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那一世范文网 > 心得体会 > 经验交流 > 正文

基层组织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经验交流范文 发布时间:2013/2/18

基层组织建设经验交流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
我镇辖12个村(社区居委),79个村(居)民小组,7691户,27643人,幅员面积10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935亩。是重庆市首批启动的45个中心镇、百强镇、商贸重镇之一,也是重庆市党建工作百个示范点乡镇之一。全镇有党员875人,其中女党员90人,预备党员14人,设有党总支11个,支部54个,其中农村支部37个,机关支部17个。新镇成立以来,我镇党建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中心镇建设为统揽,围绕“五好建设目标”, 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力创特色”的思路,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实现了党建工作和经济发展整体推进。
一、狠抓镇村两级班子建设
一是配齐配强了镇村两级班子。11月,进行了乡镇建制调整,濯水镇由原来的濯水镇、濯西乡和蒲花乡合并而成。区委按照“四化”的要求,及时配齐配强了班子成员。全镇现有班子成员14名,其中女同志2人,平均年龄为38岁,文化程度均在大专以上,研究生学历1人。去年,区委为了加快中心镇建设,又调走了2名同志,新调来2名同志,进一步增强了班子的整体合力。11月,进行了村组建制调整,镇党委结合全镇实际,通过考试考核、能力答辩、“两推一选”和民主选举的方式,配齐配强了村(社区)总支、村(居)委班子,提高了班子的整体素质。
二是抓学习培训。认真抓好《关于加强和改进党委中心组学习意见》的贯彻落实,坚持每月一次集中学习,采取了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办法,努力提高班子成员的整体素质,每个班子成员都作了读书笔记,撰写了学习心得;请专家教授到镇上为班子成员进行专题讲座3次;有8名班子成员参加了市、区两级组织的集中学习培训;组织班子成员到发达地区外出学习考察20人次。通过这些形式,班子成员的理论水平,工作能力,实践技能都得到了明显提高。
三是抓班子的团结。针对基层工作的实际,特别是体制调整面临的诸多问题,我们实行了党委、政府、人大“合一”的办公制度,克服了领导机关之间推诿、扯皮的情况,顺利实现了体制调整的平稳过渡,推进了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开展了班子的民主生活会,本着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班子成员认真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班子成员之间未出现不团结的情况,进一步增强了班子的凝聚力和活力;扎实开展了思想政治工作,主要领导主动与班子成员之间、班子成员与班子成员之间进行了谈心对话活动,进一步增强了班子成员的友谊。
四是抓班子的作风转变。实行了双休日班子成员和办、所、站值班制度,副处级领导联系村制度,落实了领导班子抓重点项目、重点产业的责任制度、村(居)综合目标责任制、单项目标责任制、村居两委联席会议制度,转变了作风,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二、狠抓党员干部队伍建设
一是按照发展党员的 “十六字”方针,严把入口关。实行党委集体研究制、公示制和党员发展责任追究制,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今年“七一”期间,共发展机关党员4名,农村党员10名。
二是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和管理。严格实行“三会一课”制度,凡外出务工半年以上的30名党员,将其组织关系转入务工地党组织,按时交纳党费,定期过组织生活;凡外出务工半年以内的33名党员,要求每位党员定期给所在支部汇报思想和工作情况,支部定期给党员通报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建立起了支部和党员之间的绿色通道。同时加大了对违纪党员的查处力度。今年我们对原千坪村共产党员、村委会主任吴树青同志因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对其进行了留党查看两年处分。
三是围绕产业发展,合理设置党组织,充分发挥党员作用。镇党委根据产业分布设置党组织,除白杨和堰塘两村党员人数均达不到50人外,其余10个村(社区)均成立了党总支,党总支下设35个产业党支部,创造性的“把支部建在产业上”,得到了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马儒沛的充分肯定,并指出这是毛泽东同志“支部建在连上”著名理论的运用、发展和创新。在全镇开展了一帮十带活动,即一个致富了的党员帮扶一个贫困党员和带动十户贫困户脱贫致富。开展了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设置了农业科技示范岗、红白事务管理岗、村务公开监督岗和群众困难排忧岗等8种岗位,通过设岗定责活动的开展,全镇农村无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
四是强化了村级活动阵地建设。两年来,镇党委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先后投入30余万元,新建了全镇9个村(居委)活动室,并达到了“三室八有”的要求,切实解决村级组织无阵地办事的问题。
三、建立健全各项工作机制
一是严格执行《机关工作运行规则》。针对全镇工作的实际,我们制定并严格执行了机关运行规则,实行了目标管理、政务管理、财经管理和职工管理四大管理制度。按照任期目标、目标责任和目标考核的要求,我们将目标任务细化分解到领导、到办所站、到人头,实行重点项目、重大产业集团承包、分线作战的目标管理制度;严格执行了领导工作制度、会议制度、办事公开制度和机关内保等为主要内容的政务管理制度;严格执行了收支双线运行制度、财政内部管理制度、专项资金管理制度、接待费用管理制度、差旅费管理制度、办公费用制度和小车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的财经管理制度;严格执行了考勤、请假为主要内容的职工管理制度。以上制度斗硬兑现,确保了机关工作的正常运转。
二是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度。对全镇的发展思路、工作重点、工作措施以及关系到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项目等,广泛开展调查研究、组织干部职工认真讨论,实行班子民主决策;对干部任免、较大资金支出等事项实行党委集体通过,实行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学习推广了麻柳乡的“八步工作法”,推动了全镇民主法制建设,今年,我镇乌杨村被评为“全国民主法制示范村”,是全市8个、全国299个民主示范村之一。
三是严格执行政务、村务公开制度。镇村两级采取了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对政务和财务进行了公开,公开政务3期,村务40期,对计生、低保、退耕还林、扶贫等政务情况和资金收支情况、村级重大事务逐一进行公示,广泛接受群众监督,参与村务政务管理。
四是出台相关激励机制。按照目标责任制的要求,根据工作完成情况,年初出台了班子成员、中层干部、一般职工以及村组干部奖励办法,实行重奖重惩。年末对各承包集团实行基本奖和专项奖,奖励经费划到承包集团,由镇党委对承包集团考核实施;副处级以上领导负责村上突发事件的处理,指导计生、安全、稳定、经济发展工作,完成目标任务奖1200元,被一票否决的扣联系人责任费1000元;对事业站所实行产业和业务挂钩考核。
四、大力推进小康建设进程
一是开展促农增收,加大支柱产业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全区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成立了12个促农工作组,深入村组,大力宣传“三农”政策,落实增收规划。以烤烟、蚕桑、经果、畜牧、水产五大产业建设为重点,全面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落实烤烟种植面积11723亩,产量2.28万担;新植桑园亩,实现在地桑面积6000亩,力争全年产茧1000担;以园区500亩优质果园为示范,全面加强4000亩核桃的管理,杜绝林粮间作;抓好牲畜疫病防治,加强畜牧基地建设,计划全年存栏生猪3.8万头,出栏2万头;依托蒲花园区开发三期工程建设,新建鱼池500亩,把园区水产业培植成了新的产业和亮点。
二是实施城镇化战略,推进中心镇建设。新镇成立以来,我镇本着“科学规划,推进建设,强化管理,完善功能”的原则,每年投入近200多万元,强力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集镇日常管理工作,从开始,就聘请了专业技术人员对集镇总体规划进行测绘,经过反复论证和多次修改,最终按照3平方公里规模完成了城镇总体规划修编。今年来投资150万元,完善了街道“五化”建设工程,铺设人行彩砖6000平方米,安装路灯82盏,新建下水道1300米,完成了广播电话线路下地管道铺设;汽车二级站地基平整工程基本结束;联网街建设完成街口房屋拆迁和进口街道硬化工程;总投资680万元的鑫渝署类食品加工厂主体工程已完工。新建了旺鸿肉兔繁殖场,年末以公司+农户形式建成4000只种兔规模。
同时我镇及时组建了集镇管理专业队伍和卫生保洁队伍,落实了门前三包责任,彻底治理脏、乱、差,取缔占道经营和以路代市,交通“肠梗阻”现象得到有效缓解,中心镇形象得到提升。
三是不断优化发展环境,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两小时”黔江工程全面完工,“半小时”濯水交通建设规划制定,新建、维修村道公路10条110公里,新修河堤5公里,新建蓄水池12口,完成了泉门、五福村人畜饮水工程,解决了525户2750人的人畜饮水难;实现了村村通路、通电、通电话,实现了通讯无盲区;农网改造全面结束,实现同网同价。
按照统筹发展、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启动了一批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以提高人的素质为目标,坚持把发展教育放在了首位。全镇1所中学和4所小学排危全面巩固率达99.5%;1所镇中心医院和2所社区医院以及9所村级合作医疗站全部达到部颁标准,促进了农村卫生、医疗保健网络的完善与巩固,积极推进合作医疗,解决贫困人口的医疗问题。大力发展农村洁净能源,修建沼气池3200口,配套改厕850户,促进了农村卫生环境的改善;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先后举办了龙舟赛、农民运动会,成立濯水镇商会农民铜管电声乐队,濯水镇老年协会和放映队,使文化生活常年活跃在群众之中,今年来共为农民群众送去了电影100余场次。
同时,镇党委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在上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救助了100余名孤儿上学;及时兑现计生帮扶户69户;解决贫困群众困

基层组织建设经验交流材料》由那一世范文网整理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引用请注明网址出处。
Copyright © 2010-2018 www.nayishi.com 那一世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