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县财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县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刚结束,我们就召开全县财政工作会议。今天的会议旨在分析当前我县财政工作形势,动员各级各部门统一思想,坚定信心,进一步增强做好今年财政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奋力完成今年的财税工作任务,为“十一五”良好开局奠定坚实的基础。刚才,昌水同志传达了全市财政工作会议精神,县政府表彰奖励了财政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企业纳税大户,兑现了财政工作目标责任书,签订了今年的财政工作目标责任书。希望同志们戒骄戒躁,再接再励,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就财政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十五”时期财政工作简要回顾
“十五”期间,我们坚持“围绕经济抓财政、培植财源增实力”的方针,狠抓收入征管,严控财政支出,落实“双保’责任,深化财政改革,年年超额完成了财政收支预算任务,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的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进步。“十五”全县财政工作呈现以下六个特点:
一是财政收入增长最快。各级财税部门服从、服务于全县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在积极顺应财税体制改革的同时,加强对经济发展和财政运行形势的分析研究,采取有效措施,使财政收入在政策性减收因素不断增多和自然灾害频繁的情况下,仍然保持了稳定增长的良好态势。至,全县累计完成财政总收入2.1亿元,年均增长17.2%,达到6007万元,与“九五”末同口径相比翻了一番。地方财政收入按老口径计算,累计完成1.27亿元,年均增长11.2%,达到3425万元;按新口径计算,累计完成8461万元,年均增长9.1%,达到2218万元。
二是争取专项资金最多。各级各部门紧跟国家投资导向和市场需求,不断改善和优化投资环境,全力做好项目的考察、论证、包装和推介工作,争取专项资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五年来累计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资金4亿元,专项资金1.4亿元,分别是“九五”时期的4.6倍和2.6倍。
三是落实政策性支出最好。“十五”时期,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把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作为管好财、用好财的突破口,建立了“保稳定、保重点、保发展”的长效机制,既保证了全县干部职工工资和城镇低保对象的“保障金”按时足额发放,又保障了农业、科教、文卫、城建等重点支出的必要增长。至,全县财政一般预算支出规模年均增长15.8%,达到1.32亿元,比“九五”末增长111%,其中农业、教育、卫生、计生、社会保障等事业支出增长幅度较大;统筹使用各类财政专项资金2.1亿元,主要用于财政扶贫、天然林保护、生态环境和交通设施建设、中小学学校危房改造、乡镇政权建设等公共事业,其中用于“三农”投入达到1.2亿元,是“九五”末2.5倍,有效地促进了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四是财源建设实现新突破。各级各部门按照“十五”时期确定的财政经济发展思路,充分发挥财税政策和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设立“四项”基金,搭建招商引资平台,使得以“一园三区”为骨干财源的工业经济逐渐形成,规模企业的经济效益明显提升。,全县规模企业上交各类税金达3618万元,占财政总收入的60%,比“九五”末提高了18个百分点。以烟叶、中药材生产和农副产品营销为主的群体财源有了长足发展,对财政的贡献份额明显增加;整合国有资源资产的力度不断加大,科学开发利用存量财源的管理机制日趋规范。
五是财政改革迈出新步伐。顺利完成了农村税费改革工作任务,全面取消了“三提留”、“五统筹”、屠宰税、农业税、农业特产税五项税费,减轻了农民负担,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清理规范了乡村和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实行了“村账乡管”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深化工资统发制度改革,建立保工资长效机制。建立涉农物资财政直补机制,确保专项资金安全有效的使用。不断完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积极实行“乡财县管乡用”新机制。
六是财政管理水平取得新成效。制定了《柞水县财政资金管理规定》等16个规范性制度和管理办法,提高了各级各部门科学理财、民主理财、依法理财的自觉性。组建了财政监督检查办公室,向乡镇和重点项目单位派驻财政监督员,建立绩效评价体系,推行“阳光财政”。优化资产配置,规范资产处置程序,使国有资产稳中有增,末全县国有资产首次突破2亿元。
这些成绩的取得,既是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也是各部门鼎力支持的结果,更是全体财税干部顽强拼搏、真抓实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为财税工作付出艰辛努力的各乡镇、各部门和全体财税干部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县经济运行和财政工作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财政供给保障能力弱,构建和谐社会各项工作的资金缺口大,硬性增支因素多,收支矛盾仍然尖锐;收入结构不尽合理,非税性收入和来自国家重点建设工程的一次性税收所占比重较大,收入稳定性较差;在支出上仍然摆脱不了“吃饭型财政”的局面;债务包袱沉重,财政历年来滚存赤字和巨大的政府性债务在短期内仍然无法消化,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的任务非常艰巨。对此,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努力通过加快发展、深化改革、规范管理等措施逐步加以解决和完善。
二、“十一五”时期全县财政工作目标任务
纵观“十一五”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我县财税工作仍然处在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的一个多元化发展环境中。从机遇上看:一是国家继续实行扩大内需和“三奖一补”、“两保两挂”等积极财政政策,既给我县带来了直接利益,又为我县财政经济发展拓展了空间。省“十一五”发展规划将陕南确定为全省新的经济增长热点地区,重点加快发展现代中药、生态旅游、绿色食品产业,此项战略决策与我县发展“三大产业”的思路完全一致,坚定了我们发展“三大产业”、拓展财政增收渠道的信心和决心。二是加快发展工业经济的战略为我县壮大医药、矿产两大工业支柱,做大财政经济“蛋糕”,优化财政收入结构奠定了基础。到,全县工业总产值将达16亿元,全县财政收入结构将快速优化,收入总量迅速扩张。三是随着西康铁路、西柞高速公路的建成,我县融入西安经济社会发展大循环、主动接受“一线两带”辐射带动作用日趋明显。“一带三区一镇”的特色旅游产业开发,必将带动第三产业的迅速崛起,对财政贡献的份额将会提高。国家级卫生县城进一步提高了柞水城市品位和对外开放的知明度,必将加快我县招商引资、壮大县域经济的步伐。从不利因素看:继续实行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调整所得税起征点,直接减少了我县财政收入;随着国家重点项目完工下马,财政增收的难度将会加大;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等政策增添了保平衡难度;由于我县财政自给率偏低,财政长期在捉襟见肘中运行,可安排使用的财政资金无法满足发展的需要,制约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一时难以缓解。
基于以上分析和判断,根据县委十五届七次全会和县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到,全县财政总收入将稳定增长到1.4亿元,是“十五”末的2.4倍;地方财政收入将达到4800万元,是“十五”末的2.2倍。为此,“十一五”时期全县财政工作要力求实现五个新突破。一是要把促进经济发展、壮大财源、夯实财政基础作为今后一个时期财政工作的首要任务,把农民增收、财政增长作为发展经济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围绕优先培育三大主导产业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财源建设规划,狠抓措施的落实,力求使财源建设有新突破。二是各乡镇和财税部门要把组织收入作为大事来抓,牢固树立依法治税、依法理财的新理念,既不能有税不收使收入流失,又不能收“过头税”而影响投资环境。要及时研究分析全县经济运行情况,积极应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十一五”时期财政收入规模实现新突破。三是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大力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稳步推进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社会保障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努力实现财政支持经济发展方式新突破。四是以科学发展为统领,从转变政府职能、满足公共需要出发,积极稳妥地推进各项财政改革工作,建立起与公共财政要求相适应的财政管理体制,实现财政改革新突破。五是按照建立法治社会和依法行政的要求,进一步加强财政法规制度建设,完善财政监督体系,强化财政监管手段,加快依法理财、科学理财、民主理财进程,自觉接受社会各届监督,实现依法理财新突破。
三、强化措施,加大力度,奋力完成今年增收节支任务
今年全县财政工作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稳健的财政政策,充分发挥财政的职能作用,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深化财税改革,调整支出结构,狠抓增收节支,切实保障重点支出需要;加强财政监督,提高管理水平,努力促进全县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和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目标任务是:完成财政总收入7000万元,增长16.5%;地方财政收入必须保证完成2700万元,增长21.7%。分其中国税必须完成收入550万元,地税必须完成1700万元,财政必须完成450万元。能否完成今年的财政收入任务,事关全县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我县能否实现在全市率先突破发展的奋斗目标。因此,各乡镇、有关部门要强化组织领导,狠抓工作落实,确保既定目标如期实现。
(一)加强收入征管,确保完成年度任务。继续实行财政收入“四级”包抓责任制。刚才,县政府已与各乡镇和财税三局签订了今年的收入目标责任书。各乡镇和财税三局要迅速将收入任务分解落实到各个征收单位,夯实专管员责任,进一步完善财政收入征管考核奖励办法,调动各征管单位抓管理、促增收的积极性,促使财政收入均衡增长。各乡镇要按照税源属地管理原则,积极配合财税部门建立协护税网络,全面掌握重点纳税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重点建设项目进度,及时解决纳税企业与征收机关的矛盾。各企业、各单位要严格按照“守法经营、照章纳税”的要求,及时申报纳税,不得阻挠税务机关正常工作秩序,确保主体税收月税月清不留尾欠。要以整顿矿山秩序为契机,加大对零散税源的稽查力度,建立矿山资源管理稽查体制,做到应收尽收。要认真清理税收优惠政策,坚决制止擅自出台税收