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选调生思想政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第2页
。
(一)进一步加强阵地建设,创新选调生思想政治建设的载体。一是搭建交流平台。利用网络阵地搭建与选调生思想交流的平台,及时了解和解决选调生思想政治建设中的各种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对选调生进行心理咨询、法律辅导,增强选调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力量。二是开展主题活动。结合实际开展“磨砺与成才”、“我为发展献策”等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以主题活动为载体占领选调生的思想道德领域。通过主题教育活动,引导选调生加强自我磨砺,帮助选调生调整心态,找准角色定位,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克服无所适从的心态;引导选调生在与别人的长短对比中矫正自己,要低看自己一眼,高看别人一眼,克服高人一等的心态;引导选调生沉心静气,既要在基层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真才实学”,更要在基层实践中体现自己的“真抓实干”,克服急功近利的心态。三是开展县情调研。经常组织选调生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进行调研,让他们对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增强其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信心。
(二)为选调生提供多种形式的培训锻炼机会,丰富思想政治建设的内容。注重进行高层次培训。在利用市、县两级党校对选调生进行理论业务轮训的同时,大力支持和鼓励选调生参加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等高层次进修和培训,培养选调生的战略思维能力。强化多岗位锻炼。除在特殊需要岗位上外,可以每1-2年对选调生的工作分工进行一次调整;根据工作需要,在同一工作岗位满2年以上的选调生,应有计划地在本县范围内进行交流使用;在同一岗位工作时间超过5年的选调生,必须交流换岗使用。注重对经济、法律、外语等紧缺人才的培养,有重点地从选调生中选拔一批同志到工业园区、招商引资以及处理**问题和各种急难险重任务的第一线接受磨炼,加速其成长步伐。选派选调生到沿海地区挂职锻炼,到发达地区参观考察学习,开阔视野,更新思想观念,培养创新思维。
(三)对选调生实行跟踪管理和服务,提高选调生思想政治建设工作的实效。一是建立优胜劣汰机制。开展选调生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才。符合培养目标则长期管理,重点培养,不符合培养目标及时予以淘汰。对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廉洁守纪等方面有问题的选调生,本人思想动摇,不愿继续在基层工作锻炼的选调生,健康状况不好或不能适应工作任务需要的选调生,不再纳入后备干部管理。通过优胜劣汰,让选调生产生危机感,进而激发责任感和使命感,使选调生队伍成为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党政领导后备人才库。二是要确保人岗相适。通过自我推介、查阅档案、组织面试等方式,全面了解其毕业院校、专业方向、在校表现、成长历程及个性、潜质、爱好、特长等,把选调生分配到专业最对口或最能发挥其潜质的岗位。三是规范选调生定期考察制度。每年对选调生进行一次全面的考察,根据其基本素质、特长、特点确定其培养方向,实行分类培养。对基本素质好、具有发展潜力的选调生,及时调整到乡镇党政主要岗位上工作,对他们进行重点培养;对其中适合做机关工作的选调生调整到县直党政机关工作,享受相应的职级待遇;对不适合做党政机关工作的选调生及时调整到相应工作岗位。四是积极帮助选调生解决工作生活中的突出困难和问题,增强思想政治建设工作的感染力。想选调生之所想,急选调生之所急,尽力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真正做到以感情留人、以待遇留人、以事业留人。
(四)重视政治进步,进一步做好选调生的培养选拔工作。建立选调生培养选拔责任制。组织部门根据选调生所学专业、发展潜力和特点,有针对性地制订每个人的培养计划和培养方向。明确乡镇党委书记为选调生培养第一责任人,将选调生培养选拔工作纳入党建目标考核。建立县直相关部门选调生工作联系会议等制度,定期对选调生的分配、安置、调整和管理等工作进行研究。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使用优秀选调生。建立分级培养选拔制度。将选调生纳入副局乡级后备干部进行管理;将县直和乡镇领导班子中的副职列为正职后备干部进行管理,将县直和乡镇领导班子中正职和县级领导班子中的选调生,推荐列为上一级党政领导班子的后备干部进行管理,以缩短选调生的成长周期,提高选调生的成才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