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研究性数学新授课的心得体会
银行从业人员规范心得体会
做站一个月心得体会
2010电话销售心得体会
银行信用卡营销工作的心得体会
近几年来,无论是外出学习,还是市上召开学科研讨会,或者上网查询,均可发现研究性学习已成为教研热点。
作为长期从事一线高中数学教学的我来说,对研究性学习也非常感兴趣,而且早在四年前,我就开始潜心专研研究性学习在数学课上的应用,今日只在这儿谈谈我在新授课上的一些心得体会,供专家、同行批评指正。据我的调查研究发现,传统的高中数学新授课教学方式基本上是老师一讲到底,主观色彩太浓,总认为学生的认知能力不行,常常担心数学内容没把学生讲透彻,长期下来,形成了学生“坐地等花开”的依赖心里,扼杀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素质教育成了数学课上的一句空话。数学老师们讲授新课,基本都是新课引入,讲解新课,课后小结,课后作业,中途穿插一些课堂提问。只要提问,成绩好的学生能对答如流,成绩差的学生便把头埋下,避开老师的视线,害怕回答问题,如果有幸被点名回答问题,心里就是一阵慌乱,有的学生站起来干脆说“不知道”。长此以往,为了保证课堂上的容量,回答问题的人就基本趋于稳定,学生健康学习数学的心里受到了伤害,学生的两极分化就从数学新授课上开始了。
关于课后作业,老师的主观意图是为了让学生将课上内容落到实处,采取题海战术,学生既要做教材中的课后练习题、习题,还要做课后补充题2―3个,学生整个中午都在做数学题,有的甚至一个中午还不能完成数学作业,造成学生身心疲惫。这既影响了学生的正常休息,又制约了学科的均衡发展,还给学生人为造成了数学难学的错觉,甚至让一部分学生主动放弃对数学的学习,真是得不偿失,这让老师自己变得非常被动。更让人忧虑的是,老师们总埋怨自己所教的学生底子太差,学生的可塑性不强,而很少在自己的教学环节上下功夫、动脑筋。我清楚地认识到,讲新课之前,不仅要让学生感知这节课究竟要学习什么主题内容,让他们弄清楚将要克服什么困难,并且要有时间让学生把注意力、意志力都集中在克服这种困难上去,做到心里有数,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心理。因此,凡上新课,我首先安排学生提前预习,我正式讲课前还要安排10―15分钟时间让学生继续阅读该讲数学教材,然后用目光示意4―5名学生主动谈谈他们分别在本节教材中收到的主要信息,包括主题内容、分析过程、重点、难点,例题点评。在听完他们的汇报后,再听取2―3位同学的点评意见,以便掌握同学们对本讲内容的真正需求,然后我融学生的见解于一体,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有的放矢地讲解,句句说到学生的心坎上,让同学们对学生和老师的讲解进行比较,这样他们对本讲内容的理解就非常深刻。课后小结我一般不在课上进行,而是要求学生课后写在一个专用本上,等我批阅后再返回给他们。长期坚持下来,不仅学生的写作能力完全得到提高,课上的注意力更加集中,研究的热情越来越高,各自的数学思维风格也逐渐体现出来,而且通过批阅学生的课后总结避免了我思维定势的过早来临,我与学生的沟通也达到了一定境界。关于课后作业,我的原则是决不随便拿几个题去敷衍学生,也不会选择题海战术去困乏学生,而是立足教材,结合学生心理精心配置3―4个有价值的题供他们习作、研究,然后我选出有特色的习作供点评课使用,让师生在欣赏教学中收获多多。
这里再强调一下,老师用目光示意某人回答问题,是一种带着商量、期盼、鼓励、理解的师生心里交流,比直呼其名有明显优势,这样可消除学生对数学课的恐惧心理,让全体同学都能参与新课的研究学习,真正达到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的目的。总之,在新课教学中,让学生更多地参与研究讨论,这不仅可消除传统新授课的弊端,而且可在学生的主体作用中发现他们更多的智慧,诱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激励他们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思维,培养他们赶超老师的信心。另外,我也会选择坐在学生中,倾听学生在黑板上对某一新课的讲解。通过一定的实践,发现这一方式既可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成熟,而且可培养学生的数学口才,增强他们的数学表达能力,这正是素质教育在数学课上的实践体现。
我对研究性学习在数学复习课、试卷点评课、奥赛班专题讲座课、高三数学教学课上的应用均有一定研究,这里不再谈及。总之我认为,开展学生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理论支撑点是:高中学生具有对新鲜事物敏感、喜欢研究问题的心理特征;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容器;学习过程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品质。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指导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上,保证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的参与是一种理性的参与,是真正参与教学的参与。因此,我认为,数学新授课上引导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形式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能够提高学生新课学习质量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之一。
数学新授课上必须让研究着问题的学生走进课堂,这就是说学生对知识的探究不是从这节课才开始的,教师必先为学生营造一个研究问题的空间,在数学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学只不过是师生共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环节,只要数学老师们,尤其是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数学老师们,把研究性学习先深入到数学新课教学上,再逐渐深入到其他数学课型中,这样你们将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不妨现在就开始实践吧,把自己培养成科研型教师、把学生培养成研究型人才而后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