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快地方发展的意见第2页
力壮大工业经济规模、突破制约工业经济发展的瓶颈、改善工业经济发展环境,坚持以民营经济为主体,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招商引资为途径,以园区建设为载体,立足本地资源,发挥比较优势,转变增长方式,推进体制创新,强化人才支撑,优化发展环境,推动集聚发展,培植壮大电力、煤炭、铁矿、建材、药化、农产品加工等支柱产业,做大做强一批工业骨干企业,努力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速保持在25%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保持在20%以上。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35家,全口径工业实现现价总产值25亿元,形成3个以上年产值过亿元的工业企业。加大工业发展投入,设立工业发展专项基金,支持工业发展。加大项目争取工作力度,争取每年有2个以上工业项目进入州级以上项目笼子。改善金融服务,促进银企合作,定期举办银企项目对接会。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每年引进2个以上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实施税收增量奖励。 完善领导考核机制,继续实行一名县领导,带领一个主管部门,协调一家银行,支持一家企业的“四个一”的工作机制,坚持工业经济工作述职制度,开展工业经济发展督查活动,落实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制度,加强领导干部工业经济知识培训,努力提高抓工业经济的能力和水平。在推进工业化的过程中正确处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实现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努力建设生态文明。 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城镇化水平
18、打破交通瓶颈,构建致富大通道。积极支持铁路、高速公路等国家重点工程建设。继续争取沪蓉、沪渝高速公路经巴东的高等级公路连接线和宜万铁路野三关火车站二级出口路,全面打通县域出口路、经济断头路,加快通村公路建设,着力抓好通畅工程和通达工程建设,到全县通车里程达到4335公里,建成以高速公路、铁路、水运为骨干,国、省道和县乡村道路为基础的运输网络,基本形成以县城和野三关为中心的“两小时交通圈”。实现公路建设与养护平衡发展。长江、清江内河航线得到彻底整治,港口岸线码头设施完善,水运优势得到发挥,水陆联运格局基本形成,初步实现全县交通网络化。集中力量搞好水、电、气、热、通信、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和城镇环境。
19、加快城镇建设步伐。把城镇建设作为扩大开放、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努力提高城镇化水平,力争到全县城镇化率达到30%。扎实推进全省“百镇千村”示范工程和恩施州“13311”工程,科学规划,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循序渐进,科学构建具有巴东特色的城镇建设体系,以209国道、东大省道和巴鹤省道为城镇发展轴线,由北向南连接沿渡河、溪丘湾、东壤口、官渡口、信陵镇、茶店子、绿葱坡、大支坪、野三关、水布垭、清太坪、金果坪,形成一线穿珠式的三级城镇空间布局形态。按照“港口贸易城、建筑博览城、文化旅游城、民族风情城、山水桥梁城”的定位,将县城建成适宜创业和居住的政治、文化、旅游中心。突出抓好省、州级重点镇建设,把野三关建成全县的经济中心,把沿渡河和水布垭建成全省旅游大镇。合理确定并逐步抓好100个中心村的定点布局和建设,重点抓好省级示范中心村建设。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转变政府职能,理顺城镇管理体制,推进政府由城镇建设主体转向主导,建立城市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方式多样化、运作方式市场化的新机制。积极推进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最大限度地实现土地价值。加快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进程,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城镇公用设施建设。稳妥推进房地产开发,稳步推进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大力推进社区物业管理的社会化和市场化。进一步改革户籍管理制度,落实鼓励农民进城务工的配套政策。大力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扎实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争创省级文明城市。
六、推动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建设文化大县
20、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文化建设全过程,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向新的社会群体、进城务工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和城乡困难群体拓展。深入开展学习和自觉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活动,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理论学习培训活动,深入回答干部群众关心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引导新闻媒体和运用各种文化形式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
21、构筑共同的巴东人文精神。大力弘扬“团结奉献、抢前争先、大干快上、争创一流”的巴东精神,引导干部群众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形成强大的精神力量,培育具有时代特征的人文环境。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广泛开展城乡文明创建活动,弘扬社会正气,形成文明风尚。切实掌握社会各阶层思想动态,深化思想政治工作内涵,做好群众**等工作,努力解决合理诉求,最大限度地消除不和谐因素。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22、打造民族文化品牌,大力发展民族文化体育事业。发掘、整理、承传、开发土家文化、纤夫文化和老区文化等民间文化资源,充分利用巴东堂戏、撒儿嗬、皮影戏、山民歌等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形式,推出一批在全州、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产品。建立县级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名录,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繁荣文化艺术创作,以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为龙头,依托本地民间文化资源,发挥文化馆(站)、专业艺术表演团体及文艺组织、广播影视、学校和广大文艺创作爱好者的作用,创作出一批在全州乃至全省、全国有影响的文化艺术精品。抓好民族文化教育。推进对外文化交流,不断提高我县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实施重大公共文化服务工程,大力开展“送戏下乡”和农村电影放映活动,切实解决农村群众看戏难、看电影难问题,到基本实现每个行政村每月放映1场电影;加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村级文化图书室、农家书屋建设,到实施180个村农家书屋工程,形成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认真开展创建文化先进县、文化先进乡镇活动,到,力争我县跃入全省文化先进县市行列;加强广播电视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民族文化公园、体育场、乡镇文体中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