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提高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
胡锦涛同志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着力提高各级党组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领,努力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强堡垒、把干部队伍建设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骨干力量,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着力提高各级党员领导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我们不仅要适应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和我国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和运行特点,自觉遵循当代中国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且要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顺应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不断改进领导发展的行为和方式,努力掌握领导发展的方法和艺术,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
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审时度势的能力
科学发展观既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又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根本方针。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首先要审时度势,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和未来。善于从时间和空间上对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要求和进程进行科学分析和判断,能够在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的发展变化中保持清醒头脑,高瞻远瞩,正确把握时代发展的趋势。既要善于运用辩证思维,透过表面现象发现本质和关键,从大量信息中发现问题、捕捉目标,识别“势”之真伪、优劣、利害;又要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领导者的组织指挥才能,合理使用力量,巧妙驾驭形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借势而行,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变劣势为优势,凭“天时”、借“地利”、靠“人和”,以最佳的态势争取成功。
善于审时度势,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前提和基础。要做到正确地审时度势,关键在于各级领导干部有无工于战略的眼光、精于预见的能力和勤于思考的功力。工于战略,就是要目光远大,目力深邃,对时局和态势有深刻的洞悉力,对时势的变化和发展有科学的判断力,对影响时局走向和趋势的各种因素有准确的辨别力,善于从战略上、宏观上正确把握形势的发展。精于预见,就是要有面向未来的超前思维,在充分了解事物过去和现状的基础上,准确预测事物长远的发展趋势和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深入洞察事物发展的开局、展局和收局过程的趋向性和规律性,紧紧把握住发展的主流和走向。勤于思考,就是要从上情与下情、全局与局部、宏观与微观、内部与外部的结合上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洞悉形势,深刻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律和趋势,从而做出合乎时势、顺应潮流的正确决策。
不断提高运筹帷幄、科学决策的能力
决策能力的强弱,决策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着科学发展观的落实程度和水平。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众多要素相互影响、联结互动的复杂过程,它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在决策过程中正确反映发展的趋势和规律,准确把握发展的联系和过程,科学整合发展的要素和力量。而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决策素质和能力,正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以人为本”,要求各项决策必须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以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作为决策的前提、依据和衡量标准,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各项决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全面发展”,就是要求决策目标、决策内容和决策效果不能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和经济效益,而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协调发展”,就是要求在决策过程中兼顾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国内外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求在制定和实施决策中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以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要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高度重视和推进领导班子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把着力点放在防止决策失误和提高决策水平上,通过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建立健全规范化、程序化的决策制度,使决策真正建立在民主科学的基础之上。
不断提高统筹兼顾、驾驭全局的能力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全局的。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不断提高各级领导者驾驭全局的能力。只有牢固树立全局观念和大局意识,善于运用系统思维,从整体上统筹规划,正确处理好各方面关系,科学统筹好各方面发展,使各项工作分主次、有轻重、按秩序地展开,才能变劣势为优势,变不利为有利,变被动为主动,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把握关键环节。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全局,就是要在各种纷繁复杂的矛盾和问题中,善于抓住关系全局、牵动大局的主要工作和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集中精力,倾斜人力、物力和财力,着力推进,重点突破,直至抓出成效。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各级领导干部只有用科学发展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善于准确把握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着力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适时提出有效贯彻和应对解决的方针政策,举纲带目,才能有效地推动全局的发展。
加强薄弱环节。实现科学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各种因素相互制约、错综交织,各个环节紧密相联、环环相扣,构成了一个立体的多层次的网状结构。牵一发而动全局,只要其中一个因素或环节出了差错,就可能导致“满盘皆输”的后果。因此,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指导方针和政策措施上注重加强薄弱环节。特别是“三农”问题、安全生产、食品安全、节能减排等,既是薄弱环节,又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瓶颈,更应成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管理学中的“木桶理论”和“链条原理”告诉我们,补齐了短缺部分,加强了薄弱环节,就等于加强了全局。
善于统筹安排。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要自觉处理好上与下、内与外、主与次、整体与部分、全局和局部的关系,正确协调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积极推动建立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及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有效体制机制,以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把科学发展观真正落到实处。
不断提高把握局势、随机应变的能力
事物发展是复杂多样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情况复杂多变,不可避免地会有大量随机、偶然因素出现。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不仅要有坚定的原则性,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有机统一起来;而且要深刻把握国内外形势和市场局势的发展变化,抓住发展机遇,找准发展定位,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不断提高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
把握规律。对事物发展规律和全局的深刻了解是随机应变的基础和依据。面对纷繁复杂的发展局势,领导干部要走出优柔寡断、举棋不定的困惑或两难选择的困境,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善于从全局高度对发展局势作出实事求是的科学分析和判断,力求做到心中有数,正确决断。
临机权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定的灵活性是增强内部活力和提高市场应变能力的必要条件。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既要从现代市场经济发展多目标并存和多目标选择的需要出发,善于在权衡利弊得失、分清轻重缓急和主次的基础上,灵活变换决策目标和策略;又要根据不断变化发展的市场形势,灵活调整和改变力量部署,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促进科学发展。
抢抓机遇。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树立世界眼光,善于从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只有抓住发展的有利时机,利用好发展的有利形势和条件,果断决策,主动出击,迎头而上,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才能在日趋激烈的综合实力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获得科学发展的最佳效果。
不断提高应对复杂局面、化解危机的能力
当今社会,因素众多、纷繁复杂、瞬息万变,不稳定和不确定因素增多,不可预测和不可控制因素增大。如何成功地应对复杂局面,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和谐发展,既是检验各级领导者素质强弱和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也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提高应对突发危机事件的能力,既是领导干部不能回避的问题,也是必须正视的挑战。如何处理突发危机事件?一是当机立断,迅速控制事态。突发危机事件发生后,领导者首先要从容应对,快速反应,果断行动,及时控制局面,力求使其不扩大、不升级、不蔓延。二是注重效能,标本兼治。正因为处理突发危机事件的首要目标是迅速果断地控制局势,就必然要求突发危机事件的决策指向必须是针对表象要害问题,先治标后治本,在治标的基础上再去谋求治本之道。三是打破常规,勇于创新。突发危机事件犹如瞬息万变的战场,必须打破常规,最大限度地使用决策资源准确定性,善于运用非程序化决策灵活处置,迅速作出决断并付诸实施。四是循序渐进,寻求可靠。处理突发危机事件应倾向于选择比较稳妥的阶段性控制方案,尽量回避可能造成不必要震荡和波动的方案。在突发危机事件基本得到控制后,再循序渐进,最终使突发危机事件得到圆满解决,达到维护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