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工作难点问题思考
随着我国各项改革的逐渐深化和社会利益关系的逐步调整,各类复杂的社会矛盾日益显现,**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遇到许多纷繁复杂的棘手问题,有些难点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如何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认真做好新时期、新任务下的**工作,指导解决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是我们每一个**工作者应该研究探讨的课题。
问题一:个别领导干部对**工作认识不到位。一是认为抓**太牵扯精力,影响抓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工作与经济发展对立起来。二是认为上访群众多是“刁民”,对他们采取哄、拦、卡、压的办法,把政府机关与人民群众对立起来。三是认为**工作是**部门的事,由**部门处理就行了,把自己与群众割裂开来。四是认为**部门是“救火队”、“挡箭牌”,有事时想到,无事时忘掉,平时看不到。
问题二:地区性的政策因素增加了**工作的难度。一是个别政策的制订远离实际、脱离群众、违背民意,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群众的合法权益,造成了群众对政府的不满,给当地的政府工作增加了难度。二是对新政策出台后可能出现的情况预见不够、准备不足,造成各级政府工作被动、威信降低、形象受损。三是政出多门、口径不一、相互矛盾,造成操作困难,群众不满。四是执行政策不及时、不到位,损害了部分群众的切身利益。
问题三:群众思想观念上存在误区。一是信“上”不信“下”,有问题不找基层政府和具体部门,认为只有找上面的大部门、大领导才能解决问题。二是信“多”不信“少”,不论什么事,多找几个部门和领导反映总不会错,多多益善。三是信“闹”不信“理”,不管有理无理,先闹再说,认为“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四是信“访”不信“法”,既使是典型的涉法问题,也要到政府部门上访解决。
问题四:个别干部素质不高、工作责任心不强造成群众不断上访。一是一些基层领导干部只重视抓经济效益,不注重社会效益,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提出的意见不能引起足够重视,甚至对群众的上访征兆置若罔闻,既不及时报送信息,也不采取措施,把群众“逼”上上访之路。二是一些领导为出政绩,不顾群众的实际承受能力,办一些诸如“形象工程”之类的违民意、失民心的事,引发群众集体上访。三是个别领导干部摆不正位子、放不下架子,遇到问题不主动与群众沟通,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从而激化了矛盾,造成干群关系紧张对立。四是一些机关干部工作作风不实,官僚主义严重,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处理不及时、不到位,甚至不闻不问,以至小事拖大,大事拖“炸”。
综揽上述难点问题,面对如此严峻的现实形势和复杂的社会矛盾,如何做好当前**工作,是摆在各级党政领导面前的重大而现实的课题。我们以为,解决这些难点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端正对人民群众的态度,提高对**工作的认识,加强对**工作的领导,真正形成各级党委政府、各职能部门、各基层单位齐抓共管的全方位、网络化、大**的**工作格局。
一、提高认识,坚持群众路线,实现“三个转变”
**工作是直接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做好**工作可以疏通和拓宽党和政府体察民情的渠道,使各级党委、政府能够及时倾听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疾苦,发现和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进一步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坚持群众路线,是做好**工作的根本,是实践好“三个代表”的关键所在。绝大多数领导干部头脑清醒、政治敏锐,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少数单位、部门的个别领导干部认识不足、嗅觉不灵,工作处于被动应付,对**工作抱有“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态度。为此,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群众观点,努力实现**工作“三个转变”:
1、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工作要面向基层、面向群众、面向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各级领导干部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调查了解群众**反映的问题,密切关注群众的思想动向,掌握第一手材料,有针对性地解决好群众**反映的问题,从而实现变群众上访反映问题为领导干部主动下基层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2、变被动应付为主动预防。各职能部门、基层单位,尤其是**部门,要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拓宽信息渠道,了解社情民意,及时获得预警性、超前性、深层次的上访信息。在此基础上,客观分析问题,制定工作预案,服务领导决策,把**苗头消除在内部、化解在基层、解决在初始。
3、变单纯**为综合治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把群众**问题都看成是**部门的事。事实上大多数群众上访多是反映某个部门、单位或某几个部门、单位该解决而未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最终还要靠这些部门和单位认真履行职责、发挥主体作用而解决,**部门只是起到一个综合协调作用。只有各级各部门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配合到位,才能真正解决群众的**问题。
二、端正思想,增强责任意识,强化“三种机制”
1、强化“领导责任机制”。领导是**工作的主体,是群众**的直接对象,是解决群众问题的主导。发挥领导在**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必须从机制上加以保证,强化**工作领导机制的基本要求是:领导重视**工作不是一阵子重视,而是长期的稳定的重视;不是仅仅党政一把手或分管领导重视,而是领导班子整体重视;不是哪一级领导班子重视,而是各级领导班子层层重视。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到“三落实、一追究”:一是落实领导干部岗位责任制,按照“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完善责任制,明确责任人,纳入考核内容,并入目标管理;二是落实领导干部制度责任制,建立健全领导干部阅批群众来信、接待群众来访、处理**问题、开展调查研究以及协调会议制度,及时发现、研究、协调和处理各种**问题;三是落实领导干部包案责任制,定期排出重大疑难**问题,由党政领导分工负责包案处理,对所包案件,领导同志要亲自挂帅,组织查处。建立追究领导责任制度,把以上三项责任制作为硬任务纳入对领导干部德能勤绩的考核,落实奖惩,对因工作失职导致发生恶性事件或造成不良影响的,要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
2、强化“分级负责机制”。“分级负责、归口办理”是**工作的基本原则。对群众上访的问题,必须落实制度,分解到位,责任到人,逐级解决;即根据**事项及案情程度,按照归口办理的方法,确定具体办理部门及人员。各级要将**工作纳入部门单位全年目标考核内容,明确目标任务,强化督促检查,实行一票否决;做到**工作与部门中心工作一同部署、一同检查、一同评比,做到年初有计划、年中有检查、年终有总结,表彰先进,鞭策后进,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促进**工作的有序运作。
3、强化“**督查机制”。督促检查工作是**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能,通过有效的督查工作,使群众**问题得以尽快解决,改变过去存在的**问题决而不行、拖而不办、小事拖大、大事拖“炸”、新户拖成老户的情况。**部门要加大建立和健全**督查机制力度,采取事前督查、跟踪督查、事后督查的方法,加强对**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的督查,推动有关职能部门加快办事节奏,提高工作效率,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减少推、拖、顶、踢现象。
三、突出重点,围绕中心任务,抓好“三项工作”
1、构筑全方位、网络化、大**的工作格局。**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做好**工作是全社会的共同职责,需要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首先,各级各部门领导对**问题要引起足够重视,把预防、控制、化解群体性矛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分析研究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及时加以妥善处理。其次,**部门要充分发挥联系群众的主渠道作用,认真负责地做好群众来信来访的处理工作。三是,各部门、单位要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部门的职能作用,积极参与和配合**部门,认真及时地解决群众反映的应由本部门解决的问题,切实承担起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社会责任。只有上下齐抓、左右共管,依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络体系,形成大**的格局,才能真正完成**工作的目标任务。
2、加大宣传疏导工作的力度。接待群众来信来访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思想政治工作,**工作者要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做好上访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一是要认真宣传国家《**条例》和《江苏省**条例》及有关**政策法规,教育群众要依法有序上访,要让群众明白处理**问题在基层而不是在上级、解决**问题靠法规而不是靠领导。二是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在做好思想工作的基础上,力求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过细的思想政治工作,使有过高要求和过激行为者放弃过高要求、纠正过激行为,接受合理解决办法。三是疏与堵相结合。对于一般性的群众上访,采取教育疏导的方法,以求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对于妨碍公共交通、影响机关正常工作秩序造成不良后果的上访,必须坚决批评制止,情节严重、影响较大的,可责成公安部门依法查处。运用疏堵相结合的办法,妥善的将矛盾化解在基层,问题解决在当地。
3、加强职能部门的制度和纪律建设。一是要结合实际,建立健全**工作的有关制度和方法,把各自范围内的**问题解决好。二是要坚持科学决策,按规律办事,防止出现因为部门决策失误而使群众利益遭受损失的群众上访。三是要自警自律,各级党政机关工作人员要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增强为民意识,不断提高执政水平和依法办事的能力,克服官僚主义和主观随意性。严禁工作方法简单、工作拖拉等现象的发生,做到“门好进、脸好看、话好听、事好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