打击恶意逃废银行债务行为,提升信用水准。以骗贷、欠贷大户为重点,通过行政、司法等手段,摘去了恶意逃债者头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社会光环;对赖账者中的公务员通过诫勉谈话、停职等方式,提高打击力度。一些托欠银行10多年贷款者也开始主动偿还。此举提振了银行放贷的信心。
适度奖励金融机构。针对各银行为防范信贷风险,恐贷、拒贷现象明显的实际,市制定并严格落实了《市鼓励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奖励暂行办法》,每年拿出120万元对以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进行奖励,激发了金融机构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热情。
金融监管组织化。针对金融案件案情复杂、案发后损失巨大等特点,市公安局成立了全省第一个金融工作大队,从打击金融犯罪变为预防与打击相结合,对一些风险等级高的贷款进行全程监控,强化了银行贷后管理薄弱环节,得到了金融部门的认可和支持。
资源整合壮大地方金融机构
市在推进金融强市战略过程中,积极整合市内金融资源,不断壮大地方金融机构,努力使其成为地方经济发展建设的支撑力量。
扶持农信社。,市通过政策和资金扶持,使市农信社的存款达到100.5亿元,新增贷款18亿元,占全市新增贷款的68.5%,提高了本地存款对地方经济的贡献率,有力地支援了市经济发展。
增资城信社。今年,市又把工作重点转向城市商业银行增资扩股上,计划通过市国有投资公司入股、引进战略投资者等方式,将城市商业银行注册资本金扩大4倍,提高到6亿元左右,使袖珍银行成为全市储蓄投资转换的主要机体。
扶持小额贷款公司。作为黑龙江省首批试点城市之一,市还积极扶持小额贷款公司发展,促使民间资本阳光化运作。目前,已有一家小额贷款公司在全省率先获批开业。计划成立11家,全面覆盖4城区、6县市,最大程度地释放民间资本的活力,解决中小企业的资金之需。
金融创新激发金融发展活力
市委、市政府提出地方政府要在危机中有所为,国家是救市,地方政府要“护市”;国家实行的是消费启动、投资拉动,地方政府就是千方百计地保企业、保就业,在危机中保住企业才能在未来经济恢复期抢占先机,转“危”为“机”。在强市、强企、富民的大框架下,把发行信托产品融资作为拉动地方投资、破解全市经济发展资金瓶颈的重要举措。
市的“政信合作”信托理财产品的发行方式与其他城市一样,通过地方商业银行发行,再将资金委托信托公司管理,信托公司以阶段性入股的方式注入国有投资公司。信托计划到期后,当地国资委进行溢价回购,财政将回购资金纳入支出预算。
其创新点在于这些资金注入国有投资公司后的投向。市所募集资金不建桥、不修路、不搞政绩工程,而是杜绝行政干预,实行市场化运作、基金式管理,主要投向为:
一是壮大国有担保公司,建立主办行制,按1:5放大担保能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二是入股地方商业银行,做大资本金规模,扩大放贷能力。
三是通过大股东借款,增加国有控股小额贷款公司的贷款规模和赢利水平,吸引更多民间资本通过入股形式进入小额贷款公司。
四是对发展前景好、现金流稳定、暂时得不到信贷资金的企业提供过桥资金支持。
目前,该市的信托理财产品一期已经发行完毕。如果按照既定方案,发行20亿元信托理财产品,按照上述投向,不仅保障了理财信托资金的收益性、流动性和如期兑付的安全性,还可以撬动相关资金规模110亿元以上,对危机中企业的经营发展将起到直接的支撑作用。同时,按照4%的收益率计算,市民可比同期银行储蓄多增加7000万元收入。
从去年开始,市还将金融创新的范围向“三农”拓展,运用金融配套措施支持农业主导产业。此举得到了黑龙江省人民银行的认可,被确立为全省三个国家级试点之一,并已上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准。
项目打造培育优势企业群
市将企业改制重组、上市融资工作提升到事关经济结构调整、企业竞争力提升、助力追赶跨越的高度来推进,建立高效的工作机制。,市根据本市财力实际,编制出台了《市企业上市扶持政策》,按照上市储备期、改造期、辅导期的不同发展阶段,在财税、金融、规费等方面为重点企业研究制定了差别扶持政策,重点筛选了20多家重点企业进行集中扶持,帮助其做大做强,为下一步上市融资打好基础。
此外,还建立了梯队推进工作机制,制定了中小企业上市后备库,建立了“重点培育一批、规范改制一批、集中辅导一批、运作上市一批”的工作机制,每年筛选10户企业重点培育,帮助解决上市的困难和选择上市路径。同时,加大企业重组力度,对濒临退市的两个上市公司进行重组,帮助其卸掉23亿元的债务,救活了企业,保障了职工的利益。
机构对接借助外力促发展
银行结构单一、投融资主体缺乏是金融体系发展中的最大缺陷,也是影响金融创新和金融服务的主要原因。因此,市主动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等措施,积极与国内外的金融机构广泛接触和洽谈,先后与韩国韩亚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上海浦发银行和海通证券、国联证券等机构签订合作协议。目前,市政府已引进国联集团为响水米业融资1亿多元,并与国联集团签订了能源开发、打造石油机械基地等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同时,还与国家开发银行黑龙江分行达成合作协议,配套贷款5.8亿元,参与棚户区改造项目;与中国进出口银行达成协议,为市基础设施、重点工业等项目进行配套贷款。
产品拓展多方位引进域外资金
市根据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抓住国家增加投资、扩大内需、保证增长的政策机遇,与海通证券公司达成一致,为市企业发行5+2年期企业债券10-15亿元,产品由海通证券公司设计,并由其在全国代理发售。目前双方已经签订了发行企业债券的协议,前期准备工作正在有序进行。目前,市引起了国内外众多战略投资者的关注,一些战略投资者表示将把更多资金和项目投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