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那一世范文网 > 心得体会 > 工作体会 > 正文

构建和谐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认识

工作体会范文 发布时间:2012/3/21

构建和谐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认识


内容提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遵循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重大理论成果,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认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突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全局性、战略性地位,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科学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任务得出的结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丰富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拓展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将贯穿于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遵循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重大理论成果,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认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的新认识
我们党是一个善于在总结经验中前进的党。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创新局面,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党的十六大科学总结了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提出要建设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这是我们党第一次在全国代表大会上把“社会更加和谐”明确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奋斗目标。十六届四中全会科学总结了我们党执政以来的历史经验,进一步提出构建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得出的科学结论。
突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全局性、战略性地位,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任务。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对我国社会问题的研究和把握,并以此作为提出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的依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自觉性。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我国经济发展连上新台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000美元,一方面进入黄金发展期,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人民得到的实惠增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民族凝聚力极大增强;另一方面也进入了矛盾凸显期,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社会秩序、人口资源环境等发达国家在二三百年中渐次出现的问题,又在我国表现出来。这既有经济、政治、文化因素的作用,更突出地表现为社会问题。我们党在科学总结历史经验和汲取他人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从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物质基础、政治保障和精神支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充分的社会条件,四个方面的建设全面发展,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整体发展。这是重大的理论和实践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
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马克思、恩格斯设想,未来社会将在打碎旧的国家机器、消灭私有制的基础上,消除阶级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对立和差别,极大地调动全体劳动者的积极性,使社会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实行各尽所能、各取所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形成和谐的关系。列宁在领导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就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革命导师指明了社会主义在本质上必然是一个和谐的社会。邓小平同志在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作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科学论断。这“五句话”是一个统一整体,既包括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问题,又包括调整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的问题,蕴含了建设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指明了实现社会和谐的条件和途径。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把“社会和谐”写在社会主义的旗帜上,表明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
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的重要讲话,系统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什么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问题,深刻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化、把握更加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包括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六个基本方面,包括一系列重要原则、方针政策和工作要求,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有机统一,丰富和拓展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五个统筹”,促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必须注重社会公平,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使改革发展稳定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确保社会政治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一句话,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将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实任务的新认识
我们党是善于在抓住机遇中前进的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科学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任务得出的结论。
我们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大力促进社会和谐,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其重要条件。我们党始终清醒地把握国家发展的历史方位和党的历史方位,清醒地把握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够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要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就要切实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处理好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治理,保持社会稳定。
我们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紧迫任务。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国际形势继续处于深刻复杂的变化之中,世界很不安宁。在这种形势下,发展中国家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各种经济、政治、文化、信息、军事等方面的严峻压力。我国要有力回应来自外部的挑战和风险,牢牢掌握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主动权,营造有利于我国的战略态势,就必须把国内的事情办好,始终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稳定。这是我们集中全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保障。
我们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巩固执政基础、实现执政使命的重要任务。一个政权也好,一个政党也好,其前途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我们党是拥有13亿人口的社会主义大国的执政党,能不能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大力提高激发社会创造活力、管理社会事务、协调利益关系、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开展群众工作、维护社会稳定的本领,是对党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重大考验。要看到,人民群众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强烈的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已经具备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政治保障和精神支撑。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教育科技文化水平仍不高,在这样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坚持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推进。要通过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好地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未来发展的新认识
我们党是善于在把握未来中前进的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是我们党科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未来发展趋势而得出的结论。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丰富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上个世纪60年代,我们党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推进,我们党明确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十六大以来,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反映了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有了更为深刻的思考。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在提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总体目标时,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明确提出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这符合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
构建和谐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认识》由那一世范文网整理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引用请注明网址出处。
Copyright © 2010-2018 www.nayishi.com 那一世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