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届六中全会学习体会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的一个重要议程,是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如果把构建和谐社会比作一篇鸿篇巨制,那么十六届四中全会是开篇,六中全会则将达到从认识到经验、从理论到实践相对成熟的较佳境界。”党建专家说。从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社会更加和谐”的奋斗目标,到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再到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此作出全面部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更加庄严而紧迫地摆在全党全国人民面前。
意义: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000美元向3000美元迈进的关键阶段。社会利益格局剧烈变化,社会组织形式、就业结构、社会结构变革加快。妥善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大力促进社会和谐,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重要前提。
“如果把构建和谐社会比作一篇鸿篇巨制,那么十六届四中全会是开篇,六中全会则将达到从认识到经验、从理论到实践相对成熟的较佳境界。”党建专家叶笃初坚信。“现在,我们党进一步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该是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和谐是反映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属性。这是对社会主义本质规律的新认识、新发展,表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发展为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庄福龄说。
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以人为本
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以人为本
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社会,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各个方面,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最重要、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国党建研究会研究员王庭大说。
中央党校日前在学员中进行了一项调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临哪些矛盾和问题?“人民内部物质利益矛盾”、“社会保障”、“贫富差距”、“三农问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等排在前列。
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指数难以乐观、社会发展总支出比例低、公共教育卫生经费不足、各种收入差距拉大……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朱庆芳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这些不平衡现象,需要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特别予以注意。”全国党建研究会研究员王庭大则认为,“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构建和谐社会,最根本的还是在党、在各级领导班子。”
重点:百姓“五件事”最为紧迫
专家指出,构建和谐社会要从百姓身边事做起,当前最为紧迫的是做好五件事:
扩大就业
目前我国已进入劳动年龄人口增长高峰期。据测算,今后几年,全国城镇每年新增劳动力1000万人,另外还有1400万下岗失业人员。即使经济增长保持8%至10%左右的速度,每年城镇劳动力供求缺口仍在1000万人左右。与此同时,农村还有大量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能否充分就业,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
加快社会保障建设
加快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强化对百姓生存和发展的保障功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任务。但当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任务依旧艰巨:大多数农村人口还不能享受社会保障待遇;城市中的社会保障制度也未实现全覆盖,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均与全覆盖的要求存在不小差距。
理顺收入分配
专家指出,分析当前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上学难、看病难、买房难等问题,直接原因都与社会贫富差距有关,而社会贫富差距又在于分配体制不合理。所以,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必须从缩小收入差距、完善分配体制上着手加以解决。
发展社会事业
当前不少地方社会事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教育普及和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偏低,公共卫生保障能力薄弱。只有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才能使人民群众公平、公正地接受教育、医疗、保障等方面的服务和权利,生活水平和质量得到不断提高。
维护社会稳定
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保持社会的平安、稳定、有序。9月25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也提出,必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以改革促进和谐、以发展巩固和谐、以稳定保障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